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小学语文 > 题目详情
我会连线。
①这书上有字            表肯定          用“?”
②这书上有字            表怀疑          用“。”

A、①——表怀疑——用“。”②——表肯定——用“?”
B、①——表肯定——用“。”②——表怀疑——用“?”
B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相关习题

科目:小学语文 来源:期末题 题型:连线题

我会连线。
1.这书上有字            表肯定          用“?  ”
     这书上有字            表怀疑          用“。  ”
2.你的书没有白念     表怀疑          用“!  ”
     你的书没有白念     表感叹          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小学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理想的风筝

       ①春天又到了。
       ②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风里尽情飘摆,舒展着自己的腰身。连翘花举起金黄的小喇叭,向着长天吹奏着生命之歌。蓝天上,一只只风筝在同白云戏耍,引动无数的人仰望天穹,让自己的心也飞上云端。
       ③逢到这时候,我常常不由自主地想起我的刘老师,想起他放飞天空的风筝。
       ④刘老师教我们历史课。
       ⑤他个子不高,微微发胖的脸上有一双时常眯起来的慈祥的眼睛,一头花白的短发更衬出他的忠厚。他有一条强壮的右腿。而左腿,却从膝盖以下全部截去,靠一根被用得油亮的圆木拐杖支撑着。
       ⑥他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和一支圆木棍,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为我们讲课。逢到要板书的时候,他用圆木棍撑地,右腿离地,身体急速地一转,便转向黑板。写完了粗壮的粉笔字,又以拐杖为圆心,再转向讲台。一个年过半百的教师,一天不知道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每次旋转,都引起学生们一次激动的心跳。    
       ⑦他的课讲得极好。祖国的历史,使他自豪。讲到历代的民族英雄,他慷慨陈词,常常使我们激动得落泪。而讲到祖国近代史上受屈辱的岁月,他自己又常常哽咽,使我们沉重地低下头去。后来我考入历史学系,和刘老师的影响有极大的关系。    
       ⑧他不喜欢笔试,却喜欢在课堂上当众提问同学,让学生们述说自己学习的心得。我记得清楚极了,倘若同学们回答得正确、深刻,他便静静地伫立在教室一侧,微仰着头,眯起眼睛,细细地听,仿佛在欣赏一首美妙的乐曲。然后,又好像从沉醉中醒来,长舒一口气,满意地在记分册上写下分数,亲切、大声地说:“好!五分!”倘若有的同学回答得不好,他就关切地瞧着这个同学,一边细声说:“别紧张,想想,想想,再好好想想。”一边不住地点头,好像每一次点头都能给学生注入一次启发。这时候,他比被考试的学生还要紧张。这情景,已经过去将近三十年了,今天一想起来,依旧那么清晰,那么亲切。    
       ⑨然而,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刘老师每年春天的风筝。    
       ⑩北方的冬季漫长而枯燥。当春风吹绿了大地的时候,人们的身心一齐苏醒。晴朗的日子,刘老师课余便在校园的操场上,放起他亲手制作的风筝。    
       他的风筝各式各样:有最简单的“屁帘儿”,也有三四米长的蜈蚣,最妙的是三五只黑色的燕子组成的风筝。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然而,他却绝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入蓝天的欢乐。他总是自己手持线拐,让他的孩子或学生远远地擎着风筝。他喊声:“起!”便不断抻动手中的线绳,那纸糊的燕子便抖起翅膀,翩翩起舞,直窜入云霄。他仰望白云,看那青黑的小燕子在风中盘旋,仿佛他的心也一齐飞上了蓝天。那时候,我常常站在他旁边,看着他的脸,看着他那浮在脸上甜蜜的笑,使我觉得他不是一位老人,而是一个同我一样的少年。    
       常常有成群的学生到操场上来参观他放风筝。有一次,他故意地撒脱手,让天上飞舞的纸燕带动长长的线绳和线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向前飞跑。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嘴里还不停地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他终于气喘吁吁地抓住线绳,脸上充满得意和满足的稚气。    
       这情景使我深深感动。一个年过五十的残疾的老师,对生活有着那样淳朴、强烈的爱与追求,一个活泼的少年又该怎样呢?    
       已经近三十年没有见到刘老师了,倘使他还健在,一定是退休了。    
       我曾见过一位失去了一条腿的长者,年复一年躺在床上,失去了活动的自由。我相信我的刘老师不会这样,他一定依旧仰仗那功德无量的圆木棍,在地上奔走、跳跃、旋转,永远展示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爱与追求。     
1.文章以①②自然段开头有什么作用?
                                                                                                                                                        
2.第③自然段在文中起             的作用,起类似作用的还有第             自然段。
3.第⑤自然段属于对人物的            描写。
4.文中写刘老师上课的内容是第             自然段。
5.文中写刘老师放风筝的内容是第            自然段。
6.文中写了刘老师上课和放风筝的情景,二者有怎样的关系?  
                                                                                                                                                     
7.第⑦自然段中关于刘老师讲课的描写表现了他            的特点。
8.你喜欢第⑧自然段中刘老师上课的方式吗?为什么?  
                                                                                                                                                       
9.第⑩⑩自然段在文中起           的作用。
                                                                                                                                                       
10.《理想的风筝》给你的启示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小学语文 来源:河南省小考真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一碗牛肉面
  一个春寒料峭的黄昏。店里来了一对特别的客人——父子俩。父亲是盲人:一张布满着重重皱纹的黝黑的脸上,一双灰白无神的眼睛茫然地直视着前方。他身边的男孩小心地搀扶着他。那男孩看上去才二十来岁,衣着朴素寒酸,身上却带着沉静的书卷气,是个正求学的学生。男孩把老人搀扶到一张离我的收银台很近的桌子旁坐下。
  “爸,您先坐着,我去开票。”男孩放下手中的东西,来到我面前。
  “两碗牛肉面。”他大声地说着。我正要开票,他忽然又朝我摇摇手。我诧异地看他,他歉意地笑了笑,然后用手指着我身后的价目表,告诉我,只要一碗牛肉面,另一碗要葱油面。我先是怔了一怔,接着就恍然大悟。我会意地冲他笑了,开出了票。他脸上露出了感激之情。
  厨房很快就端来了两碗热气腾腾的面。男孩把那碗牛肉面移到父亲面前细心地招呼:“爸,面来了,小心烫着。”
  老人却并不急着吃,只是摸摸索索地用筷子在碗里探来探去。好不容易夹住了一片牛肉就连忙地把牛肉往儿子的碗里夹
  “快吃,你多吃点。”老人慈祥地说,一双眼睛虽然无神,但脸上的皱纹却布满温和的笑意。
  让我感到奇怪的是,那个做儿子的男孩并不阻止父亲的行为,而是_______地接受了父亲夹的肉片,然后再_______地把肉片夹回父亲的碗中。_______,那父亲碗中的牛肉片似乎永远也夹不完。
  “这个饭店真厚道,面条里有这么多肉。”老人感叹着。一旁的我不由一阵汗颜,那只是几片薄如蝉翼的肉片啊。
  做儿子的这时趁机接话:“爸,您快吃吧,我的碗都装不下了。”
  “好,好,你也快吃。”老人终于夹起一片肉片,放进嘴里慢慢嚼起来。儿子微微一笑,这才大口吞咽他碗里的面。
  姨妈不知道什么时候也站到了我的身边,静静地凝望着这对父子。这时厨房的小张端来了一盘干切牛肉,她用疑惑的眼神看着姨妈,姨妈努嘴示意,让小张把盘子送到那对父子的桌子上。
  男孩抬头环视了一下,见自己这一桌并无其他顾客,忙轻声提醒:“你放错了吧?我们没要牛肉。”姨妈微笑着走了过去:“没错,今天是我们开业年庆,牛肉是我们赠送的。”
  一听这话,我左顾右盼了一下,怕引起其他顾客的不满,更怕男孩疑心。好在大家似乎都没注意到达一幕。男孩也只是笑笑,不再提问。他又夹了几片牛肉放入父亲的碗中,然后把剩下的装入了一个塑料袋中。
  我们就这样静静地看他们吃完,然后再目送着他们出门。
  小张去收碗时,忽然轻声地叫起来。原来那男孩的碗下,还压着几张纸币,一共是六块钱,正好是我们价目表上一盘干切牛肉的价钱。一时间,我和姨妈都说不出话来,只有无声的气息静静地回荡在每个人的心间……
  很多年过去了,我一直不曾忘记这对父子相濡以沫的一幕。不知他们今天可好。那样的儿子一定能为父亲和自己营造出一份温馨的生活,这一点,我深信不疑
1.把下列词语准确地填在横线上。(只填序号)
A.悄无声息    B.周而复始    C.默不作声
2.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省略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3.文中有几处写到男孩出乎意料的举动,请用横线画出两处,并写上批注。
4.联系上下文,推测一下文中加粗句中“我”悟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对老人的着墨不多,联系全文内容,思考文中斜体字的这一段描写,对刻画儿子的形象起什么作用,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联系全文内容,理解“好在大家似乎都没注意到这一幕。男孩也只是笑笑,不再提问”这句话的意思,然后再看看哪一种说法不恰当。(  )
A.句中用“似乎”一词表明,并非大家真的都没注意到这一幕,男孩“不再提问”是怕引起更多人的注意,反而使老板为难。
B.大家肯定都注意到这一幕,他们没有表示不满,是因为他们都被男孩的孝顺体贴所感动,因此都支持老板的做法。
C.男孩的笑表示对老板关心的感谢,“不再提问”是为了不让父亲起疑心。
D.男孩其实心里已有了自己的打算,因此顺势接受了老板的好意,体现出男孩的善解人意。
7.“一时间,我和姨妈都说不出话来,只有无声的气息静静地回荡在每个人的心间”,试以姨妈的口吻说说她此时的心理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文中画“____”的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小学语文 来源:模拟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1852年秋天,屠格涅夫在斯帕斯科耶打猎时,无意间在松林中捡到一本皱巴巴的《现代人》杂志。他随手翻了几页,竞被一篇题名为《童年》的小说所吸引。作者是一个初出 茅庐的无名小辈,但屠格涅夫却十分欣赏,钟爱有加。他四处打听作者的住处,最后得知作者两岁丧母,七岁丧父,是由姑母一手抚养照顾长大的,为了走出生命途中的泥泞,作者刚跨出校门便去高加索部队当兵。屠格涅夫更是倾注了极大的同情和关注,几经周折,找到了他的姑母,表达了他对作者的欣赏与肯定。姑母很快就写信告诉自己的侄儿:“你的第一篇,不说在瓦列里扬引起很大的轰动,连大名鼎鼎写《猎人笔记》的作家屠格涅夫也逢人就称赞你。他说:‘这位青年人如果能继续写下去,他的前途一定不可限量!”’作者收到姑母的信后(欣喜若狂     喜上眉梢),他本是因为生活的苦闷而信笔涂鸦打发心中寂寥的,并无当作家的妄念。由于名家屠格涅夫的欣赏,竟一下子点燃心中的火焰,找回了自信和人生的价值,于是一发不可收地写了下去,最终成为享有世界声誉的艺术家和思想家。他就是《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的作者列夫·托尔斯泰。  
       社会生活中,每一个凡都(渴望    妄想)得到别人的欣赏,同样,每一个人也应该学会去欣赏别人。(欣赏与被欣赏是一种互动的力量之源,欣赏者必具有愉悦之心,仁爱之怀,成人之美的善念:被欣赏者必产生自尊之心,奋进之力,向上之志。因此.学会欣赏应该是一种做人的美德。 )    
       台湾作家林清玄青年时代做记者时,曾报道过一个小偷作案手法非常细腻,犯案上千起,文章的最后,林清玄情不自禁感叹:“像心思如此细密,手法那么灵巧,风格这样独特的小偷,做任何一行(háng
xíng)都会有成就的吧!”他万万不曾想到,就是这20年前无心写的几句话,竟影响了一个青年的一生。如今,当年的小偷已经是台湾几家羊肉炉的大老板了!在一次邂逅中,这位老板诚挚地对林清玄说:“林先生写的那篇特稿,打破了我生活的盲点,使我想,为什么除了做小偷,我没有想过做正当事呢?”从此,他脱胎换骨,重新做人。    
       培根说    欣赏者心中有朝霞    露珠和常年盛开的花朵    漠视者冰结心城     四海祜竭     丛山荒芜  让我们在生活中多一些欣赏。欣赏是一种给予(jǐ yǔ    gěi  yǔ),一种馨香,一种沟通与理解,一种信赖与祝福。    
1.用“____”在文中括号内画出正确的读音和恰当的词语。   
2.“信”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诚实、不欺骗;②信任,不怀疑;③消息;④书信;⑤随便。文中下列词语中的“信”应选哪个解释呢?请联系上下文把最恰当的解释的序号填人后面的括号内。
      姑母写信(        )         信笔涂鸦(        )       找到了自信(        )
3.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钟爱有加:                                                                                                            
     脱胎换骨:                                                                                                            
     初出茅庐:                                                                                                          
4.给短文加一个题目,写在开头横线上。
5.给最后一段画线的部分加上标点。
6.仔细阅读短文,把最令你感动的一个地方用横线画出来,再写一写你的感受。
                                                                                                                                             
7.联系上下文,写出你对第二自然段中画括号的话的理解。
                                                                                                                                            
8.文中写了                         这两件事,告诉我们:欣赏是               ,我们在生活中要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