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一节干电池E(电动势1.5V.内阻约0.5)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在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备有下列器材

A.干电池(电动势约为1.5V ,内阻小于1.5

B.电流表G(满偏电流2mA,内阻10

C.电流表A(0~0.6A,内阻约0.1

D.滑动变阻器R1(0~20,10A)

E.滑动变阻器R2(0~100,1A )

F.定值电阻R3= 990

G.开关、导线若干

(1)为方便且能较准确地进行侧量,应选用滑动变阻器_______(填写序号);

(2)请在下面所给方框内画出利用本题提供的器材所设计的测量电池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电路原理图;

 (3)某同学根据他设计的实验测出了六组I1(电流表G的示数)和I2(电流表A的示数),请在所给坐标纸上作出I1和I2的关系图线;

 

(4)根据图线可得,被测电池的电动势为_______V,内阻为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在测定一节干电池(电动势约为1.5V,内阻约为0.5Ω)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提供的器材有:
A.电压表量程为3V,内阻约为5kΩ
B.电压表量程为15V,内阻约为10Ω
C.电流表量程为0.6A,内阻约为0.1Ω
D.电流表量程为3A,内阻约为0.01Ω
E.变阻器R1为(20Ω,3A)F.变阻器R2为(500Ω,0.2A)
G.开关、导线若干为了较准确测量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电压表应该选
A
A
(填A或B);电流表应该选
C
C
(填c或D);变阻器应该选
E
E
(填E或F);实验电路图如图1应该选
图(填“甲”或“乙”).

若根据实验测量数据画的U-I图,如图2所示.
由图可知如果将这个电池的正、负极短路,则短路电流为
2.4
2.4
A_这个电池的内电阻为
0.625
0.625
Ω.

查看答案和解析>>

在测定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中,实验室备有下列器材选用:
A.干电池(电动势E约1.5V,内电阻r约1.0Ω)
B.电流表G(满偏电流2.0mA,内阻Rg=10Ω)
C.电流表A(量程0~0.6A,内阻约0.5Ω)
D.滑动变阻器R(0~20Ω,10A)
E.定值电阻R0(阻值990Ω)
F.开关和导线若干
两组同学分别采用了不同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精英家教网
(1)一组同学设计的实验电路如图1所示,并利用以上器材正确连接好电路,进行了实验测量.根据他们的实验设计,完成下列问题:闭合开关S,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端P至某一位置,记录电流表G的示数I1和电流表A的示数I2.多次改变滑动端P的位置,得到多组数据.在图2所示的坐标纸上建立I1、I2坐标系,并已标出了与测量数据对应的5个坐标点.还有一组数据如图的电表所示,请依据所标各点标在图中描绘I1-I2图线.
利用所画图线求得电源的电动势E=
 
V,电源的内电阻r=
 
Ω.(结果要求保留两位小数)
(2)另一组同学采用滑动变阻器和一个多用电表来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原理如图3所示.当变阻器为某一阻值时,用多用电表的直流电压挡测出变阻器两端的电压U,再卸去变阻器一个接线柱的导线,把多用电表串联在电路中,用直流电流挡测出通过变阻器的电流I.随后改变变阻器的电阻,重复上述操作,获得多组U、I数据,并计算得出实验结果.这个实验方案在测量原理上的主要缺点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在测定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中,除备有:待测的干电池(电动势约为1.5V,内电阻1.0左右)、电流表A1(量程0—3m A,最小刻度0.1mA,内阻忽略不计)、电流表A2(量程0—0.6A,最小刻度0.02A,内阻忽略不计)、定值电阻R0(990Ω)、开关和导线若干等器材,还备有两滑动变阻器A. R1(0—20Ω,10 A)     B. R2(0—200Ω,l A)

①某同学发现上述器材中虽然没有电压表,但给出了两个电流表,于是他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a)、(b)两个实验电路,其中合理的是______图所示的电路;在该电路中,为了操作方便且能准确地进行测量,滑动变阻器应选______(填写器材前的字母代号).
②图乙为该同学根据选出的合理的实验电路,移动滑动变阻器,电流表A1和电流表A2分别测得多组I1和I2,并画出I1-I2图线,则由图线可得被测电池的电动势E=______V,内阻r=______Ω.(小数点后均保留两位小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在测定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中,备有下列器材:
A.干电池E(电动势约为1.5V、内电阻大约为1.0Ω)
B.电压表V(0~15V)
C.电流表A(0~0.6A、内阻0.1Ω)
D.电流表G(满偏电流3mA、内阻Rg=10Ω)
E.滑动变阻器R1(0~10Ω、10A)
F.滑动变阻器R2(0~100Ω、1A)
G.定值电阻R3=990Ω
H.开关、导线若干 
(1)为了方便且能较准确地进行测量,其中应选用的滑动变阻器是____________(填写“R1”或“R2”);
(2)请在线框内画出你所设计的实验电路图,并在图中标上所选用器材的符号;
(3)图示为某一同学根据他设计的实验,绘出的I1-I2图线(I1为电流表G的示数,I2为电流表A的示数),由图线可求得被测电池的电动势E=____________V,内电阻r=____________Ω。

查看答案和解析>>

25、(14分,每空2分) (1)CaCl2 ;           (2)          ; S=C=S;  H2S

(3)Si3N4     (4)2F2+2OH=2F+OF2+H2

26、(15分,每空3分)(1)① 800     ② =     (2)1.60NA(或1.6NA),  173.4 

(3)MFe2Ox+SO2MFe2O4+S

27、(14分,方程式2分,其它每空1分)(1)① CuO、  CuSO4;  防止空气中的水进入装置,干扰H2氧化产物的检验。

② 控制分液漏斗的活塞,使稀H2SO4缓慢滴下;   加水(或将烧瓶放入冰水中或用冰毛巾捂着烧瓶或加入醋酸钠固体等)(其他合理答案亦可给分)

(2)①Na2O2与水反应放热,降低NH3的溶解度(或使NH3?H2O发生分解);

Na2O2与水反应,耗水(或使水量减少),降低NH3的溶解量;  Na2O2与水反应生成OH?,c

OH?)增大,抑制NH3?H2O的电离有利于NH3的逸出。

②A→D→B→E(或D)(顺序错不得分),   B

 

4NH3+5O2 ===== 4NO+6H2O 、    2NO+O2===2NO2

选做题

33、(15分)(1)压强一定时,温度升高,SO2转化率下降,说明升温有利逆反应的进行,所以正反应为放热反应;(3分)

(2)增大压强对提高SO2转化率无显著影响,反而会增加成本;(2分)

(3)否(2分)  否(2分)      (4)浓硫酸(2分)    

(5) 8×109g (2分)       9.85×109kJ (2分)

34、(15分)(1)1s22s22p6 (3分)  (2)(2分),(2分) 

(3)小(2分),  b(2分)   (4)Cu(2分), 6(2分)

35、(15分)(1)3(2分) (2)②取代反应(或水解反应)(2分) ⑥加成反应(2分)

(3)CH2=CH2(2分),   (2分),   (2分)

(4)7(2分)   (5)m:(m+n):n(1分)

 

生物参考答案:

选择题:1.D    2.B   3.A    4.C    5.D    6.C

28.(16分,每空1分)I.(1)叶绿体   CO2 + H2O (CH2O)+ O2     色素的数量不足   CO2供应量不足 (2)丙酮酸   细胞质基质 (3)[E]水 (4)调节温度,增大昼夜温差 大于

Ⅱ.(1)胰高血糖素   肾上腺素   胰岛素   浆细胞   (2)肝脏、肌肉   (3)生产者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29.(23分) I.(10分,每空1分)(1)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常    Aa    1/100  

(2)碱基序列    胞嘧啶脱氧核苷酸突变成了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3)限制酶(限制性内切酶);运载体(或质粒)    (4)29    (5)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Ⅱ.(13分)①斐林试剂(班氏试剂)(1分)   葡萄糖是还原糖,加热可被斐林试剂(或班氏试剂)氧化生成砖红色沉淀(1分)   ②血液呈红色,若直接用斐林试剂(或班氏试剂)检测葡萄糖,则产生的现象受到干扰,而尿液颜色则不干扰显色反应(2分)   ③步骤1:取加有柠檬酸钠的鸡血5mL,用离心机离心,获取上清液(2分)   步骤2:取2mL上清液,加入(新配制)的斐林试剂(或班氏试剂)1mL,摇匀后水浴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现象(2分)   现象:有砖红色沉淀(1分)   ④现象1:有砖红色沉淀出现   结论1:尿液中有葡萄糖(2分)   现象2:没有砖红色沉淀出现   结论1:尿液中无葡萄糖(2分)

36.(选修1)(15分)(1)酵母菌的分离(2分)    选择培养基(2分)    (2)中和发酵时产生的酸类物质(2分) (3)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2分)   (4)异养需

 

氧(2分)  醋酸菌(1分)  30-35(2分) (5)C2H5OH+O2    CH3COOH+H2O(2分)

37.(选修3)(15分)(1)不仅可以保持优良品种的遗传特性,还可以高效快速地实现种苗的大量繁殖(2分)   (2)无病毒(2分)  (3)D (1分)  (4)三只小羊是由同一个重组细胞发育而成的(2分)   (5)DNA分子杂交(基因探针)(2分)   (6)该时期的细胞分化程度低,全能性高(2分)   卵母细胞的采集(2分)   精子的获取(2分)

物理参考答案:

14、CD  15、B  16、C  17、BD  18、C  19、B  20、C  21、D

22、Ⅰ 1.901  2.540 (每空3分)

Ⅱ 图6分

www.ks5u.com
 

 

 

 

 

 

②mA表内阻RA=  80 (74Ω~82Ω均算正确)(3分)

23、解:设m在1/4圆形轨道最低点速度为v,由牛顿运动定律

    N-mg=mv2/R                       ……..4分

在下滑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功为W,由动能定理:

mv2/2=mgR-W                     ………4分

所以  W=mgR- mv2/2=mgR/2           ………2分

在水平轨道上物体以速度v做匀减速运动直至停止,则:

0- mv2/2= -μmgx                  ……….3分

物体在水平轨道上滑行距离: x=R/2μ   ……..2分

24、解:微粒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由题意得:qE =mg=1×10-2N

合力F=×10-2N  方向沿MO方向   

故微粒由静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2分

则第一次到达X轴时的坐标位置为(0,0)m    …….3分 

设此时速度为v,则由牛顿运动定律:

F=ma         v2=2ax=2Fx/m=2××10-2××10-1/10-3=4

    得:第一次到达X轴时的速度v=2m/s        …….2分

微粒在X轴下方区域,重力与电场力平衡,故微粒做匀速圆周运动,设轨迹半径为r,周期为T,由右图中几何关系可得,转过的圆心角为270°, …….2分

则:

qvB= mv2/r

所以 r/v=m/qB                                  …….2分

    T=2πr/v=2πm/qB                              …….2分

所以再次通过X轴时到O点距离为

x1=r=mv/qB=×10-1

该点坐标为(×10-1m,0)                …….2分

微粒在X轴下方运动时间为t=3T/4,代入数值得:

t=0.075πs  (约0.24s)                    …….2分

30、(1)AD

   (2)球体,单分子,直径(每空1分)  

(3)1.2×10-5    5×10-10(每空3分)

31、(1)C

(2)f1=2.5Hz   f2=7.5Hz (4分)   v1=30m/s  v2=90m/s(5分)

32、(1)中子,正电子 (每空3分)

(2)解:由图象可知,m1碰前速度v1=4m/s,碰后的速度v1/=?2m/s  -------2分

m2碰前速度v2=0,碰后的速度v2/=2m/s        -----------------2分

质量为m1的物体在碰撞过程中动量的变化量是:

              -----------------2分

(2)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1v1+m2v2=m1v1/+m2v2/     ---------------2分

    带入数据解得:m2=3.0kg                    --------------------1分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