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语文 > 题目详情

10、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筏,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土娄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选自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意有所极,梦亦同                     趣:同“趋”,往,赴。

B.攀援而登,箕踞而遨                     箕踞:席地而坐

C.萦青缭白,外与天                     际:边界,边际。

D.心凝形,与万化冥合                  释:解除束缚。

7.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觉起,起而归

A.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B.耳得之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C.惑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D.其隙也,则施施行,漫漫而游

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始得”为线索,将作者情绪与自然景象相融合,使文章形神具备。

B.西山之游使作者获得精神慰藉,懂得游“未始游”之地是真正的游历。

C.选用精当词语将西山所见的幽泉怪石、浩然气韵生动传神地描绘出来。

D.作者先写游众山时的感受,意在衬托西山之游给自己带来的精神愉悦。

评卷人

得分

 

 

六、作文

 

(每空? 分,共? 分)

 

 

10、6.C(“际”——交会)

7.B(例句中的“而”表示顺承关系,A句中的“而”表示递进关系,C项表示转折关系,D项中的“而”表示修饰关系)

8.C

六、作文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浙江省诸暨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题型:048

文言文阅读

  自余为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1)

下列句子中与例句中加粗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然后知是山特立

①始指异

②此非孟德困于周郎者乎

③穷山高而止

④师道不传也久矣

⑤颓然就醉,不知日

⑥蚓无爪牙

[  ]

A.

①②③

B.

②④⑤

C.

②④⑥

D.

③④⑤

(2)

分别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意思。

①居是州,恒惴栗   惴栗:________

岈然洼然,若垤若穴 岈然:________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 然后:________

④游于是乎始     于是:________

(3)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翻译:________________

(4)

请分析“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一句,在文中有哪两层意思?

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课文,回答第1—4题。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 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娄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崖;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 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1.翻译下列句子
①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 莫得遁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崖;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笔下的西山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请用原文中最主要的词句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前后两段话,作者的情绪截然不同,请找出这两个截然不同的词句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由西山这一自然景象的游览得到了怎样的人生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0111 期末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始得西山宴游记
柳宗元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到则草而坐——披,拨开
B.梦亦同——趣,意趣
C.始指之——异,感到……奇异
D.外与天——际,交会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日与徒上高山——杳不知所之也
B.穷山之高止——蟹六跪二螯
C.皆在衽席下——唯江上清风
D.万化冥合——嬴而不助五国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施施而行”“漫漫而游”这样的行为描写,表现了作者游览时一种寂寞、愁闷的、无可无不可的精神状态。
B.第一段先写始得西山之前游览他山的经历,极言平日游览之胜,为的是反衬西山之怪特和作者始得胜景的喜悦。
C.文章用游记的笔法,记叙了发现、奔赴、攀登西山的经过,并以生动的比喻、鲜明的色彩描写了西山之高之美。
D.作者用“游于是乎始”否定向之所游,强调只有在西山上才能真正体验到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精神愉悦。
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0119 期中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始得西山宴游记
柳宗元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1、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意有所(极点),梦亦同(同“趋”,往)
B、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才)指(以……为异)之
C、(顺着)染溪,(砍)榛莽,焚茅茷
D、(环绕)青缭白,外与天(接合)
2、下列各组中划线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各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到披草而坐 更相枕以卧
B、则施施 漫漫
C、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穷山之高
D、则凡数州土壤 其高下
3、从句式角度看,和“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相同的一项是
[     ]
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B、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C、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D、大王来何操
4、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
A、本文中心内容是记叙西山之游,但作者开篇却从他处着墨,先写以前永州异山秀水的游览,以此来映衬出西山之游不同于以往。
B、本文写偶识西山的欣喜,写西山形势的高峻,气象的阔大,写宴饮之乐,写与自然的融合,表露了作者的傲世情怀。
C、西山的胜处,作者是通过远观得来,又是从宏观着笔叙写的。
D、本文与《小石城山记》一样,记游的都是永州的山川景物,但《小石城山记》更偏重于主观感受,而本文更偏重于客观描写,流露出了陶渊明式的归隐田园思想。
5、请用“/”给文中的划线文字断句。
 心 凝 形 释 与 万 化 冥 合 然 后 知 吾 向 之 未 始 游 游 于  是 乎 始 故 为 之  文 以 志
6、翻译下列句子。
(1)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 注:培塿,指小土丘。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06~2007普宁城东中学第二次月考语文科试卷 题型:048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1)

下列各组加粗的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B.

C.

D.

(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文中画线的句子“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这一哲理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3-2014学年江苏省宿迁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选自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到则草而坐???????????????? ????????????? 披:分开

B.攀援而登,箕踞而          ? ????????????? ????????????? 遨:游览,这里指观赏

C.萦青缭白,外与天            ????????????? ????????????? 际:边界,边际

D.心凝形,与万化冥合          ????????????? ????????????? 释:解除束缚

2.下列各组句子全都表现作者宴游西山之乐的一项是 (3分)

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到则草而坐,倾壶而醉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

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A①④⑤??? ????????????? B②④⑥??? ????????????? C②⑤⑥??? ????????????? D①⑤⑥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柳宗元是力主革新的政治家,政治抱负无法实现,感到屈辱、郁闷。这便是他游山玩水、乐而忘返的真正原因。

B.这是一篇以写景为主要内容的游记,首先记述了游西山以外的山水情况,然后写宴游西山的情况,但总的创作目的是为了突出西山形势高峻的特点。

C.文章多次使用字,是理解文意的关键,构成了行文的线索,表达了对西山宴游的惊喜之情。

D.本文语言、句式多变,运用多种修辞手法,骈散结合,极显灵动变化之妙。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10分)

1)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4分)

? 译文:??????????????? ????????????????????????????????????????????????

2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3分)

? 译文:????????????????????????????????????????????????????????????????

3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3分)

? 译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4届浙江省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题型: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共8分,每小题2分)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1.下列句子中与例句中加点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①始指异之                     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③穷山之高而止                 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⑤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⑥蚓无爪牙之利

A. ①②③          B. ②④⑤          C. ②④⑥          D. ③④⑤

2.分别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①居是州,恒惴栗                惴栗:                          

②岈然洼然,若垤若穴            岈然:                          

③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            然后:                          

④游于是乎始                    于是:                          

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翻译:                                                                                      

                                                                                       

4..请分析“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一句,在文中有哪两层意思?(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选自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到则草而坐披:分开
B.攀援而登,箕踞而遨:游览,这里指观赏
C.萦青缭白,外与天际:边界,边际
D.心凝形,与万化冥合释:解除束缚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作者“宴游西山之乐”的一项是 (3分)
①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②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③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④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⑤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A.①④⑤ B.②④⑥ C.②⑤⑥ D.①⑤⑥
【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柳宗元是力主革新的政治家,政治抱负无法实现,感到屈辱、郁闷。这便是他游山玩水、乐而忘返的真正原因。
B.这是一篇以写景为主要内容的游记,首先记述了游西山以外的山水情况,然后写宴游西山的情况,但总的创作目的是为了突出西山形势高峻的特点。
C.文章多次使用“始”字,是理解文意的关键,构成了行文的线索,表达了对西山宴游的惊喜之情。
D.本文语言、句式多变,运用多种修辞手法,骈散结合,极显灵动变化之妙。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10分)
(1)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4分)
译文:                                                                
(2)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3分)
译文:                                                                
(3)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3分)
译文: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