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 青藏高原地区 利于充分利用太阳能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人类是通过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与环境发生关系,摸清自然资源的优势和劣势,才能充分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据此完成6~11题。

6.既是青藏高寒区的主要农业区,附近又有丰富的水能和地热资源分布,该农业区是

A.湟水谷地        B.雅鲁藏布江谷地

C.横断山区        D.宁夏平原

7.关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主要农产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出产高粱、玉米、大豆、冬小麦

B.春小麦、水稻、棉花、瓜果、甜菜生长良好

C.吐鲁番葡萄、哈密瓜、长绒棉等闻名世界

D.苹果、梨、桃、柑橘等水果也较多

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长江、黄河等大河西源东流,是东部季风区河流的特点

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河流全属内流河

C.青藏高寒区中没有外流河

D.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区河流众多,且短小河流多,多数河流流量较大

9.青藏高寒区的马铃薯、豌豆高产的主要原因是

A.CO2浓度高

B.雨量充沛

C.气温偏低,水分蒸发少

D.昼夜温差大,太阳辐射强

10.我国西北地区发展农业生产最主要的限制条件是

A.土地资源不足        B.劳动力不足

C.化肥、农药不足     D.水资源不足

11.在干旱半干旱区,由于灌溉、排水不合理,会导致农田

A.论受水蚀        B.荒漠化

C.盐渍化            D.受到污染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下图所示的生产模式最可能适用的地区及其优点是  (  )

A.东北森林地区;利于林区经济发展       B.西北沙漠地区;利于生态环境改善

C.江南丘陵地区;利于循环经济发展       D.青藏高原地区;利于充分利用太阳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下图所示的生产模式最可能适用的地区及其优点是  


  1. A.
    东北森林地区;利于林区经济发展
  2. B.
    西北沙漠地区;利于生态环境改善
  3. C.
    江南丘陵地区;利于循环经济发展
  4. D.
    青藏高原地区;利于充分利用太阳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下图所示的生产模式最可能适用的地区及其优点是

A.东北森林地区;利于林区经济发展

B.西北沙漠地区;利于生态环境改善

C.江南丘陵地区;利于循环经济发展

D.青藏高原地区;利于充分利用太阳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青藏铁路北段西宁至格尔木早已修建完,南段于2005年10月15铺通,2006年7月1日投入试运行。上海到拉萨特快列车已于十月黄金周中首次运行。青藏地区自然条件复杂,生态环境脆弱。因此,在修建铁路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攻克许多技术难题,同时还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材料二:青藏高原一直是一个神秘的地方,如今科学家惊奇地发现这个世界最年轻的高原竟然以每年7-30毫米的速度整体向北和向东方向移动(据新华社西宁2005年8月15日电)。这种推移变化量很小,属于毫米级的,不会对中国带来什么大的变化,但是在几百万年的地质年代,这个移动量还是很可观的。

下图表示青藏高原移动的主要原因。

(1)

在材料二中,科学家们采用了一种现代化技术对中国大陆地壳运动进行了长期监测,从而发现了青藏高原的移动,该技术是

[  ]

A.

遥感技术

B.

地理信息技术

C.

全球定位系统

D.

全球同步卫星监测技术

(2)

连接青藏铁路北段与南段的铁路枢纽是________,北段穿过我国的________盆地,南段将穿过我国面积最大的________自然保护区。

(3)

与全国其它省区相比较,西藏的太阳能和地热能资源都较丰富。请分析说明其丰富的原因:

太阳能___________________

地热能___________________

(4)

布达拉宫每日开放6.5小时,日接待游客量限定在850人以内。其主要原因是

[  ]

A.

变通条件不便

B.

有利于游客适应高原气候

C.

旅游环境承载量限制

D.

游客量不足

(5)

该地区小麦高产的主要原因是

[  ]

A.

该地气温高,雨量充沛

B.

该地气温偏低,水分蒸发少

C.

该地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

D.

该地受西南季风的影响

(6)

青藏铁路约有150千米的路段实施了“以桥代路”工程,主要原因是

A.

铁路沿线沟壑纵横

B.

避免风沙掩埋铁路

C.

铁路沿线有多年冻土

D.

为动物留出生态通道

(7)

关于青藏铁路建设的意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大规模开发两藏的矿产资源

B.

促进民族团结与区域文化交流

C.

在喀斯特地区开辟一条新的旅游热线

D.

完善全国铁路网,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

查看答案和解析>>

 选择题:

 1 B ,  2B ,  3C ,  4D.  5C ,  6B ,  7 B,  8C9C , 10C, 11B.

综合题:

12. (1). ① 蓬莱与旅顺之间, 岛屿较多, 海水较浅, 线路较短,

② 缩短东北与华北地区的距离, 促进各地区资源开发.

③ 缓解京哈, 京沪铁路的交通压力.

④ 改善烟台, 大连的投资环境, 促进了辽东, 山东半岛的经济发展。

      (2). 优势:利用现有河道, 工程量小, 成本低;沿河需搬迁的人数少.

劣势:距离长,运输效率相对较低.

      (3). 有利影响:有利于加快两湾水体交换能力, 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恢复和建立新的海洋生物链.不利影响;处理不当可能会增加莱州和胶州湾泥沙的淤积;运河沿岸地区可能遭到海水侵染,造成土地盐碱化.

   13. (1). ①杭州湾呈喇叭型, 口大内小, 涨潮时有利于潮水的汇聚和抬升;②每月农历初一、十五为天文大潮, 初三、十八左右在杭州湾形成大潮,而每年农历七、八、九3个月为浙、沪地区台风侵袭季节,易形成风向和来潮方向一致的风暴潮, 加剧了对潮柱的顶托作用.

(2)自然原因: 气温高;静水;海域相对封闭.人为原因:沿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排入涨洋的工业和生活污水多;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化、农药;由于海洋开发程度和养殖业规模的扩大,严重污染了养殖水域.

(3)大桥的建设有利于主动接轨上海,扩大开放, 推动长江三角洲地区合作与交流,提高

浙江省特别是宁波市和嘉兴市对内外开放水平,增强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有利于完善

长江三角洲区域公路网布局及国道主干线,缓解沪,杭,甬高速公路流量的压力;有利于改

变宁波市交通末端的状况,实施环杭州湾区域发展战略;有利于促进江、浙、沪旅游业的

发展.

14. 1.滑坡, 泥石流. 对抗震救灾带来不利影响;阻断交通, 增加救援难度.

2. 有利条件:水能、矿产资源丰富;旅游资源丰富; 国家政策支持;国内外资金、人力支持.

   不利条件: 地面崎岖,山区面积广大; 生态脆弱;交通等基础设施破坏严重;区内市场狭小.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