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2米 D.2.5米据报道.我国首座70千瓦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在江苏江宁建成并成功发电.据此回答37-38题.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据报道,我国沿海海平面多年来一直呈波动上升趋势。去年,我国沿海平均海平面比常年平均海平面高60毫米,平均上升速率为2.5毫米/年。预计未来3至10年中,我国沿海海平面将继续保持上升趋势。据此回答1~2题。

1.有关海平面上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由于近年来温室气体的不断增加,加剧了全球性气温上升,导致高山及南极冰川融化、海水受热膨胀,使得海平面上升

B.由于过度抽取地下水、开矿等人为因素导致的陆地地面沉降,造成了海平面的相对上升

C.海平面上升使内陆海洋性增强,降水增加,生态环境改善

D.海平面上升淹没的是沿海滩涂、沼泽等低洼之地,所以对人类经济活动并没有大的影响

2.我国受海平面上升影响最严重的地区是(     )

A.台湾岛东部沿海      B.长江三角洲      C.南沙群岛      D.华北平原

查看答案和解析>>

我国是多自然灾害的国家,读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过去的2 200年间,我国共发生大水灾1 600多次,大旱灾也有1 600多次。1977年以前的508年中,称得上“风调雨顺”的年份仅有7年。20世纪80年代以来,受灾的耕地每年都在40%左右。

材料二 2002年从3月18日傍晚起,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最强的一次沙尘暴天气过程,持续时间最长达100小时,甘肃局部地区能见度小于50米;20日一天内便给北京“输送”了3万吨沙土,北京人均分摊3千克。

材料三 2002年3月29日《中国环境报》以“高科技‘千里眼’锁定沙尘暴”为题报道:我国对沙尘暴研究使用的方法与手段同发达国家并无太大区别,已建立由激光雷达和地球同步气象卫星观测信息接收站等组成的遥感系统和由25个监测站组成的地面监测网络系统,覆盖了北方200多万平方千米的荒漠化土地。

(1)水旱灾害是我国严重的自然灾害,它的频发地区是_________(填灾害区名称)。我国夏季多暴雨,暴雨在山区可能诱发泥石流、滑坡等________灾害。目前人类尚不能控制水旱灾害的发生。我国通过大规模的__________和营造防护林等改善_________的工程措施,以减轻灾害的损失。

(2)试分析沙尘暴天气形成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减轻沙尘暴天气的危害,可采取哪些对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国和世界发达国家一样,对大尺度天气系统和大范围自然灾害的研究,目前水平处于

[  ]

A.跟踪阶段——实时报告事象的发生、过程、影响

B.探索阶段——寻找科学的研究方法,凭经验预测其发展变化

C.预报阶段——根据发生机制,预测将发生的时间、强度、发展和影响

D.控制阶段——虽不能控制其发生,但能对发生时间、强度和演变加以控制

(5)简要说明高科技在这次沙尘暴天气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我国是多自然灾害的国家。读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过去的2200年间,我国共发生大水灾1600多次,大旱灾也有1600多次。1977年以前的508年中,称得上“风调雨顺”的年份仅有7年。20世纪80年代以来,受灾的耕地每年都在40%左右。

  材料二 2002年从3月18日傍晚起,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最强的一次沙尘暴大气过程,持续时间最长达100小时,甘肃局部地区能见度小于50米;20日一天内便给北京“输送”了3万吨沙土,北京人均分摊3千克。

  材料三 2002年3月29日《中国环境报》以“高科技‘千里眼’锁定沙尘暴”为题报道:我国对沙尘暴研究使用的方法与手段同发达国家并无太大区别,已建立了由激光雷达和地球同步气象卫星观测信息接收站等组成的遥感系统和由25个监测站组成的地面监测网络系统,覆盖了北方200多万平方千米的荒漠化土地。

(1)

水旱灾害是我国严重的自然灾害,它的频发地区是________(填灾害区名称)。我国夏季多暴雨,暴雨在山区可能诱发泥石流、滑坡等________灾害。目前人类尚不能控制水旱灾害的发生。我国通过大规模的________和营造防护林等改善________的工程措施,以减轻灾害的损失。

(2)

试分析沙尘暴天气形成的原因。

(3)

为了减轻沙尘暴天气的危害,可采取哪些对策?

(4)

我国和世界发达国家一样,对大尺度天气系统和大范围自然灾害的研究,目前水平处于

[  ]

A.

跟踪阶段——实时报告事象的发生、过程、影响

B.

探索阶段——寻找科学的研究方法,凭经验预测其发展变化

C.

预报阶段——根据发生机制,预测将发生的时间、强度、发展和影响

D.

控制阶段——虽不能控制其发生,但能对发生时间、强度和演变加以控制

(5)

简要说明高科技在这次沙尘暴天气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材料并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以“高科技‘千里眼’锁定沙尘暴”为题报道:我国对沙尘暴研究使用的方法与手段同发达国家并无太大区别,已建立了由激光雷达和地球同步气象卫星观测信息接收站等组成的遥感系统,由25个监测站组成的地面监测网络系统,覆盖了北方200多万平方千米的荒漠化土地。

2002年3月29日《中国环境报》

(1)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快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A地沙漠的名称是________,B地沙漠所在的省区是________。

(3)土地荒漠化向东、向南扩展的原因是什么?

(4)华北地区哪种天气现象是土地荒漠化的迹象?

(5)针对图中所示地区出现的环境问题,我国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6)我国和世界发达国家一样,对大尺度天气系统和大范围自然灾害的研究,目前水平处于

[  ]

A.跟踪阶段实时报告事件的发生、过程、影响

B.探索阶段寻找科学的研究方法,凭经验预测其发展变化

C.预报阶段根据发生机制,预测将发生的时间、强度、发展和影响

D.控制阶段虽不能控制其发生,但能对发生时间、强度和演变加以控制

(7)简要说明高科技在沙尘暴天气研究中所起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根据材料和图,完成问题。(10分)

材料1:塔里木河位于新疆南部,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河,是重要的棉花、石油化工基地,也是新疆特色果品的生产基地。
材料2:“漫卷风沙埋河道,欲哭无泪哀胡杨”,是塔里木河下游断流干涸的真实写照。塔里木盆地边缘古丝绸之路南道及连接的古城,几乎全部被深埋在沙漠腹地。
材料3:2001年国务院批复《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综合治理规划报告》中一些具体做法:上游:实施节水改造,并在源流上建若干个山区水库。中游:修建近800千米的堤防,以减少每年因决口而浪费的10多亿立方米的河水。下游:跨流域调水,主要是由博斯腾湖向塔里木河下游的绿色走廊输水。2002年,塔里木河实施了全流域水资源的统一调度和管理,2003年塔里木河干流开始征收水费。
(1) 如材料1所述,塔里木河流域是重要的绿洲农业区。在引水灌溉中,应注意避免
       的灌溉方式,而采用            等灌溉方式,发展节水农业,避免农业耕作区的土地发生               
(2) 材料2中提到“古丝绸之路南道及连接的古城,几乎全部被深埋在沙漠腹地”,这反映了绿洲因                              而后退。
(3) 材料3中对塔里木河流域进行综合开发的措施,体现了在干旱的内陆河流域,应该                                                        ,既要考虑上游地区的开发,也要考虑中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
(4)该地区生产的棉花在我国质量最好,请分析该区棉花生产区位优势。(3分)
                                                               。
(5)与我国南方的高山峡谷相比在西部相对平坦的地区修建水库的最不利条件是( )(2分)

A.工程量较大B.同等库容下,水面面积较小
C.坝高较高,施工困难D.施工过程中无法保障工人饮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