3.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性质的影响分子间作用力主要影响物质的物理性质.如 . 等氢键是除范德华力外的另一种 .它是由已经与电负性很强的原子形成共价键的氢原子与 中电负性很强的原子之间的作用力,氢键不仅存在于分子与分子之间.也可存在于分子内.与化学键相比.氢键是一种较弱的作用力.但比范德华力大.试题枚举[例1]下列变化中.不存在化学键断裂的是A.氯化氢气体溶于水 B.干冰气化C.氯化钠固体溶于水D.氢气在氯气中燃烧解析:氯化氢气体溶于水.电离出H+和Cl-.原有的共价键被破坏,氯化钠固体溶于水.氯化钠固体中不能自由移动的Na+和Cl-变成能够自由移动.原有的离子键被破坏,干冰是由分子构成的.气化时只要克服分子间作用力.不要破坏分子内的化学键,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必然有化学键的断裂.答案: B[例2]下列实验事实不能用氢键来解释的是 A.冰的密度比水小.能浮在水面上 B.接近沸点的水蒸气的相对分子质量测量值大于18 C.邻羟基苯甲醛的沸点低于对羟基苯甲醛 D.H2O比H2S稳定解析:氢键使冰晶体中的水分子呈一定规则排列.空间利用率低.密度小,氢键使接近沸点的水蒸气中含有少量(H2O)2,邻羟基苯甲醛存在分子内氢键.而对羟基苯甲醛存在分子间氢键.增大了分子间作用力.沸点较高.H2O比H2S稳定是因为H-O比H-S稳定答案:D. [例3]下列物质中分子间能形成氢键的是 A.N2 B.HBr C.NH3 D.H2S解析:A-H--B.A.B为N.O.F答案:C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本题分A、B两题,考生只要选择其中一题作答。若两题都作答,则一律以A题得分计入总分。)

A.《物质结构与性质》

目前,全世界镍的消费量仅次于铜、铝、铅、锌,居有色金属第五位。镍行业发展蕴藏着巨大潜力。

(1)配合物Ni(CO)4常温下为液态,易溶于CCl4、苯等有机溶剂。固态Ni(CO)4属于__________晶体;基态Ni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

(2)配合物分子内的作用力有____________(填编号)。

A.氢键     B.离子键     C.共价键     D.金属键     E.配位键

(3)很多不饱和有机物在Ni催化下可以与H2发生加成反应。如①CH2=CH2、②CH≡CH、③、④HCHO等,其中碳原子采取sp2杂化的分子有______________(填物质序号),预测HCHO分子的立体结构为___________形。

(4)氢气是新型清洁能源,镧(La)和镍(Ni)的合金可做储氢材料。该合金的晶胞如下图所示,晶胞中心有一个镍原子,其他镍原子都在晶胞面上,镧原子都在晶胞顶点上。该晶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B.《实验化学》

乙醛与银氨溶液的反应常因条件控制不当,会出现黑色浊液、长时间没有银析出、析出的银镜不均匀或发暗等现象,影响了银镜反应的效果。

某研究小组为探究乙醛发生银镜反应的最佳实验条件,进行了有关实验,相关数据如下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乙醛与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只进行实验1和实验2,其探究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3)实验__________(填序号)组合,可探究混合液pH对银镜反应的影响。

(4)实验4无银镜出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试管内壁的银镜用硝酸洗涤,可以回收硝酸银溶液。你认为选用____________(填“浓硝酸”或“稀硝酸”)较好,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共5分)

环境中的二氧化碳气体可与水形成酸,或同岩石中的碱性物质发生反应,水体中的二氧化碳也可通过沉淀反应变为沉积物从水体中失去,在水与生物体之间的生物化学交换中,二氧化碳占有独特地位,在调节天然水体的pH及其组成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碳酸―天然水平衡体系中,部分生物学家认为碱度可以近似地表征水体的肥力,总碱度通常定义为:c(总碱度)=c(HCO3)+2c(CO32-)+c(OH)-c(H+)。现有一水体与CaCO3(s)相接触并达到平衡,请判断添加少量下列物质对溶液中钙离子浓度与总碱度的影响(忽略离子强度的影响)[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添加物质

KOH

KCl

Ca(NO3)2

Na2CO3

CO2

c(Ca2+)

 

 

 

 

 

c(总碱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1)合成氨工业对化学工业和国防工业具有重要意义。工业合成氨生产示意如图1所示。

                                   图1

①X分子的空间结构为               

②图1中条件选定的主要原因是(选填字母序号)        

A.温度、压强对化学平衡影响

B.铁触媒在该温度时活性大

C.工业生产受动力、材料、设备等条件的限制

    ③改变反应条件,会使平衡发生移动。如图2表示随条件改变,氨气的百分含量的变化趋势。当横坐标为压强时,变化趋势正确的是(选填字母序号)             ,当横坐标为温度时,变化趋势正确的是(选填字母序号)             

(2)常温下氨气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可以导电。

    ①用方程式表示氨气溶于水的过程中存在的可逆反应

                                                            

    ②常温时,氨水中由水电离出的c(H+)?c(OH       1014(填写“>”、“<”或“=”);

(3)氨气具有还原性,在铜的催化作用下,氨气和氟气反应生成A和B。A为铵盐,B在标准状况下为气态。在此反应中,若每反应1体积氨气,同时反应0.75体积氟气;若每反应8.96L氨气(标准状况),同时生成0.3mol A。

   ①写出氨气和氟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在标准状况下,每生成1mol B,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     ]
A.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该反应一定不能发生
B.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都对物质的性质有一定的影响 
C.已知:2SO2 (g) + O2 (g) 2SO3 (g) ;△H = -98.3 kJ/mol。将1 mol SO2和0.5 mol O2充入一密闭容器中反应,放出49.15 kJ 的热量
D.由石墨比金刚石稳定可知:C(金刚石,s)= C(石墨,s) ;△H<0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

A.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该反应一定不能发生

B.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都对物质的性质有一定的影响

C.已知:2SO2 (g) + O2 (g)      2SO3 (g) ;△H = -98.3 kJ/mol。将1 mol SO2和0.5 mol O2充入一密闭容器中反应,放出49.15 kJ 的热量

D.由石墨比金刚石稳定可知:C(金刚石,s)= C(石墨,s) ;△H<0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