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语文 > 题目详情

15、题目:谢谢你,为我助跑

要求:

(1)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2)不得抄袭试卷中的材料和他人的作品。

(3)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和老师、同学的真实姓名。

 

 

15、略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浙江省中考真题 题型:写作题

题目:谢谢你,为我助跑
要求:
(1)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2)不得抄袭试卷中的材料和他人的作品。
(3)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和老师、同学的真实姓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

题目:谢谢你,为我助跑

要求:

(1)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2)不得抄袭试卷中的材料和他人的作品。

(3)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和老师、同学的真实姓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09年浙江省丽水市中考语文试卷 题型:056

题目:谢谢你,为我助跑

要求:(1)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2)不得抄袭试卷中的材料和他人的作品。

(3)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和老师、同学的真实姓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河北省模拟题 题型:写作题

根据要求作文。
  题目:谢谢你,为我助跑
  要求:①有真情实感,力求有创意,不得套写抄袭。②文体自定。③不少于600字。(写成诗歌不少于20行)④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语文教研室 题型:048

中考阅读题(2005·湖南益阳中考题)

致爱丽丝

  人们齐聚在像城堡一样的大厅里,参加一场盛大宴会和舞会。周遭有闪闪发光的圣诞树,有“面颊像玫瑰,鼻子像樱桃,带着欢乐笑容,两腮长满花白胡须”的可爱的圣诞老人,有摇y8________的蜡烛和红酒……奉盛的圣诞大餐之后,水晶吊灯下,衣香鬓影,舞姿翩翩,人们快乐的笑声就像那飞舞的雪花四处飘散……

  一切就像童话一样。这就是我们印象中关于圣诞节的一个场景。圣诞节是基督信仰者纪念基督诞生的节日,经过历史长河的冲洗,在1600年后的今天,它的意义已发生了彻头彻尾的变化。在这个节日里,信教或不信教的人们都以圣诞节的名义z@________意而纵情狂欢,忙碌和欢乐使人们早已把上帝抛至脑后。

  一个寒冷的圣诞之夜,20多岁的贝多芬徘徊在维也纳的街心,(1)贫困孤独的他在寒风中高昂着头颅,火焰般的鬓发飘在空中,空气中隐约有富人们餐桌上烤鸭和苹果的香味。

  突然,贝多芬遇见了一位在寒风中哆嗦的女孩。女孩叫爱丽丝,他的一位邻居雷德尔老爹正病得厉害。双目失明的老人有一个愿望,他说,在这个愿望没有实现之前,他是不能死去的,否则他的灵魂就不能升入天堂。美丽善良的爱丽丝跑到斯提芬大教堂求助神父,但被拒之门外。

  “什么愿望?”贝多芬问。“他想再看一眼森林和大海,到塔希提岛、到阿尔卑斯山去看一眼。”爱丽丝含着泪水说,“可惜没有人愿意帮助。他实现这个愿望。”

  就在这个寒冷的圣诞之夜,贝多芬拉起爱丽丝的手到了雷德尔的身边,他轻轻地打开了角落里那架尘封已久的旧钢琴。触琴的一刹那,(2)他仿佛一种无法言说的神秘招引,又若内心深处正在接受神祇的帮助,他弹奏着,那么自如,那么专注……

  “啊,看到了。我看到了阿尔卑斯山的雪峰,塔希提岛四周的海水,还有海鸥、森林、耀眼的阳光……全看到了。啊,上帝!我的灵魂终于可以升入天堂了……”雷德尔感动地拥抱了正沉醉在琴声中的贝多芬,“尊敬的先生,感谢你在这圣诞之夜,使我看到了想看到的一切——我终生热爱的大自然呵。”

  “不,要感谢美丽可爱的、天使一般的爱丽丝把我引到了这架钢琴前……请允许我把这首曲子献给你吧——可爱的爱丽丝。我会把它的乐谱记录下来,带着它,走遍全世界。”说完,贝多芬低下身来,吻别小爱丽丝,旋即走到了圣诞节冷寂的星空下。而一支名为《致爱丽丝》的钢琴曲,从此成为经典,为世人喜爱。

  贝多芬的一生是伟大的,也是充满苦难的。世界不曾给过他什么欢乐,而他却创造了永久的欢乐献给世界。对于苦难中的人们,贝多芬是他们最好和最亲密的朋友——当他们感到忧伤的时候,贝多芬会悄然来到他们身边,一言不发,只在琴弦上唱出他那隐忍的心曲,抚慰着那些忧伤着的人们。

  我想那个圣诞之夜,贝多芬是快乐的,雷德尔是快乐的,爱丽丝是快乐的。快乐成为一串透明的珠子,连成项链,不经意地在我们耳边叮当作响,使施与者和接受者、祝愿者和被祝愿者都能心安。

  其实,过不过圣诞节对我们而言并不重要,我们所要的只是一份快乐和平安,所要倡导和体现的只是一种生活态度。因为在平凡的日子里,有太多使我们忽略过又期待过、忘却过又祝愿过的人和事,只要这些都于人于己能够带来快乐,那它必然源于对生活的热爱和希望。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那(  )
嗦(  )
③摇y8(  )
④z@意(  )

(2)对文中加波浪线的两句话所用的描写手法及表达效果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1)神态描写;体现贝多芬孤独、高傲的性格特点。

(2)动作描写;反映贝多芬在老人和女孩的感动下,灵感和激情喷涌而出。

B.(1)动作描写;体现贝多芬孤独、高傲的性格特点。

(2)心理描写;反映贝多芬在老人和女孩的感动下,灵感和激情喷涌而出。

C.(1)神态描写;体现贝多芬孤独、高傲的性格特点。

(2)心理描写;反映贝多芬在老人和女孩的感动下,灵感和激情喷涌而出。

D.(1)神态描写;体现贝多芬孤傲的性格特点和内心的极度悲伤。

(2)心理描写;反映贝多芬在老人的感动下,灵感和激情喷涌而出。

(3)有人认为:就文章的结构和所要表现的主题而言,第一、二段显得多余。对此你有何看法?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是什么原因让“贝多芬拉起爱丽丝的手到了雷德尔的身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说说你对“快乐成为一串透明的珠子,连成项链,不经意地在我们耳边叮当作响”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过这篇短文,你认为快乐的人生应该持一种怎样的生活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1课1测·七年级·语文·上 题型:048

阅读理解

六个馒头

忆 馨

  高一那年,班级组织去千岛湖春游。

  那时候,我们年轻的班主任新婚度假,于是更为年轻的实习老师成了我们班的带队老师。实习老师一宣布这个令人兴奋的消息,教室马上为大家的喧闹声所炸响。同学们纷纷问一些关于春游要注意的事项和所交的费用等问题,接着实习老师又问了一句:“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吗?”很长的时间,没有人举手也没有人站起来,谁也没有注意到角落里来自山区的那个女孩子,她微举着手,手指颤抖着却没有张开,颤巍巍的嘴唇一张一合却没有声音。很久很久,女孩子站起来,用极低的声音问:“老师,我可以带馒头吗?”一阵其实并没有恶意的笑声刺激着女孩子,她的脸通红通红的,低着头默默地坐下,眼泪无声地沿着脸颊流了下来。漂亮的女实习老师走过去,抚摸着她的头说:“你放心,可以带馒头的,没事的。”

  出发的前一天,女孩子拿着饭票买了六个馒头,然后低着头好像做贼似的跑回宿舍。宿舍里几个女同学正在收拾春游要带的零食,一边唧唧喳喳地讨论着什么。女孩子直奔自己的床,迅速地用一个塑料袋把馒头装了进去,女同学的讨论声似乎小了下去,女孩子的眼眶红了。

  出发的那天下着雨,淅淅沥沥地洗刷着女孩子的心情,在她的背包里有六个馒头。女孩子没有带伞,只好和别的同学挤在一把伞下,为了不因为自己而使同学淋湿,女孩子不住地把伞往同学那边移,等赶到目的地千岛湖时,女孩子的一半身子湿漉漉的,身上的背包也湿漉漉的。大家纷纷冲向饭馆吃饭去了,女孩子一个人呆在招待所里,等大家都走完以后才从背包里取出馒头。可是,由于塑料袋破了一个洞,湿透背包的雨水将馒头泡透了,女孩子就这样一边流泪一边嚼着被雨水浸泡过的馒头。

  女孩子还没有吃完一个馒头,同学们就回来了。她没有料到她们会回来得这么快,来不及藏起湿透了的馒头,只好匆忙地往还没有干的背包里塞。班长妍突然说,哎呀,我还没有吃饱呢,能给我吃一个馒头吗?女孩子不好意思摇头也没有点头,妍已经打开她的背包啃起馒头来。其他几个同学也纷纷走过来拿起馒头一边嚼一边说,其实还是学校食堂做的馒头好吃,转眼间,女孩带来的六个馒头都被同学们吃光了,女孩子看着空了的背包,只有无声地落泪。

  第二天,到了该吃早饭的时候,女孩子偷偷一个人走了出去。雨已经停了,女孩子的心却在落泪,如果不是自己央求父亲借钱交了车费,本来就可以不来的,可是山水是那么秀美,女孩子怎能不心动?女孩子在招待所附近的一座矮山上一边后悔一边默默地落泪。是班长妍最先找到女孩子的,妍拉起她的手就走,说:我们吃了你带来的馒头,你这几天的饭当然要由我们来解决呀!女孩子喝着热腾腾的粥吃着软软的馒头,眼圈红红的。

  后来总有人以吃了女孩的馒头为理由请她吃饭,使她不再嚼着干涩难咽的馒头,使她可以和所有其他同学一样吃着炒菜和米饭。女孩子的睑上渐渐有了笑容,她默默接受了同学们不露痕迹的馈赠,默默地享受着这份单纯却丰厚的友谊。女孩子没有什么可用来感谢她的同学,只有用更努力的学习、更积极地去帮助别人和总是抢先打扫宿舍卫生来表示她的感激。后来,这个女孩子不仅是班里学习最好的一个,而且也是人缘最好的一个。

  因为女孩子知道,同学们给她的是财富所不能买到的善良和真诚。他们的友谊就像春天里最明媚的那一缕阳光照射在她以后的人生道路上。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  )   喳(  )(  )

湿漉(  )  赠(  )

2.女孩子想问一句是否可以带馒头,为什么要“微举着手,手指颤抖着却没有张开,颤巍巍的嘴唇一张一合却没有声音”呢?

3.文中写了女孩子的七次落泪,你认为这七次落泪的内容是完全相同的吗?

4.怎样理解“出发的那天下着雨,淅淅沥沥地洗刷着女孩子的心情”和“雨已经停了,女孩子的心却在落泪”?文中写雨有什么作用?

5.同学们对女孩子有哪些帮助?请用文中的话提炼后概括出来。

6.同学们给予女孩子的帮助,对女孩子以后的人生有哪些帮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山东省东阿三中2012届九年级中考模拟(二)语文试题 题型:048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题。

生命是美丽的

李永康

  举目远眺,没有绿色,天是黄的,地是黄的,路两边的蒿草也是焦黄的。

  尽管来这个地方之前,我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可眼前的景象还是让我大吃一惊。最难的是给乡村孩子们上课,书上好多外面世界的精彩,他们闻所未闻。一些新鲜的词汇,我往往旁征博引设喻举例讲得口干舌燥,他们却是一脸陌生。

  有一天上自然课讲到鱼,我问同学们鲫鱼和鲤鱼的区别,他们一个个都摇头。他们压根儿就没走出过大山见到过鱼呀!我和学校领导商量,买几条回来做活体解剖,校领导露出一脸难色。我只好借了辆自行车利用星期天骑了三十多里路到一个小镇上,自掏腰包买了几条回来。

  那节课,同学们高兴得像过节一样,我却流下了热泪。

  听当地的老师讲,这里的学生有个最大的缺点,就是上课爱迟到。但开学两个月来,我教的班还未发现过这样的现象。为此,我非常得意。我当年读初中的时候,不喜欢哪位老师的课,就常常采取这种极端的行为来报复。虽然最终受伤害的是我,可当时就是不明白。现在我也为人师表了,如果我的学生这样对待我,我又作何感想呢?

  世界上的事就是怪,不想发生的事偏发生了。我把那位迟到的学生带到办公室了解情况。原来他家离学校有二十多里路,他如果要准时到校的话,早晨5点钟就得起床,还要摸黑走上十几里山路。夏天还可以对付,可眼下是深冬——寒风刺骨。我要求他住校,他说他回家和父母说说。第二天,他却没来上课。我着急,找了个与他家相隔几个山头的同学去通知他,他还是没来。

  我在当地老乡的带领下,来到了他家。忽然间,家徒四壁这个成语从我的记忆深处冒了出来。面对他的父母,我哽咽着对他说,老师不要求你住校,只要你每天坚持来上课就行。离开他家的时候,他父母默默地把我送过好几道山梁。

  出乎意料的是,家访的第二天,他居然背着被褥来到学校。我心里非常激动,可没隔几天,他又不来上课了。

  我再次来到他家里。他父母告诉我,说他小时候常患病,身体弱,有尿床的坏毛病,他怕在学校尿床被同学笑话。

  我问他想不想走出大山。他说,想。

  我说,要走出大山就得好好读书。他抹着眼泪点点头。

  我说,相信老师,老师会帮助你的。

  这个冬天,每天早晨等上课铃响过后,我和另一位老师轮换着去查他的被褥。如果是湿的,我们就悄悄地拿到自己的寝室里烘干。

  做这些工作,我们既是在尽责任,更是凭良知。坦率地说,我心里也有过埋怨这个学生从来就没有当面向我说过半个字——想到这一点就脸红——我是不是太自私太虚荣太渴望回报了呢?

  一件事净化了我的灵魂。

  我知道山村孩子的渴求,他们需要知识,更需要做人的道理。

  课外活动时,我尝试着给他们读一些脍炙人口的诗篇:风雨沉沉的夜里/前面一片荒郊/走尽荒郊/便是人们的道/呀,黑暗里歧路万千/叫我怎样走好/上帝!快给我些光明吧/让我好向前跑/上帝说:光明/我没处给你找/你要光明,你自己去造!

  一双双纯洁晶亮的眼睛盯着我。我又声情并茂地朗读着穆旦的《理想》:没有理想的人像是草木/在春天生发,到秋日枯黄/没有理想的人像是流水/为什么听不见它的歌唱/原来它已为现实的泥沙/逐渐淤塞,变成污浊的池塘……

  下课后,同学们都围过来,要我把诗集借给他们传抄。我既高兴又担心。

  我看了他们摘抄的诗,有的抄了顾城的《一代人》,有的摘录了惠特曼的《我自己的歌》,有的摘了穆旦的《森林之魅》。我心里充满了喜悦。

  那位尿床的学生却写了这样一句话:老师,你让我懂得了这样一个道理:生命是美丽的!

  霎时,我的眼泪夺眶而出。

1.第一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2.本文文风质朴,语言平实,几处细节描写于轻言慢语中自然地传情达意,请你简析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作用。

(1)离开他家的时候,他父母默默地把我送过好几道山梁。

(2)下课后,同学们都围拢来,要我把诗集借给他们抄。

3.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老师?

4.结合文章内容,请谈谈你对“生命是美丽的”这句话的理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专项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l~5题。  
最后的面试
户岛竹三
  经历了数次的失败,终于迎来了公司招聘考试的最后一次面试。在就业难的今天,对他来说这次面试是最后的机会。
  但是,公司临到面试日才下通知,青年接到通知时已是当天上午8点,而面试时间是从9点开始。考场就在总公司,从那里到他住的公寓路途约一个小时。青年连好好打扮也顾不上就冲出门去。
  运气真好,公寓前开来一辆出租车,青年刚要坐进车,一位中年妇女拉住车门。
  “拜托!请让我先用一下车,孩子发病正痛苦难忍!”
  “别开玩笑了!我有急事!”
  青年断然拒绝了中年妇女的请求,坐进了出租车。心中多少有些过意不去,但他自我安慰道:“就业对自己来说是个大事,就管不了别人的孩子了。”
  到达电车站正要买票,前面一位老先生眼睛直直地看着自动售票机上的价格表,想搞清楚到达目的地的价格,但却怎么也定不下来。
  等得不耐烦的青年,推开老先生买了票飞奔上电车。
  就快要到目的地的车站时,身旁的一位女高中生好像突然身体不舒服似的蹲了下来,她向青年投去求助的目光,但青年视而不见下了车。
  时间只有十几分钟了。只有自己的面试才是一切,青年在拼命奔跑。
  就在公司门前,一个小孩儿摔倒了,在哭喊。
  不用说,他依然是视而不见。
  青年到达考场比规定时间提前了三分钟,所幸的是,他能非常冷静地面对面试。
  一般性的应答刚结束,人事部长说:“你的情况我们已经了解了很多,是从早上开始的面试中了解的。”
  “从早上开始的?”
  “诸位,请进到考场里来!”
  人事部长话音刚落,走进来四个人:公寓前被甩开的中年妇女、车站里被推开的老先生、电车内没被理睬的女高中生,还有公司门前哭喊的小孩儿。
  面对目瞪口呆的青年,人事部长继续说道:“要达到殊死目的的人,对他人会采取什么样的态度?这就是今天的考试!全靠雇来的这四位帮忙才得以完成!”
  青年眼前一片漆黑。
                                                                                           
  但是,人事部长的回答出入意料。
  “恭喜!你合格了!你已是我们公司的一员了!”
  青年一下子从椅子上跳了起来。
  “真……真的吗?太谢谢了!感到太光荣了!对采取了那种行动的我,为什么……”  “为了接受面试,你让我们看到你的执拗,这才是我们公司所需要的。因为靠工资生活的人,为了生存,冷酷无情也是不可欠缺的要素!”
  从地狱回到天堂,青年现在处在绝顶的幸福中,拼死的努力得到了回报。  面对如此兴奋的人,人事部长继续说道:
  “话不多说,关于今后……”
  “好!让我干什么都行!”“派你到××国的分公司去。你知道的吧?那里持续内战,相当危险的地方。就是发生万一,对你来说也没问题!因为,只要像早晨那样冲开他人回来就行了!”
                     (选自《青年博览》2010年第21期)
1.揣摩“青年眼前一片漆黑”时的心理活动,补写在文中空缺处。
2.本文刻画人物,主要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试各举一例。  
答:                                                                       
3.简要分析画线句中数字的表达效果。   
答:                                                                    
4.面对成功,主人公有什么表现?并分析其心理。   
答:                                                                     
5.本文具有辛辣的嘲讽意味,你认为本文讽刺了什么?   
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我的大学》,完成1—3题

我的大学

①1979年9月,在田纳西州生活了6年的我,已经从一个懵懂少年变成一个对未来充满期望的青年。怀揣着种种梦想我进入了著名的哥伦比亚大学。

②大学报到的第一天,我刚走进自己的宿舍,就看到一个棕发碧眼的男孩冲我微笑,这就是我的室友拉斯,我们一起住了整整两年半。拉斯是波兰裔美国人,身高178厘米,骨骼宽大,性格开朗,他成了我大学期间唯一的知心朋友。

③哥伦比亚大学的哥伦比亚学院是美国最早进行通才教育的本科生院,学校规定学生可以进入大二再选择专业。于是大一的时候,我大部分时间都在学美术、音乐、历史、哲学等课程。

④在哥大的日子,我们经常去林肯中心的小音乐厅听音乐;也经常买便宜的学生票,坐在卡耐基音乐厅最便宜的位置听音乐会。实在没钱的时候,我们就站在学校的礼堂外面听学校交响乐队演奏。哥大的音乐课程,培养了我滋养心灵的习惯,从此以后,对音乐的爱就一直伴随着我。无论是工作中愁云惨淡的日子,还是商业竞争中剑拔弩张的时刻,音乐都成为我舒展心灵的一剂良方。

⑤拉斯很直率,也很幽默,只是电脑作业做得惊人的慢。一般总是拖到最后,还一塌糊涂,然后不得不找我帮忙。我已经习惯了做他的枪手。

⑥有一次,他欠了一堆作业没做,我就故意没回宿舍,让他找不到我,他只好急忙跑去实验室补作业。当他用自己的账号登陆时,电脑发出了警告:“今晚11点,所有机器将例行维修,无法登陆。”这意味着这家伙必须用短短3小时赶完所有作业。对动作慢吞吞的拉斯来讲,这已经是一个极大的心理挑战。可当他写好程序开始编译的时候,电脑上再次跳出对话框:“磁盘障碍,档案已遗失。”拉斯惊慌失措,赶紧重新做了一遍,不幸再次发生,电脑报警:“系统障碍,所有文档全部遗失。请打开某某文档。”他一打开这个文档就看到我的留言:“傻瓜!你上当了!这些障碍信息都是我骗你的。你的功课我已经帮你做好了,就在你抽屉里,回来吧!——开复。”

⑦哥大的学费加生活费大约一年1万美元,这在1979年,对于一般美国家庭来说都不是一个小数目,所以一部分学费要靠自己打工来赚。刚开始的时候,我去做家教,后来在学校的电脑中心打工。拉斯的情况也跟我类似,因此他在学校食堂找了份厨师助理的工作。

⑧有一年,我和拉斯都没有钱买机票回家过圣诞节,就留在学校里寻找打工的机会。有一天,他从学校食堂搬回来25公斤奶油芝士,打算自己做蛋糕。我们计划做20个蛋糕,天天当饭吃,省出假期的饭钱。

⑨25公斤芝士根本没办法用普通的搅拌器来搅,我们只好倒进一个大桶里,一人拿一根棍子使劲搅。蛋糕做好了,我们开始每天吃同样的奶酪蛋糕,吃到后来,已经到了看都不想看蛋糕、提也不想提“蛋糕”这个词的地步。直到七八天后,拉斯突然对我说:“开复,天大的好消息,剩下的蛋糕发霉了!”那天,我们俩坐地铁到唐人街最便宜、菜量最大的粤菜馆,要了6道菜来庆祝蛋糕发霉。

⑩“做蛋糕”这个词,后来成了只有我们俩才能听懂的暗语。

11我和拉斯成了一生的好朋友,我们一直都通过电子邮件联系。拉斯毕业多年后,做出了非常美国化的选择,他放弃了一家美国证券所IT工程师的丰厚薪水,到德国开了一家画廊。

12有意思的是,拉斯做蛋糕的爱好保留了下来。每年圣诞节,他都要寄给我一个他亲手做的蛋糕,每次都加上巧克力和朗姆。但是,圣诞节的时候他从德国寄出,等我收到的时候,已经到春节了,我们全家谁都不敢吃这个蛋糕。因此,我发邮件给拉斯,感谢他从德国送来的祝福,但是让他不要再寄蛋糕给我了。可是拉斯回信说:“这是我的一份心意,我一定要寄。”

132000年,我从微软亚洲研究院调回微软在西雅图的总部工作。那一年,由于搬家的工作十分繁重,我忘记了告诉拉斯,结果,拉斯又寄了个蛋糕到我原来的地址。邮政系统查无此人,又把蛋糕退回到拉斯的家里。拉斯接到蛋糕十分惊讶,他发了封邮件给我说:“你知道吗?我一直认为,在蛋糕里加朗姆和巧克力是一种古老的防腐方法,所以,当我今年5月份接到我去年圣诞节寄给你的蛋糕时,我在想,我终于有机会试试这种防腐的方法是不是管用了。现在,我很高兴地告诉你,开复,我把那个蛋糕吃了!而且,更大的好消息是,我还活着。”

14我对着电脑一阵狂笑。年轻时一起经历的青春岁月,是那样的快乐和美好。人们离开大学,有着各自的生活轨迹,但回首很多事情时,现今一切的快乐似乎都无法取代当时那种单纯的快乐

                                                   (取材于《李开复自传》)

1.第⑤段画线句改为“一般总是拖到最后还一塌糊涂,然后不得不找我帮忙。”与原文比较,你认为哪种表述更好,为什么?

答:                                                                       

2.阅读文章⑦—14段,仿照示例,概括相关内容(必须有“蛋糕”二字)。

求学期间,                                ;

毕业之后,“蛋糕”传递着拉斯的祝福;

如今,                                  

3.结合全文说说你对画线句“单纯的快乐”的理解。

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