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营造和谐的学术环境.首先应尊重资深专家.其次要考虑青年学者的需求.从而让学术团队永葆活力.B.吸引杰出青年科研人员专心于科研.首先应为他们提供充足的物质保障――研究经费保障. C.许多高校里的青年学者对行政职位感兴趣.是因为行政职位会带给他们科研方面许多便利. D.目前.国内大学经费资源一般比较丰富.但大都由院系或学科支配.而他们没有按照可量化的业绩直接分配到各个研究团队.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一、(12分)     

1. C(A项“腹藏珠”pōu,“持”xié;B项“妩媚弱”xiān,“不不莠”láng;D项“然”sǒng,“胡”zhōu,“深山古”chà)

2. B(“欲盖弥彰”指某人企图掩盖过失或坏事的真相,结果却反将过失或坏事露得更加明显。此处可用“掩人耳目”)

3. C(A杂糅,“根据......情况”和“从......情况看”两种说法杂糅。B成分残缺,应在“返还问题”后加“的法律框架和原则”。D搭配不当,“支持”应为“支撑”)

4. A(答案提示:根据就近衔接原则即可)

二、(9分)

5. B(青年学者不如资深专家有宏观战略眼光)

6. D(A项营造和谐的学术环境,资深专家的利益和青年学者的利益应并重。B项充足的物质保障应是良好而稳定的生活待遇和研究经费保障。C项青年学者之所以对行政职位产生兴趣是因为办事方便或得到更多的资源搞研究,这里的办事方便应不止是科研方面的便利)

7. D(看青年学者是否还是真正意义上的学术人才,关键应看他是不是还静心于学术)

三、(9分)

8. A交换

9. D(③是王导为郭文提的居所,④是郭文对外物的淡然,⑤是郭文的推脱之词)

10. B(原文说是郭文夜里为打猎的人挑水)

四、(23分)

11. (1)先生一个人住在深山里,如果碰上生病送了命,就会被鸟兽吃掉,难道不残酷吗?

   (“穷”“为......所”“顾”各1分,大意对2分)

   (2)等到苏峻谋反,攻破了余杭,但临安独得保全,人们都认为他与众不同并能知天意。

   (“及”“全”“异”各1分,大意对2分)

12. (1)《叹疆场》通过思妇听到远征的丈夫归来的消息时梳妆打扮与之前以泪洗面的对比,表达了一种喜不自禁的心情。《到家》通过对归家时的所见、所为、所感的描写,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回家之后的喜悦心情。(4分,对每首诗内容的概括各2分)

   (2)“山色”“依然”,写出了喜悦之后的闲适。“潇洒”是拟人手法,“山色”“潇洒”地进入我的居室,写出来脱离世俗官场之后的欣慰。两句诗写的不仅是物境,而且是心境,写出了诗人尘劳尽除后,心情由喜悦而安适的转化。(4分。对具体词语的赏析1分,拟人手法1分,对两句诗总体的赏析2分)

13. (1)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    惑而不从师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2)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尽荠麦青青   废池乔木   bao秦之欲无厌    侵之愈急

五、(22分)

14. ①(根据第三段)沉寂虚空得让人恐惧;②(根据四、五段)古老沧桑中透着生命的顽强;③(根据第六段)明净而蒙蒙的雨似真似梦;④(根据第八、九段)这里万物在自然而然中    演绎着生命的大美;⑤(根据最后一段)历史与自然变迁背后存有的一份坚守;⑥(综合文中的关于王维的部分,主要根据第七段)王维寄情于此带给辋川的山水田园气质。(答

    出任意三点即可得满分,6分)

15. (1)“最智慧最实际”是指既避免了朝廷险恶带来的伤害,又在美妙的辋川得到心灵的慰籍;(3分)

    (2)“无可奈何”是指王维既不想完全入世,又不想完全出世,亦官亦隐是王维在痛苦中的无奈选择。(3分)

16. 这句话的含义是:做为王维曾在辋川生活的主要标志的银杏树,终有走到生命尽头的时候,(2分)而辋川作为自然的山川和文化的载体(人文的标志)会永远留存下来(自然、文

    化各1分)。

17. 行文中善于寓情于景,如文章两次写到王维栽种的银杏树,虽历经千年,仍然挺立,虽满身裂纹,却生机葱茏。借对最古老、最高贵的银杏的描写,明净似线,无声无息,红叶碧草,青石杂树、如梦似幻;对雨中辋川的描写,秀峰沉默,乱石相依,衰柳飘荡,黄叶旋飞,流水激溅,浅草明灭等等,表现了对王维曾置身的诗境的向往之情。(明确寓情于景2分,距离恰当2分,分析恰当2分)

六、(15分)

18. (为保护借贷双方利益,)我国应建立个人破产制度。(4分)

19. 源----生命之泉需珍惜    沙----乱砍滥伐酿悲剧    污----害人害己的恶魔

(注意语言生动简洁。每个3分,共6分)

20. 示例:

    比喻:超载是交通事故之源,为了您和他人的幸福,请不要超载行驶。

    拟人:安全意识离你远去,危险隐患向你走来。

    对偶:遵章行驶保安全,超载上路埋隐患。

    排比:司机讲道义,不谈超载利;安全系乘客,莫坐超载车;大家齐努力,社会更和谐。

    (围绕中心“严禁超载”2分,修辞恰当1分,表达委婉得体2分。)

七、(60分)

21. 略

参考译文

郭文,字文举,是河内郡轵县人。年轻时热爱自然山水,崇尚避世隐居。十三岁时,每次游历山水,往往流连忘返,十多天不回来。父母去世,服孝完毕,不结婚,离家而去,游历名山大川,经过华阴山时,观赏考察石室中的石函。洛阳陷落后,挑着担子进入吴兴余杭大辟山中无人烟的地方,把木头斜靠在大树上,上面盖上草垫子,就住在那里面,四周也没有墙壁。当时经常有猛兽作乱,进入住宅伤害人,然而郭文在这样的条件下一个人住了十年,竟没有遭到祸患。总是着鹿皮衣服,头上包着葛布巾,不喝酒不吃肉,开垦出一土地,种点豆子和小麦。采摘竹叶和树上的果实,换盐来gong自己生活。有的人给他很低的价钱,他也就换给了他。后来人们认识了解了郭文,就不再给他很低的价钱了。他除了吃饭之外还有些剩余的谷物,总是救济那些贫穷的人。别人到他家送东西给他,总是接受一点不太好的,以表示不拂人家的好意。有一次有一头猛兽在他的小屋旁边咬死了一只大麇鹿,郭文告诉了别人.他们把它拿去卖了,分了一些钱给郭文。郭文说:“我如果需要钱,我就会自己去卖。之所以告诉你们,正是因为我不需要钱。”听的人心里都很感慨。打猎的人经常到郭文那儿寄宿,郭文夜里为他们挑水,脸上毫无厌倦之色。余杭令顾矧与葛洪一起去拜访他,带着他一起回来。顾矧认为他走山路也许需要皮袄,赠给他熟皮制成的皮袄一件,郭文没有要,辞别了他们,回到了山中。顾矧派手下人追他,把衣服放在了他的小屋中,郭文没有说什么,这件皮衣竟烂在了小屋中,郭文最终也没有穿它。

    王导听说了他的大名,派人去迎接他,郭文不肯坐车船,而是挑着担子自己走。到了以后王导把他安置在西园内,园中果树成林,又有鸟兽麇鹿,因而让郭文住在那里。朝中的官员都跑去看他,郭文没精打采伸腿坐着,旁若无人。温峤曾经问郭文说:“人人都有亲戚朋友来往.以此为乐,先生您抛弃了他们,有什么快乐呢?”郭文说:“本想学道成仙的,没有想到碰到了动荡的时代,要想回去也没办法了,所以只好这样。”又问他说:“饿了就想吃饭,年纪大了就想成家这是自然而然的,先生怎么单单没有这些欲望呢?”郭文说:“欲望是由于人们老去想它而产生的,不想也就没有欲望。”又问他:“先生―个人住在深山里,如果碰上生病送了命,就会被鸟兽吃掉,难道不残酷吗?”郭文说:“埋葬在地下的人也是被蚂蚁吃掉的,有什么两样。”又问他:“猛兽是要伤害人类的,世上的人都很害怕,先生您偏偏不怕吗?”郭文说:“人如果没有害兽的心思,兽也不会害人。”又问他:“如果社会不安宁,人们也不得安身。现在将请您出仕做官以济时匡政,怎么样?”郭文说:“山野草莽之人,怎么能够辅佐朝政。”王导曾经会集各位宾客,歌舞宴会,试着让人去请郭文来。郭文目不斜视,两眼直瞪瞪地向前,走在华丽的殿堂犹如穿行在山间荒野。住在王导西园中七年,没有出来过。一天早晨,忽然要回到山里去,王导没有同意。后来逃跑了,回到临安,在山里盖了房子住下。临安令万宠把他接去县里。等到苏峻谋反时,攻破了余杭,但临安独得保全.人们都认为他与众不同,并能知天意。

 

www.ks5u.com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