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小学语文 > 题目详情
选词填空,再读一读。         
请你把事情的经过讲(      )些。   

A、仔细    
B、详细   
B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相关习题

科目:小学语文 来源: 题型:048

课外阅读。

幽默的叫卖声(节选)

  住在都市里,从早到晚,从晚到早,不知要听到多少种类多少次数的叫卖声。深巷的卖花声富于诗趣,可惜我们实际上已不怎么听到。寒夜的“茶叶蛋”“细沙粽子”“莲心粥”等等,声音发沙,躺在床上听着颇有些凄清。每种叫卖声,差不多都有着(  )(特殊 奇怪)的情调。

  我在这许多叫卖者中,发现了两种幽默家。

  一种是卖臭豆腐干的。每日下午五六点钟,弄堂口常有卖臭豆腐干的,担子的一头是油锅,油锅里现炸着臭豆腐干,气味臭得难闻。卖的人大叫“臭豆腐干!”“臭豆腐干!”神态自若。

  我以为这很有意思。“说真方,卖假药”,“挂羊头,卖狗肉”,是世间一般的毛病,以“香”相号召的东西,实际往往是“臭”的。卖臭豆腐干的(  )(竟然 果然)不欺骗大众,自叫“臭豆腐干”,把“臭”作为口号标语,实际的货色真是臭的。言行一致,名副其实,如此不欺骗别人的事情,怕世间再也找不出了吧!

  另一种是……

1)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写在括号里。

2)根据意思写词语。

谚语“说真方,卖假药”和“挂羊头,卖狗肉”意思就是________。(写一个四字词语)

3)选词造句

“神态自若、言行一致、名副其实”这几个词语的意思你理解吗?请从中选择一个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住在都市里,从早到晚都可以听到各种叫卖声,有叫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有叫卖________的,还有叫卖________的……有的叫卖声富有________,有的叫卖声颇有些________,还有的叫卖声很________

5)作者为什么把卖臭豆腐干的人称为幽默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小学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欢乐岛。
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
  在万国殡仪馆里,我和一些年纪差不多的朋友,过了四天严肃而悲痛的日子。灵堂中 1 躺着那个老人。每天从早到晚,许许多多的人到这里来,一个一个地或者五六个人站成一排地向他致最深的敬礼。我站在旁边,我的眼睛把这一切全看进去了。
  一个秃顶的老人刚走进来站了一下,忽然埋下头低声哭了。另一个十三四岁的女孩子已经走出了灵堂,却又把头伸进帷幔里来,红着眼圈哀求道:“让我再看看吧,这是最后一次了。”
  灵堂里灯光不够亮。一群小学生恭敬地排成前后两列,一齐抬起头, 2 望着那张放大的照片。忽然一个年纪较大的孩子埋下头鞠躬了。其余的人马上低下头去。有的在第三次鞠躬以后,还留恋地频频点着头。孩子们的心是最真挚的。他们知道如今失掉一个爱护他们的友人了。“救救孩子!”我的耳边还仿佛响着那个老人的声音。我所认识的一个杂志社的工友意外地来了。他红着脸在灵堂的一角站了片刻,孩子似的 3 行了三个礼,然后 4 走开了。
  我还看见一个盲人,他穿着一身整齐的西装,一只手扶着另一个穿长衫的人的肩头, 5 从外面走进来。到了灵前,那个引路人站住了。盲人从引路人的肩上缩回了手,向前移动一步, 6 站着,抬起他那看不见的眼睛茫然地望了望前面,于是低下头,恭恭敬敬地行了三鞠躬礼。他又伸出手,扶着引路人的肩 7 退去了。
1.请你来读词(给词语注音)。
(  )  (  )  (   )
 帷幔    频频    殡仪馆
2.选词填空。
A.默默地 B.悄悄地 C.静静地 D.慢慢地 E.痴痴地 F.端端正正地 G.恭恭敬敬
3.缩句。
一个一个地或者五六个人站成一排地向他致最深的敬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向鲁迅悼念的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让你给鲁迅先生写挽词,你应该怎样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小学语文 来源:语文教研室 题型:048

阅读文章,完成文后练习。

一件小事

  有幸到德国小城康斯坦斯参观,颇感新鲜,印象深刻。古城二战时未遭盟军飞机轰炸,也未遭现代工业的污染,故_________景色异常美丽。∥

  接待我们的朋友嘉碧女士为使我们了解民俗风情,便带我们去一位朋友家拜访。当地访客有带花的习惯,于是嘉碧女士驾车先带我们来到了一个大花圃前。下车后,我发现眼前一大片鲜花姹紫嫣红,q@n r6n x9n p0(    ),令人t2o zu@(   )。嘉碧带着她十岁的女儿约翰娜来到一个白色的木箱前,取了把小刀便钻进了茫茫的花海之中。我见可以随便摘花,便也从白木箱上取了把小刀,亦x@ng zh@ b$ b$(    )地钻进花丛,随心所欲地挑选心爱的鲜花,一口气摘了玫瑰、郁金香、康乃馨等各种鲜花。

  上车时,约翰娜用小手点着大家共采了多少鲜花,然后向妈妈要了十九马克,蹦蹦跳跳地来到白木箱前,xi3o x9n y@ y@(    )地将硬币投了进去。我一问才明白每枝鲜花要一马克,购花者随便摘,然后自觉投硬币。听罢颇感惊诧,继而由衷敬佩。∥

  望着眼前金发碧眼的女孩手捧着美丽的鲜花,可谓“人面桃花相映红”,但我感到她的诚实比鲜花更美丽。∥

1.根据拼音在括号里写出词语。

2.在文中摘录一个描写花的成浯。你还积累了哪些描写花的词语,再写两个,当然,多写加分。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3.描写花、草的古诗很多,请写两句,要求来自不同的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上文说说下面词句的意思。

随心所欲——

人面桃花相映红——

5.读文展开想像,把第一节中加点句的意思写具体。

6.联系全文,理解词句的意思并填空。

文中第三小节最后“听罢颇感惊诧,继而由衷敬佩。”这句话中“惊诧”的近义词是________,作者“惊诧”的是________________;作者“敬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小学语文 来源: 题型:048

阅读文章,完成文后练习。

一件小事

  有幸到德国小城康斯坦斯参观,颇感新鲜,印象深刻。古城二战时未遭盟军飞机轰炸,也未遭现代工业的污染,故_________景色异常美丽。∥

  接待我们的朋友嘉碧女士为使我们了解民俗风情,便带我们去一位朋友家拜访。当地访客有带花的习惯,于是嘉碧女士驾车先带我们来到了一个大花圃前。下车后,我发现眼前一大片鲜花姹紫嫣红,q@n r6n x9n p0(    ),令人t2o zu@(   )。嘉碧带着她十岁的女儿约翰娜来到一个白色的木箱前,取了把小刀便钻进了茫茫的花海之中。我见可以随便摘花,便也从白木箱上取了把小刀,亦x@ng zh@ b$ b$(    )地钻进花丛,随心所欲地挑选心爱的鲜花,一口气摘了玫瑰、郁金香、康乃馨等各种鲜花。

  上车时,约翰娜用小手点着大家共采了多少鲜花,然后向妈妈要了十九马克,蹦蹦跳跳地来到白木箱前,xi3o x9n y@ y@(    )地将硬币投了进去。我一问才明白每枝鲜花要一马克,购花者随便摘,然后自觉投硬币。听罢颇感惊诧,继而由衷敬佩。∥

  望着眼前金发碧眼的女孩手捧着美丽的鲜花,可谓“人面桃花相映红”,但我感到她的诚实比鲜花更美丽。∥

1.根据拼音在括号里写出词语。

2.在文中摘录一个描写花的成浯。你还积累了哪些描写花的词语,再写两个,当然,多写加分。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3.描写花、草的古诗很多,请写两句,要求来自不同的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上文说说下面词句的意思。

随心所欲——

人面桃花相映红——

5.读文展开想像,把第一节中加点句的意思写具体。

6.联系全文,理解词句的意思并填空。

文中第三小节最后“听罢颇感惊诧,继而由衷敬佩。”这句话中“惊诧”的近义词是________,作者“惊诧”的是________________;作者“敬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小学语文 来源:安徽省小考真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最优秀的人是谁  

       古希腊的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在临终前有一个不小的遗憾——他多年的得力助手,居然在半年多的时间里没能给他寻找到一个最优秀的关门弟子。     
       事情是这样的:苏格拉底在(A)人已衰老,接近死亡之际,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了,就想考验和点化一下他的那位平时看来很不错的助手。他把助手叫到床前说:“我的蜡所剩不多了, 得找另一根蜡接着点下去,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明白,”那位助手连忙说,“您的思想光辉是得很好地传承下去……”     
      “可是,”苏格拉底慢悠悠地说,“我需要一位最优秀的承传者,他(尽管    不但)要有相当的智慧,(还是    还)必须有充分的信心和非凡的勇气……这样的人选直到目前我还未见到, 你帮我寻找和发掘一位好吗?”     
      “好的,好的。”助手很温顺很尊重地说,“我一定竭尽全力地去寻找,以不辜负您的栽培和信任。”     
       苏格拉底笑了笑,没再说什么。     
       那位忠诚而勤奋的助手,不辞辛劳地通过各种渠道开始四处寻找了。可他领来一位又一位,总被苏格拉底一一婉言谢绝了。有一次,当那位助手再次无功而返地回到苏格拉底病床前时,(B)病势严重,无法医治的苏格拉底硬撑着坐起来,抚着那位助手的肩膀说:“真是辛苦你了,不过,你找来的那些人,其实还不如你……”     
       我一定加倍努力   助手言辞恳切地说   找遍城乡各地   找遍五湖四海    我也要把最优秀的人选挖掘出来   举荐给您     
        苏格拉底笑笑,不再说话。     
       半年之后,苏格拉底眼看就要告别人世,最优秀的人选还是没有眉目。助手非常惭愧,泪流满面地坐在病床边,语气沉重地说:“我真对不起您,让您失望了!”     
     “失望的是我,对不起的却是你自己。”苏格拉底说到这里,很失意地闭上眼睛,停顿了许久,才又不无(哀愁    哀怨)地说,“本来,最优秀的就是你自己,只是你不敢相信自己,才把自己给忽略、给耽误、给丢失了……其实,每个人都是最优秀的,差别就在于如何认识自己、如何发掘和重(zhòng  chóng)用自己……”     
1.认真阅读短文,填空。     
短文用倒叙的写法叙述了                                       的事。读后让我们明白:那位忠诚而勤奋的助手之所以未能成为最优秀的人, 是因为_______                         。    
2.画去文中括号里不恰当的注音或词语。     
3.联系上下文,选择文中画线词语的意思。     
(1)栽培:A.种植,培育。        B.培养、造就人才。    C.照顾,提拔。     
文中“栽培”的意思应选                 。     
(2)眉目:A.眉毛和眼睛,泛指容貌。    B.纲要,条理。    C.事情的头绪。     
文中“眉目”的意思应选                。  
4.选择下面合适的成语,准确概括文中画线部分的内容。   
风烛残年          风卷残云          生死攸关           病入膏肓   
(A)处                                                                                            
(B)处                                                                                           
5.联系上下文仔细读读下面的话,回答问题。   
苏格拉底说:“我的蜡所剩不多了,得找另一根蜡接着点下去,……”话中第一个“蜡”指:                              ;第二个“蜡”指____                                 。苏格拉底说这话的目的是想                                                            
6.读了短文你有何感想?请把它写下来,也可用名人名言来表达。
                                                                                                                                                                
7.给短文第八自然段加上标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小学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最优秀的人是谁 
        古希腊的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在临终前有一个不小的遗憾——他多年的得力助手,居然在半年多的时间里没能给他寻找到一个最优秀的关门弟子。‖     
        事情是这样的:苏格拉底在(A)人已衰老,接近死亡之际,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了,就想考验和点化 一下他的那位平时看来很不错的助手。他把助手叫到床前说:“我的蜡所剩不多了,得找另一根去,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明白,”那位助手连忙说,“您的思想光辉是得很好地传承下去……” 
      “可是,”苏格拉底慢悠悠地说,“我需要一位最优秀的传承者,他(尽管  不但)要有相当的智慧,(还是   还)必须有充分的信心和非凡的勇气……这样的人选直到目前我还未见到,你帮我寻找和发掘一位好吗?”     
       “好的,好的。”助手很温顺很尊重地说,“我一 定竭尽全力地去寻找,以不辜负您的栽培和信任。”     
        苏格拉底笑了笑,没再说什么。    
        那位忠诚而勤奋的助手,不辞辛劳地通过各种渠道开始四处寻找了。可他领来一位又一位,总被苏格拉底一一婉言谢绝了。有一次,当那位助手再次无功而返地回到苏格拉底病床前时,(B)病势严重,无法医治的苏格拉底硬撑着坐起来,抚着那位助手的肩膀说:“真是辛苦你了,不过,你找来的那些人,其实还不如你……”   
       “我一定加倍努力。”助手言辞恳切地说,“找遍城乡各地,找遍五湖四海,我也要把最优秀的人选挖掘出来举荐给您。”     
        拉底笑笑,不再说话。     
        半年之后,苏格拉底眼看就要告别人世,最优秀的人选还是没有眉目。助手非常惭愧,泪流满面地坐在病床边,语气沉重地说:“我真对不起您,让您失望 了!”  
      “失望的是我,对不起的却是你自己。”苏格拉底说到这里,很失意地闭上眼睛,停顿了许久,才又不无(哀愁 哀怨)地说,“本来,最优秀的就是你自己,只是你不敢相信自己,才把自己给忽略、给耽误、给丢失了……其实,每个人都是最优秀的,差别就在于如何认识自己,如何发掘和重(zhòng chóng)用自己……”     
1、认真阅读短文,填空。     
     短文用倒叙的写法叙述了                                              的事。读后让我们明白:那位忠诚而勤奋的助手之所以未能成为最优秀的人,是因为                                           。    
2、文中已用“‖”将短文第一段标出,请根据 “嘱托、点化、失望”的提示,用“‖”在文中分别标出第二、三、四段。     
3、画去文中括号里不恰当的注音或词语。    
4、联系上下文,选择文中词语的意思。     
    (1)栽培:A.种植,培育  B.培养、造就人才  C.照顾,提拔     
        文中“栽培”的意思应选               。     
    (2)眉目:A.眉毛和眼睛,泛指容貌  B.纲要,条理  C.事情的头绪     
        文中“眉目”的意思应选              。     
5、选择下面合适的成语,准确概括文中画线部分的内容。     
     风烛残年    风卷残云     生死攸关    病入膏肓     
    (A)处:                                            
    (B)处:                                            
6、联系上下文仔细读读下面的话,再填写。    
     苏格拉底说:“我的蜡所剩不多了,得找另一根蜡接着点下去……”话中第一个“蜡”指               ;第二个“蜡”指                                   。苏格拉底说这话的目的是想                          。     
7、读了短文你有何感想,请把它写下来,也可用名人名言来表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小学语文 来源:北京期中题 题型:填空题

选词填空,再读一读。     
平静    安静     
1.上课了,同学们都(      )地听老师讲课。     
2.月亮倒映在(      )的湖面上。     
慢慢    渐渐
3.大风(      )地停了,渔船准备出海。 
4.小明(      )地从书包里拿出书来。     
仔细    详细   
5.请你把事情的经过讲(      )些。   
6.作业做完后,要(      )地检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小学语文 来源: 题型:048

阅读理解

奇怪的圣诞包裹

  才踏入10月,家明的爸爸就问道:“今年该寄什么包裹给叔公做圣诞礼物呢?”

  大家都没做声。去年寄去人参、鹿茸,叔公回信说他身体虚,受不了这些补品。前年寄去一些绒料子,是家明妈妈到百货公司买回来的,却没有留意绒料的边上绣着“日本制造”的字样。寄去后,叔公回信斥责道:“寄什么不行?单寄些日本货给我!我青年时受够日本人的苦头了,现在……”他老人家执拗的性子,叫家明的爸爸和妈妈读信后很沮丧。经过两年的吃力不讨好,这一年寄圣诞礼物给叔公,成了家明一家头痛的事。

  家明的叔公五年没有回来了。家明还记得他6岁那年,叔公从美国洛杉矶回香港来,每次出外游玩,总带着他。叔公虽然年纪颇大了,但说话很有趣,他说得一口流利的北京话,他教家明说:“不要说‘食饭未’,要讲‘吃饭了没有’嘛!”家明学着学着,却总是说成了“食饭了煤油”,引得叔公哈哈大笑。

  家明清楚地记得叔公带他乘车到落马洲。叔公站在山头,向北眺望了好半天。家明问:“叔公,你望些什么?”叔公说:“我在遥望我们的祖国。几十年前,日本鬼子打来了,我从北平逃到上海,后来上海也沦陷了,我逃到租界去,再后来才远渡重洋,仓皇逃离故国呀!

  家明年纪还小,他听得一半懂,一半不懂,便天真地说:“那么,你现在可以回国走走呀!”叔公摇摇头叹一口气,说:“唉,如果我把心一横,决定不返洛杉矶,我会回去的。可谁叫我的儿孙统统在美国?你们这一辈小东西呀,是不会明白老一辈想念祖国之苦的。”

  那时候美国跟中国还没有建交,踏过了深圳桥,就不能回美国了,但家明那时只有6岁,他怎么懂?他自然更不懂叔公怀乡的愁绪了。

  那年叔公回洛杉矶后,就得了病,后来病愈了,却下肢瘫痪,出入要坐轮椅。因此,他五年多没有再来香港了,自然,也再没有教家明学讲北京话,更没有带家明到落马洲山头北望了。

  爸爸说:“近年来回国旅行的美国华侨连续不断(  ),叔公应该是头一个踏上旅程的。唉,多可惜,他瘫痪了,好像天公总叫他还不了心愿。”

  家明听了爸爸的话,忽然大叫:“有了!我们可以寄些内地的风景照片给他老人家做圣诞礼物!

  爸爸说:“国内风光的书籍他堆满一房间!以前他从这里订阅有关内地风光的画报,现在,他还可以直接向北京订啦!

  “寄些中国土特产给他吧。”妈妈说。

  爸爸说:“中国已经有货船到美国啦,中国货积满唐人街,寄这些去只会白费劲!

  妹妹天真地说:“我们不用想了,写信去问问叔公喜欢什么,就给他送什么就行啦!

  家明和妈妈都笑了。爸爸却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说:“你说得对!现在才10月,赶快寄封航空信问问他老人家,只要他早回信,总来得及寄邮包裹的。”

  这样,爸爸就立即动笔了。

  真猜不到这样快,三个星期后,叔公的回信来了:“谢谢你们的心意,我老了,对吃的用的都没有兴趣。只是最近忽然想栽一盆中国菊,你们若有闲,不如寄一袋故乡的泥土给我吧!”爸爸给大家念了这封信,妈妈听得呆住了,家明和妹妹却哈哈大笑。家明说:“叔公是老天真啦,跟妹妹一样爱玩泥沙,而且美国泥沙不玩,偏要玩中国泥沙。”

  爸爸却严肃地说:“孩子,你们是不懂叔公怀念故土的感情的!

  妈妈说:“叔公这封信,叫我想起音乐家肖邦的故事。他青年的时候,国家被俄国蹂躏,他离开自己的祖国波兰,什么珍贵的东西都没有带,只带了一瓶祖国的泥土!

  听妈妈这样说,家明收敛起笑容,倒觉得有点惭愧,他在这里长大,实在不懂得什么叫山河故土。

  家明的爸爸出乎意料(  )地向公司请了三天假,从香港到广东中山,为的是叔公的一袋泥土。

  泥土带回来了,还带了一些名菊的花种。

  妈妈用胶袋把泥土和花种包裹好了,还缝制了一个大小适度的布袋。爸爸从邮局拿回来寄包裹要填写的表格,其中一项是要填写包裹的内容价值。这叫爸爸发愁(  )了,照实写“泥土”吗?“价值”又是多少钱呢?这些泥土能用金钱来衡量吗?美国的海关人员看见有人邮寄一包泥土来做圣诞节礼物,一定怀疑是弄什么玄虚呢!苦想了半天,爸爸说:“为了别使美国人诧异和怀疑,不得不说一个谎话,就填写‘中国药材’吧。美国人不懂得中国药材,以为真是什么名贵药材呢!

  这包泥土终于邮寄出去了。

  圣诞节前一天,就收到叔公的来信。平安夜的晚上,为求“平安”,家明一家都没有外出。晚饭后,大家围着爸爸,听爸爸读叔公的来信:“……虽然外面是火树银花,外国人在忙着迎接他们的节日,而我这老人,却颤抖着双手,捧着你们寄来的乡土,还有那浓郁芬芳的乡土情!几年来的圣诞礼物,这一年最合我心意了。我得栽种一盆菊,用的是地道乡土,还有那地道花种。希望来年今日,我们一家不再赏圣诞花,我要教我的孩子和孙儿赏赏我们的菊花,那傲霜枝的中国菊花呀!侄儿,你也得好好教导你的儿女,勿忘我们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的儿女!

  爸爸读完信,全屋寂然,连妹妹也仿佛懂事了。外面传来圣诞歌声,爸爸却选了一张新买的民族音乐唱碟来放,一屋响起了《赛龙夺锦》那兴奋的鼓钹。

(何紫)

1)把文中加粗词语换一个合适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2)画横线的句子是

[  ]

A.疑问句

B.反问句

C.设问句

3)为什么要“写信去问问叔公喜欢什么,就给他送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几年来的圣诞礼物,这一年最合我心意了。”“这一年”的“圣诞礼物”,指的是________,“最合”中的“最”字不能删去,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外面传来圣诞歌声,爸爸却选了一张新买的民族音乐唱碟来放,一屋响起了《赛龙夺锦》那兴奋的鼓钹”中“却”表示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从放“新买的民族音乐唱碟”中看出_________________

6)从文章描写的(  )、(  )、(  )、(  )、(  )、(  )、(  )中,可以看出叔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为什么说“圣诞包裹”是奇怪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小学语文 来源:专项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课外阅读。
成本最高的邮件
  2007年9月,在挪威大选前一天,挪威西部城市桑纳讷市的邮局迎来了顾客皮尔先生。皮尔的邮件很特殊,那是一张已填好的选票。他(拜托、委托)邮局将这张选票邮寄到80公里外的一个小镇去。皮尔离开时特意嘱咐邮局的工作人员:请务必将选票在选举投票结束之前送到那个小镇。
  邮局的员工按照皮尔的要求,马上寄出了选票。但是在选举当天上午,邮局的接线员突然接到一个电话,电话来自另一个城镇的邮局,他们说收到了一张被误寄的选票。桑纳讷邮局的员工认真核查后,才发现被寄错的正是皮尔先生的那张选票。
  此时,小镇的选举已经开始了。如从错寄地邮局再邮寄那张选票,根本无法按时送到。
  邮局员工将这件事报告给局长,局长立刻召集所有员工一起想办法。员工们都认为,这件事很(严重、沉重),因为它涉及邮局的信誉问题。虽然挪威的法律没有规定,邮局的邮寄工作不许出现失误,但是选票不能如期寄到,顾客皮尔先生就将失去他的选举权。从此以后,他一定会对邮局的信用产生怀疑。情况万分(紧急、紧张),究竟该如何补救?
  局长最终决定,无论花多大的代价,也要把顾客的邮件准时送到。紧接着,桑纳讷市邮局向一家快递公司求助,快速公司马上向一家民用航空公司租用了一架直升机。直升机载着那张选票,快速飞向了目的地。在距离投票(截止、截至)时间还有25分钟时,直升机终于到达小镇的选举现场。得知皮尔先生的选票被准时投进了票箱里,邮局的所有工作人员才松了一口气。
  为了这张小小的选票,桑纳讷市邮局向快递公司支付了包机费等各项费用总计3000美元,而这张选票,也成了邮递史上邮寄成本最高的邮件。
  包专机运送一张选票,这到底值不值得,桑纳讷市邮局的做法引起了全世界的争议。对此,这家邮局的发言人这样认为:“无论花费多大的代价,也要把顾客的邮件准时寄到,这是我们邮局的责任和义务!”
1.在文中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打“√”。
2.读一读,写一写。
(1)请务必将选票在选举投票结束之前送到那个小镇。
_________________务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论花多大的代价,要把顾客的邮件准时送到。
无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文章,回答问题。
(1)假如皮尔先生的邮件不能如期送到,将会出现怎样的后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邮局采取怎样的措施将皮尔先牛的邮件如期送到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朋友,你认为包专机送一张选票,这到底值不值得?并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小学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园地。
学会舍弃
  艾里逊是芝加哥大学物理系的一名教授,当时正准备建造一台40万电子伏特的加速器,这在当时是最先进的。在导师费米的推荐下,扬振宁成为艾里逊的6名研究生之一。然而,在实验室工作的近20个月中,杨振宁的物理实验进行非常不顺利,做实验时常常发生爆炸,以至于当时实验室里流传着这样一句笑话:哪里有爆炸,哪里就有杨振宁。此时,杨振宁不得不痛苦地承认,自己的动手能力比别人差!    
  一天,一直在关注着杨振宁被誉为美国氢弹之父”的泰勒博士关切地问他:“你做的实验是不是不大成功?”    
  “是的。”面对令人尊敬的前辈,杨振宁诚恳地说。     “我认为你不必坚持一定要写一篇实验论文,你已经写了一篇理论论文,我建议你把它充实一下作为博士论议,我可以做你的导师。”泰勒直率地对杨振宁说。     杨振宁听了泰勒的话,心情十分复杂。要他放弃自己的计划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想考虑一下,两天后再告诉您。”杨振宁恳切地说。    
  杨振宁认真思考了两天。最终,他接受了泰勒的建议,放弃了写实验论文的打算。从此,他如释重负,毅然把主攻方向转入理论物理研究,最终于1957年10月与李政道联手摘取了该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1.“杨振宁听了泰勒的话,心情十分复杂。”句中“心情”与“复杂”搭配恰当,请你再写几个能与“复杂”搭配恰当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哪里有爆炸,哪里就有杨振宁。”这句笑话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由于杨振宁_________________,因此他接受了__________的建议。舍弃了__________,选择了_______________,终取得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杨振宁的故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