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下列各项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讹传 沉湎 鞭辟入里 祸起箫墙 B.惭怍 诹吉 振古烁今 鹊巢鸠占 C.财阀 申论 钠米技术 短小精悍 D.文身 佻薄 和盘托出 发扬踔厉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每小题的赋分以试卷上的标注为准,答题卡是借用的

1. D (下zài  yòng金    两qī动物)

2.D (祸起萧墙    震古烁今    纳米技术)

3.B (“具体而微”,具体,各部分已大体具备;微,微小。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已大体都有了,不过形状和规模比较小一些。用在句中很恰当。“栉风沐雨”形容人辛苦奔波,不合语境。“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不能修饰自然景象。“不忍卒读”形容文章内容悲惨动人,不合语境。)

4.A (B项逻辑错误。应该说“总装下线”,“下线”是个新词,指汽车、电器等在生产线上组装完毕,可以出厂。C项成分赘余。“资助”,“资”就是财物,词中活用为状语“用财物”,“资助”即用财物帮助,与前面的“拿出财物”重复,可删去前面的“拿出财物”,也可把“资助”改为“帮助”。D项搭配不当。“战胜”应改为“解决”。)

5.C (把括注往前移到“和而不同”的后面。括注内容注解的是“和而不同”,而不是“理念”。 如果要注解“理念”,就必须说成“即统一性与多样性并存的理念<或者意识、精神等>”。“和而不同”是当下一个重要的提法,是一种新时代的精神理念,请老师们给学生作一些延伸讲解。)

6.A(B项中简仪是宋元时期才出现的新仪器;C项中日食月食记载在商代甲骨文中就已出现了;D项中,僧一行虽然是唐代科学家,但原文说的“比较正确地”不等于“准确地”。)

7.A(B中“被称为阴阳历,用干支记日,数字记月”的是商代历法系统,商代历法是“是迄今为止已知的较为完整的一部最早的历法”,不是“最早的成文历法”;C中“首次将岁差引入历法中”的应是《大明历》,闰年十三个月在商代的阴阳历中就已确立;D中“使月份与季节配合得更合理,行星的会合周期测得也较准确”是《太初历》的特点。)

8.C(这个数据“在当时世界上”是非常领先的。)

9.D(A夸大事实,新时器时代只是产生了“古人原始的天文学观念”,至多停留在星象观测的层面,谈不上“天文历法”之起源;B项化或然为肯定,原文说“可能是……”;C项无中生有,文中没有三大系统的优劣比较,三大系统中均有优秀代表,“最先进最精良”也说得太绝对;D项第一句是正确的内容概括,第二句为合理的推断――没有当今天文史学家们的努力,我们能了解到中国古代的天文学成就吗?)

10.C(任县令)

11.B(①是庸医治病;⑤ ⑥是良吏的做法)

12.C(悲伤也是“罢民”的表现)

13.(1)我本来就知道我的医术不足以治愈他们的疾病,我却不能够不贪图他们的酬金。(得分点:“已”“利”各1分,全句流畅1分。)

(2)皇上命令分发粮食来赈灾,户部把命令下达给有关部门,核计受灾的程度和数额。(得分点:“赈”“伤”各1分,全句流畅1分。)

(3)对好官的期望,就是能够解决人民的疾苦,不只是不增添他们的疾苦就可以了。(得分点:“望”“疾”“益”各1分,全句流畅1分。)

14.(1)这样写把描写的侧重放在“香稻”“碧梧”上,起到了举鹦鹉、凤凰来形容“稻”“梧”之美的作用,写出了昔日长安景物的美盛。诗人欲抑先扬,为后文表达昔盛今衰的感慨蓄势。

(2)表达了诗人对长安昔盛今衰的感伤,对国家命运的慨叹。前三联诗人回忆了昔日畅游长安时所见景物的美好和春游的盛况;最后一联“昔曾”“今望”遥遥相对,昔日亲身游历,今则望断神伤,在对比中突出表现了自己的感情。

文言文参考译文

以前,长洲韩壬(tǎn)担任吏部(疑系礼部的笔误)尚书,办理完政务回来,喟然长叹。我问他说:“先生叹息什么?”先生说:“以前,有一位医生,和我相熟而且亲昵,我向他询问说:‘人们都说你给人治病会杀死人,为什么呢?’(医生回答)说:‘不是我给人治病会杀死人,是我不能不让病人在延误中死去。我本来就知道我的医术不足以治愈他们的疾病,我却不能够不贪图他们的酬金。不得已,就用效用一般而缓和的药来尝试治病。病情不重,跟我的药方相合的,确实曾经有一些病愈。那些病情逐渐加深又反复发作,长期不能治好的,我在心里为他们悲伤,却没有办法。’现在某个地方报告发生饥荒,皇上命令分发粮食来赈灾,户部把命令下达给有关部门,核计受灾的程度和数额。百姓的饥饿,在早上来不及考虑晚上的生活,然而有关部门审核上奏讨论赈灾,时间在三个月以上,饥民有不因为延误而死亡的吗?我担任高级官员,参与他们的讨论却不能够辨别他们的是非,这就如我有愧于一个医生的职责一样。”

我说:“先生看到的,是那些显而易见的事情。所有的官员失职,使事态陷于昏暗不明之中,都足够让百姓因延误而死去,只是没有看清它的表现形态罢了。姑且用我在州县亲眼看到的事情来证明它:不抓水利工作,百姓在旱灾与水涝的延误中死去;对诉讼双方的意见置之不理不听分说,真伪失去头绪,百姓在官司诉讼的延误中死去;腐败的政治不改革,强横不守法度的人不铲除,百姓在为非作歹的人的压迫中延误而死。难道只有那些任意残害人民的人,才有杀人的形迹可见吗?先考虑自己再考虑百姓,枉害百姓来逢迎上司,开始都说:‘我不得已。’过后都说:‘我心里悲伤,却没有办法。’这就是百姓的疾病长久而且难治却呼告无门的原因。”

我的朋友冯文子将要到礼县去任县官,写了四首诗,自己说他的心和一般的官吏不同。于是拿以前从韩公那里听到的和我跟他说的话来告诉他。对好官的期望,就是能够解决人民的疾苦,不只是不增添他们的疾苦就可以了。百姓的疾苦常潜伏在看不到的地方,而且大官们造成人民的疾苦,头绪很多难以防范。县令的职责,就是周围是上司和百姓,自己居于中间,向下了解百姓的情况,对上司要荫蔽老百姓。为下面考虑得不周详,就在不知不觉中给百姓增添了疾苦;在上司面前不尽力坚持,就会等着老百姓在延误中死去却没有办法,这些办法不能不预先确定啊。你是韩公的弟子,能够依照这个原则来审察自己所处的位置,那么韩公的这番话,也许就不会落空了吧。

15.潦水尽而寒潭清  影入平羌江水流  别时茫茫江浸月

卷起千堆雪  白居易  托尔斯泰传

16.这里采用了以乐衬悲(或是衬托)的写法。唐明滔参选附马的消息,让其亲戚们也跟着异常兴奋,面对一张张恭维和赔笑的脸,唐明滔品尝到了权力和荣耀带给人的快乐和满足。这就为后文的悲惨结局作了铺衬,使结局更显得触目惊心而发人深省。

17.李公公在规劝唐明滔的时候,提到自己的侄儿在乡下生活,娶了媳妇,快要生孩子了。意在告诉唐明滔,平凡人也自有平凡人的幸福生活,不必刻意追求荣华富贵。

18.唐明滔是临安太守之子,虽是富家子弟,且颇有才气,但和其父亲一样热衷于追求荣华富贵、功名权势,最后利令智昏,对李公公的劝说无动于衷,落得悲惨的结局。

        李公公是忠实于皇室的奴才,皇室选附马的真相,他本是心知肚明,面对热衷于参选的唐家公子,有心劝止,但又不便明说,几次诚恳的暗示和旁敲侧击,表明了他的惜才之心和良知未泯。

19.小说通过唐明滔的人生悲剧,深刻揭露了封建殡葬制度的惨无人道。同时,也无情地鞭挞了攀龙附凤、追逐名利的丑陋。

20.A:祥林嫂在丈夫去世后,背着婆婆从家里跑出来也不好。

    B:难道还能找到像祥林嫂这样吃苦耐劳的人吗?

21.反对。如果名牌大学不再是“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富人家的孩子可以低分上名牌大学,穷人家的孩子“有分无钱莫进来”,那将是更大的不公平。

    支持。富家子女多交的高额学费,可以用来帮助一些贫困生上大学,减轻贫困生的家庭负担,让更多的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有利于社会的长足发展。

22.崇高可能是一片海,让你体会到壮阔。

    崇高可能是一幅画,让你认识到雄浑。

23.写作提示   www.ks5u.com

◎这种“材料”加“分析”加“要求”的作文题,关注材料而不拘泥于材料本身,材料之后的解析是命题的写作指向。经大忠是个好官,也是个普通的中国人,写作不可局限在执政为民这个层面。思路要宽阔,谈古论今,纵横挥洒,必成佳作。当然,必须以“责任”为中心,跑题偏题是写作的大忌。

◎如果确有生活的感触,建议写议论性散文、记叙文,写具体细节,写真情实感。举个例子:从小生活在一个贫穷的山村里,为了一辈子苦苦劳作的父母,为了活得平安,活得幸福,活得堂堂正正,走出那座大山,是我的责任。我学习,我拼搏……

◎中国传统知识分子非常注重社会责任的承担,“修身”的目的是为了“治国平天下”。强调“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范仲淹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2008年感动中国人物的事例(资料已印发)都可以作为“责任”的写作材料,注意议论分析要以“责任”为中心,注意理清逻辑层次,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国家社会负责,以小见大,层层推进。比如,有一种坚守叫责任,有一种承诺叫责任,有一种付出叫责任,有一种大爱叫责任……

◎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这舍命的县长,是今天所有干部的一面镜子。“范跑跑”、华南虎事件、毒奶粉事件、某些贪官污吏甚至我们身边的某些同学上网成癖等等都可以作为反面材料来写,让你的文章正反对比议论。写作不能一味地说大话、呼高调、唱赞歌,也不能一味地“沉沦在历史的废墟中”,要关注现时生活,要写出自己的个性。

◎我们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任务,而且是绝非可有可无的。……人生的意义与价值恐怕就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责任感。――季羡林

◎青年马克思曾说:“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我们就不会被它的重负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所做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感到的将不是一点点自私而可怜的欢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马克思17岁时作《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人类跋涉的历史长河中,各个阶段总会出现伟大的思想家,以超人的智慧洞察世界的本质,以卓越的思想推动社会的进步,马克思就是其中杰出的一员。

◎尽管责任有时使人厌烦,但不履行责任,只能是懦夫,不折不扣的废物。――刘易斯

◎每个人都被生命询问,而他只有用自己的生命才能回答此问题;只有以“负责”来答复生命。因此,“能够负责”是人类存在最重要的本质。 ――维克多•弗兰克

◎要使一个人显示他的本质,叫他承担一种责任是最有效的办法。 ――毛姆

◎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 ――歌德

◎社会是一个由众多个体组成的大家庭,唯有自觉承担起彼此的职责才能让整个社会和谐向上地发展,因此谈责任应该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更深刻更透彻。

◎一名公交车司机行车途中突发心脏病,在生命的最后一分钟里,做了三件事:把车缓缓地停在马路边,并用生命的最后力气拉下了手动刹车闸;把车门打开,让乘客安全地下了车;――将发动机熄火,确保了车和乘客、行人的安全。 他做完了这三件事,安详地趴在方向盘上停止了呼吸。这名司机叫黄志全,所有的大连人都记住了他的名字。一个普通的名字,一个普通的工人,却带来这样大的震撼力,源于那份高度的责任心,为了让乘客安全,他把自己的生死暂放一边,完成了自己的职责,他安详地离去。这是一个尽职的工人,这更是一个伟大的灵魂。 www.ks5u.com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