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步骤如下: ①把光源箱.凸透镜和平面镜放在光具座上,凸透镜放在光源箱和平面镜之间.调整三者的高度,使光源箱的小孔.透镜的光心O和平面镜的中心在一条直线上. ②调节透镜和光源箱之间的距离,直到从三角形小孔射出的光线经透镜折射与平面镜反射后,在光源箱开孔壁上形成小孔的清晰的倒像. ③量出小孔与透镜之间的距离,它就等于透镜的焦距. 评分说明:本小题共6分,其中光路图占3分,实验步骤占3分. 正确画出光路图的,给3分;光路图中未标明光线进行方向或未标全的,扣1分. 步骤①中答出使三者在一条直线上或共轴的,给1分;步骤②中答出在光源箱壁上得到小孔的清晰的像的,给1分;步骤③中答出测量小孔与透镜距离的,给1分.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3.(10分)(注意:在试卷上作答案无效)

某同学为了探究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时摩擦力与斜面的倾角的关系,设计实验装置如图。长直平板一端放在水平桌面上,另一端架在一物块上。在平板上标出A、B两点,B点处放置一光电门,用光电计时器记录滑块通过光电门时挡光的时间。

实验步骤如下:

① 用游标卡尺测量滑块的挡光长度d,用天平测量滑块的质量m;

② 用直尺测量AB之间的距离s,A点到水平桌面的垂直距离h1,B点到水平桌面的垂直距离h2

③ 将滑块从A点静止释放,由光电计时器读出滑块的挡光时间t1

④ 重复步骤③数次,并求挡光时间的平均值

⑤ 利用所测数据求出摩擦力f和斜面倾角的余弦值

⑥ 多次改变斜面的倾角,重复实验步骤②③④⑤,做出f-关系曲线。

(1)用测量的物理量完成下列各式(重力加速度为g):

①   斜面倾角的余弦=     

②   滑块通过光电门时的速度v=    

③   滑块运动时的加速度a=    

④   滑块运动时所受到的摩擦阻力f=    

(2)测量滑块挡光长度的游标卡尺读数如图所示,读得d=       

查看答案和解析>>

(10分)某同学为了探究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时摩擦力与斜面倾角的关系,设计实验装置如图。长直平板一端放在水平桌面上,另一端架在一物块上。在平板上标出A、B两点,

B点处放置一光电门,用光电计时器记录滑块通过光电门时挡光的时间。

实验步骤如下:

①  用游标卡尺测量滑块的挡光长度d,用天平测量滑块的质量m;

② 用直尺测量AB之间的距离s,A点到水平桌面的垂直距离h1,B点到水平桌面的垂直距离h2

③将滑块从A点静止释放,由光电计时器读出滑块的挡光时间t

④ 复步骤③数次,并求挡光时间的平均值

⑤ 利用所测数据求出摩擦力f和斜面倾角的余弦值

⑥ 多次改变斜面的倾角,重复实验步骤②③④⑤,做出f-关系曲线。

(1)用测量的物理量完成下列各式(重力加速度为g):

斜面倾角的余弦=     

滑块通过光电门时的速度v=    

滑块运动时的加速度a=    

滑块运动时所受到的摩擦阻力f=    

(2)测量滑块挡光长度的游标卡尺读数如图所示,读得d=       

查看答案和解析>>

(8分)(1)测量电阻的方法很多。某同学用伏安法测量的电阻,已知电压表内阻约3千欧,电流表内阻约为1。若该同学用图甲电路,的测量值比真实值      (填“偏大”或“偏小”);若被测电阻的值约为,应采用图     (选“甲”或“乙”)的电路,误差会比较小。

(2)无论是用图甲或图乙测量,都不可避免地产生由电表内阻引起的测量误差,有一个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以下的实验方案,用以避免电表内阻引起的系统误差。该方案是利用如图丙所示的电路进行测量,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第一步:将开关接2,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表读数接近满量程,但不超过量程,记录此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

①请你写出接着的第二步,并说明需要记录的数据:                                                                 

                                     

②由以上记录的数据计算出被测电阻的表达式           

③简要分析此实验方案为何能避免电表内阻引起的实验误差             

                                     

查看答案和解析>>

如图所示装置,密闭容器Q和U型玻璃管a,竖直长玻璃管b通过橡皮管连接,玻璃管内装有水,将容器内的空气和外界隔离开。某同学利用此装置和温度计测量高山顶处的大气压强。实验步骤如下:      

    a.在山底处,调节竖直管b的高低位置,使得ab管内水面相平,并在a的管上作出水面的标记A;

    b.记录山底处的大气压强,并测量出山底处的温度T0

    c.将装置移到山顶处,调节竖直管b的高低位置,使得a管中的水面再次与标记A相平,测量b管的水面高出标记A处水面的高度h

    d.认为高山顶处的大气压P=P0ρgh,其中g为重力加速度的值ρ为水的密度。 试说明上述测量步聚中漏掉或有错误的步聚,并加改正。

    漏掉的步骤是:           

    错误的步骤是:      (填序号),应改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10分).碰撞的恢复系数的定义为  ,其中V10和V20分别是碰撞前两物体的速度,v1和v2分别是碰撞后两物体的速度。弹性碰撞的恢复系数e=1.非弹性碰撞的e<1,某同学借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验证弹性碰撞的恢复系数是否为1,实验中使用半径相等的钢质小球1和2,(他们之间的碰撞可近似视为弹性碰撞),且小球1的质量大于小球2的质量.

    实验步骤如下:

    安装实验装置,做好测量前的准备,并记下重垂线所指的位置O

    第一步, 不放小球2,让小球1从斜槽上A点由静止滚下,并落在地面上,重复多次,用尽可能小的圆把小球的所有落点圈在里面,其圆心就是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第二步, 把小球2放在斜槽前端边缘处的C点,让小球1从A点由静止滚下,使它们碰撞,重复多次,并使用与第一步同样的方法分别标出碰撞后两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第三步, 用刻度尺分别测量三个落地点的平均位置离O点的距离,即线段OMOPON的长度.

    在上述实验中,

  (1)P点是                          的平均位置.

      M点是                          的平均位置.

     N点是                          的平均位置.

  (2)写出用测量量表示的的恢复系数的表达式     

  (3)三个落地点距O点的距离OMOPON与实验所用的小球质量是否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