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图1是甲.乙两种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关系的图像.设液体 甲的密度为ρ甲.液体乙的密度为ρ乙.则ρ甲和ρ乙的关系是 A.ρ甲<ρ乙 B.ρ甲p甲>ρ乙 C.ρ甲=ρ乙 D.无法确定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图1是甲、乙两种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关系的图像。设液体甲的密度为ρ,液体乙的密度为ρ,则ρ和ρ的关系是

A.ρ  B.ρp甲>ρ乙   C.ρ  D.无法确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用压强计“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1)图所示压强计是通过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来反映被测压强大小的.小明检查时发现.当用手指按压(不论轻压还是重压)金属盒橡皮膜时,发现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几乎不变化.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压强计的气密性不好
压强计的气密性不好

(2)如图甲、乙、丙、丁表示探究过程中的四个情景.容器中的液体、金属盒插入的深度以及U形管中液面情况,都可以从图上看出.甲、乙两图是探究液体压强与
液体深度
液体深度
的关系.要探究液体压强与盛液体的容器形状是否有关,应选择:
丙、丁
丙、丁
两图进行对比,结论是:液体压强与盛液体的容器形状
无关
无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用压强计“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请你在认真思考、观察的基础上,回答下列问题:

(1)压强计是通过U形管中液面的
高度差
高度差
来反映被测压强大小的.使用前检查装置是否漏气,方法是用手轻轻按压几下橡皮膜,如果U形管中的液体能灵活升降,则说明装置
不漏气
不漏气
(选填“漏气”或“不漏气”).
(2)仔细观察图甲所示的“实验1”和“实验2”,回答:
①实验1是想验证:当液体密度相同时,液体的压强与
深度
深度
的关系;
②实验2是想验证:当
深度
深度
相同时,液体的压强与
液体密度
液体密度
的关系;
③以上实验都采用了一个共同的科学方法,那就是
控制变量法
控制变量法
法.
(3)如图乙所示,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分别盛有适量的水和浓盐水,某同学用压强计鉴别这两种液体,则图
a
a
(填a或b)中装的是盐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用压强计“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1)图所示压强计是通过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来反映被测压强大小的.小明检查时发现. 当用手指按压(不论轻压还是重压)金属盒橡皮膜时,发现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几乎不变化.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___________             ______.

(2)图甲、乙、丙、丁表示探究过程中的四个情景.容器中的液体、金属盒插入的深度以及U形管中液面情况,都可以从图上看出.甲、乙两图是探究液体压强与         的关系。要探究液体压强与盛液体的容器形状是否有关,应选择:        两图进行对比,结论是:液体压强与盛液体的容器形状       

(3)实验时得到的几组数据如下表:?根据表中的数据,(a)比较序号为          的三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同种液体在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b)比较序号3、4、5的三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c)比较序号为         的两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在同一深度处,不同液体的压强与密度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用压强计“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1)图所示压强计是通过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来反映被测压强大小的.小明检查时发现. 当用手指按压(不论轻压还是重压)金属盒橡皮膜时,发现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几乎不变化.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___________             ______.
(2)图甲、乙、丙、丁表示探究过程中的四个情景.容器中的液体、金属盒插入的深度以及U形管中液面情况,都可以从图上看出.甲、乙两图是探究液体压强与        的关系。要探究液体压强与盛液体的容器形状是否有关,应选择:       两图进行对比,结论是:液体压强与盛液体的容器形状       

(3)实验时得到的几组数据如下表:?根据表中的数据,(a)比较序号为         的三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同种液体在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b)比较序号3、4、5的三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c)比较序号为        的两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在同一深度处,不同液体的压强与密度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B  2.A  3.D  4.A  5.D  6.D  7.  A  8.B  9.C  10.C

五、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26.2.9l~2.95; -3~-3.5;  3846.2    27.左;71.4;2.38

28.大于;反射;虚    29.色散(折射);不同;紫

30.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热值(含煤量、含碳量);2.6×108  31.148;增大;减小  32.会聚;

内(热)

六、计算题(33题4分,34题6分,共10分)

33.每小题2分

    (1)G=mg=40kg×10N/kg=400N    (2分)

    (2)W有用=Gh=400N×0.5m=200 J

    W==75N×4m=300 J(1分)

    η=W有用/W=200 J/300 J=66.7%(1分)

    答:重力为400 N,机械效率为66.7%。

34.每小题2分

    (1)R L=U2/P=(6V)2/3W=12Ω  (2分)

    (2)当滑动变阻器阻值为零时,小电灯正常发光,

    UL=6V    U0=U-UL=8V-6 V=2 V

    I0=IL=PL/UL=3W/6V=0.5A(1分)

    Ro=U0/Io=2V/0.5A=4 Ω (1分)

    (3)当滑动变阻器阻值为最大时,

    UL=3V    I=IL=UL/RL=3V/12Q=0.25A(1分)

    P0=I2Ro=(0.25A)2×4Ω=0.25W(1分)

    答:小电灯的电阻是12Ω;定值电阻的阻值是4Ω;滑动变阻器阻值最大时定值电

    阻消耗的电功率是0.25 w。

七、综合题(35题3分,36题6分,37题10分,38题10分,共29分)

35.猜想:与磁体插入的速度有关(与磁场的强弱有关、与线圈的匝数有关、线圈的粗细、线圈的横截面积)等(1分)

    实验设计:将电流表和线圈连接成闭合电路,保持其他条件不变,用不同的速度先后两

    次将条形磁铁插入线圈,观察电流表的示数,并进行比较。  (2分)

36.(1)图略。重力示意图(1分);  动力臂(1分)

    (2)增大拉力(弹簧测力计向左移动、钩码向左移动)(2分)

    (3)不正确(1分);因为只测量了一组数据,具有偶然性(不能得出普遍规律),不同的物理量不能相加

    (1分)

37.(1)每个符号1分,共2分(2)B(2分)  (3)l;左;0.75(每空2分)

38.(每空2分)

    (1)反射;温度;振动  (2)1.4×103  (3)C

卷面分:1分书写工整,卷面整洁,答题规范。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