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小学语文 > 题目详情
衔接有误的一句是

A.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B.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C.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D.雪照山城玉指寒,人在天涯鬓已斑。
D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相关习题

科目:小学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光明的心曲

       傍晚,最后一抹斜阳穿过窗外的绿叶,幽幽地照到我写字桌旁的白墙上,开始是许多斑驳的橙色光点,恍若一片微波荡漾的湖泊,然后暗下来,暗下来,光点由橙色转为暗红,并且奇怪地凝成两个椭圆的光团,无声无息地闪烁着……
       无意中见到盼新鲜的形象,总是会引起我的遐想。对着墙上这两团闪闪烁烁的夕晖,我发愣了,总觉得它们像什么。闪着火苗的、深沉的,在幽暗中执著中透出亮色的——它们,像什么呢?
       蓦地,我的眼前闪出一双眼睛来,一双小姑娘的小眼睛,一双黯淡的眼睛,一双燃烧着希望之火的眼睛……
       也是在一个晚霞似火的黄昏,从街心花园的林荫深处,飘出一阵优美的歌声,唱歌的是一位小姑娘,在手风琴的伴奏下,她唱着:“在那遥远的地方,清泉在流淌,阳光在歌唱,心儿啊,飞向那遥远的地方……”歌声像清泉,叮叮咚咚地在暮色中流动;歌声像阳光, 洒在浓浓的绿荫深处。看见唱歌的小姑娘了,一件白色的连衫裙在晚风中飘拂,一只天蓝色的大蝴蝶结,随着歌声在她的头顶上飞舞。她唱得那么动情,我迎面走去,她竟仿佛没有看见,依然优美地唱着:“在那遥远的地方……”   
       看清她的眼睛时,我不由倒抽了一口冷气:一双多么漂亮的大眼睛,然而,又长又黑的睫毛下,覆盖着一层灰色的荫翳——啊,竟是一个盲姑娘!     
       我站住了,心头一阵震颤,这样美妙,这样无忧无虑的歌声,怎么可能从一个盲姑娘的口中唱出?   
      “……清泉在流淌,阳光在歌唱……”歌声依然在飘来。盲姑娘,陶醉在她的歌声里。她两手合抱成一个拳头,紧紧地贴在 胸口,头微微昂起,仿佛在遥望着远方:那流着清泉、飘着阳光的远方,那开满五彩缤纷的花儿的地方……从她的清脆而又纯美的歌声里,从她的幸福而又神往的微笑里,我似乎也看到了她向往的那个光明灿烂的远方。我知道,在她的憧憬里,这远方决不是虚幻的,它足以驱散她眼前的黑暗。    
       唱吧,盲姑娘,你有一颗热恋光明、向往光明的心,你的生命之路,是不会黯淡无光的。     
       拉手风琴的是位年轻的母亲,她凝视着自己的女儿,手指轻轻地在琴键上移动。也许,女儿直到现在,还不知道母亲是什么模样,还不知道阳光是怎么一回事。然而,从这位母亲抿紧的嘴角上,从那闪着泪光的眼神里,我知道了她的心思,她要用一颗母亲的心,为女儿点燃希望之火。她满怀深情地拉着琴……   
       我慢慢地走了,盲姑娘的歌声却久久地跟随着我,环绕着我:“在那遥远的地方……”周围那一片悄然飘落的夜色,仿佛被她的歌声照亮了。我的眼里,只有叮咚作响的清泉,只有新鲜灿烂的阳光,还有一对向光明的天空奋力扑腾的柔嫩的翅膀,还有一双燃烧着希望之火的眼睛…    
       墙上的夕晖早已消失,夜色在我的小屋里弥漫,盲姑娘的那支闪着光芒的歌,却又在我的心中响起来…
1.从记叙的顺序看,本文属于  

[     ]

A.顺叙    B.插叙    C.倒叙    D.补叙 
2.对本文主题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母亲热爱女儿。    B.人类热爱音乐。   C.人生不能没有理解、同情。    D.人类向往光明。 
3.对歌声在文中反复出现的作用,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母亲热爱女儿。    B.人类热爱音乐。   C.人生不能没有理解、同情。    D.人类向往光明。
4.母亲给女儿拉琴,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原文中的话回答)     
5.对“我知道,在她的憧憬里,这远方决不是虚幻的,它足以驱散她眼前的黑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这句写“我”听盲姑娘唱歌时的感想。     
B.相信盲姑娘从这歌声中获得了鼓舞自己的信心。     
C.这歌声能把当时悄然飘落的夜色驱走。     
D.在这句中的“黑暗”指盲姑娘因残疾而遇到的人生困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小学语文 来源:专项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光阴 
       谁也无法描绘他的面目,(    )世界上处处能听到他的脚步。
       当旭日驱散夜的残幕时,当夕阳被朦胧的地平线吞噬时,他还是不慌不忙地走着,光明和黑暗都无法改变他行进的节奏。    
       当蓓蕾在春风中粲然绽开湿润的花瓣时,当婴儿在产房里以响亮的哭声向人世报到时,他还是悄无声息地走着,欢笑不能挽留他的脚步。   
       当枯黄的树叶在寒风中飘飘坠落时,当濒危的老人以留恋的目光扫视周围的天地时,他还是沉着而又默默地走着,叹息也不能使他停步。    
       他从你的手指缝里流过去。从你的脚底下滑过去。从你的视野和你的思想里飞过去……    
       他是一把神奇而无情的雕刻刀,在天地之间创造着种种奇迹。他能把巨石分裂成尘土,把幼苗雕成大树,把荒漠变成城市和园林……当然,他也能使繁华之都衰败成荒凉的废墟,使锃亮的金属爬满绿锈失去光泽……老人额头的皱纹是他刻画出来的,少女脸上的红晕也  是他描绘出来的。生命的繁衍和世界的运动正是由他精心指挥着。    
       他按时撕下一张又一张日历,把将来变成现在,把现在变成过去;把过去变成越来越遥远的历史。   
       他慷慨。你不必乞求,属于你的,他总是如数奉献。    
       他公正。(    )你权重如山、腰缠万贯,(    )一介布衣、两袖清风,他都一视同仁。没有人能将他占为已有,哪怕你一掷千金,他也绝不会因此而施舍一分一秒。    
       你珍重他,他(    )在你的身后长出绿阴,结出沉甸甸的果实
       你漠视他,他就化成轻烟,消散得无影无踪。
       有时,短暂的一瞬会成为永恒,这是(    )他把脚印深深地留在了人们的心里。有时,漫长的岁月会成为一瞬,这是因为浓雾和风沙湮没了他的脚印。  
1.在文中括号里填写词语,按先后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     ]
A.而   尽管……尽管  便     因为  
B.在    即使……即使 就     由于   
C.但   不管……还是  便      因为  
D.都   哪怕……或者  就      由于 
2.对下面句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句后括号中说明有误的一项是  
[     ]
A.他还是悄无声息地走着,欢笑不能挽留他的脚步。(拟人)   
B.他从你的手指缝里流过去。从你的脚底下滑过去。(排比)   
C.他是一把神奇而无情的雕刻刀。(比喻)   
D.有时,漫长的岁月会成为一瞬……(夸张) 
3.写出文中画“ ____”句子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把“光阴”比做_____________________;“光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   
5.请根据前面的句子补充(仿写)第6自然段第一个省略号省略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用“_____”画出一处你认为写得好的地方,并说明原因。 
7.写出一句珍惜时间的名言或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小学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下列句中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
A.他来到北海岸边,细心观察:哪天桃花开了,哪天柳絮飞了,哪天布谷鸟叫了。 
B.语言,人们用来抒情达意。文字人们用来记言记事。 
C.他站起来问:“老师,‘得道多助’的‘道’是什么意思?” 
D.鲁迅先生说的“我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血”,也正是松树风格的写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小学语文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面对《墨梅图题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1. A.
    “只留清气满乾坤”一句表达了作者不愿向统治者妥协,厌恶当时社会的腐败风气和甘愿过隐居生活的志向。
  2. B.
    这首诗似梅花,清气力透纸背,表现了作者遗世独立的人格。
  3. C.
    本诗语言雅致深奥,所以意蕴丰富而超凡脱俗。
  4. D.
    这幅《墨梅图》构图新奇、别致,整个画面虽无诗中所言“好色”,但“梅花”香气淡淡溢出,使人叹为观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小学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
A.多么美丽呀,这满地的野花! 
B.是他说得对呢,还是我说得对? 
C.明天还去北京吗?如果下雨的话。 
D.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