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9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表1为2002~2007年我国某特大城市郊区年平均人口迁移统计资料,迁入人口以初中学历的外来人口为主。读表完成18~19题。

表1

 

年龄段(岁)

迁出人数(人)

迁入人数(人)

≥60

700

800

45~59

1600

5000

25~44

2000

30000

15~24

2400

27500

0~14

640

5000

 

1.上表反映的人口迁移对该市的影响是

A.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B.扩大环境人口容量

C.加速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变            D.加快人口老龄化进程

2.为了社会和谐发展,该市郊区最需要增加的职业人员是

A.环卫人员                      B.中小学教师

C.工程技术人员                  D.建筑设计师

 

查看答案和解析>>

图1是中国某次赴南极科学考察航线,此次中国南极科考队仍乘“雪龙号”考察船于某年 11 月 20 日在上海港启航出发,先前往中山站 ( 南纬 69 ° 22' 24",东 经 76 ° 22' 40") 完成大陆南极科考任务后,再经长城站 ( 南纬 62 ° 12' 59″ ,西经 58 ° 57' 52" ) 于次年 3 月 20 日返回上海港。图2 是美国阿盟森----斯科特科考站。 该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 1 ) 此时期赴南极科考较为理想。请至少从两方面加以说明。

(2) 图1中①、②分别示意此次科考的前往与返回航线,请结合图示往返航线概述科考队乘“ 雪龙号”在往返航程中需要应对与克服的主要困难,并指出由中山站前往长城站航线上最北点的经纬度 ( 地理坐标 )。

(3 ) 中山站时间 2009 年 2 月 2 日 9 时 25 分,我国首个南极内陆考察站-----中国南极昆仑站 ( 南纬 80 °25′01″,东经 77 ° 06′58″,海拔 4087 米 ) 正式开站。请分别指出昆仑站开站 时的北京时间和昆仑站与中山站之间的大致距离。

(4) 美国在南极点己建立了阿盟森-----斯科特科考站。

a. 在图 1 中标注该站位置,并说明确定该位置的方法。

b. 阿盟森---斯科特科考站的旧站采用的是穹顶状建筑,而新站采用的是高脚式建筑。请结合图 2 和所学知识分别简要说明原因。

(5) 当阳光直射曾母暗沙时,我国在南极地区三座考察站中的         站和     站为白天。

查看答案和解析>>

图1是中国某次赴南极科学考察航线,此次中国南极科考队仍乘“雪龙号”考察船于某年11月20日在上海港启航出发,先前往中山站(南纬 69°22' 24",东经76°22' 40")完成大陆南极科考任务后,再经长城站(南纬62°12' 59″,西经58°57'52")于次年3 月20日返回上海港。图2 是美国阿盟森—斯科特科考站。该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1)此时期赴南极科考较为理想。请至少从两方面加以说明。

   (2)图1中①、②分别示意此次科考的前往与返回航线,请结合图示往返航线概述科考队乘“雪龙号”在往返航程中需要应对与克服的主要困难,并指出由中山站前往长城站航线上最北点的经纬度(地理坐标)。

   (3)中山站时间2009 年2月2日9 时25 分,我国首个南极内陆考察站—中国南极昆仑站(南纬80°25′01″,东经 77°06′58″,海拔4087米)正式开站。请分别指出昆仑站开站时的北京时间和昆仑站与中山站之间的大致距离。

   (4)美国在南极点已建立了阿盟森—斯科特科考站(图2所示)。

a.在图1中标注该站位置,并说明确定该位置的方法。

b.阿盟森—斯科特科考站的旧站采用的是穹顶状建筑,而新站采用的是高脚式建筑。请结合图2和所学知识分别简要说明原因。

   (5)当阳光直射曾母暗沙时,我国在南极地区三座考察站中的        站和       站为白天。

查看答案和解析>>

表1为2009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前五位国家资料,据表分析,完成1-2题

表1

 

中国

美国

俄罗斯

印度

日本

二氧化碳排放量(亿吨)

60

59

17

12.9

12.47

工业总产值

(亿美元)

33700

139800

11400

6300

52900

地均排放

(吨/平方千米)

625

634

99

394

3260

人均排放

(吨/人)

4.55

19.34

11.97

1.15

9.59

注:地均排放为二氧化碳排放量与国土面积之比

1.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远大于日本,但工业总产值远小于日本,原因是

①日本能源利用率高         ②中国工业基础薄弱,生产方式落后

③日本的森林覆盖率较高       ④中国的工业产品技术含量低

A.①②③④     B.

2.上述五国中

A.中国的人口密度最大        B.美国的人口密度最小

C.印度的人口密度和日本相当     D.日本的人口密度约是俄罗斯的20倍

 

查看答案和解析>>

图1为“‘嫦娥二号’奔月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北京时间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嫦娥二号”在西昌点火升空,准确入轨。此时,伦敦(中时区)的时间是

A.9月30日10时59分   B.10月1日8时59分
C.10月1日10时59分   D.10月2日2时59分

6、易对“嫦娥二号”向地面传送信息产生干扰的是

A.太阳辐射         

B.太阳活动    

C.月球引力          

D.地球运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