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79177  379185  379191  379195  379201  379203  379207  379213  379215  379221  379227  379231  379233  379237  379243  379245  379251  379255  379257  379261  379263  379267  379269  379271  379272  379273  379275  379276  379277  379279  379281  379285  379287  379291  379293  379297  379303  379305  379311  379315  379317  379321  379327  379333  379335  379341  379345  379347  379353  379357  379363  379371  447090 

2.初速为零匀加速直线运动物体追同向匀速直线运动物体

①两者速度相等时有最大的间距   ②位移相等时即被追上

试题详情

1.匀减速运动物体追匀速直线运动物体。

①两者v相等时,S<S被追 永远追不上,但此时两者的距离有最小值

②若S<S被追、V=V被追 恰好追上,也是恰好避免碰撞的临界条件。追  被追

③若位移相等时,V>V被追则还有一次被追上的机会,其间速度相等时,两者距离有一个极大值

试题详情

3.追及和相遇或避免碰撞的问题的求解方法:

关键:在于掌握两个物体的位置坐标及相对速度的特殊关系。

基本思路:分别对两个物体研究,画出运动过程示意图,列出方程,找出时间、速度、位移的关系。解出结果,必要时进行讨论。

追及条件:追者和被追者v相等是能否追上、两者间的距离有极值、能否避免碰撞的临界条件。

讨论:

试题详情

2.巧选参考系求解运动学问题

试题详情

1.平均速度的求解及其方法应用

① 用定义式: 普遍适用于各种运动;② =只适用于加速度恒定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试题详情

1.匀变速直线运动:

两个基本公式(规律):   Vt = V0 + a t   S = vo t +a t2   及几个重要推论:

(1) 推论:Vt2 V02 = 2as  (匀加速直线运动:a为正值  匀减速直线运动:a为正值)

(2)  A B段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 Vt/ 2 ==  (若为匀变速运动)等于这段的平均速度

 (3)  AB段位移中点的即时速度: Vs/2  =

 Vt/ 2 ===== VN   £   Vs/2  =   

匀速:Vt/2 =Vs/2  ; 匀加速或匀减速直线运动:Vt/2 <Vs/2

(4) St = St-S t-1= (vo t +a t2) -[vo( t-1) +a (t-1)2]= V0 + a (t-)

(5) 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规律

①在1s末 、2s末、3s末­……ns末的速度比为1:2:3……n;

②在1s 、2s、3s­……ns内的位移之比为12:22:32……n2

③在第1s 内、第 2s内、第3s内……第ns内的位移之比为1:3:5……(2n-1);

④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1:……(

⑤通过连续相等位移末速度比为1:……

(6) 匀减速直线运动至停可等效认为反方向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先考虑减速至停的时间).

实验规律:

(7) 通过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点(或照像法记录在底片上)来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此方法称留迹法。

初速无论是否为零,只要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就具有下面两个很重要的特点:

在连续相邻相等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一常数;Ds = aT2(判断物体是否作匀变速运动的依据)。

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 (运用可快速求位移)

注意:⑴是判断物体是否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Ds = aT2

⑵求的方法 VN===  

⑶求a方法:  ① Ds = aT2  ②=3 aT2  ③  Sm一Sn=( m-n) aT2  

④画出图线根据各计数点的速度,图线的斜率等于a;

识图方法:一轴、二线、三斜率、四面积、五截距、六交点

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

右图为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选点迹清楚的一条,舍掉开始比较密集的点迹,从便于测量的地方取一个开始点O,然后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ABCD 。(或相邻两计数点间

有四个点未画出)测出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s1s2s3 … (

利用打下的纸带可以:

⑴求任一计数点对应的即时速度v:如(其中记数周期:T=5×0.02s=0.1s) 

⑵利用上图中任意相邻的两段位移求a:如     

⑶利用“逐差法”求a

⑷利用v-t图象求a:求出ABCDEF各点的即时速度,画出如图的v-t图线,图线的斜率就是加速度a

注意: 点  a. 打点计时器打的点还是人为选取的计数点

距离 b. 纸带的记录方式,相邻记数间的距离还是各点距第一个记数点的距离

纸带上选定的各点分别对应的米尺上的刻度值

周期 c. 时间间隔与选计数点的方式有关

(50Hz,打点周期0.02s,常以打点的5个间隔作为一个记时单位)即区分打点周期记数周期

d. 注意单位。一般为cm

例:试通过计算出的刹车距离的表达式说明公路旁书写“严禁超载、超速及酒后驾车”以及“雨天路滑车辆减速行驶”的原理。

解:(1)、设在反应时间内,汽车匀速行驶的位移大小为;刹车后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大小为,加速度大小为。由牛顿第二定律及运动学公式有:

由以上四式可得出:

①超载(即增大),车的惯性大,由式,在其他物理量不变的情况下刹车距离就会增长,遇紧急情况不能及时刹车、停车,危险性就会增加;

②同理超速(增大)、酒后驾车(变长)也会使刹车距离就越长,容易发生事故;

③雨天道路较滑,动摩擦因数将减小,由<五>式,在其他物理量不变的情况下刹车距离就越长,汽车较难停下来。

因此为了提醒司机朋友在公路上行车安全,在公路旁设置“严禁超载、超速及酒后驾车”以及“雨天路滑车辆减速行驶”的警示牌是非常有必要的。

思维方法篇

试题详情

3.力的独立作用和运动的独立性

   当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每个力各自独立地使物体产生一个加速度,就象其它力不存在一样,这个性质叫做力的独立作用原理。

   一个物体同时参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运动时,其中任何一个运动不因其它运动的存在而受影响,物体所做的合运动等于这些相互独立的分运动的叠加。

   根据力的独立作用原理和运动的独立性原理,可以分解加速度,建立牛顿第二定律的分量式,常常能解决一些较复杂的问题。

VI.几种典型的运动模型:

试题详情

2]几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其中任意几个力的合力与剩余几个力(一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三力平衡:F3=F1 +F2

摩擦力的公式:

(1 )  滑动摩擦力:   f= mN 

说明 :a、N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b、m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无关.

(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O£ f静£ fm   (fm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说明: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定夹角。

b、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试题详情

2.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

         åF=0   或åFx=0  åFy=0

推论:[1]非平行的三个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则这三个力一定共点。按比例可平移为一个封闭的矢量三角形

试题详情

1.力的合成与分解:求F、F2两个共点力的合力的公式:

  F=           

    合力的方向与F1成a角:           

   tana=         

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ú F1F2 ú £ F£ F1 +F2           

(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