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受中东石油危机等影响.美国经济陷入困境.从1973年12月持续到1975年5月.GDP下降了5.7%.工业生产下降了15.1%--1974年消费物价上涨11.49/6.1975年上涨1l%. ――摘自韩德强材料三 1973年底.为了稳定美元.美国政府实行新经济政策.宣布停止似美元兑换黄金.同时对进口商品加征10%的附加税.试图迫使其他国家的货币升值.美元实行贬值.减少美国国际收支的逆差.于是.各国纷纷放弃本国货币与美元的固定汇率.采取浮动汇率.欧共体国家对美元实行联合浮动汇率.内部实行固定汇率制.建立了欧洲货币体系. 材料四 面对严重的经济问题.货币学派主张控制货币发行量.反对用扩大政府开支.增加预算赤字的手段来对付经济衰退和扩大就业.反对国家过多干预经济.供给学派认为经济发展的重点在于扩大供给.主张通过减税刺激人们的投资和工作的积极性.减少政府对经济的管制.加强市场机制的作用.发达国家采用了这两个学派的观点.对经济运行机制进行调整. ――摘自吉尔德的和弗里德曼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1929一1933年经济危机的主要表现.二战后为避免发生像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那样大的经济波动.发达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 (3)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说明.发达国家为解决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危机做了哪些努力? (4)从上述各阶段经济政策的调整及其成效中.你认为政府应在国家经济生活中发挥怎样的作用?解释: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读材料.分析和提取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的能力.对学生审题和归纳概括能力要求较高.问号(1):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主要表现根据材料即可归纳概括.注意语言要简练概括.如世界贸易额锐减.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农业生产大幅度下降.根据所学知识.为了避免经济危机的发生.发达国家在二战后对经济进行大调整.如国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人民资本主义 和“经营者革命 .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完善,形成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等.问号(2):根据题意.对两则材料中的现象进行比较.工业生产都大幅度下降.但70年代经济危机中物价反常.不降反而上升.出现了“滞涨 现象.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归纳概括.如70年代中东石油危机.西欧日本经济的崛起.美国政府的新经济政策以及由此导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带来的负面效应等.问号(3):根据材料可知.在理论上.发达国家作出了调整.由采用凯恩斯主义到采用货币学派和供应学派,根据所学知识.在实践上.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各项干预.加强市场的作用.问号(4):根据题意.30年代到二战后.经济政策由自由放任到国家干预经济.并且干预规模逐步扩大,70年代.经济政策由大规模干预到减少干预.加强市场.由此可知.政府要不断地调整经济政策.对经济干预以促进经济的发展.但应该注意干预的程度及加强市场的调节作用.答案:(1)问题:贸易紧缩.生产下降.商品滞销.措施:确立了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确立了国际自由贸易体制.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采取了利用国家权力对经济进行大力干预的政策,实行“人民资本主义 和“经营者革命 ,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对社会主义建设成果的借鉴吸收,发展第三产业.(2)不同:通货膨胀与生产下降并存.原因:用国家力量调节经济.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经营不善.效益低下的弊端,福利政策.使一些国家财政支出扩大.造成财政赤字.降低了人们生产的积极性,日本.西欧的崛起.美国实力相对削弱.美元的中心地位开始动摇,受中东石油的影响.(3)采用了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的理论.对经济运行机制进行调整,政府推行减少财政支出,降低税率,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出售部分国有企业.(4)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加强宏观调控.以推进社会经济的持续.良性发展.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25小题,每小题4分,共100分。

1.C  2.A  3.D  4.B  5.A  6.B  7.C  8.A  9.A  10.D  11.C  12.B  13.D 14.B

 15.A  16.B 17.D  18.A  19.D  20.B  21.A  22.C  23.B  24.C  25.D

26.(25分) (1)A山脉北坡降水多,南坡降水少。(3分)

(2) 光照(热)充足;昼夜温差大;空气干燥;环境污染小。(每要点2分,共8分)

(3)可能是因为高山冰雪融水量减少;可能是因为B河中上游地区大量开发利用水资源,导致下游水量减少。(每要点2分,共4分)

(4)塔里木河引水工程(或从博斯腾湖向塔里木河引水);在河流中上游地区控制绿洲规模,减少水资源需求量;在农业生产中,改变大水漫灌方式,发展喷灌、滴灌等节水技术;调整种植结构,减少需水量大的农作物种植面积等。(答对三点即可,其他合理也可得分,共6分)

(5)当地经济水平低,人口少,能源消耗量少。(4分)

27.(1)问题:贸易紧缩,生产下降,商品滞销。(3分)措施:《布雷顿森林协定》确立了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确立了国际自由贸易体制,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采取了利用国家权力对经济进行大力干预的政策;实行“人民资本主义”和“经营者革命”;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对社会主义建设成果的借鉴吸收;发展第三产业。(7分)

(2)不同:通货膨胀与生产下降并存。(2分)原因:用国家力量调节经济,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经营不善,效益低下的弊端;福利政策,使一些国家财政支出扩大,造成财政赤字,降低了人们生产的积极性;日本、西欧的崛起,美国实力相对削弱,美元的中心地位开始动摇;受中东石油的影响。(4分)

(3)采用了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的理论,对经济运行机制进行调整;政府推行减少财政支出;降低税率;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出售部分国有企业。(6分)

(4)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加强宏观调控,以推进社会经济的持续、良性发展。(3分)

 28. (1)①有利于提高农民的购买力,扩大内需,推动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3分)②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维护社会的公平,促进社会稳定。(2分)③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全面构建和谐社会。(2分)

(2)① 文化以经济为基础。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促进农民文化消费。(3分)② 立足实践,不断创新。积极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更好地满足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3分)③ 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积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3分)

 (3) ①联系的多样性要求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时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党中央根据变化了的农村实际状况出台新的土地政策体现了这一点。(3分)②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土地的不同利用情况,采取不同的土地政策体现了这一点。(3分)③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3分)(其他观点作答,言之有理,也应酌情给分。)

29.(1)政治: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建立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确立以民主集中制为原则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奠定了新中国的各项政治建设的基础;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开创了群策群力、共同建设国家的新局面;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了民族团结,促进了国家的全面发展。(4分)经济: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通过一五计划,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4分)思想:确立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2分)从此,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纪元。(1分)

(2)对外运输的需求不断增长;科技的发展,克服自然条件障碍的能力越来越高;经济实力的增长,有了发展交通的资金;国家的重视等。(答对三点即可得6分)

(3)青藏高原高山阻挡,高寒缺氧,冻土广布,修筑铁路难度大,航空运输可克服这些自然条件的制约。

(4)①真理是人们对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检验真理就是检验主观认识是否同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相符合。(2分)

②主观认识本身无法判定自己的认识是否与客观事物相符合,客观事物自身也不能回答认识是否正确反映了它,二者都不能成为检验真理的标准。(2分)

③实践处在主观与客观交汇点上,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成现实的存在。在这一过程中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反映客观事物。(3分)

(5)①这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决定了我国必须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外交活动的宗旨。(3分)

②这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中国坚持和平发展,有利于创造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有利于我国现代化建设,符合我国的国家利益。(3分)

 

30.(10分) (1)我国北方地区冬春季节多受单一冷空气的控制,不易形成降水。(4分)

              (2)合理调配水源,加大灌溉力度;实施人工增雨或者增雪的作业;发展节水灌溉;拨付抗旱补助经费。(答对三点即可,其他合理也可得分,共6分)

 

31.(10分) (1) 汽车排出的尾气含有大量一氧化碳、氧化氮和铅烟,这些排放物在强烈阳光的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淡蓝色光化学烟雾。(4分)

(2)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发展清洁能源;合理规划城市道路;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答对三点即可,其他合理也可得分,共6分)

32.(10分)(1)甲午战争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公车上书,推动维新运动兴起。(3分)

   (2)政治上要求建立君主立宪制,经济上发展民族工商业,文化上学习西方科技,挽救民族危机。(3分)

   (3)封建顽固势力强大;资产阶级力量薄弱,没有发动人民群众。(2分)

   (4)戊戌变法失败后,中国现代化探索并未终止,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继续探索。(2分)

33.(1)和平与安全;(2分)

(2)赞同(1分)。联合国在成立后的30年中,没有也不可能消除大国间矛盾,但在防止美苏发生大规模战争冲突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 (3分)

(3)在解决一些重大危机时,往往不被重视,没有起到应有的维护世界和平的作用。  原因:一些大国为谋求霸权推行强权政治,无视有关国际公约。(4分)

34、【思想政治―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⑴ 欧盟是世界上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性组织,经济实力强大,在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中占据重要地位,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力,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大作用。(4分)

 ⑵ ①中欧之间有很多共同点:都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倡导多边主义,主张加强联合国的作用,反对国际恐怖主义,主张消除贫困,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4分)② 中欧各具经济优势,互补性强。(2分)

35、【思想政治―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

(1)我们建设的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4分)

(2)①在使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努力中,要特别强调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的原则。(3分)②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注重效率与维护公平相结合的原则。(3分)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