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 1.原料体要引入―COOH.从提示可知.只有碳链末端的―OH可氧化成―COOH.所以首先要考虑在引入―OH.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2分)下表是甲城市某日空气质量报告:

城市

污染指数

首要污染物

空气质量级别

空气质量状况

55

SO2

II

该市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对表中首要污染物SO2导致酸雨的成因进行探究。

【探究实验】

实验一: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①A装置的作用是            (填“干燥”或“氧化”)SO2气体。

②实验过程中,B装置内石蕊试纸的颜色没有发生变化,C装置内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   色,说明SO2与水反应生成一种酸,该酸的化学式是                

③D装置的作用是                           。若实验中向装置内通入标准状况下2.24L SO2气体,且NaOH溶液过量。最多能生成Na2SO3的物质的量为        mo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2NaOH=Na2SO3+H2O)

实验二:往盛有水的烧杯中通入SO2气体,测得所得溶液的显     性(“酸”“碱”“中”),然后每隔1 h测定其pH,发现pH逐渐变小,直至恒定。说明烧杯中溶液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最终生成H2SO4

【查阅资料】SO2形成酸雨的另一途径; SO2与空气中的O2在飘尘的作用下反应生成SO3

 SO3溶于降水生成H2SO4。在此过程中飘尘作            。(填“氧化剂”或“催化剂”)

【探究结论】SO2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反应生成硫酸而形成酸雨。本市可能易出现酸雨。

【知识联想】

(1)酸雨造成的危害是:                              (举一例)。

(2)汽车排放的尾气,硝酸、化肥等工业生产排出的废气中都含有氮的氧化物,氮的氧化物溶于水最终转化为                               ,是造成酸雨的另一主要原因。

【提出建议】本市汽车数量剧增,为了减少汽车尾气造成的污染,建议市政府推广使用混合型汽油,即往汽油中按一定比例加入           (填“水”或“乙醇”)。

【解析】实验一:要检验二氧化硫能否使干燥的试纸变色,就需要事先干燥二氧化硫,即浓硫酸是用来干燥二氧化硫的;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是二元弱酸,具有酸的通性;由于二氧化硫属于大气污染物,需要进行尾气处理,氢氧化钠易吸收二氧化硫。2.24L SO2气体是,根据硫原子守恒可知Na2SO3的物质的量也是0.1mol。

实验二:SO2与空气中的O2在飘尘的作用下反应生成SO3的过程中,飘尘参与反应,但反应前后并没有发生变化,其飘尘的存在,加速了反应的进程,所以是催化剂,氧气才是氧化剂;氮的氧化物一般是NO或NO2,它们在水中最终转化为硝酸;水不能燃烧,不能加水。乙醇是可燃物,且燃烧产物不含造成污染,所以可以加入乙醇。

 

查看答案和解析>>

(12分)下表是甲城市某日空气质量报告:

城市

污染指数

首要污染物

空气质量级别

空气质量状况

55

SO2

II

该市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对表中首要污染物SO2导致酸雨的成因进行探究。

【探究实验】

实验一: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①A装置的作用是           (填“干燥”或“氧化”)SO2气体。

②实验过程中,B装置内石蕊试纸的颜色没有发生变化,C装置内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  色,说明SO2与水反应生成一种酸,该酸的化学式是               

③D装置的作用是                          。若实验中向装置内通入标准状况下2.24L SO2气体,且NaOH溶液过量。最多能生成Na2SO3的物质的量为        mo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2NaOH=Na2SO3+H2O)

实验二:往盛有水的烧杯中通入SO2气体,测得所得溶液的显     性(“酸”“碱”“中”),然后每隔1 h测定其pH,发现pH逐渐变小,直至恒定。说明烧杯中溶液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最终生成H2SO4

【查阅资料】SO2形成酸雨的另一途径; SO2与空气中的O2在飘尘的作用下反应生成SO3

 SO3溶于降水生成H2SO4。在此过程中飘尘作           。(填“氧化剂”或“催化剂”)

【探究结论】SO2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反应生成硫酸而形成酸雨。本市可能易出现酸雨。

【知识联想】

(1)酸雨造成的危害是:                             (举一例)。

(2)汽车排放的尾气,硝酸、化肥等工业生产排出的废气中都含有氮的氧化物,氮的氧化物溶于水最终转化为                              ,是造成酸雨的另一主要原因。

【提出建议】本市汽车数量剧增,为了减少汽车尾气造成的污染,建议市政府推广使用混合型汽油,即往汽油中按一定比例加入          (填“水”或“乙醇”)。

【解析】实验一:要检验二氧化硫能否使干燥的试纸变色,就需要事先干燥二氧化硫,即浓硫酸是用来干燥二氧化硫的;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是二元弱酸,具有酸的通性;由于二氧化硫属于大气污染物,需要进行尾气处理,氢氧化钠易吸收二氧化硫。2.24L SO2气体是,根据硫原子守恒可知Na2SO3的物质的量也是0.1mol。

实验二:SO2与空气中的O2在飘尘的作用下反应生成SO3的过程中,飘尘参与反应,但反应前后并没有发生变化,其飘尘的存在,加速了反应的进程,所以是催化剂,氧气才是氧化剂;氮的氧化物一般是NO或NO2,它们在水中最终转化为硝酸;水不能燃烧,不能加水。乙醇是可燃物,且燃烧产物不含造成污染,所以可以加入乙醇。

 

查看答案和解析>>

已知元素周期表中1~18号元素的离子W3、X、Y2、Z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原子的第一电离能:X>W           B.原子半径:X<W

C.氢化物的稳定性:H2Y>HZ          D.离子的还原性:Y2>Z

【解析】1~18号元素的离子W3、X、Y2、Z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W和X是金属,其中W位于X的右侧。Y和Z 是非金属,位于W和X的上一周期,其中Z位于Y的右侧。同周期元素自左向右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即金属性是X大于W,非金属性是Z大于Y。所以原子的第一电离能是X<W,原子半径是X>W。氢化物的稳定性是H2Y<HZ,因此正确的答案是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已知元素周期表中1~18号元素的离子W3、X、Y2、Z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原子的第一电离能:X>W           B.原子半径:X<W

C.氢化物的稳定性:H2Y>HZ          D.离子的还原性:Y2>Z

【解析】1~18号元素的离子W3、X、Y2、Z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W和X是金属,其中W位于X的右侧。Y和Z 是非金属,位于W和X的上一周期,其中Z位于Y的右侧。同周期元素自左向右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即金属性是X大于W,非金属性是Z大于Y。所以原子的第一电离能是X<W,原子半径是X>W。氢化物的稳定性是H2Y<HZ,因此正确的答案是D。

 

查看答案和解析>>

(10分)用“√”或“×”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一个D2O分子所含的中子数为8。

(2)HI、HBr、HCl、HF的稳定性依次增强。

(3)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单质的熔点逐渐降低。

(4)常温下Na与足量O2反应生成Na2O,随温度升高生成Na2O的速率逐渐加快。

(5)从能量角度看,断开化学键要放热,形成化学键要吸热。一个化学反应是释放能量,还是吸收能量,取决于二者的相对大小。

(6)将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并平行插入稀硫酸中,由于锌片是负极,所以溶液中的H向负极迁移。

(7)在二氧化硫与氧气的反应中,适当提高氧气浓度,可提高二氧化硫的转化率。

(8)二氯甲烷没有同分异构体,证明甲烷分子具有正四面体结构。

(9)用点燃或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的方法均可以鉴别甲烷和乙烯。

(10)苯不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溴水发生反应,证明苯不具有类似乙烯中的双键。

【解析】氘原子含有1个中子,所以一个D2O分子中含有10个中子。非金属性是F>Cl>Br>I,所以相应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单质的熔点可以逐渐降低,例如第IA,也可以逐渐升高,例如第 A。在加热是钠和氧气的生成物是过氧化钠。断开化学键要吸热,形成化学键要放热。在原电池中,电子从负极经导线传递到正极上,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增大反应物浓度,可以加快反应速率。若甲烷是平面型结构,则二氯甲烷必然存在2种同分异构体。乙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甲烷不可以。同时乙烯中含碳量高,燃烧会冒出黑烟。由于苯中不存在碳碳双键,所以不能使溴水褪色,也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