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有人曾建议用 AG表示溶液的酸度AG的定义为AG=lg([H+]/[OH-]).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在25℃时.若溶液呈中性.则pH=7.AG=1 B.在25℃时.若溶液呈性.则Ph<7.AG<0 C.在25℃时.若溶液呈中性.则pH>7.AG>0 D.在25℃时.若溶液呈中性.则AG=2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有一空间探测器对一球状行星进行探测,发现该行星表面无生命存在,在其表面上,却覆盖着一层厚厚的冻结的二氧化碳(干冰).有人建议用化学方法把二氧化碳分解为碳和氧气而在行星上面产生大气.由于行星对大气吸引力的作用,行星的表面就形成一定的大气压强.如果一秒钟分解可得106kg氧气,要使行星表面附近得到的压强至少为p=0.2atm,那么请你估算一下,至少需要多少年的时间才能完成?(已知行星表面的温度较低,在此种情况下,二氧化碳的蒸发可以忽略不计.探测器靠近行星表面运行的周期为T=2h,行星的半径r=1750km.大气层的厚度与行星的半径相比很小.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有一空间探测器围绕一球状行星做圆周运动,已知该行星的半径r=1 750 km,探测器在靠近行星表面附近运行的周期为T=2 h.

(1)估算该行星表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的值.(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经探测发现,该行星表面无生命存在,在其表面上,却覆盖着一层厚厚的冻结的二氧化碳(干冰).有人建议用化学方法把二氧化碳分解为碳和氧气而在行星上面产生大气.由于行星对大气吸引力的作用,行星的表面将形成一定的大气压强.如果每1 s分解可得106 kg氧气,要使行星表面附近得到的大气压强为p0=0.2 atm,试估算至少需要多少时间才能完成.(已知球面积的计算公式S=4πr2,球体积的计算公式V=πr3;大气层的厚度与行星的半径相比很小;行星表面的温度较低,在此种情况下,二氧化碳的蒸发可以忽略不计;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有一空间探测器围绕一球状行星作圆周运动.已知该行星的半径r=1750km,探测器在靠近行星表面附近运行的周期为T=2h.
(1)估算该行星表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的值.(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经探测发现,该行星表面无生命存在,在其表面上.却覆盖着一层厚厚的冻结的二氧化碳(干冰).有人建议用化学方法把二氧化碳分解为碳和氧气而在行星上面产生大气.由予行星对大气吸引力的作用,行星的表面将形成一定的大气压强.如果每1s分解可得106kg氧气,要使行星表面附近得到的大气压强为p0=0.2atm,试估算至少需要多少时间才能完成?(已知球面积的计算公式S=4πr2,球体积的计算公式V=
43
πr3
;大气层的厚度与行星的半径相比很小;行星表面的温度较低,在此种情况下,二氧化碳的蒸发可以忽略不计;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1)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物块在水平桌面上的运动规律.物块在重物的牵引下开始运动,重物落地后,物块再运动一段距离停在桌面上(尚未到达滑轮处).从纸带上便于测量的点开始,每5个点取1个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乙所示.打点计时器电源的频率为50Hz
精英家教网
①通过分析纸带数据,可判断物块在两相邻计数点
 
 
之间某时刻开始减速.
②计数点5对应的速度大小为
 
m/s,计数点6对应的速度大小为
 
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③物块减速运动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为a=
 
m/s2,若用
ag
来计算物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g为重力加速度),则计算结果比动摩擦因数的真实值
 
(填“偏大”或“偏小”).
精英家教网(2)在测量金属丝电阻率的实验中,可供选用的器材如下:
待测金属丝:Rx(阻值约4Ω,额定电流约0.5A);
电压表:V(量程3V,内阻约3KΩ);
电流表:A1(量程0.6A,内阻约0.2Ω);
A2(量程3A,内阻约0.05Ω);
电源:E1(电动势3V,内阻不计);
E2(电动势12V,内阻不计);
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约20Ω);
螺旋测微器;毫米刻度尺;开关S;导线.
①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示数如图丙所示,读数为
 
mm.
②若滑动变阻器采用限流接法,为使测量尽量精确,电流表应选
 
、电源应选
 
(均填器材代号),在虚线框内(如图丁)完成电路原理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人们把刀、斧等切割工具的刃部叫做劈,而一头厚一头薄的斜面木料叫做楔.劈能轻而易举地劈开坚硬的物体,楔可使物体间接触的更紧密.古代有这样一个传说,明朝年间,苏州的虎丘塔因年久失修,塔身倾斜,有倒塌的危险.当时,有人建议用大木柱将其撑住,可这样又大煞风景.不久,有一位和尚把木楔一个一个地从塔身倾斜一侧的砖缝中敲进去,结果扶正了塔身,试说明其力学原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