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19088  119096  119102  119106  119112  119114  119118  119124  119126  119132  119138  119142  119144  119148  119154  119156  119162  119166  119168  119172  119174  119178  119180  119182  119183  119184  119186  119187  119188  119190  119192  119196  119198  119202  119204  119208  119214  119216  119222  119226  119228  119232  119238  119244  119246  119252  119256  119258  119264  119268  119274  119282  447090 

5.下面这段文字说明的中心是什么?请将它概括成一个句子,写在段首横线上。(不超过15字)(3分)

__▲  。它起源于元朝末年的昆山地区,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宋、元以来,中国戏曲有南、北之分,南曲在不同地方唱法也不一样。元末,顾坚等人把流行于昆山一带的南曲原有腔调加以整理和改进,称之为“昆山腔”,为昆曲之雏形。明代嘉靖年间,杰出的戏曲音乐家魏良辅对昆山腔的声律和唱法进行了改革创新,吸取了海盐、弋阳等南曲的长处,发挥昆山腔自身流丽悠远的特点,又吸收了北曲结构严谨的特点,运用北曲的演唱方法,以笛、箫、笙、琵琶等乐器伴奏,造就了一种细腻优雅、集南北曲优点于一体的“水磨调”,通称昆曲。

试题详情

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作家、篇名。(10分)

  ①   ▲   ,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②   ▲   ,出门俱是看花人。(杨巨源《城东早春》)

  ③   ▲   ,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④春蚕到死丝方尽,   ▲   。(李商隐《无题》)

  ⑤   ▲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  ▲  》)

  ⑥浊酒一杯家万里,   ▲   。(范仲淹《渔家傲》)

  ⑦夕阳西下,   ▲   。(  ▲  《天净沙秋思》)

  ⑧满座宾客无不伸颈   ▲      ▲      ▲   ,以为妙绝。

                      (林嗣环《口技》)

试题详情

2.下面一段话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

   在乡村,随处可见争颜斗艳的野花,随处可闻清翠婉转的乌鸣。清晨,公鸡潦亮的叫声就是我们的闹铃;夜晚,虽没有流光溢采的霓虹灯,却能够享受满天繁星闪烁的愉悦。

试题详情

第一部分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4分)

  ①斑bó(  ▲  )  ②kuí(  ▲  )梧  ③随心所yù(  ▲  )  ④洗耳gōng(  ▲  )听

试题详情

三、作文题

只要我们留心观察,用心体验,就会发现生活中许多有价值的东西。如从一件寻常小事中感悟出一个道理,在学习过程中发现一种有效的方法,在与人交往中察觉到一份真诚……请以“我发现        ”为题写一篇500字以上的文章。

要求:①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将题目补充完整;②表达真情实感;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班级。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