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436220  436228  436234  436238  436244  436246  436250  436256  436258  436264  436270  436274  436276  436280  436286  436288  436294  436298  436300  436304  436306  436310  436312  436314  436315  436316  436318  436319  436320  436322  436324  436328  436330  436334  436336  436340  436346  436348  436354  436358  436360  436364  436370  436376  436378  436384  436388  436390  436396  436400  436406  436414  447090 

22.(2010.贵州省银河中学月考)促成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短暂春天到来的最主要因素是       (   )

A.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B.帝国主义列强由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C.中国人民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D.爱国资本家在“实业救国”感召下的热情投资

答案B

试题详情

21.(2010.贵州省银河中学月考)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最重要影响是     (   )

A.民族资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  

B.中国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C.抵制了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克服了资产阶级自身的软弱性

答案A

试题详情

21.(2010.贵州省银河中学月考)山西太原县清代举人刘大鹏(1857-1943年)所著的《退想斋日记》记载:“倭夷入寇,我军征剿不力,望风溃退,爵相一意立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

A.鸦片战争   B.中法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答案C

试题详情

20.(2010.贵州省银河中学月考)1919年春夏之交,上海各界民众积极参加爱国运动,上海“大世界”娱乐场中的跑马场生意也随之萧条,有人在其大门上贴了一幅对联:“正应筹策补亡羊,哪有心思看跑马。”其中“亡羊”喻指  (    )

A.帝国主义强迫中国签订《辛丑条约》 B.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C.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   D.日本企图颠覆华北以实现“自治”

答案C

试题详情

19.(2010.贵州省银河中学月考)有人形象地说南京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下列能够反映这种说法的两个历史片断是  (    )

①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在南京江面的英舰上签订了不平等的条约

②洪秀全定都南京,并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

③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总统

④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答案D

试题详情

18、(2010.上海松江区高三质检)在19世纪末的社会风尚转变过程中形成了阅报的风气,其中在维新思想传播方面影响最大的报纸是

A 《时务报》    B《申报》   C 《苏报》   D 《民报》

答案A

试题详情

17、(2010.上海松江区高三质检)下图为19世纪80年代清某一机构的结构及大致分工,据此判断该机构是:

股  别
主办国家
主办其他事务
英国股
英、奥
通商、海关、税务
法国股
法、荷、西、巴西
传教事务、各处招工
俄国股
俄、日
陆路通商、边防、边界、庆典、礼宾、有关官吏的人事行政和考试等
海防股
 
南北洋海防、长江水师、北洋海军、要塞炮台、制造、学校、电线、铁路、矿务

A. 军机处       B.内阁    C. 总理衙门        D外交部

答案C

试题详情

16.(2010.上海市浦东新区高考预测) “是役败后,乃一蹶不振矣。日人慑于俄法德三国之威,……还辽东。”文献中所提的战役是

A.甲午战争        B.日俄战争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中途岛战役

答案A

试题详情

15.(2010.上海市浦东新区高考预测)孙中山先生在其遗嘱中说:“必须唤起民众,联合世界上待我平等之民族,共同奋斗。”在当时孙中山看来,“世界上待我平等之民族”主要是指

A.英吉利          B.俄罗斯          C.法兰西          D.美利坚

答案B

试题详情

14.(2010.上海市浦东新区高考预测)右图是英法俄美四国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的

场景。所签订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答案B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