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c①根据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中的实验电路连接成完整的实验电路.②开关S闭合之前.图(乙)中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该置于 (选填“A端 .“B端 或“AB正中间 ).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用图a的电路测定一节蓄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为防止调节滑动变阻器时造成短路,电路中连接了一个保护电阻R0.除蓄电池、开关、导线外,可供使用的实验器材还有:
A.电流表(量程0.6A、内阻约0.5Ω)         B.电压表(量程3V,内阻约6kΩ)
C.电压表(量程15V,内阻约30kΩ)         D.定值电阻(阻值1Ω;额定功率5W)
E.定值电阻(阻值10Ω、额定功率10W)      F.滑动变阻器(阻值范围0~10Ω、额定电流2A)
G.滑动变阻器(阻值范围0~200Ω、额定电流lA)

(1)在实验中,电压表应选
B
B
,定值电阻应选
D
D
,滑动变阻器应选
F
F
.(填相应仪器的序号)
(2)根据电路图a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物电路图b补充完整.
(3)图c是某同学利用图b进行实验测得的数据,而绘出的蓄电池路端电压U随电流I变化的U-I图线,则由图线可得蓄电池的电动势E=
1.98
1.98
V,内阻r=
0.6
0.6
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硅光电池是利用光电效应原理制成的,可以利用太阳光产生电的器件.
(1)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A

(A)硅光电池是把光能转变为电能的一种装置
(B)硅光电池中吸收了光子能量的电子都能逸出
(C)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无关
(D)任意频率的光照射到硅光电池上都能产生光电效应
(2)某同学用图示电路探究硅光电池路端电压U与总电流I的关系.图中R0为已知定值电阻,电压表视为理想电压表.
①请根据图(a)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b)中的实验器材连接成实验电路.

②若电压表V2的读数为U0,则I=
U0
R0
U0
R0

③实验一:用一定强度的光照射硅光电池,调节滑动变阻器,通过测量得到该电池的U-I曲线a.如图所示,由此可知电池内阻
不是
不是
(填“是”或“不是”)常数,短路电流为
0.295
0.295
mA,电动势为
2.67
2.67
V.

④实验二:减小实验一中光的强度,重复实验,测得U-I曲线b,如图.当滑动变阻器的电阻为某值时,若实验一中的路端电压为1.5V,保持外电路中电阻不变,则实验二中外电路消耗的电功率为
0.065
0.065
mW(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一个未知电阻Rx,阻值大约为10kΩ-20kΩ.为了较为准确的测定其电阻值,实验室中有如下器材:
电压表V1 (量程3V、内阻约为3kΩ)
电压表V2  (量程15V、内阻约为15kΩ)
电流表A1   (量程200μA、内阻约为100Ω)
电流表A2   (量程5mA、内阻约为10Ω)
电流表A3   (量程0.6A、内阻约为1Ω)
电源        电动势为3V
滑动变阻器R的最大阻值为200Ω    开关S
a.在实验中电压表应选
V1
V1
,电流表应选
A1
A1

b.为了尽可能减少误差,请你画出本实验的电路图.
c.根据实验的需要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中所需的实物连接起来.(导线禁止交叉)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一个未知电阻Rx,阻值大约为10kΩ-20kΩ.为了较为准确的测定其电阻值,实验室中有如下器材:
电压表V1 (量程3V、内阻约为3kΩ)
电压表V2 (量程15V、内阻约为15kΩ)
电流表A1(量程200μA、内阻约为100Ω)
电流表A2(量程5mA、内阻约为10Ω)
电流表A3(量程0.6A、内阻约为1Ω)
电源电动势为3V
滑动变阻器R的最大阻值为200Ω开关S
a.在实验中电压表应选______,电流表应选______.
b.为了尽可能减少误差,请你画出本实验的电路图.
c.根据实验的需要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中所需的实物连接起来.(导线禁止交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测定待测电阻Rx的阻值(阻值约为3Ω).除电源(电动势为1.5V)、开关和导线外,可供使用的实验器材还有:
a.电流表(量程0.6A)
b.电流表(量程3A)
c.电压表(量程3V)
d.电压表(量程15V)
e.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10Ω)
f.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100Ω)
精英家教网
(1)实验中,应选择的器材有
 
(填入所选器材前面的字母);
(2)根据图甲,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的实验器材连接成实验电路;
(3)引起实验系统误差的主要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一.选择题(4分×12=4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B

C

BD

D

AD

C

BD

ABC

B

AC

CD

 

二.非选择题(102分)

 

13.(10分)(1)机械(动);0.4W   (每空2分)

(2)强弱(大小);      S N(每空2分)

 

14.(12分)(1)(4分)①连接电路如答案图 (3分)

②A端                             (1分)

评分说明:⑴中电表量程选择错误,扣1分,其余任何错误均得0分

(2)(8分)①欧姆;        ②“+”;

③  >;        ④OFF或交流电压最高  (每空2分)。

 

15.(12分)(1)(4分)①改变小车所受的合外力;②记录更准确(或:更容易记录,记录误差会更小,时间更容易记录,方便记录,方便计时,位置很难记录等类似答案均给分)。(每空2分)

(2)(8分)①(4分)按表一填写且正确的得4分,“线段”栏读数从O点计起每对一个得1分,“数据”栏每读对1个给1分;按表二填写且读数正确的得3分,“数据”栏与“线段”栏能对应,且读对,每对1个给1分,即读数不从O点计起扣1分。读数误差在±0.03cm内不扣分。不按有效数字的规则读数,不给分。

表一

线段

OA

OE

OF

数据(cm)

7.00

9.40

 

表二

线段

OA

DE

EF

数据(cm)

2.25

2.40

 

②(1分) 0.232(0.230~0.236均可以)

 

③(3分)0.42(0.38-~0.46均可以)(1分)

所画图象符合题的要求者得2分。

图像坐标标度的取值过小(大)者扣1分;

坐标描点有错误,使得整个图像偏差过大,无法正确求出a的计0分;个别点描错,但对整个图像影响不大的扣1分。

 

16.(15分)解:(1)(8分)对物体受力分析,则有:

              ………………………………… ……(3分)

此时                …………………………………… (2分)

联立上面二式,代入数据,得:k=250m/N…………………………(3分)

 

(2)(7分)物体上移,则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上有:

      ① ………………………………… ……(3分)

此时N         ……………………………………… (2分)

代入①得N…           ………………………………… (2分)

 

 

 

17.(17分)解:⑴(4分)小球在斜槽轨道AB上受到重力和支持力作用,合力为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2分)

m/s2…………………………………………………………………(2分)

⑵(13分)要使小球从A点到F点的全过程不脱离轨道,只要在D点不脱离轨道即可。

物体在D点做圆周运动临界条件是:      ①………………………………(2分)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②………………………………………(2分)

解①②得A点距离最低点的竖直高度h至少为:

m …………………………………………(2分)

从C到D由动能定理的:     ③………………………(2分)

在C点对小球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④………………………………(2分)

联解①③④得轨道对小球得支持力N ……………………………………(2分)

由牛顿第三定律得小球在C点时小球对轨道的压力大小为6N,方向竖直向上………(1分)

 

18.(17分)解: ⑴根据q =t,由I-t图象得:q =1.25C ………………………………(2分)

  又根据    ………………………………………………………(2分)

  得R = 4Ω …………………………………………………………………………………(2分)

⑵由电流图像可知,感应电流随时间变化的规律:I=0.1t  ……………………………(1分)

由感应电流,可得金属框的速度随时间也是线性变化的,(2分)

线框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 = 0.2m/s2   …………………………………………(1分)

线框在外力F和安培力FA作用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1分)

得力F=(0.2 t+0.1)N  ………………………………………………………………(2分)

⑶ t=5s时,线框从磁场中拉出时的速度v5 = at =1m/s  ………………………………(2分)

线框中产生的焦耳热J ………………………………………(2分)

19.(19分)解:(1)A、B、C处于静止状态时,设B、C间距离为L1,则C对B的库仑斥力

 …………………………………………………………………………………(1分)

以A、B为研究对象,根据力的平衡   ………………………(2分)

联立解得    L1=1.0m       ………………………………………………………………(1分)

(2)给A施加力F后, A、B沿斜面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C对B的库仑斥力逐渐减小,A、B之间的弹力也逐渐减小。经过时间t0,B、C间距离设为L2,A、B两者间弹力减小到零,此后两者分离,力F变为恒力。则t0时刻C对B的库仑斥力为

                                 ①  ………………………………(1分)

以B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②…(1分)

联立①②解得    L2=1.2m         ………………………………………………………(1分)

则t0时间内A上滑的距离    ………………………………………(1分)

设t0时间内库仑力做的功为W0,由功能关系有

  ……………………………………………………………………(1分)

代入数据解得                                         ③  ………………………………(1分)

(3)设在t0时间内,末速度为v1,力F对A物块做的功为W1,由动能定理有

                              ④  ………………………………(1分)

                         ⑤ ………………………………(1分)

                           ⑥ ………………………………(1分)

                                                           ⑦ ………………………………(1分)

由③~⑦式解得   J  …………………………………………………………(1分)

经过时间t0后,A、B分离,力F变为恒力,对A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⑧ ………………………………(1分)

力F对A物块做的功                  ⑨ ………………………………(1分)

由⑧⑨式代入数据得    ………………………………………………………(1分)

则力F对A物块做的功  ……………………………………………(1分)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