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语文教研室 题型:048
1.下列句中加下画线的词语的注音或释义有误的一项是 ( )
A.县官日有廪稍之供 廪稍,lǐn shào官家给的粮食。
B.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遗,yí,送。
C.假诸人而后见也 诸,zhū,之于。
D.非天质之卑 卑,bēi,低下。
2.文中“未有”涉及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
3.按下列要求,请从文中找出句子
(1)语言结构相同,表意指向上又属同一范畴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表意指向上是对立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段说明________________,这一段与课文中的第________自然段在________个方面构成鲜明对照。本段推导出结论是(摘录原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翻译本段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048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语文教研室 题型:048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难与共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赞,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1. 用“/”号画出下列句子的朗诵节奏。(只需画一处)
(1)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
(2)是可谓善学者矣。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 )
A.无冻馁之患难与共矣(饥饿) B.非天质之卑(卑鄙)
C.生以乡人子谒余(拜见) D.言和而色夷(平和)
3. 下列句中“之”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无奔走之劳矣 B.岂他人之过哉
C.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D.与之论辨
4.上文第一段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方面表明了明代太学生优越的学习条件。
5.“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6. 试分析句中人的称谓特点。
(1)先达德隆望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东阳马生君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翻译句子。
(1)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A.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
B.流辈甚称其贤。 |
C.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 |
D.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江苏期末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048
认真阅读下面的选文,思考并回答问题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1)选段主要讲述了今之太学生学习条件之优越,从四个方面与自己求学的情况进行对比,请结合上一选段内容,写出对比的内容,并概括出作者通过对比而作出的结论。
衣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住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书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能够表明“马生善学”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表明这篇赠序的写作意图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学习完课文之后,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说说自己感触最深的是什么。并请你写下来,以便随时鞭策自己勤奋学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北京市期末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