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小学语文 > 题目详情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菊”字读音是“jú”,声母是“j”,韵母是“u”。    

A、正确
B、错误
2、寓言往往通过一个小故事来说明某种道理。  

A、正确
B、错误
3、“不再胆怯的小白菊,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是一个比喻句。    

A、正确
B、错误
4、课文《文成公主进藏》是以一个历史事件为依托的传说故事。   

A、正确
B、错误
5、课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是一封书信。   

A、正确
B、错误
B,A,B,A,A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相关习题

科目:小学语文 来源: 题型:008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颐和园的景物数不胜数,各具特色,看不完,看不厌。谐趣园是个“园中园”,山泉绿竹,小桥流水,再现了江南园林的特色;“买卖街”在后湖两岸,临水而建,店铺林立,使人仿佛置身于江南的水上城市;十七孔桥桥头东部的廓如亭是我国亭类建筑中最大的一座;昆明湖东部的知春亭是赏春的好地方,在这里可以纵观颐和园全景,山外有山,景外有景,湖光山色,美不胜收。

1.这段话是围绕第一句话写的。

(  )

2.这段话介绍了谐趣园、园中园、买卖街、廓如亭和知春亭这些景物。

(  )

3.我国亭类建筑中廓如亭是最大的一座,园内赏春最好的地方是知春亭。

(  )

4.“美不胜收”是指颐和园内美好的景物太多,一时看不过来。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小学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课外语段品读。

圆明园

  圆明园位于北京大学之北,清华大学校园之西,以“万园乏园”的美誉闻名于世,由圆明园、长春园、万春园三园组成,又称圆明三园。
  圆明园是明代遗留下来的故园,经清代康熙、雍正增建和扩建,乾隆皇帝又在圆明园之东建长春园、东北建万春园,以后,嘉庆、道光、咸丰都继续兴建、修葺(qì),历时150年,耗资数以亿万计的银钱,逐渐形成了当时与紫禁城齐名的皇家园林。
  圆明园占地约5000亩,水面占十分之四,大小山峦起伏,各态湖泊星罗棋布,凌空俯视如千岛之国。全盛时期108景,其中圆明园48景、长春园30景、万春园30景。圆明园的各种建筑千姿百态,有楼、台、殿、阁、斋、舫、堂、塔、亭、榭、轩、馆等。“西洋楼”是一组中西合璧的建筑群。
  圆明园有树木之绿、翠、阴、碧,有花草的香、芳、芬;有的似江南园林,有的取唐人诗意,有的如蓬莱仙境,有的具异国风情,就连坛庙、寺观、船坞、草舍、市肆、稻田、人家也样样俱全,无所不有;尤其是数不尽的奇珍异宝,如秦汉文物,隋唐书画,明清金玉,历代陶瓷,难怪几代帝王大半时间在此避暑听政。有的外国使节来过之后惊叹此乃人间天堂,“万园之园”。
  就是这样一座集我国造园艺术和建筑艺术之大成,我国规模最大的园林杰作,在1860年10月18日遭到英法联军疯狂的抢掠、火烧。园中珍贵文物被抢劫一空。大火燃烧三天三夜,一代名园化为废墟。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圆明园再遭劫难。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十分重视对圆明园遗址的抢救和保护工作,实施了三期整修工程。1983年成立了圆明园遗址公园筹建委员会。1988年圆明园遗址被列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 成为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闻名于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星罗棋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圆明园在全盛时期有_____景,其中圆明园有_____景、长春园有_____景、万春园有_____景。
(2)1860年10月18日,圆明园遭到__________疯狂的抢掠、火烧;1900年__________入侵,圆明园再遭劫难。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圆明园是清代留下来的故园,由圆明园、长春园、万春园三园组成。(  )
(2)圆明园占地5000亩,水面占十分之四,如千岛之国。(  )
(3)圆明园是我国规模最大的园林,被称为“万园之园”。(  )
(4)圆明园一共遭受了两次劫难,新中国成立后,实施了两期整修工程。(  )
4.为什么说圆明园是“万园之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面对已成废墟的圆明园,你的心情怎样?你想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小学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判断题

小法官判案(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诗经·采薇》是四言诗,《春夜喜雨》是五言律诗。(  )
2.《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诗。(  )
3.《太阳的话》这首诗写于1942年1月14日,富有浪漫气息,是诗人的一首代言诗。(  )
4.《白桦》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
5.“轻风扶细柳”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  )
6.《诗中的“秋”》是香港作家桂文亚写的。(  )
7.“天净沙”是词牌名。(  )
8.“锦官城”是成都的别称。(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小学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开心阅读。

蹲下的不只是身子

  多可爱的一个孩子,虎头虎脑的,牵着父母的手高兴地嚷着,跳着。很多人都被孩子的情绪所感染,长途的劳累在孩子的笑声中慢慢地消失。
  大家就站在野生动物园的门前,排队购票八内。看到售票窗口的玻璃上贴着一张纸,纸上写着:“成人180元,小孩半票,1.1米以下免票。”
  我问站在前面的孩子的父亲:“他有多高?”
  孩子的父亲说:“1.3米。”
  “那得买半票了。”我说。
  孩子的父亲不做声,队伍慢慢移(进 近)窗口,只听那住父亲说:“进门的时候把身子蹲下来。”孩子说:“爸爸,你放心,坐(公 工)交车一样是不是?”孩子的父亲在他头上摸了摸。
  进门(捡 检)票了,孩子在进门的一刹那,突然把身子(怒 努)力地“沉”下去,做出一副十分滑稽的样子,像只小小的唐老鸭移进了大门。
  刹那间,我觉得十分难过,为那个孩子,也为那孩子的父亲。为什么呢?在那么多人面前,毫不顾忌又顺理成章。
  孩子蹲下来的不只是身子,还有比金钱更宝贵的诚实。
1.用“√”标出括号内用得正确的字。
2.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消失——(  )  诚实——(  )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像只小小的唐老鸭移进了大门”是比喻句。(  )
(2)短文的最后1自然段突出了中心。(  )
4.读了这个故事后,你想对这位父亲说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小学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二分钱哪儿去了  

       某老汉卖瓜,标价买一个二角、买三个五角。有三位顾客结伴而来,各买了一个,每人付给老汉二角。顾客走后,老汉猛然想起,他们三人是一起来的,按照他的规定,他们买去的三个瓜总共收五角钱才对。于是,便让小孙子拿一角钱去追还。小孙子耐不住干渴,中途花四分钱买了两杯茶水,等赶上顾客时只剩六分钱了。小孙子向顾客讲明了原委,三位顾客哈哈大笑,每人各自收下了二分。   
        一个小伙子知道这件事后编了一道智力试题,让同院的孩子们回答:老汉起初收每位顾客二角钱,总共六角。但是,每位顾客后来又被退回了二分,实际上只花了一角八分。这样,三位顾客买瓜共花了五角四分,小孙子喝茶水花了四分,二者之和为五角八分。这和原来的六角是对不上账的,所差的二分钱哪儿去了?在谁的手里?    
       孩子们听完题目后想了好久,始终弄不清二分钱在谁的手里。大家只好去问老师。老师略加思索,笑着说:“二分钱并不存在,这是一道诡辩题,不错,最初老汉是收了六角钱,可是,当老汉拿出一角钱让小孙子追还顾客时,六角钱就不存在了,小孙子退给每位顾客二分钱,顾客共花了五角四分。这些钱中的五角,在老汉手里,余下的四分,小孙子买了茶水。这笔账本来是很清楚的。大家之所以感到糊涂,是因为没有弄清出题者在两个地方搞了诡辩。第一,五角四分加上四分的计算是荒唐的,因为买茶水的四分钱已经包含在顾客买瓜所付的五角四分之中了;第二,拿五角八分去对六角也是荒唐的,因为六角钱早已不存在  了。”  这么一说,孩子们恍然大悟,正准备离开,却被老师叫住了。老师说:“你们知道为什么被迷惑吗?就在于你们看问题简单化了。客观事物给你们留下的印象是深刻的,以致当事物变化后你们还不肯改变最初的印象。你们看,起先老汉收了六角钱,可由于其中的一 角被退还很快就不存在了。而你们的脑海里却始终保留着‘六角钱’的印象。这种静止不  变的思考方式是有害的,它会妨碍我们正确地分析事物。譬如,我们有的人养成了‘先入为主’的习惯,当某个同学给他的最初印象不好时,他会把这种印象牢牢地固定住。当这  位同学改正了以前的缺点后,他也仍然不肯改变以前的印象。”    
      孩子们听完老师的这些话,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1.老汉让小孙子去追三位顾客的原因是   

[     ]

 A.三个人少给了老汉瓜钱了。  
B.三位顾客把东西落在老汉这里了。    
C.老汉多收三位顾客一角钱,他让小孙子返还。
2.所差的二分钱到哪里去了?请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A.所差的二分钱被小孙子花掉了。    (     )    
B.所差的二分钱根本不存在。    (     )    
C.所差的二分钱在老汉手里。    (     )  
3.为什么孩子们会被那道智力题迷惑呢?这种思考方式会带来什么危害?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