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某同学用实验的方法探究影响单摆周期的因素。
(1)他组装单摆时,在摆线上端的悬点处,用一块开有狭缝的橡皮夹牢摆线,再用铁架台的铁夹将橡皮夹紧,如图所示。这样做的目的是 (填字母代号)。
A.保证摆动过程中摆长不变
B.可使周期测量得更加准确
C.需要改变摆长时便于调节
D.保证摆球在同一竖直平面内摆动
(2)他组装好单摆后在摆球自然悬垂的情况下,用毫米刻度尺从悬点量到摆球的最低端的长度L=0.999 0 m,再用游标卡尺测量摆球直径,结果如图所示,则该摆球的直径为 mm,单摆摆长为 m。
(3)下列振动图象真实地描述了对摆长约为1 m的单摆进行周期测量的四种操作过程,图中横坐标原点表示计时开始,A、B、C均为30次全振动的图象,已知sin 5°=0.087,sin 15°=0.26,这四种操作过程合乎实验要求且误差最小的是 (填字母代号)。
某同学用实验的方法探究影响单摆周期的因素。
①他组装单摆时,在摆线上端的悬点处,用一块开有狭缝的橡皮夹牢摆线,再用铁架台的铁夹将橡皮夹紧,如图所示。这样做的目的是(填字母代号)。
A.保证摆动过程中摆长不变
B.可使周期测量得更加准确
C.需要改变摆长时便于调节
D.保证摆球在同一竖直平面内摆动
②他组装好单摆后在摆球自然悬垂的情况下,用毫米刻度尺从悬点量到摆球的最低端的长度L = 0.9990m,再用游标卡尺测量摆球直径,结果如图所示,则该摆球的直径为mm,单摆摆长为m。
③下列振动图象真实地描述了对摆长约为1m的单摆进行周期测量的四种操作过程,图中横作标原点表示计时开始,A、B、C均为30次全振动的图象,已知sin50=0.087,sin150=0.26,这四种操作过程合乎实验要求且误差最小的是(填字母代号)。
某同学用实验的方法探究影响单摆周期的因素。
(1)他组装单摆是,在摆线上端的悬点处,用一块开有狭缝的橡皮夹牢摆线,再用铁架台的铁夹将橡皮夹紧,如图所示,这样做的目的是??????????? (多选,填字母代号)
A.保证摆动过程中摆长不变???? B.可使周期测量得更加准确
C.需要改变摆长时便于调节???? D.保证摆球在同一竖直平面内摆动
(2)他组装好单摆后在摆球自然悬垂的情况下,用毫米刻度尺从悬点量到摆球的最低端的长度L=0.9990m,再用游标卡尺测量摆球直径,结果如图所示,则摆球的直径为?????? mm,单摆摆长为???????? m
(3)下列振动图像真实地描述了对摆长约为1m的单摆进行周期测量的四种操作过程,图中横坐标原点表示计时开始,A、B、C均为30次全振动的图像,已知sin5°=0.087,sin15°=0.26,这四种操作过程合乎实验要求且误差最小的是???????????? (填字母代号)
某同学为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的关系”,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把一端带滑轮的木板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力传感器固定在小车上,用来测量绳对小车的拉力;小车的加速度由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测出,已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低压交流电源的频率为 50Hz。
(1)对于实验的操作要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 本次实验中应保持小车和传感器总质量不变
B.为消除小车与木板之间摩擦力的影响,应将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适当垫高,在不挂沙桶的情况下使小车能够静止在木板上。
C.本实验必须满足细沙和桶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和传感器的总质量
(2)如图是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A、B、C、D、E、F、G为7个相邻的计数点,相邻的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量出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分别为sAB=4.12cm、sAC=8.67cm、sAD=13.65cm、sAE=19.0cm、sAF=24.85cm、sAG=31.09cm。则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_________m/s2(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一.选择题(4分×12=4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B
C
BD
D
AD
C
BD
ABC
B
C
AC
CD
二.非选择题(102分)
13.(10分)(1)机械(动);0.4W (每空2分)
(2)强弱(大小); S N(每空2分)
14.(12分)(1)(4分)①连接电路如答案图 (3分)
②A端 (1分)
评分说明:⑴中电表量程选择错误,扣1分,其余任何错误均得0分
(2)(8分)①欧姆; ②“+”;
③ >; ④OFF或交流电压最高 (每空2分)。
15.(12分)(1)(4分)①改变小车所受的合外力;②记录更准确(或:更容易记录,记录误差会更小,时间更容易记录,方便记录,方便计时,位置很难记录等类似答案均给分)。(每空2分)
(2)(8分)①(4分)按表一填写且正确的得4分,“线段”栏读数从O点计起每对一个得1分,“数据”栏每读对1个给1分;按表二填写且读数正确的得3分,“数据”栏与“线段”栏能对应,且读对,每对1个给1分,即读数不从O点计起扣1分。读数误差在±
表一
线段
OA
…
…
…
OE
OF
数据(cm)
…
…
…
…
7.00
9.40
表二
线段
OA
…
…
…
DE
EF
数据(cm)
…
…
…
…
2.25
2.40
②(1分) 0.232(0.230~0.236均可以)
③(3分)0.42(0.38-~0.46均可以)(1分)
所画图象符合题的要求者得2分。
图像坐标标度的取值过小(大)者扣1分;
坐标描点有错误,使得整个图像偏差过大,无法正确求出a的计0分;个别点描错,但对整个图像影响不大的扣1分。
16.(15分)解:(1)(8分)对物体受力分析,则有:
………………………………… ……(3分)
此时 …………………………………… (2分)
联立上面二式,代入数据,得:k=250m/N…………………………(3分)
(2)(7分)物体上移,则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上有:
① ………………………………… ……(3分)
此时N ……………………………………… (2分)
代入①得N… ………………………………… (2分)
17.(17分)解:⑴(4分)小球在斜槽轨道AB上受到重力和支持力作用,合力为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2分)
m/s2…………………………………………………………………(2分)
⑵(13分)要使小球从A点到F点的全过程不脱离轨道,只要在D点不脱离轨道即可。
物体在D点做圆周运动临界条件是: ①………………………………(2分)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②………………………………………(2分)
解①②得A点距离最低点的竖直高度h至少为:
m …………………………………………(2分)
从C到D由动能定理的: ③………………………(2分)
在C点对小球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④………………………………(2分)
联解①③④得轨道对小球得支持力N ……………………………………(2分)
由牛顿第三定律得小球在C点时小球对轨道的压力大小为6N,方向竖直向上………(1分)
18.(17分)解: ⑴根据q =t,由I-t图象得:q =
又根据== ………………………………………………………(2分)
得R = 4Ω …………………………………………………………………………………(2分)
⑵由电流图像可知,感应电流随时间变化的规律:I=0.1t ……………………………(1分)
由感应电流,可得金属框的速度随时间也是线性变化的,(2分)
线框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 =
线框在外力F和安培力FA作用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1分)
得力F=(0.2 t+0.1)N ………………………………………………………………(2分)
⑶
t=5s时,线框从磁场中拉出时的速度v5 = at =
线框中产生的焦耳热J ………………………………………(2分)
19.(19分)解:(1)A、B、C处于静止状态时,设B、C间距离为L1,则C对B的库仑斥力
…………………………………………………………………………………(1分)
以A、B为研究对象,根据力的平衡 ………………………(2分)
联立解得 L1=
(2)给A施加力F后, A、B沿斜面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C对B的库仑斥力逐渐减小,A、B之间的弹力也逐渐减小。经过时间t0,B、C间距离设为L2,A、B两者间弹力减小到零,此后两者分离,力F变为恒力。则t0时刻C对B的库仑斥力为
① ………………………………(1分)
以B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②…(1分)
联立①②解得 L2=
则t0时间内A上滑的距离 ………………………………………(1分)
设t0时间内库仑力做的功为W0,由功能关系有
……………………………………………………………………(1分)
代入数据解得 ③ ………………………………(1分)
(3)设在t0时间内,末速度为v1,力F对A物块做的功为W1,由动能定理有
④ ………………………………(1分)
而 ⑤ ………………………………(1分)
⑥ ………………………………(1分)
⑦ ………………………………(1分)
由③~⑦式解得 J …………………………………………………………(1分)
经过时间t0后,A、B分离,力F变为恒力,对A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⑧ ………………………………(1分)
力F对A物块做的功 ⑨ ………………………………(1分)
由⑧⑨式代入数据得 ………………………………………………………(1分)
则力F对A物块做的功 ……………………………………………(1分)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