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87622  187630  187636  187640  187646  187648  187652  187658  187660  187666  187672  187676  187678  187682  187688  187690  187696  187700  187702  187706  187708  187712  187714  187716  187717  187718  187720  187721  187722  187724  187726  187730  187732  187736  187738  187742  187748  187750  187756  187760  187762  187766  187772  187778  187780  187786  187790  187792  187798  187802  187808  187816  447090 

4.(8分) 人21号染色体上的短串联重复序列(STR,一段核昔酸序列)可作为遗传标记对21三体综合症作出快速的基因诊断(遗传标记可理解为等位基因)。现有一个21三体综合症患儿,该遗传标记的基因型为++一,其父亲该遗传标记的基因型为+一,母亲该遗传标记的基因型为-一。请问:

(1)双亲中______________(填父方或母方)的21号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未发生正常分离。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假设同源染色体的配对和分离是正常的,请在图中A一G处填写此过程中未发生正常分离一方的基因型(用十、一表示)。

(2)21三体综合症个体细胞中,21号染色体上的基因在表达时,它的转录是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中。

(3)能否用显微镜检测出21三体综合症和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3、(10分)某地发现一个罕见的家族,家族中有多个成年人身材矮小,身高仅 1.2 米左右。下图是该家族遗传系谱。

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该家族中决定身材矮小的基因是___________性基因,最可能位于___________染色体上。

(2)若II1和II2再生一个孩子、这个孩子是身高正常的女性纯合子的概率为_________;若IV3与正常男性婚配后生男孩,这个男孩成年时身材矮小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_。

(3)该家族身高正常的女性中,只有____________不传递身材矮小的基因。

试题详情

2.(18分)椒花蛾白天栖息于树干上,夜间活动。据史料记载,19世纪中叶以前,英国椒花蛾的身体和翅大多是带有斑点的淡灰色,它们和树干上的地衣颜色一致,借此可逃避鸟类的捕食。暗黑色的椒花蛾也有,但极少见。1845年在英国的工业区发现了一只暗黑色的椒花蛾,以后在各工业区都陆续发现了暗黑色椒花蛾,并且越来越多。到1898年,各工业地区暗黑色椒花蛾的数量大大超过灰色椒花蛾,比例可达98%以上。为什么暗黑色椒花蛾随着工业的发展而逐年比例增加呢?为解开这个谜,科学家对此做了野外生态学观察,结果如下表:(椒花蛾在不同地区的释放回收率)

地区
灰白色蛾
暗黑色蛾
释放数
回收数
释放数
回收数
伯明翰(工业污染)
64
25%
154
53%
多塞特(非工业污染)
393
13.7%
406
4.7%

请根据科学家的研究解释椒花蛾黑化现象:

   (1)1845年,稀有的黑色椒花蛾是通过___________产生。

(2)1845年至1898年间工业区黑色椒花蛾的比例越来越大,说明控制黑色体色的基因的基因频率呈现出___________的趋势。

   (3)野外观察的实验结果,表中两组数据__________大于________,_________大于_________。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4)椒花蛾黑化的过程是自然选择通过保留有利基因型个体和淘汰不利基因型个体,导致种群的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定向的改变,这是生物进化的实质。

(5)黑色椒花蛾的形成并不是新物种的形成,新物种的形成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1.(6分)在氮源为14N的培养基生长的大肠杆菌,其DNA分子均为14N-DNA(对照);在氮源为15N的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其DNA分子均为15N-DNA(亲代)。将亲代大肠杆菌转移到含14N的培养基上,再继续繁殖两代(I和II),用某种离心方法分离得到结果如下图所示。

请分析:

 

(1)由实验结果可推测第一代(I)细菌DNA分子中一条链是____________,另一条链是________________。

(2)将第一代(I)细菌转移到含15N的培养基上繁殖一代,将所得到细菌的DNA。用同样方法分离,请参照上图,将DNA分子可能出现在试管中的位置在下图中标出。

试题详情

36.[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学技术](15分)

  (1)饲料加工过程温度较高,要求植酸酶具有较好的高温稳定性。利用蛋白质工程技术对其进行改造时,首先必须了解植酸酶的       ,然后改变植酸酶的       ,从而得到新的植酸酶。

  (2)培育转植酸酶基因的大豆,可提高其作为饲料原料磷的利用率。将植酸酶基因导入大豆细胞常用的方法是            。把该大豆细胞培养成植株需要利用      技术,该技术的核心是           。通过转基因方法获得的该品种大豆,将来产生的配了中是否一定含有植酸酶基因?_______________。

  (3)为了提高猪对饲料中磷的利用率,科学家将带有植酸酶基因的重组质粒通过______

     法转入猪的受精卵中。然后将受精卵培养至_______________时期可通过

     方法,一次得到多个转基因猪个体, 实施此方法时应注意_____________。

  (4)若这些转基因因动、植物进入生态环境中,对生态环境有何影响?(只要合理就可  得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35.[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5分)

某化工厂的污水池中含有一种有害的难以降解的有机化合物A。研究人员用化合物A、磷酸盐、镁盐以及微量元素配制的培养基,成功筛选到能高效降解化合物A的细菌(目的菌)。实验的主要步骤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培养基中加入化合物A的目的是        ,这种培养基属于    培养基。

(2)“目的菌”生长所需的氮源和碳源是来自培养基中的              。实验需要振荡,培养,由此推测“目的菌”的代谢类型是            

(3)在上述实验操作过程中,获得纯净“目的菌”的关键是            

(4)转为固体培养基时,常采用平板划线的方法进行接种,此过程中所用的接种工是           ,操作时采用          灭菌的方法。

(5)实验结束后,使用过的培养基应该进行灭菌处理才能倒掉,这样做的目的是                        

(6)某同学计划统计污水池中“目的菌”的总数,他选用10-4、10-5、10-6稀释液进行平板划线,每种稀释液都设置了3个培养皿。从设计实验的角度看,还应设置的一组对照实验是          ,此对照实验的目的是               

试题详情

30.(16分)下图所示的是检测气压变化的密闭装置。反应瓶和中心小杯中放置有关实验材料和试剂,关闭活栓后,U形管液面高度变化反映瓶中气体体积变化。实验开始时将右管液面高度调至参考点,实验中定时记录右管液面高度相对于参考点的变化(忽略其他原因引起的容积变化)。

Ⅰ.课题小组同学利用该装置探究某种异养型微生物的细胞呼吸方式。

  (1)取甲、乙两套该密闭装置设计实验,请补充下表有关内容:

装置
反应瓶内加入的材料
小杯内加入的材料
液面变化的实质

一定浓度葡萄糖溶液、微生物悬浮液各1ml
       
细胞呼吸O2的消耗量

        
等量蒸馏水
       

  (2)将甲、乙装置均置于28℃恒温条件下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微生物保持活性),60min后读数。请补充下表有关内容:

预期实验结果
微生物的细胞呼吸方式


上升
不变
                                                  
            
下降
只进行产生酒精和CO2的无氧呼吸
上升
下降
                                                  
            
不变
只进行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

Ⅱ.除了可以测定细胞呼吸方式外,你认为用上述密闭装置和选用下列材料用具还可以开展哪些生物学问题的探究,请写出一个课题题目。

材料用具:小麦种子、玉米幼苗、小麦幼苗、一定浓度KOH溶液、NaHCO3稀溶液、蒸馏水、一定浓度葡萄糖溶液、恒温装置、暗箱。

课题题目:                           

选考题

试题详情

29.(17分)下列的图都与植物光合作用有关,图1表示A、B两种植物光合作用效率随光照强度改变的变化曲线;图2表示将A植物放在不同浓度CO2环境条件下,光合效率受光照影响的变化曲线:图3代表植物的一个叶肉细胞及其相关生理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1中在a点时,气体进出叶绿体的状况是    

  (2)图l中在b点时,说出此时气体P与气体Q的数量关系       ,气体g与h的数量为      

  (3)图1中在c点时,说出结构M内ATP与ADP的流向         

                                

  (4)图2中d点与e点相比光合速率受限制的因素是          ,e点与f点相比,光合速率受限制因素是       

  (5)图2中d点与e点相比,e点叶肉细胞中C3      ;e点与f点相比较,e点时叶肉细胞中C3       (填“高”、“低"、“基本一致”)。

  (6)图3中,结构M与N可进行转录过程,除自身DNA和原料外,再写出直接参与该过程的两种有机物名称:_______________。在夏天中午时分,该植物细胞出现光合“午休”现象的原因是                  

试题详情

28.(6分)下面是某个高等动物雌性体内细胞分裂的示意图

  (1)B细胞处于      时期(写清分裂类型及时期);C细胞的名称为       ,请在右上方的框内画出与C细胞同时分裂的另一个细胞处于后期的图像。

(注意:用铅笔规范绘图,标出黑色、白色染色体;错一处不得分)

  (2)下图中甲-丁为某动物(染色体数=2n)睾丸中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的比例图,关于此图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甲图可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B.乙图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

    C.丙图可表示有丝分裂间期的某一阶段

    D.丁图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

试题详情

6.将某绿色植物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中,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其余的实验条件都是理想的),实验以CO2的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对该表数据分析正确的是           (   )

  温度(℃)
5
10
15
20
25
30
35
光照下吸收CO2(mg/h)
1.00
1.75
2.50
3.25
3.75
3.50
3.00
黑暗下释放CO2(mg/h)
0.50
0.75
1.00
1.50
2.25
3.00
3.50

    A.每天交替进行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温度在30℃时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是温度在10℃时的2倍

    B.昼夜不停地光照,温度在35℃时该植物不能生长

    C.昼夜不停地光照,该植物生长的最适宜温度是30℃

    D.每天交替进行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温度均保持在20℃的条件下,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第Ⅱ卷(非选择题)

必考题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