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小学语文 > 题目详情
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错误的一项是

A.《北京的春节》介绍的是节日风俗,《藏戏》介绍的是藏戏的形成及艺术特色。  
B.维吾尔的姑娘小伙不单漂亮,而且能歌善舞。    
C.客家民居的主要建筑材料是钢筋、水泥、红砖。   
D.藏戏的剧情主要靠“雄谢巴”的解说和艺人们的说唱来描述。    
E.《北京的春节》语言自然、平实、准确、精练,京味浓郁,耐人寻味。   
C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相关习题

科目:小学语文 来源: 题型:008

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你认为正确的打“T”,错误的打“F”。

1.《乌塔》一文写的是14岁的德国小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故事。

(  )

2.文章按照时间顺序写的。

(  )

3.文章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

(  )

4.文章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一是乌塔和作者对比。二是乌塔和中国孩子对比。

(  )

5.文中的作者是中国人,当时旅居德国。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小学语文 来源:语文教研室 题型:008

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你认为正确的打“T”,错误的打“F”。

1.《乌塔》一文写的是14岁的德国小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故事。

(  )

2.文章按照时间顺序写的。

(  )

3.文章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

(  )

4.文章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一是乌塔和作者对比。二是乌塔和中国孩子对比。

(  )

5.文中的作者是中国人,当时旅居德国。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小学语文 来源:期末题 题型:判断题

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我们必须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这是个病句。(      )    
2.“小明和小东好像在讨论什么问题。”这是个比喻句。(      )
3.“老虎与野兽”跟“蔬菜与茄子”的关系是一样的。(      )   
4.“流连其间,仿佛置身于幻想的境界里。”这句话运用的修辞手法是比喻。(      ) 
5.“白白的大米是勤劳的农民辛辛苦苦种的”可缩写为“大米是农民种的”。(      )  
6.“她终于了却了一件心事。”这句话中的“却”字是“去’的意思。(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小学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判断题

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猫》和《母鸡》都是老舍先生写的。(  )
2.“坐请坐请上坐茶敬茶敬香茶”这副对联表达了苏东坡对寺庙主持的敬意。(  )
3.《母鸡》一文描写了作者对母鸡的看法的变化,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  )
4.“凄惨”的反义词是悲惨,近义词是幸福。(  )
5.《猫》描写了猫的性格古怪和淘气可爱,由两部分构成,并以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为过渡句,将两部分紧紧联系在一起。(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小学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判断题

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上“√”,错误的打上“×”。
1.研究生物可以对人类的创造发明有所启示。(  )
2.黄河发生变化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自然原因,二是人类对自然的破坏。(  )
3.科学家从鱼身上得到启示,从而大大提高了轮船的航行速度。(  )
4.《“打扫”森林》一文告诉我们: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小学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判断题

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上“√”,错误的打上“×”。
1.“彤”字单独念时读 tóng,在“红彤彤”这个词语里应读作“tōng”。(  )
2.《火烧云》一课写的是清晨太阳出来时的火烧云。(  )
3.课文写了火烧云上来和下去的全过程,重点写了“下去”部分。(  )
4.作者是从颜色变化和形状变化两方面来描述火烧云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小学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判断题

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上“√”,错误的打上“×”。  
1.雷达的天线就像是蝙蝠的耳朵。(       )  
2.黄河发生变化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自然原因,二是因为人类对自然的破坏。(       )  
3.科学家从鱼身上得到启示,从而大大提高了轮船航行的速度。(        )  
4.研究生物可以对人类的创造发明有所启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小学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判断题

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  
1.《蜜蜂引路》写的是列宁善于观察、肯动脑筋的故事。(       )
2.《揠苗助长》是寓言故事,《守株待兔》是童话故事。(       ) 
3.《丑小鸭》的作者是著名童话作家格林。(       ) 
4.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小学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判断题

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送元二使安西》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白。(  )
2.“送元二使安西”中的“使”是出使的意思。(  )
3.“劝君更尽一杯酒”中的“更尽”是再饮完的意思。(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小学语文 来源:语文教研室 题型:008

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请打“T”,错误的请打“F”。

1.“彤”字单独念时读t$ng,在“红彤彤”一词中读t#ng

(  )

2.《火烧云》一课写的是早晨的火烧云。

(  )

3.《火烧云》写了火烧云上来和下去的全过程。

(  )

4.作者从颜色变化和形状变化两方面来描述火烧云的。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