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小学语文 > 题目详情
根据所学内容,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
1.《金色的草地》一文写了草地颜色在一天中的不同变化。早晨,草地是绿色;中午,草地是金色;傍晚,草地是红色。草地颜色之所以产生变化是因为阳光的照射。

A.√
B.×
2.蓝色和红色搅在一起是紫色;红色和黄色混合在一起是橙色;黄色和蓝色在一起组成绿色。

A.√
B.×     
3.《你一定会听见的》一课中,我最喜欢的一个小段落是:你开始微笑,轻轻的笑,大声的笑,这时候,你一定会听见,这个世界,也跟你欢笑。

A.√
B.×
4.《喜爱音乐的白鲸》讲述了一群白鲸因追赶鱼群到北极而遇险,抢救人员用乐曲《蓝色多瑙河》把白鲸引入深海使它们脱险的故事,表现了人类对动物的喜爱与保护。

A.√
B.×
5.我最喜欢的寓言故事是《亡羊补牢》,它告诉我的道理是:犯了错误,立即改正,就能减少错误。遭到失误,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则可以避免继续出现的损失。

A.√
B.×
A,B,A,A,A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相关习题

科目:小学语文 来源: 题型:008

根据课文的内容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

1.“人类活动的范围”“很小很小”是因为人类生活的陆地只占地球表面积的五分之一,而地球在宇宙中只像一叶扁舟。

(  )

2.如果地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是因为别的星球不接纳我们。

(  )

3.“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地球上的矿产资源必将越来越少”是因为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其中的某些资源本来可以不断再生,但目前某些地方滥用化学品使它们不能再生了。而人类本身需求继续增长,造成地球上的矿产资源必将越来越少。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小学语文 来源:专项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诗话,完成练习。

给诗加“腰”

  苏小妹在历史上并无其人,但民间却流传着很多关于她的逸(yì)闻趣事。
  传说有一天,苏小妹、苏东坡和黄山谷三人在一起讨论诗句。苏小妹说:“轻风细柳,淡月梅花。两句中间各加上一个字,作为诗的‘腰’,可以成为五言联句。”
  苏东坡略加思索,随即说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苏小妹说:“还算好,不过这个‘腰’不够美。”黄山谷接着吟道:“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苏小妹说:“是个佳句,但是仍然没用上理想的字。”这时苏东坡忍不住了,问:“那么,妹妹你加的是什么字呢?”苏小妹说:“兄长的‘摇’‘映’二字,确实写出了柳的动态和月的皎洁,但山谷公的‘舞’‘隐’,要略胜一筹(chóu)。因为‘舞’是模仿人的动作,把柳的姿态反映得更形象;‘隐’是夸张写法,使月的皎洁更突出。而我要说的是:‘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苏东坡、黄山谷听了,一起鼓掌称赞,说:“妙极!”
  苏小妹的“扶”字和“失”字,好在“扶”的拟人化更准确,既写出了风的轻微、柳的纤(xiān)弱,又写出了风与柳的亲昵(nì)和互相依偎(wēi)的姿态,所以比黄山谷的“舞”更生动得体。“失”字,也比“隐”字更传神,它准确地写出了月、梅融为一体的情景。
1.给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逸趣事(  )  ①听见。②听见的事情。③有名望的。
(2)加思索(  )  ①简单。②简单扼要地叙述。③略微。
(3)略一筹(  )  ①胜利。②能够承担或承受。③比另一个优越。
2.根据文章内容,把苏小妹、苏东坡、黄山谷三人给诗加“腰”的字填在下面横线上。
(1)苏东坡:轻风____细柳,淡月____梅花。
(2)黄山谷:轻风____细柳,淡月____梅花。
(3)苏小妹:轻风____细柳,淡月____梅花。
3.细读全文,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
(1)“给诗加‘腰’”,这“腰”加引号,表明具有特殊意义。(  )
(2)苏小妹认为苏东坡的“摇”和“映”尽管写出了柳的动态和月的皎洁,但还不够美。(  )
(3)黄山谷认为自己的“舞”和“隐”要比苏东坡的“摇”和“映”略胜一筹。(  )
(4)黄山谷的“舞”运用了拟人,把柳的姿态写得更形象;“隐”运用了夸张,使月的皎洁更突出。(  )
(5)苏小妹的“扶”和“失”二字比苏东坡和黄山谷的都好,更准确,更生动得体。(  )
(6)这个故事的主要目的是想表现苏小妹在文学上的成就超过黄山谷和苏东坡二人。(  )
4.小朋友,请你也来加诗“腰”,开动脑筋啊!
  轻风____细柳,淡月____梅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小学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霸王龙

  霸王龙是有史以来最大的食肉动物,对于古生物学家来说,这种生活在6500万年前的动物依旧是恐龙大家族中了解得最少的一种恐龙。虽然第一块霸王龙的骨化石在1902年就已经发掘出来,然而直到1990年底的88年中,古生物学家仅仅发现了7具霸王龙的零星化石,其中没有一具骨化石超过整体骨骼的50%。
  1990年6月,蒙大拿罗基博物馆的古生物学家帕来基,在蒙大拿的一个荒原,发掘出一具约l米长、约占完整骨骼75%的霸王龙骨化石。这是至今最完整也是唯一保存有完整的短小前肢的骨化石,除了尾部短缺一部分外,差不多是一具完整的霸王龙骨化石。据此,科学家就着手解开一些霸王龙的悬而未决之谜。
  通常,体长12米,体重达3000千克,并具有17.7厘米长的像剃刀般锋利牙齿的霸王龙,如果不属于食肉动物范围,那是令人难以理解的。可是有一部分古生物学家认为,霸王龙短得可怜的前肢——在4.5米的躯干上,前肢只有91厘米长,以及他们蹒跚的步伐与缓慢的移动速度,使得他们不可能对小动物发起突然袭击,他们深信,霸王龙是以撕食病弱或死亡动物为生的。
  就在蒙大拿化石发掘队对化石进行研究时,布来科西尔的地理研究所的科学家在南达科他州的沙石中,又发掘了另一具恐龙化石。这些与蒙大拿的化石差不多一样完整,仅体长增加了6%,体重增加了25%。目前两组科学家决定互相交流各自对这些化石研究得出的结论,以期明确他们是否来自两种,或是一个种的雌雄个体。
  虽然这两次发掘提供的化石不可能一揽子解决所有悬而未决的问题,但科学家一致认为,即使在鼎盛时期,霸王龙种群也是一个小的种群。古生物学家卡宾认为1990年的收获如此之丰,称之为“霸王龙年”是绝不过分的。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蹒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悬而未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面说法的对错。
(1)霸王龙生活在6500万年前。(  )
(2)迄今为止,人们发现的霸王龙的骨化石没有一具超过整体骨骼的50%。(  )
(3)1990年6月,古生物学家帕来基发掘出的霸王龙骨化石是至今最完整也是唯一保存有完整的短小前肢的骨化石。(  )
(4)古生物学家经过研究后,都认为霸王龙是以撕食病弱或死亡动物为生的。(  )
3.依据发掘出的霸王龙化石,我们可以推断出它的形体特征:
体长____米,体重达____千克,牙齿长____厘米,躯干长____米,前肢长____厘米。
4.古生物学家帕来基发掘出一具约占完整骨骼75%的霸王龙骨化石后,科学家据此进行研究,得出了什么结论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小学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课外语段品读。

圆明园

  圆明园位于北京大学之北,清华大学校园之西,以“万园乏园”的美誉闻名于世,由圆明园、长春园、万春园三园组成,又称圆明三园。
  圆明园是明代遗留下来的故园,经清代康熙、雍正增建和扩建,乾隆皇帝又在圆明园之东建长春园、东北建万春园,以后,嘉庆、道光、咸丰都继续兴建、修葺(qì),历时150年,耗资数以亿万计的银钱,逐渐形成了当时与紫禁城齐名的皇家园林。
  圆明园占地约5000亩,水面占十分之四,大小山峦起伏,各态湖泊星罗棋布,凌空俯视如千岛之国。全盛时期108景,其中圆明园48景、长春园30景、万春园30景。圆明园的各种建筑千姿百态,有楼、台、殿、阁、斋、舫、堂、塔、亭、榭、轩、馆等。“西洋楼”是一组中西合璧的建筑群。
  圆明园有树木之绿、翠、阴、碧,有花草的香、芳、芬;有的似江南园林,有的取唐人诗意,有的如蓬莱仙境,有的具异国风情,就连坛庙、寺观、船坞、草舍、市肆、稻田、人家也样样俱全,无所不有;尤其是数不尽的奇珍异宝,如秦汉文物,隋唐书画,明清金玉,历代陶瓷,难怪几代帝王大半时间在此避暑听政。有的外国使节来过之后惊叹此乃人间天堂,“万园之园”。
  就是这样一座集我国造园艺术和建筑艺术之大成,我国规模最大的园林杰作,在1860年10月18日遭到英法联军疯狂的抢掠、火烧。园中珍贵文物被抢劫一空。大火燃烧三天三夜,一代名园化为废墟。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圆明园再遭劫难。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十分重视对圆明园遗址的抢救和保护工作,实施了三期整修工程。1983年成立了圆明园遗址公园筹建委员会。1988年圆明园遗址被列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 成为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闻名于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星罗棋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圆明园在全盛时期有_____景,其中圆明园有_____景、长春园有_____景、万春园有_____景。
(2)1860年10月18日,圆明园遭到__________疯狂的抢掠、火烧;1900年__________入侵,圆明园再遭劫难。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圆明园是清代留下来的故园,由圆明园、长春园、万春园三园组成。(  )
(2)圆明园占地5000亩,水面占十分之四,如千岛之国。(  )
(3)圆明园是我国规模最大的园林,被称为“万园之园”。(  )
(4)圆明园一共遭受了两次劫难,新中国成立后,实施了两期整修工程。(  )
4.为什么说圆明园是“万园之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面对已成废墟的圆明园,你的心情怎样?你想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小学语文 来源:专项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

苹果里的星星

  一个人的错误,有可能侥幸地成为另一个人的发现。
  儿子走上前来,向我报告幼儿园里的新闻,说他又学会了新东西,想在我面前显示。 
  他打开抽屉,拿出一把还不该他用的小刀,又从冰箱里取出一个苹果,说:“爸爸,我要让您看看里面藏着什么。”
  “我知道苹果里面是什么。”我说。
  “来,还是让我切给您看看吧。”他说着把苹果一切两半——切错了。我们都知道,正确的切法应该是从茎部切到底部窝凹处。而他呢,却把苹果横放着拦腰切下去。然后,他把切好的苹果伸到我面前:“爸爸,看哪,里头有颗星星呢。”
  真的,从横切面看,苹果核果然显示出一个清晰的五角星状。我这一生不知吃过多少苹果,总是规规矩矩地按正确的切法把它们一切两半,却从未疑心过还有什么隐藏的图案我尚未发现!直到那一天,我孩子把这消息带回家来,才彻底改变了冥顽不化的我。
  无论是谁,第一次切“错”苹果,大凡都仅出于好奇,或由于疏忽所致。使我深深触动的是,这深藏其中,不为人知的图案竟具有如此巨大的魅力,它先从不知什么地方传到我儿子的幼儿园,接着便传给我,现在又传给你们大家。
  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切——“错”的苹果。
1.给下面的多音字组词。
切 qiē(  )qiè(  )
便 biàn(  )pián(  )
2.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量词。
一(  )小刀 一(  )苹果 一(  )星星 一(  )方法
3.为什么儿子切开苹果看到的是颗“星星”?是因为

[     ]

A.儿子拿着的苹果里有颗星星。
B.儿子切苹果的角度跟以往的不同。
C.那颗星星是儿子放进去的。
4.“我”被儿子切苹果这件事“深深触动”是因为

[     ]

A.我们常常忽略身边的小事。
B.我们从未想到在我们常常做的事情中可以有创新。
C.儿子超人的创造力让我惊叹。
5.根据短文内容,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
①儿子真的将苹果切错了。(  )
②儿子并没有切错苹果。(  )
③每个苹果里都有一颗星星。(  )
④苹果核可以切成五角星状。(  )
6.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     ]

A.有些事情并没有对错。
B.小孩子是有很大的创造力的。
C.只有勇于实践,才能有创造产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小学语文 来源:月考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__________________

  ①植物和人类一样,有着自己的喜好和情感。
  ②各种植物都能凭着良好的视觉,辨别各种波段的可见光,尽可能地吸收自己喜好的光线。用红光照射植物,可以增加糖的含量;用蓝光照射植物,可以增加蛋白质的含量;紫光,可以促进茄子的生长。这样科学家可以根据植物对颜色的喜好和生产需要,给它们加盖不同颜色的塑料薄膜。
  ③有些植物伴随着任何一曲美妙的音乐生长,根系和叶绿素都会增多,例如:玉米和大豆听了《蓝色狂想曲》,心情舒畅,发芽特别快。而有些植物就对音乐十分挑剔,像胡萝卜和马铃薯偏爱听音乐家瓦格纳的音乐,白菜和豆角则喜欢听莫扎特的音乐。还有一些植物宁可不听音乐,也不愿听不喜欢的音乐。高雅的玫瑰听了悠扬的小提琴曲鲜花怒放,可听了摇滚乐就加速花朵的凋谢。
  ④植物还有强烈的同情心。当科学家把一只只小活虾扔进滚烫的开水锅里时,连接在植物叶片上的测试仪显示:植物的“情感曲线”像温度计的水银柱受了热一样,骤然上升。那些目睹惨剧的植物好像在喊:“____________。”我再给同学们讲个真实的实验:在一个房间里先放入两株植物,再请进6个人,然后让其中一个人掐断一株植物,这株植物就成了受害者,接着6个人同时离开。科学家规定10分钟后,请刚才没有掐断植物的5个人分别在不同时间依次进入房间,研究者立刻把测试仪和没有受伤害的植物叶片连接起来,你猜发生了怎样的情况?测试仪显示:“植物的情感曲线”剧烈地波动起来,就好像人们处在极度愤怒或哀伤的状态中一样。看来,植物的确是有情感的啊!“爱护花草树木”是对植物应有的尊重,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必须落实在每个人的行动中!
  ⑤关于植物的情感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科学意义,它不仅(  )人们生物之间是有亲缘关系的,而且还(  )人类应该尊重所有生命,保护好现有的生态环境。
1.给短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填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第②自然段写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先读下面的句子,再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植物不但喜好颜色,而且还喜好声音。
(1)这句话写在第②自然段的开头最恰当。(  )
(2)这句话写在第③自然段的开头最恰当。(  )
4.认真阅读第④自然段的内容,根据提示,在文中的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提示:假如你就是一种有强烈的同情心的植物,在目睹那样的惨象时,你会喊什么?请写出你的心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③自然段和第④自然段运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想一想下面词语的意思,把它们的序号分别填写在文中第⑤自然段的括号里。
①告诫  ②告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小学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
祖先的召唤
[韩]孔隆秀
  与中国人接触是在我小时候。我们家附近有一家中国餐馆。我记得,那儿的炸酱面很好吃。每到中秋,餐馆老板会送我们一种圆饼做礼物,红红绿绿的馅,非常好吃,后来才知道那叫月饼。
  奇怪的是,每次餐馆老板给我们家的月饼总比别人的高级,量还多。而我们并没有比别人多光顾他的餐馆。
  上幼儿园时,父亲带我去乡下。水库旁有一座大房子,管理员热情地领我们进去。房屋正中间有一尊坐像,父亲教我礼拜的方法,让我磕四个头,然后他告诉我说这是孔子。这座大房子是父亲小时候住过的。我好像突然明白为什么中国餐馆的老板送我们家的月饼和别人的不一样,是不是因为我们家姓孔,让他觉得我们和他是同一个祖先呢?等我上了小学,美国的基辛格、尼克松访问了中国,中美即将建交时,父亲又一次对我提起中国:“等中国开放了,你一定要去曲阜[注],那里有孔子的庙,那里是我们的本家。”
  工作之后我有了出国研修的机会。我放弃了美国和欧洲,选择了中国。在周围的一片担忧声中,我来到了神往已久的中国。到中国的第一天,我就到北京站买了一张去济南的火车票,8个小时的长途,坐的是硬座,周围是陌生的中国人,这可是我人生中的第一次长途旅行。第二天一清早,我下了火车直奔曲阜而去。悠闲漫步的孔氏后裔(yì)、庄严安详的古代建筑物……仿佛让人回到了两千多年前。我所有的疲劳、顾虑一下子全部消失了。对着孔府的那口古井,我想,我的先人可能就享用过它的甘甜。
  我在中国生活的这几年,经历了各种喜怒哀乐,虽然有时也想离开中国,但反反复复,最终还是没有离开。因为我的根在中国,所以我至今还在中国。
  [注] 曲阜:市名,位于山东省济宁市东北部。为孔子故里,有鲁国故城遗址、阙里、孔庙、孔府、孔林以及颜庙、周公庙、少吴睦等古迹。
1.给下列加粗的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你一定要去曲阜,那里有孔子的庙,那里是我们的本家
[     ]
①同宗族的人。
②指当事人。
③自己的家。
(2)悠闲漫步的孔氏后裔
[     ]
①后代的衣服。
②后代中的外国人。
③已经死去的人的子孙。
2.根据文章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这篇文章的作者姓孔,是一个韩国人,他是孔氏后裔。(  )
(2)中国餐馆的老板送我们家的月饼和别人的不一样,这是因为我们比别人先去他的餐馆消费。(  )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仿佛”一词表示比喻,这个句子也是个比喻句。(  )
(4)我选择中国的原因是中国的旅游景点很美,我神往已久。(  )
(5)我在曲阜参观了孔府的那口古井,想起了我的先人。(  )
3.一到中国,“我”为什么直奔曲阜而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中国生活多年,“我”经历了各种喜怒哀乐,有时也想离开,可为什么至今还在中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小学语文 来源: 题型:048

阅读短文,按要求做题。

特殊的礼物

  一天,我在家里收拾东西,无意中翻出了我的“百宝箱”,里面装满了玻璃弹球、纸剪小鸡、塑胶小人……这时,一张薄薄的画纸跃入眼帘,我小心翼翼地拿起它,________________

  那是一天放学后,我抱着一摞作业向办公室匆匆走去,我们班的王小燕朝我跑来。

  她的眼睛因兴奋而闪闪发亮 老师 我要送您一件礼物

  是吗 我装做很感兴趣的样子 心里却因为想尽早赶回住处而焦躁起来

  “看,这是我画的小仙女,好看吗?”她从身后拿出她的宝贝,展示给我看。过于艳丽的色彩与稚拙的手法使那个所谓的小仙女看起来像个夜叉。“喏,送给您!”她得意地把那张画递向我。

  “哦……谢谢。”我勉强地说,“不过,我现在不能拿。再说,我也没处放。”

  “哦。”王小燕脸上的笑容立刻飞走了,垂下手,慢慢地走开了。

  从那一刻起,我就开始后悔,因为我无法忘记她准备送我礼物时眼中的期待与爱,那是只有在孩子的眼光中才能找得到的纯真;而且我同时无法忘记我拒绝后她眼光中的失望和沮丧。我立刻找到她,诚恳地说:“你送我的那张好看的画呢?”她看着我,面无表情:“我想您可能不喜欢,所以送给别人了。”

  她的表情和决定让我很难受,我想尽可能挽回自己的过失。“也许你愿意再画一张送给我?”我试探地问。

  “您喜欢吗?

  “是的!”我努力回忆那张画,我这回不再以一个成人的眼光去看,而是以一个山区10岁孩子的眼光去看它,“那么多种颜色在一起真好看,而且小仙女的梅花耳环很漂亮!

  她的眼睛立刻亮了起来,“我今晚再画一张,明天送给您!

  我看着她的小脸儿,这跟大人想要以昂贵的礼物换取实惠、换取感情的表情多么不同啊!

  从那以后,我常常收到学生送我的礼物。那些礼物实在不值什么钱,但对我来说却无比贵重。

1)给短文第1自然段的横线上补充合适的内容,使内容连贯。

2)给短文第34自然段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3)读短文回答。

①“她的表情和决定让我很难受,我想尽可能挽回自己的过失”一句中,“她的决定”是指________;“我”的过失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看着她的小脸儿,这跟大人想要以昂贵的礼物换取实惠、换取感情的表情多么不同啊!”一句中,不同之处在于:大人是_____________,而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文中“像夜叉的小仙女”在王小燕的眼中是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来,“我”也称它为“好看的画”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短文内容判断,正确的画“T”,错误的画“F”。

“那些礼物实在不值什么钱,但对我来说却无比贵重。”这是因为:

①那些礼物是学生们随便送给老师的,也没有经过精心的准备,但“我”却很珍惜同学们的劳动。

(  )

②那些礼物制作比较粗糙,也没有花什么钱,但它们让“我”记住了这些同学的名字。

(  )

③礼物虽然不昂贵,但它满含着学生们对老师浓浓的爱,所以,“我”觉得无比贵重。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