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剑为犁 枪杆打结 材料二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先后两次绕开联合国.在没有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发动了科索沃战争和伊拉克战争. 请回答: (1)“铸剑为犁 枪杆打结 的主要含义是什么?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哪些方式实现雕塑表达的美好愿望? (2)材料二说明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联合国遇到了什么问题?针对这一问题.你靠哪些好的建议?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D  2.B  3.A  4.C  5.B  6.C  7.C  8.D  9.B  10.C  11.D  12.C  13.C

 14.D  15.B  16.B  17.B  18.C  19.B  20.A  21.D  22.C  23.C  24.B  25.D

    26.(25分)  

    (1)①河的水能资源比②河丰富,因为①河流经地区落差大,②河主要流经平原地区;②河的航运价值比①河大,因为⑦河流量、流速较①河平稳,且⑦河流经地区经济发达,运输量变大。(8分)

    (2)既位于大洋沿岸,又位于大河河口,水域(航行,停泊)条件好;沿岸地形平坦开阔,筑港条件优越;经济腹地辽阔,且经济发达。(6分)

    (3)西北(2分)货轮从A港驶向B港,在斯里兰卡附近海域自东向西航行,由于油膜漂移方向与货轮航行方向一致,可知北印度洋洋流自东向西流,此时北半球为冬季,桅杆影子应位于偏北方向;当北京时问12点时,太阳直射120。E,位于120。E西侧的斯里兰卡影子应位于偏西方向。(4分)

    (4)交通与基础设施完善,海陆空交通便利;科技和文化教育事业发达;市场广阔;雄厚

的经济基础;劳动力丰富;国家的优惠政策(每点1分,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共5分。)

    27.(25分)  

    (1)政治:召开七届二中全会,转移工作重心;军事:完成战略决战、渡江作战。推翻南京国民政府;组织:召开政协会议,筹备新中国;理论: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每点2分,共8分)  

    (2)政治: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状态,实现国家独立;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制定社会主义宪法;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分。每点1分,答出其中2点即得满分。)经济:进行土地改革,消灭封建土地制度;完成三大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剥削制度;开展工业化建设;(2分。每点1分,答出其中2点即得满分。)外交:废除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确立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分。每点1分,答出其中2点即得满分。)社会风尚:取缔丑恶现象;制定《婚姻法》;提倡社会主义新风尚。(2分。每点1分,答出其中2点即得满分。)

    (3)成功发射人造卫星;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改善;中日关系正常化。t3分。每点1分,答出其中3点即得满分。)

    (4)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扩大企业自主权;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分。每点1分,答出其中3点即得满分。)实行对外开放:吸引外资、引进技术;设立经济特区;初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3分。每点1分,答出其中3点即得满分。)

    28.(25分)

    (1)经济信息:材料一反映了2004―200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不断增长,经济实力显著增强,连续几年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与前几年相比,2008年经济发展明显放缓。(2分)

    依据;①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为应对危机,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保增长、调结构、扩内需。(2分)②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扩大内需成为应对危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2分)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提高社保水平;注重优化结构,促进协调发展。(2分)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应对危机,更需要科技支撑经济发展。(1分)

    (2)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经济实力。(2分)②传统文化若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就能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对传统文化既要继承又要创新。(2分)⑧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2分)④商品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1分) 

    (3)①行使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通过扩大投资与消费,拉动经济增长。(3分)②行使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提高困难群众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健全社会保障体系。(3分)③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把“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与改善民生相结合,走出了一条化危为机的道路。(3分)

    29.(35分)

    (1)甲一①  乙一④丙一③丁一②(4分)

    (2)水土流失(2分)

    (3)原因:为了发挥东北地区荒地(湿地)的生态效益,国家采取了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和荒地保护等措施(2分)措施:增加科技投入,提高粮食单产量;积极发展特色农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植树造林,加强湿地资源保护,改善生态环境(每点1分,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共3分)

    (4)“左”倾思想的严重影响;(2分)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的束缚;(2分)遭遇自然灾害,粮食短缺,(1分).

    (5)极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社会生产力;推进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积累了经验;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进行了创造性探索;为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6分。每点2分,答也其中3点即得满分。)

(6)提高农业生产力:甲;保证粮食安全,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2分)推动现代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农业经济效益,提高民的市场竞争能力;(2分)加快业现代化进程,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2分)。

(7)①矛盾具有特殊性。该村从本村地低易涝的实际出发,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道理。(3分)②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该村把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摆在最为突出的位置体现了抓主要矛盾的道理。(2分)③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该村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统筹安排各项工作,促进全面进步。(2分)(从其他角度回答,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30. (10分)

(1)利于武陵源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的开发和改善。(2分)提高武陵源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游客,增加旅游收入(2分)成为地质科考基地和科学教育基地,提高旅游资源的科学价值等。(2分)

(2)株洲经京广线到武汉黄鹤楼、经长江到九江庐山,再经长江和京杭大运河到苏州园林、经京沪线到南京的中山陵,最后经京沪线到北京。(全部答对得4分,否则不得分)

31. (10分)

(1)该地区山高谷深,河流众多,地震造成大量的山体滑坡堵塞河道积水形成众多的堰塞湖。(4分)

(2)科学泄洪,在堰塞堤坝上开挖泄(洪)槽;做好撤离预案,随时准备进行必要的人口撤离;加强气象预报和湖区水文监测,建立预警系统。(6分)

    32.(10分)

    (1)噪声污染;大气污染(4分)

    (2)控制私家车数量,优先发展公交事业;各部门上下班时间相互错开,减少交通拥堵;加强城市交通基础设设韵建设,优化交通路网;环保出行,近距离可步行,骑自行车。(6分)

    33.(10分) 

    (1)商鞅:列举历朝兴亡史实,阐述变法强匿理论;(2分)康有为:列举变法成功事例,阐明变法图存的道理。(2分)

    (2)梭伦:注意缓和矛盾,取得了广泛支持;(2分)康有为;措施过于激进,激化了矛盾。(2分)启示:改革要有渐进性,要善于化解改革的阻力。(2分)  

    34:(10分)

    (1)“病”:奴隶性;“药”:自由。(2分)

   (2)核心:兴民权,救亡图存。(2分)

    (3)方式:办学会、建学堂、创报刊、著文章、进行论战。(2分。答对2点得1分,答出其中4点即得满分)影响:促进了思想启蒙;激发了爱国热情;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4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2点即得满分。)

     35.(10分)   

    (1)联合国要努力维护和平,把战争的武器变为创造财富的工具,造福全人类。(2分)安理会通过决议、调解斡旋、组织维和行动。(2分。,每点1分,答出其中2点即得满分。)

    (2)联合国在维护和平与安全方面的权威性受到了挑战。(2分)坚决捍卫《联合国宪章》;进一步增强安理会在维和方面的作用;加快联合国改革。(4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2点即得满分。)   

    36.(10分)

    (1)我国的国家管理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组织活动的原则是民主集中制;美国的国家管理形式是总统制共和制,实行的原则是三权分立制。(4分) 

    (2)①美国的政权运行原则是依据资产阶级启蒙民主思想而建立的。对反对封建专制和个人、个别集团的独裁专断具有积极意义。(2分)②权力分立和权力制衡是协调资产阶级内都权力分配的机制,维护的是资产阶级的统治和利益,劳动人民不可能享有真正的民主。(2分)③权力分立和权力制衡也极易导致相互间扯皮、推诿、掣肘,致使运行效率低下,在实践中也难以得到真正贯彻。(2分)

    37.(10分)

   (1)网络安全问题、网络自由的滥用问题、隐私权的保护问题。(4分)

   (2)信息搜索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迅捷地获取人们工作、生活所需的信息资源,解决困难。( 2分)②信息搜索也可能会造成对他人隐私权的侵犯,损害他人的身心健康。(2分)③国家要加强对网络的监管力度,网络服务的提供者、管理者和网民要自觉遵守网络伦理原则,不做有害他人,有损社会的事情。(2分)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