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某地区1月份平均气温的等温面.读右图.回答1-4题. 1.甲.乙.丙三处.气温由高到低的正确排序为 A.甲.乙.丙 B.甲.丙.乙 C.丙.乙.甲 D.丙.甲.乙 答案 A 2.若丁处的气温为10℃.则乙处的气温为 A.4℃ B.7℃ C.13℃ D.16℃ 答案 C 3.若甲.乙同在陆地.且位于同一经线上.则甲地 A.位于乙地北侧 B.位于乙地南侧 C.纬度高于乙地 D.纬度低于乙地 答案 D 4.若甲.乙位于同一纬线上.且一处位于海洋.另一处位于陆地.则甲地 A.位于海洋 B.位于陆地 C.气压高于乙地 D.气压低于乙地 答案 D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格林尼治时间2006年10月28日11时,欧美天文学家通过太阳观测卫星探测到太阳爆发了强烈的活动。伴随太阳活动的带电粒子流大概在美国时间(西5区)29日正午时分到达地球。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1)(2006天津红桥模拟)太阳活动所产生的带电粒子流到达地球所需要的时间大约为

[  ]

A.20小时
B.25小时
C.30小时
D.6小时

(2)(2006天津红桥模拟)太阳活动所产生的带电粒子流到达地球后,地球上可能出现的现象有

[  ]

①地球各地出现极光现象
②地球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③呼机、移动电话等会失灵
④漠河地区出现“白夜”现象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莫斯科时间(东三区)2011年2月18日12时55分,“火星-500”项目的中国志愿者王跃首次踏上模拟火星表面。读下表,完成1、2题。

火  星

地  球

直径

4 220英里

7 926英里

自转轴的

倾斜角度

25度

23.5度

公转周期

687个地球日

365.25日

自转周期

24小时37分钟

23小时56分钟4秒

大气

主要是CO2

以及部分水蒸气

氮、氧、氩及其他

大气密度

0.07

1

1.火星与地球相比(   )

A.自转和公转的速度均比地球快

B.表面昼夜温差比地球小

C.出现极昼极夜的纬度范围比地球大

D.没有昼夜长短的变化

2.当王跃踏上模拟火星表面时(   )

A.北京时间为2月18日7时55分

B.南京的日出时间比徐州早

C.印度半岛盛行偏南风

D.南非开普敦附近温和湿润

 

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全球经济联系的不断加强,人们设想在白令海峡打隧道、架大桥,并修建连接亚洲和北美洲的铁路,创造现代人类跨越“天堑”的奇迹。
材料二 西北航道是指从北大西洋经加拿大北极群岛进入北冰洋,再进入北太平洋的航道。以往因受冰封影响航运有限。但由于全球变暖,北冰洋海冰加速融化,西北航道有望实现通航。

(1)从北京到洛杉矶铁路沿线,占绝对优势的植被类型是________;从天津到洛杉矶的海运航线可以借助的洋流是________、________、加利福尼亚寒流。
(2)第21届冬奥会于2010年2月13日至3月1日在温哥华举行。结合温哥华的气候资料,说明其适宜举办冬奥会的优势自然条件。

(3)在从北大西洋进入北太平洋的海运航线中,与巴拿马运河航线相比,“西北航道”有哪些优势与劣势?
(4)该设想铁路沿线环境恶劣、生态脆弱,在可行性论证时需要对铁路沿线的自然、生态环境进行模拟预测。你认为该模拟系统应主要考虑哪些因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山东东营一中模拟试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国务院审议褡正式批准实施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编制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标志着黄河三角洲开发在国家战略层面上进入深入实施阶段。作为我国唯一一个以高效生态为特点的经济区,它对于增创山东省发展新优势,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在国家战略层面的推动,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随着一些措施的逐步实施和各项政策的落实到位,黄河三角洲发展具有光明前景。

黄河三角洲将成为山东新的经济增长极,黄三角处于天津滨海新区引发的产业北移的中间地带,拥有大量国家鼓励开发的盐碱地和荒草地,面临着主动接受辐射、扩大交流合作、集聚生产要素、吸引各方投资、加快开放开发的战略机遇。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抓住并用好战略机遇,突出高效生态主题,进一步优化环境,大规模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黄河三角洲地区交进入快速崛起阶段。预计到2015年将突破9300亿元。建成全省新的经济增长极,为经济文化强省提供强力支撑。

(1)“黄河流经千百年,输沙造田建平原”,简要分析黄河三角洲进入21世纪以来造陆较多的原因。

 

 

(2)河流入海口通常是港口发育的理想场所,但黄河入海口却没有形成港口,主要的自然原因是什么?

 

(3)黄河三角洲曾经被称为山东的“北大荒”,但经过多年的努力发展,一座经济发展、社会繁荣、生态优良的现代化城市——东营已经展现在世人面前,分析东营发展的区位条件。

 

 

(4)简述黄河三角洲开发的自身得天独厚的优势。

 

 

 

(5)黄河三角洲拥有全世界暖温带保存最完整、最年轻、最广阔的湿地生态系统。东营市某中学的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拟定了“黄河三角洲湿地公园旅游观光研究”课题。请你帮他们确定资料收集的内容和途径。

 

查看答案和解析>>

分析下列资料,回答问题。(13分)

资料料一:国家“十一五”规划重新划定了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区域,东部地区包括京、津、冀、鲁、苏、沪、浙、闽、粤、琼10个省(市)。东部地区地处沿海,劳动生产效率和土地生产力高。但是1998-2005年东部地区粮食播种面积调减了686.7万公顷,昔日的“鱼米之乡”成为影响全国粮食安全形势的主要地区。东北地区包括黑、吉、辽和内蒙的部分,这里是全国最大的商品粮、林木生产基地,但不合理的农业发展也带来了农业资源的短缺和生态环境的恶化。

资料二:中国部分地区行政区示意图

资料三:长江三角洲部分省市与黑、吉、辽三省人均耕地面积及谷物单产的比较

 

黑龙江

吉林

辽宁

上海

江苏

浙江

全国

人均耕地面积(公顷) (2006年)

0.31

0.21

0.10

0.02

0.07

0.05

0.10

单位面积谷物产量(千克/公顷) (2006年)

4916

5872

5870

7044

6207

6175

4885

资料四:东部地区各省市农业结构变动

 

北京

天津

河北

上海

江苏

福建

山东

种植业比例

-+

林业比例

-+

牧业比例

+-

+-●

渔业比例

+●

农业结构变化率(℅1978~2005年)

36.3

35.19

56.95

20.9

16.37

14.45

52.05

注“+”代表上升   “-”代表下降 “●”代表稳定。农业结构变化率数值越大,变化幅度越大。

 (1)在上图中用已有斜线图例描绘出东部地区未描绘省区的范围。(2分)

(2)依据资料三,东北地区单位面积谷物产量比长江三角洲地区         (高或低),最主要自然原因是         ;黑龙江省人均谷物产量比江苏、浙江           (高或低),最主要原因是          。(4分)

(3)资料四中,反映出同一年份东部沿海地区农业结构变动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具体表现为北方农业结构的变化幅度          (大于或小于)南方;种植业几乎都呈       趋势;牧业、渔业大致呈上升趋势;林业变化不大。(2分)

(4)A地有我国面积最大的       生态系统。黑龙江农垦局做出不再开垦三江平原荒地的决定,其生态意义有哪些?                (3分)

(5)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图中山脉东西两侧地形区的农业结构应分别以           业、

业为主(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