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若乙地为北京.则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可能是 A.23°26′ B.56° C.72° D.88°海陆差异会造成海洋与陆地不同季节的气压变化.读沿海地区近地面的等压面分布示意图.回答4-5题.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冬至日,某高中地理社团在图示地区进行了野外天文、地质、植被、水文等方面自然要素的综合考察活动。读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

       (1)若图中正午太阳高度为北京时间12点48分测得,则该地的经纬度为         。(2分)

       (2)同学们沿图中登山线路行进,观察到沿途植被垂直变化不大,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       。(2分)

       (3)同学们把夜晚宿营的地点选在A、B、C、D哪一处最佳?       。(2分)

       (4)有关E处河段所在区域的叙述,可信的是            。(2分)

       A.该段河流流向可能为自西向东

       B.该地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该地树木枝叶甲坡南侧更茂盛,乙坡北侧更茂盛

       D.该地河流段有利于大型水利工程建设

       E.在丙处采煤的过程中最易发生的矿难是透水事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冬至日,某高中地理社团在图示地区进行了野外天文、地质、植被、水文等方面自然要素的综合考察活动。读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

       (1)若图中正午太阳高度为北京时间12点48分测得,则该地的经纬度为         。(2分)

       (2)同学们沿图中登山线路行进,观察到沿途植被垂直变化不大,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       。(2分)

       (3)同学们把夜晚宿营的地点选在A、B、C、D哪一处最佳?       。(2分)

       (4)有关E处河段所在区域的叙述,可信的是            。(2分)

       A.该段河流流向可能为自西向东

       B.该地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该地树木枝叶甲坡南侧更茂盛,乙坡北侧更茂盛

       D.该地河流段有利于大型水利工程建设

       E.在丙处采煤的过程中最易发生的矿难是透水事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下图为同一日期甲、乙、丙、丁四个地点的昼长状况,据此回答

若乙地为北京,则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可能是

A.23°26′      B.56°       C.72°      D.88°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读右图,完成:

(1)、若该图中心为北极,且阴影部分既表示黑夜,又表示东半球,则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北京时间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图中阴影部分表示3月21日,非阴影表示3月22日,则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北京时间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图中BD所对应的劣弧,为某纬度上甲地的昼弧,则甲地该日昼长为__________,日出时间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此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远日点附近,则甲地位于______半球。

(4)、若某纬度上乙地的昼长刚好为24小时,正午太阳高度为40°,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请在该图基础上,画出该日乙地12:00时的太阳光照图,要求画出太阳光、赤道,并加注“南极”、“北极”、“乙”(代表乙地)、“丙”(代表太阳直射点)、“晨线或昏线”等注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甲、乙、丙是地处不同纬度的三座房屋二至日的正午阳光照射情况(a或b),读图后回答

若甲图中a代表的节气出现时,则                            

A.两河流域为多雨的季节                 B.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达最大值

C.悉尼昼短夜长                         D.巴尔干半岛南部出现多雨季节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A

B

C

B

C

D

A

C

A

B

B

C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A

B

D

A

B

B

B

C

C

C

D

C

B

 

二、综合题

26. (1)15或14-16;(2分)    中央高原;(2分)     塞纳河;(2分)

(2)A地区的气候类型属于地中海气候,(2分)目前的气候特征是炎热干燥,(2分)

成因是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A城市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空气以下沉运动为主。(2分)

(3)台风形成在热带或副热带海面温度在260C 以上的广阔洋面上;(1分)

台风的移动方向是由东向西、西偏北方向移动,主要影响大陆的东部、东南部和南部沿海地区。(1分)

乙图中的国家纬度偏高、且位于大陆西岸,故出现台风气象灾害的概率极小。(1分)

27、(1)下游(2分)冬末春初、秋末冬初(2分)

(2)地形平坦;土壤肥沃;(2分)灌溉水源便利;(2分)降水稀少,日照充足;气温日较差大,有利于养分的积累。(2分)

28、(1)由沿海向内陆地区逐渐减少(2分)。

形成原因:中部是平原,阿巴拉契亚山脉海拔较低,对于来自大西洋的水汽的阻挡作用较弱,降水深入内地,由沿海向内陆递减(2分)。

(2)西岸降水主要受西风影响,由北向南,西风的影响逐渐减弱。(2分)

(3)受墨西哥湾暖流影响,气温高,水汽充足。(2分)

(4)芝加哥位于中部平原,易受到来自北方的冷空气和南方的暖空气影响。(2分)

29、(1)墨累――达令盆地位于大分水岭的西部(2分),大分水岭阻挡从东部海洋吹来的湿润气流,,在大分水岭的西侧,气流下沉,降水稀少(2分),形成山地背风坡降水稀少区,即雨影效应区(2分)。

(2)混合(2分)将饲养牲畜和谷物生产有机结合起来的谷物和牲畜混合农业(2分)小麦――牧羊带(2分)

(3)灌溉成为这里农牧业发展的限制性条件;大力修建水利工程,将大分水岭东侧的水资源调入墨累――达令盆地。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