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小学语文 > 题目详情
用直线把意思相关的成语连起来。   
瓜熟蒂落    临阵磨枪   
管中窥豹    过河拆桥   
临渴掘井    坐井观天   
孤掌难鸣    口蜜腹剑   
笑里藏刀    水到渠成   
卸磨杀驴    独木难支  

A、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管中窥豹—独木难支;临渴掘井—临阵磨枪;孤掌难鸣—坐井观天;笑里藏刀—口蜜腹剑;卸磨杀驴—过河拆桥  
B、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管中窥豹—坐井观天;临渴掘井—临阵磨枪;孤掌难鸣—独木难支;笑里藏刀—口蜜腹剑;卸磨杀驴—过河拆桥
C、瓜熟蒂落—过河拆桥;管中窥豹—坐井观天;临渴掘井—临阵磨枪;孤掌难鸣—独木难支;笑里藏刀—口蜜腹剑;卸磨杀驴—水到渠成
D、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管中窥豹—坐井观天;临渴掘井—过河拆桥;孤掌难鸣—独木难支;笑里藏刀—口蜜腹剑;卸磨杀驴—临阵磨枪
B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相关习题

科目:小学语文 来源:专项题 题型:连线题

用直线把意思相关的成语连起来。   
瓜熟蒂落    临阵磨枪   
管中窥豹    过河拆桥   
临渴掘井    坐井观天   
孤掌难鸣    口蜜腹剑   
笑里藏刀    水到渠成   
卸磨杀驴    独木难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小学语文 来源:期末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短文,按要求做。
想讨一本书
  一个寒冷的冬日,我驱车去接李先生和他刚相识的申女士。共进午餐后,申女士接受了李先生的邀请,来到了李先生的住处——位于龙华的一幢豪华的别墅。
  下车后,我们看见门柱上斜靠着一个乞丐样的人,他身上裹一件脏兮兮的棉衣,似有所求地望着我们。
  心情很好的李先生赶紧走上去问他:“你是不是想吃点什么?”
  想不到乞丐回答:“这会儿太阳很好,我吃饱喝足了,只想在您这儿晒会儿太阳。还想……”
  “还想什么?”李先生从口袋里掏出100元钱,晃动在乞丐眼前,调侃追问道:“别难为情,尽管说吧,我会满足你的。”他料定一个乞丐的要求不会特别难以应付。
  “我想……”乞丐支吾着,最后鼓起勇气说,“您千万别笑话我。您可以想象我的日子,饭是每天都能吃上的,只可惜好长时间没读书了。总想讨一本书看看,可是一直难以启齿。你能不能让我进您书屋里,随意挑一本书呢?”
  李先生一下子愣住了。一方面,他惊奇于这个乞丐非同寻常的奢求,另一方面,他羞愧自己满足不了这个乞丐这一简单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让申女士目睹了自己的窘迫。
  乞丐也看透了李先生的尴尬,急忙说:“天底下没有书的人很多。只是,我没想到这家房屋的主人也会没有。不好意思,打扰你了。”说罢,抬脚欲走。那溢于言表的鄙薄与不屑令在场的人都很难堪。一直在一旁不动声色的申女士急忙走上去,将随身携带的一本文摘读物递给乞丐,和颜悦色地说:“也许,你会喜欢这本书,不妨读读吧。”
  乞丐接过书,连声道谢,然后席地而坐,好像身边没有其他人一样地读了起来。
  送走申女士后,李先生满腹心事。不久后的一天,李先生突然决定:“阿伟,送我去书店。”
  在书店经理室,李先生将一张2万元的支票拍在办公桌上,对招待他的小姐说:“愿意与我做成一笔大生意吗?”
  小姐说:“当然愿意,不过,我们这儿没有什么大生意,只有书,您任意选吧!”
  李先生将支票扔到小姐面前,说:“我才懒得选,下午2点,我来取货。”
  小姐惊奇地盯着眼前这个财大气粗的人,不知如何应付。李先生准备掉头而去时,她才醒过神来追问道:“您想要一些什么书呢?”
  “只要是书,只要有名气,都要!”李先生头也不回地说。
  下午2点,我们驱车来到书店。那位小姐迎了出来,把支票还给李先生,并说:“很抱歉,我们经理不想接受这笔生意。”
  李先生再一次愣住了◇他咆哮道◇你们的总经理呢◇让他出来见我◇
  ◇不必了◇小姐笑笑◇我们经理看过支票◇就知道您是谁了◇她要我一定转告您◇本书店没有一本专作摆设的废书◇每一本书都是有灵魂的生命◇最终总会归属于那些真正爱书的人◇
1.给短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结合文中加粗的内容,写一个合适的成语。
3.你怎样理解书店经理的话?(最后一个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阅读理解,填空。
  本文以___________为线索,通过对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个情节的描写,深刻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题。
5.本文的细节描写十分出色,从文章后一情节中的____________等动作描写,可以看出李先生还是一个____________的人;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语言描写,可以看出李先生还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6.本文多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找出一组并分析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请结合自己的读书实际,谈谈你对“每一本书都是有灵魂的生命”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请写出两句你平时积累的有关“书”的格言警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小学语文 来源:安徽省小考真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最优秀的人是谁  

       古希腊的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在临终前有一个不小的遗憾——他多年的得力助手,居然在半年多的时间里没能给他寻找到一个最优秀的关门弟子。     
       事情是这样的:苏格拉底在(A)人已衰老,接近死亡之际,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了,就想考验和点化一下他的那位平时看来很不错的助手。他把助手叫到床前说:“我的蜡所剩不多了, 得找另一根蜡接着点下去,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明白,”那位助手连忙说,“您的思想光辉是得很好地传承下去……”     
      “可是,”苏格拉底慢悠悠地说,“我需要一位最优秀的承传者,他(尽管    不但)要有相当的智慧,(还是    还)必须有充分的信心和非凡的勇气……这样的人选直到目前我还未见到, 你帮我寻找和发掘一位好吗?”     
      “好的,好的。”助手很温顺很尊重地说,“我一定竭尽全力地去寻找,以不辜负您的栽培和信任。”     
       苏格拉底笑了笑,没再说什么。     
       那位忠诚而勤奋的助手,不辞辛劳地通过各种渠道开始四处寻找了。可他领来一位又一位,总被苏格拉底一一婉言谢绝了。有一次,当那位助手再次无功而返地回到苏格拉底病床前时,(B)病势严重,无法医治的苏格拉底硬撑着坐起来,抚着那位助手的肩膀说:“真是辛苦你了,不过,你找来的那些人,其实还不如你……”     
       我一定加倍努力   助手言辞恳切地说   找遍城乡各地   找遍五湖四海    我也要把最优秀的人选挖掘出来   举荐给您     
        苏格拉底笑笑,不再说话。     
       半年之后,苏格拉底眼看就要告别人世,最优秀的人选还是没有眉目。助手非常惭愧,泪流满面地坐在病床边,语气沉重地说:“我真对不起您,让您失望了!”     
     “失望的是我,对不起的却是你自己。”苏格拉底说到这里,很失意地闭上眼睛,停顿了许久,才又不无(哀愁    哀怨)地说,“本来,最优秀的就是你自己,只是你不敢相信自己,才把自己给忽略、给耽误、给丢失了……其实,每个人都是最优秀的,差别就在于如何认识自己、如何发掘和重(zhòng  chóng)用自己……”     
1.认真阅读短文,填空。     
短文用倒叙的写法叙述了                                       的事。读后让我们明白:那位忠诚而勤奋的助手之所以未能成为最优秀的人, 是因为_______                         。    
2.画去文中括号里不恰当的注音或词语。     
3.联系上下文,选择文中画线词语的意思。     
(1)栽培:A.种植,培育。        B.培养、造就人才。    C.照顾,提拔。     
文中“栽培”的意思应选                 。     
(2)眉目:A.眉毛和眼睛,泛指容貌。    B.纲要,条理。    C.事情的头绪。     
文中“眉目”的意思应选                。  
4.选择下面合适的成语,准确概括文中画线部分的内容。   
风烛残年          风卷残云          生死攸关           病入膏肓   
(A)处                                                                                            
(B)处                                                                                           
5.联系上下文仔细读读下面的话,回答问题。   
苏格拉底说:“我的蜡所剩不多了,得找另一根蜡接着点下去,……”话中第一个“蜡”指:                              ;第二个“蜡”指____                                 。苏格拉底说这话的目的是想                                                            
6.读了短文你有何感想?请把它写下来,也可用名人名言来表达。
                                                                                                                                                                
7.给短文第八自然段加上标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小学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最优秀的人是谁 
        古希腊的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在临终前有一个不小的遗憾——他多年的得力助手,居然在半年多的时间里没能给他寻找到一个最优秀的关门弟子。‖     
        事情是这样的:苏格拉底在(A)人已衰老,接近死亡之际,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了,就想考验和点化 一下他的那位平时看来很不错的助手。他把助手叫到床前说:“我的蜡所剩不多了,得找另一根去,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明白,”那位助手连忙说,“您的思想光辉是得很好地传承下去……” 
      “可是,”苏格拉底慢悠悠地说,“我需要一位最优秀的传承者,他(尽管  不但)要有相当的智慧,(还是   还)必须有充分的信心和非凡的勇气……这样的人选直到目前我还未见到,你帮我寻找和发掘一位好吗?”     
       “好的,好的。”助手很温顺很尊重地说,“我一 定竭尽全力地去寻找,以不辜负您的栽培和信任。”     
        苏格拉底笑了笑,没再说什么。    
        那位忠诚而勤奋的助手,不辞辛劳地通过各种渠道开始四处寻找了。可他领来一位又一位,总被苏格拉底一一婉言谢绝了。有一次,当那位助手再次无功而返地回到苏格拉底病床前时,(B)病势严重,无法医治的苏格拉底硬撑着坐起来,抚着那位助手的肩膀说:“真是辛苦你了,不过,你找来的那些人,其实还不如你……”   
       “我一定加倍努力。”助手言辞恳切地说,“找遍城乡各地,找遍五湖四海,我也要把最优秀的人选挖掘出来举荐给您。”     
        拉底笑笑,不再说话。     
        半年之后,苏格拉底眼看就要告别人世,最优秀的人选还是没有眉目。助手非常惭愧,泪流满面地坐在病床边,语气沉重地说:“我真对不起您,让您失望 了!”  
      “失望的是我,对不起的却是你自己。”苏格拉底说到这里,很失意地闭上眼睛,停顿了许久,才又不无(哀愁 哀怨)地说,“本来,最优秀的就是你自己,只是你不敢相信自己,才把自己给忽略、给耽误、给丢失了……其实,每个人都是最优秀的,差别就在于如何认识自己,如何发掘和重(zhòng chóng)用自己……”     
1、认真阅读短文,填空。     
     短文用倒叙的写法叙述了                                              的事。读后让我们明白:那位忠诚而勤奋的助手之所以未能成为最优秀的人,是因为                                           。    
2、文中已用“‖”将短文第一段标出,请根据 “嘱托、点化、失望”的提示,用“‖”在文中分别标出第二、三、四段。     
3、画去文中括号里不恰当的注音或词语。    
4、联系上下文,选择文中词语的意思。     
    (1)栽培:A.种植,培育  B.培养、造就人才  C.照顾,提拔     
        文中“栽培”的意思应选               。     
    (2)眉目:A.眉毛和眼睛,泛指容貌  B.纲要,条理  C.事情的头绪     
        文中“眉目”的意思应选              。     
5、选择下面合适的成语,准确概括文中画线部分的内容。     
     风烛残年    风卷残云     生死攸关    病入膏肓     
    (A)处:                                            
    (B)处:                                            
6、联系上下文仔细读读下面的话,再填写。    
     苏格拉底说:“我的蜡所剩不多了,得找另一根蜡接着点下去……”话中第一个“蜡”指               ;第二个“蜡”指                                   。苏格拉底说这话的目的是想                          。     
7、读了短文你有何感想,请把它写下来,也可用名人名言来表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小学语文 来源:语文教研室 题型:048

读课文《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全文和课外段《军刀》,然后回答问题。

军 刀

  不是军人,我却拥有一把军刀。不是真正的军刀,却是真正的好刀。准确地说是一件金属雕塑作品:它追摹当年喜峰口大刀队的壮举,使金属获得物质之上的品质。

  军刀出自一位军旅雕塑家之手,燕赵壮汉,宋哲元将军二十九军之后裔。雕塑家赠我燕山刀,我赠雕塑家淮河酒,钢刀遇烈酒仿佛骨骼遇血。酒酣耳热,胆气舒张,雕塑家缓缓抽出他的作品,砰一声插在我俩之间的桑木方桌上。军刀闪闪晃动中,热酒在木桌上流成北方的河。遥隔酒河,他给我讲述了一则关于军刀的故事。

  19333月,日寇占领喜峰口西侧两个阵地,企图对主峰形成迂回包围。宋哲元决心把鬼子赶下山去,筹划出一个出奇制胜、静夜袭营的方案。他秘密约请精良工匠,认真锻打五百把上品军刀,并挑选五百士兵组成大刀队。充分准备,严格训练。临战,宋哲元亲赴阵前送行。巍巍长城脚下,五百男儿巍巍列队,仿佛天地之间矗起一座血肉长城。刀柄在肩,刀身在背,硬瘦西风敲打在金属上,五百钢刀发出磔磔雷韵。一个、一个、一个,宋哲元从五百条汉子面前一一走过。士兵年轻得像是刚刚抽叶的红高粱,抚摸他们的肩膀,仿佛抚摸黑土地。五百双眼睛映出一幅相同的画面:飞雪,长城,一只盘旋在长城上空的鹰。宋哲元想,如果不是日本侵略,他们当是在垄亩间劳作?还是在学堂里习字呢?如果不是日本侵略,此刻,夕阳西下,暮色将临,五百位母亲不是正倚在五百扇门边,殷殷瞩盼着五百个孩子回家吃晚饭吗?可是如今……想到这里,宋哲元突然停下了脚步,为什么停下脚步,他自己也不知道。他只是觉得,面对这个士兵有话要说。

  大额头,方嘴唇,一副聪慧与质朴的自然组合——宋哲元心头怦然一动。

  他问:“你叫什么名字?

  回答:“报告军长——一班班长侯万山。”

  他问。“你身上背的是什么?

  回答:“报告军长——是大刀。”

  他问:“背着大刀去干什么?

  回答:“报告军长——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他问:“不简单,还是个诗人。在家读过书?”

  回答:“报告军长——临上轿扎耳眼:我们队长现教的。”

  他问:“队伍明天就要出发,有话要说吗?

  一听这话,侯万山热泪簌然涌出,砰的一声他给宋哲元跪下了。

  宋哲元冷峻如铁:“你是男子汉吗?

  侯万山仰面作答:“报告军长——是男子汉。”

  宋哲元说:“男儿膝下有黄金,更何况抗日军人!

  侯万山站起含泪作答:“我侯万山别无牵挂,只是家有一个临产之妻,如果我壮烈了,孤儿寡母能得军长体恤,我也就死而瞑目了。”

  听完,宋哲元认真望着侯万山那双闪烁在大额头和方嘴唇之间的眼睛,之后,蓦然转脸作狮子吼:“军务处!

  军务处长高声报告:“在!

  宋哲元说:“把侯万山的话记下来,也把大刀队全体官兵的要求记下来。”说完面对侯万山也面对他的五百壮士,久久,久久,只轻轻讲了一句:“你们放心去吧。”之后,他庄重立定缓缓把手掌单向帽檐,在巍巍盘旋的苍鹰翅膀下,立成一座雪人。

  喜峰口战役,侯万山牺牲在长城脚下的罗文峪中。目击者说,他一个人砍死七个鬼子,直到军刀卷刃。

  遵照诺言,宋哲元对烈士遗愿一一妥作安排。

  他派人到侯万山老家,接来烈士的妻子和一对刚刚出世的双胞胎,把他们安置在自己家里,还请来奶妈哺育幼婴。他对部下郑重交待:侯万山的孩子就是二十九军的孩子,就是我宋哲元的孩子。这两个孩子一个就叫做宋记峰,一个叫做宋记峪,作为对喜峰口和罗文峪的纪念。18岁后,他们还跟随他们的父亲,改姓为侯。

  我问:“从哪里得来这么一个动人的故事呢?

  他答:“家父所言——家父当时是二十九军军务处的副官,侯万山的遗嘱就是他去接的。”

  说到这里雕塑家连喝三盅,热泪顺着面颊砰然落下,滴滴溶进桑木桌上那条北方的河。

  军刀兀自孑立,磔磔闪动冷峻的光。

  1.查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意思。

①抚摸:

②蓦然:

③兀自孑立:

 

  2.《军刀》一文中,雕塑家为我们讲述了怎样的故事?

  3.军刀的故事详写了什么,略写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安排?

  4.查资料,结合上下文,说一说你对“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句诗的理解。

  5.文中画线句子都写了什么?这样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6.比较两篇文章语言风格的不同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小学语文 来源: 题型:048

读课文《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全文和课外段《军刀》,然后回答问题。

军 刀

  不是军人,我却拥有一把军刀。不是真正的军刀,却是真正的好刀。准确地说是一件金属雕塑作品:它追摹当年喜峰口大刀队的壮举,使金属获得物质之上的品质。

  军刀出自一位军旅雕塑家之手,燕赵壮汉,宋哲元将军二十九军之后裔。雕塑家赠我燕山刀,我赠雕塑家淮河酒,钢刀遇烈酒仿佛骨骼遇血。酒酣耳热,胆气舒张,雕塑家缓缓抽出他的作品,砰一声插在我俩之间的桑木方桌上。军刀闪闪晃动中,热酒在木桌上流成北方的河。遥隔酒河,他给我讲述了一则关于军刀的故事。

  19333月,日寇占领喜峰口西侧两个阵地,企图对主峰形成迂回包围。宋哲元决心把鬼子赶下山去,筹划出一个出奇制胜、静夜袭营的方案。他秘密约请精良工匠,认真锻打五百把上品军刀,并挑选五百士兵组成大刀队。充分准备,严格训练。临战,宋哲元亲赴阵前送行。巍巍长城脚下,五百男儿巍巍列队,仿佛天地之间矗起一座血肉长城。刀柄在肩,刀身在背,硬瘦西风敲打在金属上,五百钢刀发出磔磔雷韵。一个、一个、一个,宋哲元从五百条汉子面前一一走过。士兵年轻得像是刚刚抽叶的红高粱,抚摸他们的肩膀,仿佛抚摸黑土地。五百双眼睛映出一幅相同的画面:飞雪,长城,一只盘旋在长城上空的鹰。宋哲元想,如果不是日本侵略,他们当是在垄亩间劳作?还是在学堂里习字呢?如果不是日本侵略,此刻,夕阳西下,暮色将临,五百位母亲不是正倚在五百扇门边,殷殷瞩盼着五百个孩子回家吃晚饭吗?可是如今……想到这里,宋哲元突然停下了脚步,为什么停下脚步,他自己也不知道。他只是觉得,面对这个士兵有话要说。

  大额头,方嘴唇,一副聪慧与质朴的自然组合——宋哲元心头怦然一动。

  他问:“你叫什么名字?

  回答:“报告军长——一班班长侯万山。”

  他问。“你身上背的是什么?

  回答:“报告军长——是大刀。”

  他问:“背着大刀去干什么?

  回答:“报告军长——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他问:“不简单,还是个诗人。在家读过书?”

  回答:“报告军长——临上轿扎耳眼:我们队长现教的。”

  他问:“队伍明天就要出发,有话要说吗?

  一听这话,侯万山热泪簌然涌出,砰的一声他给宋哲元跪下了。

  宋哲元冷峻如铁:“你是男子汉吗?

  侯万山仰面作答:“报告军长——是男子汉。”

  宋哲元说:“男儿膝下有黄金,更何况抗日军人!

  侯万山站起含泪作答:“我侯万山别无牵挂,只是家有一个临产之妻,如果我壮烈了,孤儿寡母能得军长体恤,我也就死而瞑目了。”

  听完,宋哲元认真望着侯万山那双闪烁在大额头和方嘴唇之间的眼睛,之后,蓦然转脸作狮子吼:“军务处!

  军务处长高声报告:“在!

  宋哲元说:“把侯万山的话记下来,也把大刀队全体官兵的要求记下来。”说完面对侯万山也面对他的五百壮士,久久,久久,只轻轻讲了一句:“你们放心去吧。”之后,他庄重立定缓缓把手掌单向帽檐,在巍巍盘旋的苍鹰翅膀下,立成一座雪人。

  喜峰口战役,侯万山牺牲在长城脚下的罗文峪中。目击者说,他一个人砍死七个鬼子,直到军刀卷刃。

  遵照诺言,宋哲元对烈士遗愿一一妥作安排。

  他派人到侯万山老家,接来烈士的妻子和一对刚刚出世的双胞胎,把他们安置在自己家里,还请来奶妈哺育幼婴。他对部下郑重交待:侯万山的孩子就是二十九军的孩子,就是我宋哲元的孩子。这两个孩子一个就叫做宋记峰,一个叫做宋记峪,作为对喜峰口和罗文峪的纪念。18岁后,他们还跟随他们的父亲,改姓为侯。

  我问:“从哪里得来这么一个动人的故事呢?

  他答:“家父所言——家父当时是二十九军军务处的副官,侯万山的遗嘱就是他去接的。”

  说到这里雕塑家连喝三盅,热泪顺着面颊砰然落下,滴滴溶进桑木桌上那条北方的河。

  军刀兀自孑立,磔磔闪动冷峻的光。

  1.查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意思。

①抚摸:

②蓦然:

③兀自孑立:

 

  2.《军刀》一文中,雕塑家为我们讲述了怎样的故事?

  3.军刀的故事详写了什么,略写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安排?

  4.查资料,结合上下文,说一说你对“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句诗的理解。

  5.文中画线句子都写了什么?这样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6.比较两篇文章语言风格的不同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