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厘米和5厘米,如D点. 答( ) (4)两个质量相同的物体1和2紧靠在一起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如下图所示.如果它们分别受到水平推力F1和F2,且F1>F2,则1施于2的作用力的大小为: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如图是研究小球的平抛运动时拍摄的闪光照片的一部分,其背景是边长为5厘米的小方格,重力加速度取g=10m/s2.由此可知:闪光频率为_
10
10
Hz;小球抛出时的初速度大小为_
2.5
2.5
m/s;从抛出到C点,小球速度的改变量大小为_
4
4
m/s.
(2)为了测量某电池的电动势 E(约为3V)和内阻 r,可供选择的器材如下:
A.电流表G1(2mA  100Ω)B.电流表G2(1mA  内阻未知)
C.电阻箱R1(0~999.9Ω)  D.电阻箱R2(0~9999Ω)
E.滑动变阻器R3(0~10Ω  1A)
F.滑动变阻器R4(0~1000Ω  10mA)
G.定值电阻R0(800Ω  0.1A)        H.待测电池       I.导线、电键若干
①采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测定电流表G2的内阻,得到电流表G1的示数I1、电流表G2的示数I2如下表所示:
I1(mA) 0.40 0.81 1.20 1.59 2.00
I2(mA) 0.20 0.40 0.60 0.80 1.00
根据测量数据,请在图乙坐标中描点作出I1-I2图线.由图得到电流表G2的内阻等于
200
200
Ω.
②在现有器材的条件下,测量该电池电动势和内阻,采用如图丙所示的电路,图中滑动变阻器①应该选用给定的器材
R3
R3
,电阻箱②选
R2
R2
(均填写器材代号).
③根据图丙所示电路,请在丁图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完成实物电路的连接.

查看答案和解析>>

(1).在“探索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实验中:
①测量弹簧的总长度,选用的测量工具是
A
A

A.刻度尺             B.游标卡尺           C.螺旋测微器
②实验得到下表,若g=10m/s2,弹簧总长x为自变量,各物理量均用国际单位制中单位,弹簧弹力F的函数关系式为
F=100(x-0.15)
F=100(x-0.15)

弹簧总长度x/cm 20.00 25.00 30.00 35.00
钩码质量m/g 500 1000 1500 2000
(2)图1为一小球做平抛运动的闪光照片的一部分.图中背景方格的边长均为2.5厘米,如果取重力加速度g=10米/秒2,那么:
①照片的闪光频率为
10
10
Hz..
②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的大小为
0.75
0.75
m/s
③小球经过B点时的速度是
1.25
1.25
m/s
(3)某同学用图2所示装置测量重力加速度g,所用交流电频率为50Hz.在所选纸带上取某点为0计数点,然后依次取计数点,所测量数据及其标记符号如图3所示.
①打出的纸带如图3所示,实验时纸带的
端应和重物相连接.(选填“甲”“乙”)
②纸带上l至9各点为计时点,由纸带所示数据可算出实验时的加速度为
9.4
9.4
 m/s2
③关于本次实验误差较大的主要原因,下列说法你认为可能的是
AC
AC

A.选用了质量太小的重锤                 B.先放了纸带,后通电源
C.测量的数据太少,且读数不够准确       D.未按纸带运动方向标注计数点顺序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同学为探究“合力做功与物体动能改变的关系”,设计了如下实验,他的操作步骤是:

①按图摆好实验装置,其中小车质量M=0.20 kg,钩码总质量m=0.05 kg.

②释放小车,然后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电源频率为f=50 Hz),打出一条纸带.

(1)他在多次重复实验得到的纸带中取出自认为满意的一条,如图所示.把打下的第一点记作0,然后依次取若干个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用厘米刻度尺测得各计数点到0点距离分别为d1=0.0041 m,d2=0.055 m,d3=0.167,d4=0.256 m,d5=0.360 m,d6=0.480 m…,他把钩码重力(当地重力加速度g=9.8 m/s2)作为小车所受合力算出打下0点到打下第5点合力做功W=________J(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把打下第5点时小车动能作为小车动能的改变量,算得Ek=________.(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此次实验探究的结果,他没能得到“合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且误差很大.通过反思,他认为产生误差的原因如下,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

A.钩码质量太大,使得合力对物体做功的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大太多

B.没有平衡摩擦力,使得合力对物体做功的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大太多

C.释放小车和接通电源的次序有误,使得动能增量的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小

D.没有使用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测距离也是产生此误差的重要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同学为探究“合力做功与物体动能改变的关系”,设计了如下实验,他的操作步骤是:

①按图(a)摆好实验装置,其中小车质量M=0.20 kg,钩码总质量m=0.05 kg.

②释放小车,然后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电源频率为f=50 Hz),打出一条纸带.

(1)

他在多次重复实验得到的纸带中取出自认为满意的一条,如图(b)所示.把打下的第一点记作0,然后依次取若干个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用厘米刻度尺测得各计数点到0点距离分别为d1=0.0041 m,d2=0.055 m,d3=0.167 m,d4=0.256 m,d5=0.360 m,d6=0.480 m…,他把钩码重力(当地重力加速度g=9.8 m/s2)作为小车所受合力算出打下0点到打下第5点合力做功W=________J(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把打下第5点时小车动能作为小车动能的改变量,算得Ek=________.(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

此次实验探究的结果,他没能得到“合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且误差很大.通过反思,他认为产生误差的原因如下,其中正确的是

A.

钩码质量太大,使得合力对物体做功的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大太多

B.

没有平衡摩擦力,使得合力对物体做功的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大太多

C.

释放小车和接通电源的次序有误,使得动能增量的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小

D.

没有使用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测距离也是产生此误差的重要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