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小学语文 > 题目详情

富饶物产,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
我知道河北有水稻, 浙江有小麦, 内蒙古有奶酪。

A、正确
B、错误

B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相关习题

科目:小学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理解天地。
       何晏七岁,明慧若①神,魏武奇爱②之,以③晏在宫内,因欲④以为子。晏乃⑤画地令方,自处其中。人问其故,答日:“何氏之庐也。”魏武知⑥之,即遣还外。 
[注释]①若:好像。②奇爱:十分喜欢。③以:把。④欲:想,希望。⑤乃:于是。 ⑥知:明白。 
1.解释下面的字。
     何氏之也        庐:                                     人问其       故:                         
2.这篇短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小学语文 来源:模拟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理解。
詹天佑(节选)     
  居庸关山势高,岩层厚,詹天佑决定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山顶的泉水往下渗,隧道里满是泥浆。工地上没有抽水机,詹天佑就带头挑着水桶去排水。他常常跟工人们同吃同住,不离开工地。八达岭隧道长一千一百多米,有居庸关隧道的三倍长。他跟老工人一起商量,决定采用中部凿井法:先从山顶往下打直井,再分别向两头开凿。这样一来,几个工作面同时施工,把工期缩短了一半。     
1.詹天佑在开凿隧道时采取了哪两种凿井的方法?原因是什么?
第一种是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种是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看看下面的图,想想它们代表哪处山岭,填写在图右边的括号里,然后在图上画出詹天佑采取的凿进示意图。
3.从文中画线的部分,你想到了哪些四字词语或成语?至少写两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段话的意思可以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小学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填空题

我会区分下面的字,再组词。
离(      )古(      )采(      )除(      )
篱(      )枯(      )菜(      )徐(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小学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短文,完成习题。

迷人的香山

  早听说香山红叶是北京最浓最浓的秋色,能去看看,自然乐意。我去的那日,天也作美,明净高爽,好得不能再好。
  我和同游的朋友,沿着石砌的山路,顺着南坡上山,两旁满是古松古柏(bǎi),遮天蔽日的,听说三伏天走在树荫里,也不见汗。    
  我们来到半山亭,朝东一望,真是一片好景。茫茫苍苍的河北大平原就摆在眼前,烟树深处,正藏着北京城。也妙,本来也算有点气魄的昆明湖,看起来只像一盆清水。万寿山、佛香阁,不过是些点缀的盆景。红叶就在高高的山坡上,满眼都是,半黄半红的,像一片彩霞,倒还有意思。只是叶子红得还不透,要是红透了,太阳一照,那颜色该多浓。      
  据说,原先这地方什么也没有,后面是一片荒山,只有一家财主雇了个做活的给他种地、养猪。猪食倒在一个破石槽里,可是倒进去一点儿食,猪怎么吃也吃不完。那做活的觉得有点怪,放进石槽里几个铜钱,钱也拿不完,就知道这是个聚宝盆了。到算工钱的时候,做活的什么也不要,单要这个石槽。一个破石槽能值几个钱?财主乐得送个人情,就给了他。石槽太重,做活的扛到山里,就扛不动了,便挖了个坑埋好。怕忘了地点又拿一 棵松树和一棵柏树插在上面做记号,自己回家去找人帮着抬。谁知道他带着人返回来一看,满山都是松柏树,数也数不清,望也望不到边。这真是有山就有水,有水就有脉,有脉就有苗,难怪有人说下面埋着聚宝盆。     
  香山,它那迷人的风景和奇妙的神话色彩,使我流连忘返。
1.查字典,认识下面的字,在括号里写出它们的读音。
  砌(  )   魄(  )    缀(  )    雇(  )
2.下面两个词语各是什么意思,用自己的话解释在横线上。
  遮天蔽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流连忘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细读第3自然段,完成下列练习。   
 (1)我们来到半山亭,向东望见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横线画出此段中的比喻句,读一读。     
    第一个比喻句把________比做________;第二个比喻句把________和________比做________;第三个比喻句把________比做________。     
4.“那迷人的风景和奇妙的神话色彩”一句中,“迷人的风景”主要指文章第________自然段 描写的内容,而文章第________自然段则主要写了“奇妙的神话色彩”。    
5.香山的枫叶是很有名气的,那秋日中满山的红叶会让我们想起杜牧《山行》一诗中赞美枫叶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小学语文 来源:期中题 题型:填空题

按要求排列下面的字。
(1)画 机 包 盖 糖 想 种 钉
    ①按音序排列:
    ②按汉字笔画数从少到多排列:
(2)仍 象 场 撇 蒸 孩 际 傲
    ①按音序排列:
    ②按汉字笔画数从多到少排列: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