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1.地球在公转过程中.有两个重要的特点: ①地球是斜着身子绕日公转的.因此.地球公 转轨道平面同赤道平面不重合.它 们之间的交角就是黄赤交角.目前.黄赤交角是 23°26ˊ. ②地轴在宇宙空间的方向不因季节而变化.而 太阳与地球的相对位置随时在变.这就引起了太阳 直射点纬度位置的周年变化. 2.黄道与地球的交点:太阳直射点.此交点位于最北是夏至.最南为冬至.位于赤道为春秋分. 3.黄赤交角的影响: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并且地轴在宇宙空间的方向不因季节而变化.因而.太阳直射点相应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 (2)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①太阳光线对于地平面的交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因此.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决定着一个地方的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在太阳直射点上.太阳高度为90°.在晨昏线上.太阳高度是0°. ②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原因: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③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就是一日内最大的太阳高度.它的大小随纬度不同和季节变化而有规律地变化. (2)昼夜长短随纬度和季节变化 地球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叫晨昏线(圈).晨昏线把所经过的纬线分割成昼弧和夜弧.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除二分日时晨昏线通过两极并平分所有纬线圈外.其它时间.每一纬线圈都被分割成不等长的昼弧和夜弧两部分.地球自转一周.如果所经历的昼弧长.则白天长,夜弧长.则白昼短.昼夜长短随纬度和季节变化的规律见下表: (3)四季更替 ①从天文四季:夏季就是一年中白昼最长.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以24节气中的立 春.立夏.立秋.立冬为起点.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运行会产生天气和季节的有规律变化.传统农业中农民依此进行农业生产.有如:“谷雨前后种瓜点豆 的谚语. 黄赤交角是影响天文四季的直接原因.这是因为: 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分布是:低纬大而高纬小.春秋二分.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夏至日.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冬至日.从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随季节变化是:北回归线以北.夏至日前后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冬至日前后达最小值.南回归线以南则相反.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带.太阳每年直射两次. ②气候四季包含的月份.春.秋.冬 ③西方四季: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为起点.比我国天文四季晚一个半月. (4)五带划分:以地表获得太阳热量的多少来划分热带.温带.寒带. 热带:南北回归线之间有太阳直射机会.接受太阳辐射最多. 温带:回归线与极圈之间.受热适中.四季明显. 寒带:极圈与极点之间.太阳高度角低.有极昼.极夜现象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读地球公转的“二分二至”图,回答5-8题:

1.图中字母C所代表的节气名称是                            (    )

A.春分    B.秋分   C.冬至   D.夏至

2.有关国庆节前后太阳直射点和地球公转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公转到AB之间,速度减慢      

B.地球公转BC之间,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

C.地球公转到CD之间,速度逐渐加快

D.地球公转到DA之间,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

3.当北京时间为3月21日12时时,全世界还有      (    )

A.多一半地方是3月21日       B.恰好一半地方是3月20日

C.恰好一半地方是3月21日          D.少一半地方是3月21日

4.当公转到A时,下列地区出现的地理现象,可信的是:(    )

A.悉尼正值少雨期        B.华北平原正收割小麦

C.长江口海域盐度较高    D.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读地球公转的“二分二至”图,回答下面试题:

图中字母C所代表的节气名称是       (    )

A.春分    B.秋分   C.冬至   D.夏至

有关国庆节前后太阳直射点和地球公转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公转到AB之间,速度减慢 

B.地球公转BC之间,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

C.地球公转到CD之间,速度逐渐加快

D.地球公转到DA之间,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

当北京时间为3月21日12时时,全世界还有       (    )

A.多一半地方是3月21日       B.恰好一半地方是3月20日

C.恰好一半地方是3月21日          D.少一半地方是3月21日

当公转到A时,下列地区出现的地理现象,可信的是:(    )

A.悉尼正值少雨期        B.华北平原正收割小麦

C.长江口海域盐度较高    D.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读图 “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⑴图一中地球从乙到丙时太阳直射点向______方移动。从丙到丁阳光直射在______ (南或北)半球。

⑵图一中ABCD四处中地球公转速度最快的是______处,此时的日期为____________。

⑶地球南极和北极比较,极昼时间较长的是______极,原因是____________。(提示:地球公转的速度对时间有影响)

⑷当地球光照如图二所示时,则其在公转轨道中应位于图一中的______,(甲乙丙丁)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________。

⑸图二中此刻,北京时间是____________时。

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下列资料,回答有关问题。

  资料一美国东部时间(西五区)2001年4月7日11时02分,美国宇航局在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了一枚“德尔塔”火箭。携带名为“奥德赛”的火星探测器顺利升空。“奥德赛”火星探测器预计飞行4.6亿千米后,于10月进入火星轨道,然后进行为期两年半的地理勘探。探测器将测绘火星表面的化学成分和矿物质,同时寻找火星表面冰冻水的的痕迹。

  资料二地球公转示意图。

(1)美国发射“奥德赛”火星探测器时,北京时间为________。

(2)九大行星中,与火星轨道相邻的行星是和________。

(3)填表

(4)在上图中画出美国发射“奥德赛”火星探测器这一天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下列资料,回答有关问题。

  资料一美国东部时间(西五区)2001年4月7日11时02分,美国宇航局在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了一枚“德尔塔”火箭。携带名为“奥德赛”的火星探测器顺利升空。“奥德赛”火星探测器预计飞行4.6亿千米后,于10月进入火星轨道,然后进行为期两年半的地理勘探。探测器将测绘火星表面的化学成分和矿物质,同时寻找火星表面冰冻水的的痕迹。

  资料二地球公转示意图。

(1)美国发射“奥德赛”火星探测器时,北京时间为________。

(2)九大行星中,与火星轨道相邻的行星是和________。

(3)填表

(4)在上图中画出美国发射“奥德赛”火星探测器这一天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