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图中虚线为乙图中①河流域枯水期某时刻地球光照图中的一段晨昏线.此时, 全球两日期比例为3:1, 图中A.B之间距离为1110千米, B.C位于同一经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地球倾斜着身子在围绕太阳公转,倾斜的角度相对稳定但会变化。读倾角变化后某区域图(图甲),AD为晨昏线的一段,此时C地天空北极星星光灿烂。乙图中a.b.c为甲图中某地一年中的二分二至日太阳视运动轨迹,α为21°。分析回答下列各题。

1.B地南北朝向的房屋,正午阳光照射房间内面积达一年中最大时的太阳高度及方位是

A、36.5°,南            B、39°,南

C、36.5°,北            D、39°,北

2.若B地某日正午太阳高度为40°,且次日昼长变长,下列推断一定正确的是

A、A地盛行偏南风          B、B地处于新的一天

C、C地正值1月上旬         D、D地纬度值为70°

3.乙图代表的某地可能是甲图中的

A、A地      B、B地           C、C地      D、D地

4.乙图中能表示6月22日的太阳视运动轨迹是

A、a       B、b       C、c       D、以上都不是

5.倾角变化后,下列说法可信的是

A、墨尔本夏季昼变短         B、回归年时间长变短

C、北极点极昼期变短         D、长沙冬季均温降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地球倾斜着身子在围绕太阳公转,倾斜的角度相对稳定但会变化。读倾角变化后某区域图(图甲),AD为晨昏线的一段,此时C地天空北极星星光灿烂。乙图中a.b.c为甲图中某地一年中的二分二至日太阳视运动轨迹,α为21°。分析回答6~10题。

6.B地南北朝向的房屋,正午阳光照射房间内面积达一年中最大时的太阳高度及方位是

A、36.5°,南            B、39°,南

C、36.5°,北            D、39°,北

7.若B地某日正午太阳高度为40°,且次日昼长变长,下列推断一定正确的是

A、A地盛行偏南风          B、B地处于新的一天

C、C地正值1月上旬         D、D地纬度值为70°

8.乙图代表的某地可能是甲图中的

A、A地      B、B地           C、C地      D、D地

9.乙图中能表示6月22日的太阳视运动轨迹是

A、a       B、b       C、c       D、以上都不是

10.倾角变化后,下列说法可信的是

A、墨尔本夏季昼变短         B、回归年时间长变短

C、北极点极昼期变短         D、长沙冬季均温降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读南美洲地形图及南美洲南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化过程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②

 

 

 

(1)图中①河流域为陆地    (填自然带名称)的最大分布区。①河上游的植被破坏,将对下游造成的环境问题有    。图中甲河段(仅考虑地球自转)    (填东、西)岸沉积明显。

(2)图中②、③、④三地都位于沿海,但自然带有明显的差异,这种分异现象

体现了                   规律,其形成的原因是以    为基础。

(3)图中Ⅲ时期隆起的安第斯山脉,是由    板块和    板块相    (填挤压、张裂)形成的。该区域从Ⅰ至Ⅲ时期的地理环境演变过程体现了地理环境具有    性特征。

(4)实地考察发现图15中Ⅲ时期山脉西坡雪线比东坡低,试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读南美洲地形图及南美洲南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化过程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②

 

 

(1)图中①河流域为陆地    (填自然带名称)的最大分布区。①河上游的植被破坏,将对下游造成的环境问题有    。图中甲河段(仅考虑地球自转)    (填东、西)岸沉积明显。
(2)图中②、③、④三地都位于沿海,但自然带有明显的差异,这种分异现象
体现了                   规律,其形成的原因是以    为基础。
(3)图中Ⅲ时期隆起的安第斯山脉,是由    板块和    板块相    (填挤压、张裂)形成的。该区域从Ⅰ至Ⅲ时期的地理环境演变过程体现了地理环境具有    性特征。
(4)实地考察发现图15中Ⅲ时期山脉西坡雪线比东坡低,试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右图是北半球部分地区某时刻地面等压线图,左图是A城空间结构图,读图下列回答问题。(10分)

   (1)图中B、C两线实际存在锋面的是___      _,请在下面空白处绘出该锋面的剖面示意图(要求绘出锋面和冷、暖气团运动的方向)。(2分)

   (2)从风向、风速等方面比较说明甲、乙两地风的不同特点。(4分)

   (3)如果A城市工业布局比较合理,请判断图示河流干流的流向,并说明②③④⑤四处中最有可能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是哪一处。(2分)

   (4)居住在A城的一中学生想用如下实验说明此时A地空气的垂直运动情况,是否合理并说明原因。(2分)

实验材料

大塑料广口瓶,洗洁精,一个硬币或一个石子

实验步骤

①在塑料广口瓶子中倒入3/4的水,加入一滴洗洁精和一个硬币或是一个石子;②盖紧瓶盖,绕圈转动瓶子,直到里面的水也跟着转动起来

实验结果

泡沫随着旋转的水向上运动,硬币或石子也被夹带一起向上运移

查看答案和解析>>

 选择题:

 1 B ,  2B ,  3C ,  4D.  5C ,  6B ,  7 B,  8C9C , 10C, 11B.

综合题:

12. (1). ① 蓬莱与旅顺之间, 岛屿较多, 海水较浅, 线路较短,

② 缩短东北与华北地区的距离, 促进各地区资源开发.

③ 缓解京哈, 京沪铁路的交通压力.

④ 改善烟台, 大连的投资环境, 促进了辽东, 山东半岛的经济发展。

      (2). 优势:利用现有河道, 工程量小, 成本低;沿河需搬迁的人数少.

劣势:距离长,运输效率相对较低.

      (3). 有利影响:有利于加快两湾水体交换能力, 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恢复和建立新的海洋生物链.不利影响;处理不当可能会增加莱州和胶州湾泥沙的淤积;运河沿岸地区可能遭到海水侵染,造成土地盐碱化.

   13. (1). ①杭州湾呈喇叭型, 口大内小, 涨潮时有利于潮水的汇聚和抬升;②每月农历初一、十五为天文大潮, 初三、十八左右在杭州湾形成大潮,而每年农历七、八、九3个月为浙、沪地区台风侵袭季节,易形成风向和来潮方向一致的风暴潮, 加剧了对潮柱的顶托作用.

(2)自然原因: 气温高;静水;海域相对封闭.人为原因:沿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排入涨洋的工业和生活污水多;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化、农药;由于海洋开发程度和养殖业规模的扩大,严重污染了养殖水域.

(3)大桥的建设有利于主动接轨上海,扩大开放, 推动长江三角洲地区合作与交流,提高

浙江省特别是宁波市和嘉兴市对内外开放水平,增强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有利于完善

长江三角洲区域公路网布局及国道主干线,缓解沪,杭,甬高速公路流量的压力;有利于改

变宁波市交通末端的状况,实施环杭州湾区域发展战略;有利于促进江、浙、沪旅游业的

发展.

14. 1.滑坡, 泥石流. 对抗震救灾带来不利影响;阻断交通, 增加救援难度.

2. 有利条件:水能、矿产资源丰富;旅游资源丰富; 国家政策支持;国内外资金、人力支持.

   不利条件: 地面崎岖,山区面积广大; 生态脆弱;交通等基础设施破坏严重;区内市场狭小.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