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通过该实验.这位同学得出的结论是:唾液淀粉酶只能分解淀粉.不能分解蔗糖.证明了“酶具有专一性 .请据此回答下述问题:(1)该同学的实验设计所用的实验原理 A.不正确 B.无法论证淀粉是否被分解C.非常好 D.无法论证蔗糖是否被分解(2)该实验中采用了两组对照.它们分别是 . .分别比较的是 . .(3)你认为应该实验哪一步骤进行改进后才完善.将 .并给予 条件.这时试管C的结果为 .说明 .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果蝇是常用的遗传学研究的试验材料,据资料显示,果蝇约有104对基因,现有一黑腹果蝇的野生种群,约有107个个体,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该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统称为种群的________,经观察,该种群中果蝇有多种多样的基因型,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是在突变过程中产生的________,通过有性生殖中的________而产生的,使种群中产生了大量的可遗传的________,其产生的方向是________,其来源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它们都能为生物进化提供________,但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________。

(2)假定该种群中每个基因的突变率都是10-5,那么在该种群中每一代出现的基因突变数是________。

(3)随机从该种群中抽出100只果蝇,测知基因型AA(灰身)35只,Aa(灰身)60只,aa(黑身)5只,请问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a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

(4)已知果蝇白眼(b)为隐性基因,在该种群中每2500只果蝇中才有一只白眼果蝇,那么白眼b基因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

(5)假定残翅(v)的基因突变率为10-5,由于在正常环境条件下,残翅果蝇难以生存,结果长翅果蝇(V)类型个体逐渐增多,V基因频率也随之升高,经过许多代后,长翅类型为该种群中常见类型,与其他突变类型相比,残翅个体数要少得多,这一现象说明________。

(6)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________,常见的隔离类型有________和________,通常经过长期的________隔离而达到________隔离。不同的果蝇种群之间,若一旦发生了________隔离,就不会有________交流了。

(7)通过对果蝇和其他生物的群体遗传学的研究,可得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________,新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必要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________的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1)打点计时器是中学阶段常用的实验仪器,打点计时器所使用的电源是         (“交流电” 或“直流电”),每隔          s打下一个点。
(2)某同学利用打点计时器所记录的纸带来研究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小车的运动情况,实验中获得一条纸带,如图5所示,其中两相邻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未画出。已知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_______m/s2。(计算结果要求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图5

 

 
(3)在“探究恒力做功与动能改变的关系”实验中,某同学采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的实验方案,他想用钩码的重力表示小车受到的合外力,为了减小这种做法带来的实验误差,你认为在实验中应该采取的两项必要措施是:
a______        _                       ___;    
b             _            _           ___
c.以下是实验过程中的一小步骤,正确的是           
A.先通电源,再放纸带           B. 先放纸带,再通电源
d.如图乙所示是某次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其中A、B、C、D、E、F是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距离如图乙.则打C点时小车的速度表达式为(用题中所给物理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果蝇的繁殖能力强,相对性状明显,是常用的遗传实验材料,图甲为果蝇体细胞中染色体结构模式图,图乙为该个体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某细胞中的两对染色体。

(1)图甲含有           个染色体组。

(2)图乙该细胞中①染色体中出现D与d,这是由于发生了             ,减数分裂完成后,若形成Da 的卵细胞,则同时产生的三个极体的基因型分别是         。

(3)遗传学研究表明,果蝇的眼色受B、b和E、e两对基因的控制。色素的产生必须有显性等位基因B。第二个显性基因E使色素呈紫色,当它处于隐性时眼色为红色,不产生色素的个体眼睛呈白色。现有一对红眼雌性与白眼雄性两亲本(P)杂交,F1为紫眼雌性和红眼雄性。F1雌雄果蝇交配后,F2中紫眼:红眼:白眼=3:3:2。请问E、e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请写出P到F1的遗传图解(要求写出配子)。

 (4)2013年4月美国科学家新培育出一种转基因果蝇,可以用激光照射来遥控它们的行为,让懒散的果蝇活动起来。科学家们将一个来自大鼠的基因植入果蝇体内,该基因编码一种离子通道蛋白,在ATP的作用下,该离子通道允许某些带电粒子进入细胞膜,从而引起动作电位。获得该转基因果蝇过程中:目的基因是         ,获取目的基因需要用        酶,为使目的基因与运载体连接,还需用        酶处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种野生植物有紫花、红花和白花三种表现型,已知紫花形成的生化途径是:

注:A对a、B对b为显性,基因A、B分别控制了酶A、B的合成。

(1)假设A和a、B和b是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试证明这个假设(实验材料任选),用文字简要叙述。

 

(2)若A和a、B和b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一白花植株和一红花植株杂交,F1紫花∶红花=1∶1。

①该白花植株和红花植株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F1中紫花植株自交得到的白花植株中纯合体占的比例是____________。

③F1中红花植株与紫花植株杂交得到的子代中开白花的植株占的比例是________。

(3)现有大量的紫花植株(不知其基因型),要想以现有的紫花植株为亲本得到纯合的紫花植株,某同学想到了两种方法,完善这两种方法。

①对紫花植株通过套袋、人工授粉等处理,让亲本植株自交,以株为单位保存亲本植株所结的种子,种下种子,__________,

这些植株及其自交所得到的子代都是纯合体。

②取亲本植株的花药进行花药离体培养,再通过秋水仙素处理幼苗,培养至植株,选出__________________,即为纯合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下列资料,然后回答问题:

Ⅰ.近10年来,PCR技术(聚合酶链式反应)成为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一种常规实验手段,其原理是利用DNA半保留复制,在试管中进行DNA的人工复制(如下图),在很短的时间内,将DNA扩增几百万倍甚至几十亿倍,使实验室所需的遗传物质不再受限于活的生物体。

Ⅱ.核酸(DNA或RNA)分子杂交就是利用形成核酸杂交分子的原理来鉴定特定核酸分子的技术。采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将两个不同DNA分子的单链放在一起,如果这两个单链具有互补的碱基序列,那么互补的碱基序列就会结合在一起,形成杂合双链区;在没有互补碱基序列的部位仍然是两条游离的单链

(1)“PCR”及“DNA杂交”过程中,将DNA样品加热到94℃的目的是使DNA双链中________,使之成为单链。

(2)“PCR”技术的必需条件,除了膜板、原料、ATP、酶以外,至少还需要的三个条件是________。

(3)通过“PCR”技术使DNA分子大量复制,若将一个用15N标记的DNA分子放入试管中,以14N标记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连续复制4次后,则15N标记的DNA分子占全部DNA总数的比例为___________。

(4)最近,陕西林科基因工程高科技有限公司研制成功能早期预警白血病的基因芯片。基因芯片是利用核酸碱基互补配对原理制作而成的。制作时,将与疾病有关的特定基因序列以特定的方式固定在芯片上,当其与标记样品中相应核酸分子杂交后,就可通过检测杂交信号获得诊断依据。据此推测白血病基因芯片的核芯成分--探针,不可能是__________。

[  ]

A.白血病病毒       B.白血病癌基因

C.白血病变异染色体    D.白血病患者的白细胞免疫蛋白

(5)“核酸分子杂交”及“观察杂种细胞减数分裂联会配对”都可以用来鉴定两种生物的亲缘关系。配对区域越多,亲缘关系越_________。

(6)美国纽约“911事件”使4000多人遇难,事后的尸体辨认只能借助于DNA杂交技术。该方法是:从死者和死者家属提供的死者生前的生活用品中分别提取DNA→________→________→检测结果,得出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