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小学语文 > 题目详情
找出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A、肃然起敬    崭钉截铁   
B、稍纵既逝    前仆后继     
C、玲珑剔透    不屈不挠    
D、勇往直前    历精图治
C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相关习题

科目:小学语文 来源:期中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温暖的小刀
  ①那年春末,我到一所中学去监考。
  ②发卷的时候,我发现,靠近讲台的一个女生怪怪的,左手藏在袖口里,遮遮掩掩的,不愿伸出来。和我一起监考的女老师,也注意到了这个细节。我们想,她一定藏着什么秘密。
  ③女生一边答题,一边有意紧藏着她的那只手,一边不自觉(jué jiào)地环顾四周,神色紧张而怪异。这愈加坚定了我们的怀疑:她的手里一定攥着小抄,或者,其他用来作弊的什么东西。 
  ④然而,我们错了,半小时后,女生一不小心露出了自己的左手——天哪,这个女生的左手居然没有手指头!
  ⑤我们不禁(jìn jīn)心生悲悯。那位女老师,更是一脸的痛楚。
  ⑥考试进行到一半,有一道地理题需要改动。办公室送来了一沓纸片,纸上映着一个地形图。我们分发给学生们,然后让他们各自粘贴在答卷纸上。由于是临时赶印出来的,这些纸片被栽剪得很粗糙,考生们要动手把四个毛边斯去,贴在试卷上。这下可难为了这个女生,她急得都有些冒汗了。
  ⑦“我可以帮你吗?”女老师走过去,俯下身子问。女生迟疑了一下,把纸片给了她。  ⑧然而,女老师并没有立即动手,她满考场的在寻找什么。一会儿,女老师找到一把小刀。她坐在讲台前,一点一点地裁剪那张纸片。那专注的神情,仿佛是在完成一件精致的手工艺品。
  ⑨随后, _____。女生低低地说了声谢谢。她拍拍女生的肩膀说:“赶紧答题吧。”便走开了。
  ⑩然而,我却纳闷了。一张小纸片,用手撕就行了,为什么一定要找把小刀来呢?女老师说:“这个女生所残缺的,是一只手。我不想在她面前,用自己灵巧的双手去撕那张纸片,那样的话,会撕碎这个女孩的心。我满考场去寻找一把小刀,就是想借助小刀,避开对她的伤害。”
  ⑥小刀不过是一片冰冷的铁片而已,而那年春天,我懂得了,原来,即便是锋利而冰冷的小刀,也会裁剪出人性的温暖来。
1.用“√”给加粗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在第⑥段圈出三个错别字,并在下面分别改正。
3.在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火热(     )    笨拙(     )    光滑(     )
4.第⑨段的横线中应填(     ) 
A.她把这张小纸片放在女生的桌子上微笑着。
B.她把这张小纸片微笑着在女生的桌子上放着。
C.她微笑着把这张小纸片放在女生的桌子上。
5.女老师对那位女生的关爱体现在对女老师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中,请用“~ ”画出相应的语句。
6.对尾段画横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是(     )
A.小刀不仅能裁纸,还能裁剪出人性的温暖来。
B.小刀虽冰冷而锋利,但女老师借助小刀裁纸,避开对女生的伤害,温暖着女生的心。
C.即使是冰冷而锋利的小刀,也不可能对身体带来多大伤害,它温暖着那位女生。
7.对本文主人公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主人公是“我”,因为这件事是“我”亲身经历过的。
B.主人公是那位左手没有手指头的女生,因为她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人物。
C.主人公是和“我”一起监考的女老师,因为作者着重刻画了她,赞扬了她关爱残疾女生的美好心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小学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故事梗概 

       1864年7月26日,爱德华爵士一行人驾驶邓肯号游船在海上航行,他们在一只鲨鱼的肚子里发现了一份被海水侵蚀的残缺的文件。经过分析,这是1862年为英格兰人寻找新移民地的大不列颠号失事后,船长格兰特发出的求救文件。因无人愿去救援,爵士就偕同妻子海伦、表兄麦克纳布斯少校、船长约翰、格兰特船长的女儿玛丽和船员们,驾驶邓肯号去搜寻格兰特船长。巴黎地理学会秘书雅克因为粗心搭错了船,成了船上的新成员。    
       邓肯号经过大西洋、马德加群岛、加那利群岛、佛得角、麦哲伦海峡、不伦瑞克半岛、波拉尔角、塔尔卡那诺港,却始终没有发现大不列颠号的踪迹。雅克提醒大家,文件有可能是从美洲大陆某条河流投下的。于是,爵士、少校、雅克、罗伯尔和三个水手开始了横穿美洲大陆的探险。  
       这次探险,充满了神奇。他们看到了火山喷发,经历了地震、干渴、暴雨、洪水、雷火,还曾被狼群攻击、鳄鱼包围,玛丽甚至从兀鹰爪下得以逃生,幸好大家都安然无恙。    
       雅克想到,他们可能理解错了文件的内容,大不列颠号应该是在澳大利亚。于是,邓肯号又从大西洋出发,到达百奴衣角。在百奴衣角一个庄园主家里,他们遇见了大不列颠号的水手长艾尔通,此人声称格兰特船长应该是在澳大利亚大陆。于是,一行人再次兵分两路,爵士、少校、地理学家、船长、海伦夫人、玛丽和两个水手横穿澳大利亚大陆,邓肯号则在墨尔本海域接应。    
       本以为会很顺利的澳大利亚之旅却充满了艰险。原来,格兰特船长根本不在澳大利亚大陆,艾尔通撒谎了,他其实是一个土匪头子,之所以这样做,是想抢劫邓肯号去做海盗。虽然爵士等人发觉了艾尔通的身份,摆脱了土匪的威胁,但他们失去了邓肯号。一行人决定搭一艘货船到墨尔本,然后回欧洲,货船却在中途遇风搁浅,大家做了一个木筏,漂流到了新西兰岛,落入野蛮的毛利人手中,面临被杀死的厄运。逃脱后,他们意外地和邓肯号重逢,他们原以为邓肯号已经变成海盗船了呢。原来,因为地理学家正潜心思考问题,在替爵士给邓肯号大副写信时,把“澳大利亚”写成了“新西兰”,结果,拿着信打算抢劫邓肯号的艾尔通成了俘虏。没有找到格兰特船长,大家失望地返回欧洲。途中,要把艾尔通流放到一个无人小岛玛丽亚泰勒萨上,结果,却在岛上意外地发现了格兰特船长。原来,该岛的法语名字是“达抱岛”,求救文件中的这个单词被海水腐蚀了,大家先猜测它是巴塔戈尼亚,后来又猜测它是澳大利亚,所以才有这许多波折。
1.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救援一(      )    发觉一(      )    野蛮一(      )
2.结合上下文解释。
     (1)厄运:                                                                                                                       
     (2)流放:                                                                                                                          
     (3)安然无恙:                                                                                                                
3.文章中哪些地方给你的印象最深?
                                                                                                                                            
                                                                                                                                            
4.你觉得哪一段写得最有趣?为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小学语文 来源:专项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理解。

面试

       ①雅安公司的人事部经理戴维先生告诉我,面试将要由贝克先生主持,在10个人中选择一名。
       ②贝克先生是全球闻名的大企业家,从一个报童到美国最大的广告代理公司——雅安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他的经历充满了传奇色彩。并且,他年龄也不大,只有40岁上下。    
       ③我听到这个消息,非常紧张,一连几天,从英语口语、广告业务及穿戴方面都做了精心准备,以便顺利“推销自己”。
       ④考试是单独面试。我一走进小会客厢,坐在正中沙发上的一位老外便站了起来,我认出他正是贝克先生。  
       ⑤“是你!你是……”贝克先生用流利的中文说出了我的名字,并且快步走到我面前,紧紧地握住了我的双手。  
       ⑥“原来是你!我找你找了很长时间了。”贝克一脸的惊喜,激动地转过身对在座的另几位老外嚷道:“先生们,向你们介绍一下,这位就是救我女儿的那位年轻人。”     
       ⑦我的心狂跳起来,还没容我说话,贝克先生把我拉到他旁边的沙发上坐下来,说道:“我划船技术太差了,把女儿掉进了昆明湖中,要不是这位年轻人就麻烦了。真抱歉,当时我只顾照看女儿,也没来得及向你道谢。”     
       ⑧我竭力抑制住心跳,抿抿发干的双唇,说道:“很抱歉,贝克先生。我以前从未见过您,更没救过您女儿。”     
       ⑨贝克先生又一把拉住我:“你忘了?4月2日,昆明湖公园……肯定是你!我记得你脸上有块痣。年轻人,你骗不了我。”贝克先生一脸的得意。    
       ⑩我站起来说:“贝克先生,我想您肯定是弄错了。我没救过您的女儿。”    
       我说得很坚决,贝克先生一时愣住了。忽然,他又笑了:“年轻人,我很欣赏你的诚实。我决定了,免试了。”     
       几天后,我幸运地成了雅安公司的职员。有一次,同戴维先生闲聊,我问戴维:“救贝克先生女儿的那位年轻入找到了吗?”    
       “贝克先生的女儿?”戴维先生一时没反应过来,接着他大笑起来,“他女儿?有7个人因为他女儿被淘汰了。其实,贝克先生根本没女儿。”     
1.写出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具体含义。     
     (1)第③自然段中“推销”:                                                                                      
     (2)第⑥自然段中“淘汰”:                                                                                          
2.第⑦自然段中,“我的心狂跳起来”是因为                                                                  第⑧自然段中,“我竭力抑制住心跳”的原因是                                                                         
3.第⑨自然段中,当“我”否认救过贝克先生的女儿时,贝克先生又为什么特别强调“肯定是你”“你骗不了我”?
                                                                                                                                                    
4.在第⑨⑩两自然段中,有三处贝克先生的神态描写,如“得意”“愣”“笑”,这表明贝克先生的心理从                     再到           的变化。
5.第⑩自然段中,贝克先生说:“我决定了,免试了。”贝克先生真的对“我”“免试了”吗?从上下文看,只要你拥有了什么,就可以通过他的考试?  
                                                                                                                                                     
6.第③自然段详细写了“我”在面试前的种种准备,结果都没有派上用处。这样写的目的在于       
                                                                                                                                                          
7.文中加线的部分描写了贝克先生的                             。这些描写表明了贝克先生            
                                                 ,贝克先生这样做的目的是                                             。  
8.文章最后为什么要点明“有7个人”“被淘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小学语文 来源: 题型:048

阅读短文,并按要求作答。

(一)
________

  有那么一只猫,它总是把自己吹嘘得了不起,对于自己的过失,却百般掩饰

  它捕捉老鼠,不小心,老鼠逃掉了,它说:“我看它太瘦,只好放走它,等以后养肥了再说。”

  它到河边捉鱼,被鲤鱼的尾巴劈脸打了一下,它装出笑脸:“我不是想捉它——捉它还不容易?我就是要利用它的尾巴来洗洗脸。刚才到阁楼上去玩,我的脸搞得多脏啊!”

  一次,它掉进泥坑里,浑身糊满了污泥。看到同伴们惊异的眼光,它解释道:“身上跳蚤多,用这办法治它们,最灵验不过!”

  后来,它掉进河里,同伴们打算救它,它说:“你们以为我遇到危险了吗?不,我在游泳……”说完,它就沉

  “走吧(  )同伴们说(  )“现在,它大概又在表演潜水了。”

1)给这则寓言取个恰当的名字,写在横线上。

2)在文中括号内加上适当的标点。

3)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①吹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百般掩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的加粗字,前一个“没”的意思是________,后一个“没”的意思是________

5)“我不是想捉它——捉它还不容易”一句中破折号的用法是________

6)“身上跳蚤多,用这办法治它们,最灵验不过!”一句中,“这办法”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寓言的内容。

8)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_________________

(二)一只蚂蚁和一只鸟

  一位历尽挫折的朋友问我:“一旦遭遇失败,且不是两次,而是十次,你还能有那种自信的心情吗?”

  我不知道怎样回答,我的眼前只有一只蚂蚁和一只鸟。

  那是公元14世纪的一只普普通通的蚂蚁。

  一位将军被强大的敌人打败了。

  他的军队溃不成军,于是将军被迫躲进一个废弃不用的马槽里(A.逃避 B.躲避)敌人的搜捕。我要说的那只蚂蚁恰好也在马槽里忙着自己的营生。它在努力地扛着一粒玉米,试图爬上一堵垂直的“墙”。蚂蚁(A.当然 B.显然)不知道将军的事情,但将军的(A.眼神 B.目光)和心智却被它(A.引诱 B.吸引)了。

  那粒玉米的重量不知是蚂蚁体重的多少倍,也许不亚于人去托起一头大象吧!第一次,玉米粒被它稍稍顶起,很快就掉下来。蚂蚁似乎连一丝的犹豫也没有,接着就开始了再次的努力。

  将军屏气凝神地注视着蚂蚁的一切。2次,3次,4次……将军默默地数到第69次,即使每次玉米粒都被蚂蚁顶上去,但是最后又都掉了下来。将军想,蚂蚁不可能成功了,69次的失败就是证明。但就在这时,奇迹(A.出现 B.发现)了,蚂蚁在尝试第70次的时候终于把那粒玉米推过了“墙头”。

  将军被感动了。

  从这只蚂蚁身上,将军找回了(A.失落 B.失去)的信心。后来,他重整军队,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他的帝国(A.板 B.版)图从黑海之滨一直伸展到恒河。

  这位将军就是14世纪的蒙古皇帝莫卧儿。

  鸟的故事发生在一个夏季。一夜骤风和暴雨,(A.掀翻 B.打翻)了一些农舍的茅草顶,有的人哭了,有的人默默地流泪。忽然天空中传来一阵鸟儿欢快的叫声,人们抬头望去,发现树上鸟的老巢不知被刮到什么地方去了。那只孤独无助的鸟儿,已经开始衔草筑巢了。

  鸟儿是在歌声中重建新的家园的。

  “我们还不如一只鸟儿吗?”村里的一位老人大声地说。于是,人们纷纷抹掉泪水,向被骤风破坏的茅屋走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在文中括号内删去不合适的字词。

2)根据意思写出文中的词语。

①军队被打得七零八落,败得看不出军队的样子。(  )

②原指花残凋落,随流水漂去,可用于比喻残乱而零落的样子。(  )

3)文中“忙着自己的营生”,这里的营生具体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判断对与错,对的打“√”,错的打“×”。

①一粒玉米的重量对蚂蚁而言,类似于一头大象的重量对于人。(  )

②如果这第70次尝试失败,蚂蚁不会再继续第71次了。(  )

③是信心帮助莫卧儿反败为胜的。(  )

④人们向着被骤风破坏的茅屋走去是要去帮助那只鸟儿筑巢。(  )

5)用横线画出文中的一句反问句,并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找出文中一句中用错的关联词,用修改符号直接改在原句上。

7)“将军被感动了。”将军被(  )感动了。

A.蚂蚁居然举起了比自己重了不知多少倍的玉米。

B.蚂蚁屡败屡战的勇气与信心。

8)在文中横线上补上一句结尾,表达你的体会与感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小学语文 来源: 题型:048

阅读课文片段,并按要求作答。

(一)

  第二天上语文课,看见老师一进教室,东东就有些紧张,难为情地低下了头,生怕老师看他。老师站在讲台上,坦然地环视一下大家,清澈的目光停留在他身上。他吓得心突突乱跳,一动也不敢动,担心老师挑他的毛病……

  “同学们,打开书,翻到六十八页。”等大家翻开书之后,老师郑重地说,“昨天,我把‘酝酿’的‘酿’字念错了。当时刘东东同学给我指出来了,我还不相信,因为我读书的时候老师也教我读‘y4ng’。我回去向几位老师一请教,才知道念‘y4ng’是吉林地方音,标准音要读‘ni4ng’,请大家注意。多亏刘东东同学及时给我纠正了,不然我又要一错再错了。所以,我要感谢刘东东同学,并欢迎大家帮我改正错误。”

  东东一听老师不但没有生他的气,而且还表扬了他,就激动得站起来说:“老师,我昨天没举手就在下面说话,影响了上课,请您原谅。”

  老师清澈的眼睛里闪烁着亲切的微笑,点了点头。

  他高兴地坐下了,心里流淌着一股热流。他想,要是这时能飞回家去,该有多好啊!那样,他就可以立刻告诉奶奶:我们的老师,是一位多么好的老师啊!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清澈(  )  纠正(  )  闪烁(  )

2)找出描写东东心情的语句,概括出他心情的变化:

(  )→(  )→(  )→(  )

3)东东的语文老师是个好老师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那时,她还是个八岁的金发小姑娘。秋天,她提着篮子到森林中去捡野果。在林间小道上,遇到了一个穿着风衣的人正在散步。那人虽然是城里人,却异常和气。他帮她提着装满了野果的篮子,一边送她回家,一边微笑着说:“咳,真糟,我没有什么礼物可以送给你。我口袋里连一根丝带也没有,更不要说会唱歌的洋娃娃了。”但他答应送给她一件很好的礼物,“不是现在——大约十年以后。”

  当她渐渐长大的时候,有时会微笑着想起这次相遇,期待着那件礼物。终于,她仿佛明白过来:“那个人真会哄我,哄一个八岁的小姑娘。送我一件很好的礼物,在十年以后!即使他有这样的心意,也无法把礼物送到我的手中啊。”

  现在她知道了,那个和气的城里人就是大音乐家爱德华·格里格。他信守了十年前的诺言,而且用这样奇妙的方式。他的乐曲会传遍四方,也就将礼物送给了她!这是最好的礼物——对于一个十八岁的少女来说,这是比华美的衣服、漂亮的项链更珍贵的礼物。

  达格妮听完乐曲,眼泪流满了双颊(ji2)。她竭力抑制住呜咽(y8),弯下身子,把脸埋在双手里。她从音乐的洪流里感到了音乐家对她的祝福:“你是黎明的曙(sh()光,你就是幸福。”

  音乐会结束以后,这位十八岁的姑娘走到海边。望着沉睡中的大海,她觉得有一种她所陌生的情感在心中萌芽了。于是她面对大海高声说:“生活啊!我爱你!”

1)大音乐家爱德华·格里格是怎样信守了十年前的诺言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达格妮的心情变化中,你可以感受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三条有关“诚信”的名人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