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本文题为“公寓生活记趣 .请结合全文分析.作者记叙了公寓生活的哪些趣事?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B (A圄yǔ   C难nàn  D强qiǎng)

2.D(A组:蹋―塌  B组:幅―辐  C组:倍―辈)

3.C(染指:比喻分取非分的利益,应改为“获得”。韬光养晦:隐藏才能,不使外露。应改为“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角力:比赛力气。宵衣旰食:天不亮就穿衣起来,时间很晚了才吃饭。旧时多用以称颂帝王勤于政事,现多形容为处理国事而辛勤地工作。应改为“闻鸡起舞”)

4.A( “好坏”对应“最大的因素就是腐败”,两面对一面。)

5.D

6.B 这是雷兴林等人的做法。

7.A(B项是雷兴林等人片面的观点。C项,原文此句后有“事实远非如此”。D项应是“随深度增加而迅速衰减”而不是“增加”。)

8.D(A项是雷兴林等人错误的观点。B项属于无中生有。C项,原文是指“或许会”诱发极浅源地震。)

9.C 打发掉(花掉)

10.D  两句中“以”均为介词,把 A.乃:副词,于是;副词,竟然,居然 B.为:介词,替;介词,对,向 C. 因:副词,于是,就;介词,通过。

11.C 原文说“议论皆发前人所未发”;原文说“尤喜讲《易》……多至十万馀言”;原文说“兹行世者,独《西厢》、《水浒》、《唐诗》、制艺、《唱经堂杂评》诸刻本。”而不是说只有这几种有价值。

12.(1)即使以前讲学的人听说了皱眉长叹,(他)也不予考虑。(考查点:“虽”“向时”“攒眉浩叹”“顾”)

   (2)我大概是曾点这一类的人吧!(考查点:“其”“为”“流亚”,考查常用实词虚词含义及根据词语结构和上下文推断词语含义的能力。)

   (3)虽然遭遇悲惨的灾祸,却并不是因为他犯了罪,有德行的人都为他悲伤。(考查点:“虽”“罹”“伤”,翻译语句不通顺扣一分)

13.(1)金圣叹“所评诸书,领异标新,迥出意表,千百年来,至此始开生面。”(或答:所评《离骚》、《南华》诸书,以次序定为“六才子书”,俱别出手眼。)(2)画龙点睛,金针随度,使天下后学,悉悟作文用笔墨法。

14.(1)(3分)①开篇点题,点明时间和地点。(1分)

②“悠悠”“独上”“满目秋”等词,开篇即为全诗笼罩了一层孤寂、萧索的气氛。(1分)

③与尾联中的“故国凄凉”“谁与问”形成首尾呼应。(1分)

   (2)(4分)用“萧萧”“惨惨”叠音词修饰“暮吹”与“寒云”,摹声绘色,写出了晚风凄紧,寒云惨淡之景,也写出了作者的凄凉心绪;“惊”运用拟人手法,既写出了秋风中“红叶”飘零的情状,也写出了诗人心头之“惊”;“压”既形象地写出了寒云之重,也表现出诗人心情之沉重。(“萧萧”“惨惨”“惊”“压”,每处赏析1分)

15.(1)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2)①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②昆山玉碎凤凰叫  芙蓉泣露香兰笑

③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16.(1)以“高处不胜寒”直接引出下面对“屋子越高越冷”的描述。(1分)

   (2)是后文组织材料的纲,后文所叙公寓生活诸事都有着“高处不胜寒”的意蕴。(1分)

   (3)为全文营造了一种清幽冷冽、飘飘欲仙的艺术氛围。让人感到文章写的虽是世俗生活场景,却有一种不食人间烟火的艺术氛围。(2分)

17.(1)热水管系统失灵。

   (2)下雨前积水成护城河,屋子里闹水灾,有时也可以感受到满屋的风声雨味。

   (3)佣人问题不严重,没有佣人自己可以体会亲自买菜、下厨的乐趣。

   (4)公寓是最理想的逃离世俗的地方,甚至可以站在窗前换衣服。

   (5)爱管闲事的人可以偷窥别人的私生活。(答出4点可得满分)

18.(1)人生是短暂的,而社会、生活给人的磨难却是无尽的。(2分)

   (2)此文写于战时的上海,磨难:外敌入侵,敌机轰炸,物价飞涨,失业严重,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冷漠。

19.文章在写邻里关系时,写一位太太弹钢琴,采用了借代、夸张的修辞手法。(1分)以贝多芬指代贝多芬的音乐,又用“一捶使吧敲”、“咬牙切齿地打”将弹琴者制造出的声音的难听、刺耳描写出来。(2分)表现了作者对这位太太不顾别人感受,吵扰邻居做法的不满。(2分)

20.要点:(1)张爱玲是一个善于将艺术生活化,又将生活艺术化得人;她在文章中同读者拉家常,但始终保持距离,作品主题往往呈现出多样化。本文主题可以有几个方面:

1.透露时局的艰难。以战时的香港敌机的轰炸与上海类比,物价飞涨,煤气停了,用不起佣人等。

2.表现人情的世俗。邻里关系是“高处不胜寒”,人与人之间关系冷漠,邻里之间没有交往;人们又有着低俗的心理,想去窥探他人的私生活,从中发现乐趣等。

3.凸显苦中作乐的雅趣。“一屋的风声雨味”“碧蓝的潇潇的夜”体现了作者在房屋漏水,门前成河的情形下对生活诗意的感受。“翠生生的菜叶粘在篾篓子上”,在用不起佣人得自己下厨时仍能感受到的一种唯美等。

   (2)张爱玲的散文,有着独具特色的语言风格,人称“张氏风格”。在《公寓生活记趣》中,我们总能见到她那不拘一格的文学想象力所造就的精妙比喻,那对汉语言音乐美的深刻领悟下所形成的音韵节奏控制,那弥散在字里行间的既传统又现代的独特韵味。1、多姿多彩的精妙比喻;2、流转自如的音韵节奏;3、融会古今的独特韵味。

21.略

附文言文译文:

先生姓金,名采,字若采,吴县生员,为人洒脱而不受世俗礼法拘束,高傲奇特,傲视一切。善于评论书籍文章,对书籍文章的评论都是以前的人没有说过的。当时有凭讲授学问而闻名的人,先生总是站出来批驳这些人。他在所住的地方贯华堂设置很庄严的座位,招收学生讲授经书。他所讲授的经书名叫《圣自觉三昧》,讲稿总是自己带着自己看,从不公开给别人看。每次到讲堂开设讲座,环顾四周的样子神采卓异,所有一切经史子集、笺疏训诂,与夫释道内外诸典,以及稗官野史、九彝八蛮所记载的内容,没有不被他评论的。议论纵横捭阖,自始至终都讲得极其透彻。座位下面听讲的僧俗侣众诸色人等崇拜到了极点,感叹说从没有听过这样的见解。先生就拍着巴掌自我赞许,即使以前讲学的人听说了,皱眉叹息,他也不予考虑。

先生向来和王斫山交情最深,王斫山本来也是侠义的人,一天他拿一千两银子给先生,说:“先生拿这些钱去借贷生息,以后本金归还我,利息就给你补贴生活,行吗?”先生爽快地答应了,可是刚刚过一个月,那些钱已经被他挥霍一空了。于是就对斫山说:“这些东西在先生家,只是增加您守财奴的名声罢了,我已经替您打发掉了。”王斫山笑了笑没当回事。

明清易代后,先生断绝了做官进取的念头,改名叫人瑞,字圣叹。除了和亲人朋友谈笑之外,只是独自端坐贯华堂中,把读书著述作为追求。有人问“圣叹二字是什么意义?先生说“《论语》有两次‘喟然叹曰’颜渊感叹孔子,孔子赞叹弟子曾点,我大概是曾点一类的人吧!”先生所评论的《离骚》、《南华》、《史记》、杜诗、《西厢》、《水浒》等书,根据次序编定为“六才子书”,都是有独到的眼光的。尤其爱好讲《易》,对“乾”、“坤”两卦的评述,多到十万多字。其它的评论还有很多,如今流传社会上的著作,只有《西厢》、《水浒》、《唐诗》、制艺、《唱经堂杂评》几种刊刻版本。

传说先生在解读杜甫的诗时,他自己说有人在他的梦中传话说:“各种诗都可以评论,只是不能评论《古诗十九首》。”先生于是把这个梦作为戒律。后来因为醉酒不受拘束地谈《青青河畔草》一章,不久,就遭遇悲惨的灾祸。面对行刑时感叹道:“砍头是最痛苦的事,没想到我在无意中竟受到了这种痛苦。”

先生死后,仿效先生风格评论著作的人,算长洲毛宗岗、徐增,江苏武进县的吴见思、许庶庵等人最出名,到现在求学的人还称赞他们。

曲江廖燕说:我读先生所评的各种书,标新立异,见解卓越,超乎常人所想,我感觉千百年来,到他这里才开拓出极有生气的一面。唉!多么优秀啊!虽然遭遇悲惨的灾祸,却并不是因为他犯了罪,有德行的人都为他悲伤。然而评价他的人说文章奥妙的秘诀,就是天地奥妙的秘诀,如果阐明得太透彻,不可避免会触犯鬼神的忌讳,这样看来先生的灾祸,大概也有一些致祸的原因啊!但是先生画龙点睛的评论,教人写作诗文的方法,使普天下后来求学的人,完全领悟写文章布局构思的方法,这是先生的功劳啊,这功劳又怎么会小呢!他的灾祸虽然冤屈一时,但是他的功劳确实为以后千年万代开拓了局面,难道不卓异吗!我路过吴门,去拜访先生的故居,然而没有人知道他的住处,于是我就写诗来凭吊先生,并写下象这样一篇关于他的生平大概的传记。(康熙三十五年(1696)作者至苏州,吊金圣叹,并为之作传。传中叙金圣叹生平甚简,于其“哭庙案”遭杀身之祸,闪烁其词,有所避忌,然亦可见其性情;主要内容是称赞其学问广博,评点诸书,别开生面,阐发作文之奥秘,开后世读书人之眼界,道出金圣叹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基本贡献。)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