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小学语文 > 题目详情
比一比,组词不对的是

A、说话   讲话
B、明天   朋友
C、有好   没友
C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相关习题

科目:小学语文 来源: 题型:048

阅读理解

白鹤梁的沉浮

  涪陵白鹤梁的石鱼还能浮出水面吗?三峡工程开工以后,人们就一直关心着这个问题。

  白鹤梁是一座天然石梁,位于靠近涪陵长江南岸的大江中,是一个长约1600米、宽15米的袖珍小岛。每年12月到次年3月长江水枯的时候,才露出水面。三峡大坝蓄水后,它将沉入100多米的水底,再也不能露出水面了。

  古人认为,冬天长江的水位回落到一定位置时,第二年一定是个风调雨顺的丰收年,于是人们就用“刻石鱼”的方法记录长江枯水水位。这一做法从唐朝延续至近代,每当石鱼露出,就成为一件盛事,人们在长江上聚会,在白鹤梁上刻石记载,文人墨客也赋诗填词。

  岁月相积,白鹤梁刻上了十几尾石鱼,题刻170多段,计3万余字。与水文有关的题刻100多处,记载了唐代之后共千余年间的70多个枯水年份。白鹤梁题刻是世界江河水文记录最早之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保存完好的世界唯一古代水文站”。石梁上还刻有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白鹤、弥勒佛,以及风格不同、甚为宝贵的历代文人的诗文、书法和绘画作品。因此白鹤梁又被称为中国书法绘画艺术的水下博物馆。1988年国务院将白鹤梁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白鹤梁一定要保护,这样的共识不难达成,但困难的是如何保护。

  第一个保护方案是水下博物馆方案。它的基本思路是在白鹤梁题刻段上面建一个椭圆形的密封罩体,罩体两端各开一个隧道通到岸上,人们可以通过隧道进行维护和参观。这个设想的长处是方便人们参观,但白鹤梁会长年暴露在空气之中,不利于保护。并且要建一个能顶住30米水压的巨大密封罩体,工程难度大、花费高。因此这个方案被否决了。

  第二个方案是岸上博物馆方案。它的基本思路是让白鹤梁淹没水下,自然保护。在岸上建立博物馆,复制白鹤梁题刻陈列其中。这个方案简单可行,所需资金相对也少。但复制品的价值,怎能和白鹤梁本体相提并论!

  苦苦寻觅中诞生了第三个方案。这个方案充满想象,运用现代技术,对白鹤梁题刻进行修复和加固,让它能在江底长久留存;而在白鹤梁近旁高处选择一个地点,把原样复制的白鹤梁碑林放置其上。这个方案的设计者,期望当三峡工程完成之后,在三峡库区依然可以重现白鹤梁随水隐现的自然景观。

  此后的两年里,再没有人提出比这个方案更理想的新方案了。经过反复的论证和实验,至2000年末,一部分设计书已经做了出来。国家文物局决定召开专家评审会,邀请工程院院士葛修润担任专家评审组组长。

  评审会前,葛修润从上海出差到北京,特意去了一趟国家文物局,了解这个方案。他快速地翻阅着资料,大脑也在快速地转动。看完,他抬起头来,正碰上国家文物局同志期待的目光。

  ▲他说 我认为这个方案也不理想

  为什么 国家文物局的同志显然没想到

  因为这个方案 也是把文物淤埋掉

  那您有什么办法使文物不被淤埋掉呢

  我想我有办法改变这个状态

  葛修润想了约5分钟 一个设想浮出了脑海 我们可以运用 无压容器 的原理 把白鹤梁本体在水下保护起来 听了他讲的设想 国家文物局的同志半信半疑 ▲

  告辞时,他说:“请把这些资料借给我,我要再看看。”

  从北京返回上海的火车上,葛修润一夜未眠,把借来的资料,从头到尾细读了一遍,反复想:“那些方案不行,我的方案是可行的吗?”隔了一天,他从上海赴重庆,在火车上仍然没有睡觉,反复思考自己设计的方案。

  评审会按既定程序一项一项进行。葛修润一面听,一面思想激烈地斗争:第三个方案的设计者做了那么多的工作,自己还要不要提出不同意见?

  会议进行中,涪陵博物馆的同志给大家播放白鹤梁的录像片。

  葛修润又一次为白鹤梁的丰姿深深打动,长江在屏幕上翻腾,他的心也在翻腾。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何等的神奇!生生不息的炎黄子孙,在这段石梁上的创造,何等的丰富和美妙!大自然和我们的祖先把这宝贵的财富留给我们,难道我们只能把复制品留给后人?

  葛修润院士又一夜未眠。第二天专家们继续审议方案。上午的会议即将结束,会议组织者请葛修润发言。

  葛修润站起来:“我想耽误一会儿大家的吃饭时间,再谈谈白鹤梁的保护问题。”这位身材高大、精神矍铄的老人,此刻面容极其凝重,“迄今为止,我们提出的白鹤梁保护方案,包括即将通过的这个方案,都不能改变白鹤梁被淹埋的命运。”他的语气沉重起来,“作为中国的科技工作者,原地保护白鹤梁责无旁贷。如果不能这样,那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失职!

  最后一句话,震撼了在座所有人的心。然后他就用投影仪一边放昨天夜里准备的透明胶片,一边讲解他的新方案的思路。他认为:白鹤梁题刻历经1200年还很完整,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白鹤梁绝大多数时间是在水里。因此,我们可以运用“无压容器”原理,在白鹤梁原址修建一个充水的透明壳体,定期从长江抽水过滤后注入壳体,以清水来抵消壳体外江水的巨大压力,并使白鹤梁题刻免受风浪和泥沙石砾的销蚀。再建一条透明水下管道,让人们透过管道欣赏白鹤梁题刻。这样,既能保护白鹤梁,又能让人观赏,而且花费也少。

  葛修润讲完,会场一片寂静。领导们面有难色地说:“葛院士,您的方案好是好,可惜晚了。20036月,三峡水库就要开始二期蓄水了呀!

  葛修润深深感到形势严峻,时间紧迫。考虑再三,他给总理写了一封信,谈了自己对白鹤梁保护的看法和方案,信里还附了一张图。接着,葛修润又给当时的中国工程院院长写了一封信。院长写了一句话:请听听院士的呼声。把信批给了有关部门。

  葛修润保护白鹤梁的建议终于得到了国家文物局的支持。

  从此以后,葛修润院士放弃了节假日的休息,带领一批专家,近四个月夜以继日地紧张工作,一个完整的设计方案问世了。国家有关部门对这个方案非常重视,请八位院士参与评审,经过严格审查和反复论证,设计方案获得通过。

  2003213日上午,一个隆重的开工仪式在重庆市长江南岸举行。欢乐的鞭炮在半空炸响,宣告了白鹤梁水下保护工程施工的开始。

  得到这个消息,那些世代守望着这座珍贵的水下碑林的涪陵人,那些像热爱自己生命一样热爱白鹤梁的文物工作者,那些为白鹤梁的保护付出了巨大心血和智慧的科技工作者,都感到欣慰。为白鹤梁终于可以在三峡水库建成后仍然留存于人类社会中,供人类一代代观赏下去而高兴。

1)画“▲”部分缺少标点,请加上。

2)摘录成语。(至少5)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3)下列句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

①涪陵白鹤梁的石鱼还能浮出水面吗?

[  ]

A.疑问

B.反问

②大自然和我们的祖先把这宝贵的财富留给我们,难道我们只能复制品留给后人?

[  ]

A.疑问

B.反问

4)用“——”画出排比句。

5)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①白鹤梁题刻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________________”。因为它是_____________

②白鹤梁被称为中国书法绘画艺术的水下博物馆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葛修润院士的新方案,提出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他提出这个原理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方案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被得到了认可。

7)按要求填空。

  “如果不能这样,那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失职!”中“这样”指的是______________,从这句话可以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写出你对题目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从保护白鹤梁的原貌方案的设计和保护工程的隆重开工,反映了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小学语文 来源: 题型:048

读课文《做一个最好的你》和课外段《自信是一把利剑》,然后回答问题。

自信是一把利剑

谷世泰

  (1)在生活中,常听到有人这样说:“唉,我不是那块料”,“我这个样子,能行吗?”“万一做不好,怎么办?”……凡此种种,都是缺乏自信的表现,这种心态不可取。

  (2)自信,是一把利剑,每一位热血青年,要成就一番事业,必须牢牢掌握自信这把利剑。

  (3)自信是对自身能力的一种充分肯定,是一把无坚不摧的利剑。掌握了它,就可以___________战胜妖魔鬼怪、虎豹熊罴的勇气;掌握它,就可以___________前进路上的徘徊和动摇;掌握它,就可以___________克服困难、坚持到底直至胜利的信念。

  (4)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都是充满自信的强者,而许多失败者,都是缺少自信的怯懦者。德国伟大的科学家第谷开始研究时充满自信,搜集和整理了大量的材料。眼看着胜利的曙光就要升起,这时他由于缺少自信而动摇了自己苦苦研究的定理(后来开普勒利用第谷的资料,研究成功,被命名为“开普勒定理”)。结果,只是一步之遥,却使他与真理失之交臂。每当人们讲到“开普勒定理”时,谁不为第谷感到遗憾呢?相反,美国的发明家爱迪生,在研究电灯泡内灯丝的最佳材料过程中,先后试验了近千种材料。都没有成功,然而他自信一定会找到这种材科,他没有动摇,坚持试验,最后终于成功了。他之所以被誉为世界“发明大王”,这和他对自己充满信心是分不开的。中国古代尝百草的李时珍,当代台湾三次坐牢而在狱中仍坚持写作的著名作家李敖等无不是牢牢掌握自信这把利剑而取得成功的人。

  (5)自信既然是一把利剑,它可以使我们坚强、刚毅。那么怎样才能掌握它,磨砺它呢?回答第一是放出眼光,第二是自强不息。“放出眼光”就是要有远大理想,明确而宏伟的理想才能产生巨大的动力,增加自信;“自强不息”就是不断努力,用现代先进思想和科学技术武装自己,增加实力。只有不断增强自身实力,自信之剑才能锋利。正如唐代文学家韩愈所云:“养其根而俟其实,如其膏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否则自信就会坠入自负的泥潭。

  (6)朋友们,拿起自信这把利剑吧!只有自信,才能把握机遇;只有自信,才能走出困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我们牢记:

  (7)“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

1.查工具书,给词语中的加粗字注音。

虎豹熊(  ) 磨(  ) 怯懦(  )(  )

2.依次在第(3)段横线上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树立 驱除 增强

B.增强 树立 驱除

C.增强 驱除 树立

D.驱除 增强 树立

3.第(4)段列举第谷等人的事例证明了什么道理?

4.读第(5)段,说一说怎样才能掌握自信,磨砺自信呢?

5.仿照第(6)段加粗的句子,在横线上补写一个句子,以构成排比句。

6.你能为下面这句话找出一个具体的事例吗?

“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都是充满自信的强者,而许多失败者都是缺少自信的怯懦者。”

7.《做一个最好的你》与《自信是一把利剑》这两篇文章在揭示主题方面的相同点是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小学语文 来源:语文教研室 题型:048

读课文《做一个最好的你》和课外段《自信是一把利剑》,然后回答问题。

自信是一把利剑

谷世泰

  (1)在生活中,常听到有人这样说:“唉,我不是那块料”,“我这个样子,能行吗?”“万一做不好,怎么办?”……凡此种种,都是缺乏自信的表现,这种心态不可取。

  (2)自信,是一把利剑,每一位热血青年,要成就一番事业,必须牢牢掌握自信这把利剑。

  (3)自信是对自身能力的一种充分肯定,是一把无坚不摧的利剑。掌握了它,就可以___________战胜妖魔鬼怪、虎豹熊罴的勇气;掌握它,就可以___________前进路上的徘徊和动摇;掌握它,就可以___________克服困难、坚持到底直至胜利的信念。

  (4)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都是充满自信的强者,而许多失败者,都是缺少自信的怯懦者。德国伟大的科学家第谷开始研究时充满自信,搜集和整理了大量的材料。眼看着胜利的曙光就要升起,这时他由于缺少自信而动摇了自己苦苦研究的定理(后来开普勒利用第谷的资料,研究成功,被命名为“开普勒定理”)。结果,只是一步之遥,却使他与真理失之交臂。每当人们讲到“开普勒定理”时,谁不为第谷感到遗憾呢?相反,美国的发明家爱迪生,在研究电灯泡内灯丝的最佳材料过程中,先后试验了近千种材料。都没有成功,然而他自信一定会找到这种材科,他没有动摇,坚持试验,最后终于成功了。他之所以被誉为世界“发明大王”,这和他对自己充满信心是分不开的。中国古代尝百草的李时珍,当代台湾三次坐牢而在狱中仍坚持写作的著名作家李敖等无不是牢牢掌握自信这把利剑而取得成功的人。

  (5)自信既然是一把利剑,它可以使我们坚强、刚毅。那么怎样才能掌握它,磨砺它呢?回答第一是放出眼光,第二是自强不息。“放出眼光”就是要有远大理想,明确而宏伟的理想才能产生巨大的动力,增加自信;“自强不息”就是不断努力,用现代先进思想和科学技术武装自己,增加实力。只有不断增强自身实力,自信之剑才能锋利。正如唐代文学家韩愈所云:“养其根而俟其实,如其膏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否则自信就会坠入自负的泥潭。

  (6)朋友们,拿起自信这把利剑吧!只有自信,才能把握机遇;只有自信,才能走出困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我们牢记:

  (7)“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

1.查工具书,给词语中的加粗字注音。

虎豹熊(  ) 磨(  ) 怯懦(  )(  )

2.依次在第(3)段横线上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树立 驱除 增强

B.增强 树立 驱除

C.增强 驱除 树立

D.驱除 增强 树立

3.第(4)段列举第谷等人的事例证明了什么道理?

4.读第(5)段,说一说怎样才能掌握自信,磨砺自信呢?

5.仿照第(6)段加粗的句子,在横线上补写一个句子,以构成排比句。

6.你能为下面这句话找出一个具体的事例吗?

“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都是充满自信的强者,而许多失败者都是缺少自信的怯懦者。”

7.《做一个最好的你》与《自信是一把利剑》这两篇文章在揭示主题方面的相同点是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