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小学语文 > 题目详情
选出词语样式不一样的一项

A、滚来滚去
B、又大又红
C、听来听去
D、看来看去
B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相关习题

科目:小学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课内阅读。
  离别的前一天早上,外祖父早早地起了床,把我叫到书房里,(沉重、郑重)地递给我一卷白杭绸包着的东西。我打开一看,原来是那幅墨梅,就说:“外公,这不是您最(宝贵、昂贵)的画吗?”
  □是啊□莺儿□你要好好保存□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  )是寒冷,(  )是风欺雪压,花开得(  )精神,(  )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  )历经多少(困难、磨难),(  )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  )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1.从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用“√”标出。
2.在“□”里填上标点符号。
3.在“(  )”里填上恰当的词语,使句子通顺、连贯。
4.外祖父赞扬了梅花和别的花不一样的地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有梅花秉性的中国人”具体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用“无论……总……”写一句话。(仿画线句子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小学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填空题

找出每组中意思不一样的词语。
1.忽然    虽然    突然 (  )
2.用心    专心    耐心 (  )
3.一定    肯定    稳定 (  )
4.出名    闻名    姓名 (  )
5.桃花    雪花    梨花 (  )
6.冬瓜    西瓜    南瓜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小学语文 来源:天津小考真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理解。
真诚的地质局长
       二十多年前,电视剧《荒原》在甘肃省境内拍摄。甘肃省地质局局长专程从野外的地质队赶回兰州,接见了摄制组的主创人员。     
       导演将需要向地质局租借的东西列了一份清单。地质局长边看边说:“这些东西,都是我们地质局有的,完全可以无偿提供给同志们。为什么只列了一盏马灯呢?玻璃罩这东西,一不小心就容易碰坏。赶回兰州再取一盏,耽误时间,影响情绪,浪费汽油,准备两盏吧,有备无患。至于发报机,就不必借用一台真正能用的了吧?报废的行不行?反正你们也不是真发报。现在已经是十一月份了,西部地区的野外很冷了,一顶单帐篷可不行。帐篷也可以无偿借给你们,但应该为一顶棉帐篷。你们在野外拍摄时冷了,可以在棉帐篷里暖和暖和嘛。”地质局长这样细致周到,导演不由得心生感激。     
       在整个野外拍摄过程中,那顶由地质局长特制的崭新的棉帐篷,确确实实为摄制组遮挡寒冷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也正是因为这顶帐篷,导演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电视剧最后有一段很重要的情节,就是帐篷失火了,在夜里被烧成灰烬。拍完这一段,  摄制组就要胜利返回兰州了,导演忍不住给局长拨通电话,预报讯息,并说已经预留了一笔充足的补偿资金。不料局长一听就急了。在电话里断然说:“那顶帐篷绝对不许烧掉!”局长紧急约见导演,导演真担心因为一顶帐篷和他闹僵了。    
       然而,他们并没有闹僵,导演反而又一次被局长感动了。在简陋的办公室里,局长真诚地说:“此前我替剧组预先考虑得不周到,使你们的拍摄遇到难题了,我向你们道歉。和你通话以后,我将剧本读了一遍。烧帐篷的情节不是发生在夜里吗?为什么不可以用一顶破旧的帐篷替代呢?”“临时上哪儿去找到旧帐篷呢?”局长笑了笑说:“放下你们的剧本,我就开始打电话联系,已经为你们找到了,马上送到,保证不会耽误今夜拍戏……”    
       局长又说出了一番话:“地质工作者长期在野外工作,对于一切物质产品养成了特别珍惜的习惯。你们若烧掉一顶好端端的帐篷,跟直接烧钱有什么两样呢?这笔钱在你们看来不是很多,但它足够西部一户贫穷人家一年的生活费用。而且,这笔钱不是还可以在国家经济建设方面起到更有意义的作用吗?我们中国目前还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国家,物质的浪费是罪过的……”导演的脸有些红了:“我们真没有想到这些……”    
       与这位局长的两次交往,使导演不由在内心生出种种感慨。他为我们的国家有这样的人民公仆感到欣喜和快慰。  
       而那位当年的地质局长,就是我们中国现在的国家总理——温家宝。    
                                                                                                                   (根据梁晓声的同题文章改写)  
1.作者在结尾点明文中的地质局长是现在的                       
2.根据本文内容,给下面表现导演心理变化的词语排序,把序号填在括号内。
       欣慰(      )      愧疚(      )  感激(      )   担心(      ) 
3.文章写了地质局长的两件事,简要概括这两件事。  
     第一件事:导演列出租借物品的清单,地质局长                           。   
     第二件事:导演想要烧掉崭新的帐篷,地质局长                           。 
4.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画线句子,并回答问题。
     你们若烧掉一顶好端端的帐篷,跟直接烧钱有什么两样呢?   
     (1)这句话要表达的意思是     
[     ]
     A.你们若烧掉一顶好端端的帐篷,跟直接烧钱不是一样的。     
     B.你们若烧掉一顶好端端的帐篷,跟直接烧钱是一样的。     
     C.你们若烧掉一顶好端端的帐篷,跟直接烧钱是不一样的。   
     (2)不烧掉这顶帐篷,节省的钱有什么用途?结合文章内容分条简要概括。
                                                                                                                                                          
5.从全文看,地质局长有哪些可贵的品质?  
                                                                                                                                                         
6.第3自然段在文中起了                         的作用。
7.本文主要对地质局长的哪个方面进行了描写?  
     A.动作(    )     B.语言(    )    C.心理(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小学语文 来源:安徽省期末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课外阅读。

鱼竿和鱼的故事


       从前,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了上帝的恩赐:一根鱼竿和一篓鲜活硕大的鱼。其中,一个人要了一篓鱼,另一个人要了一根鱼竿。    
       得到鱼的人走了没几步便用树枝搭起篝火煮起了鱼。他狼吞虎咽,还没有好好品出鲜鱼的肉香,一会儿,连鱼带汤就被他一扫而光。没过几天,他再也得不到新的食物,终于饿死在空空的鱼篓旁边。另一个人则提着鱼竿继续忍饥挨饿,一步步艰难地向海边走去,准备用鱼竿自救,可是,当他已经看到不远处那片蔚蓝色的海水时,他浑身的最后一点力气也使完了,他也只能眼巴巴地带着无尽的遗憾撒手人间。    
       上帝摇了摇头,决定再发一次慈悲。于是,又有两个饥饿的人同样得到了上帝恩赐的一根鱼竿和一篓鲜活硕大的鱼。这次,这两个人并没有各奔东西,而是商定互相协作,一起去找寻大海。一路上,他们饿了时每次只煮一条鱼充饥,以有限的食物维持他们遥远的行军,终于,经过艰苦的跋涉,在吃光最后一条鱼的时候,他们到达了海边。从此,两人开始了捕鱼为生的日子,每天都能吃饱了。    
       几年后,他们盖起了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子女,有了自己建造的渔船,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几十年后,他们居住的海边发展成了一个村落,村里人都继承了两位创业者留下的传统,互相协作,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共同发展,渔村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上帝看到了这一幕,终于欣慰的笑了。
欣赏感悟     
       过去人们形容万事不求人者,常常说他是“屋顶开门,灶炕打井”。在人类社会中,任何人都不可能离开群体而独自生存,因为个人的资源毕竟是有限的,《鱼竿和鱼的故事》所要说明的就是这个道理。     
1.选词填空。    
      畅所欲言      金玉良言      肺腑之言      至理名言      妙不可言      哑口无言    
(1)华美而有益的话叫(             )    
(2)痛痛快快地说出想说的话叫(            )    
(3)内心里的话叫(            )    
(4)美妙得无法用语言描述的话叫(            )    
(5)说不出来的话叫(            )    
(6)最正确最有价值的话叫(            ) 
2.你能用一个字来代替下面的词语吗?     
撒手人间(        )        一扫而光(        )     
3.上帝的恩赐是什么?为什么一样的恩赐却有不一样的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让你选择,你还有什么更好的生存办法呢?想一想,写下来吧!     
                                                                                                                                                  
5.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收获?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将它写下来与大家共同分享吧! 
                                                                                                                                                      
6.好的文章是美味可口的“精神食粮”,我想把文中的好词佳句收藏在“采蜜集”中。(我的摘录笔记)    
     好词集中营(至少5个):                                                                                                          
     佳句汇总站(至少3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小学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课外阅读。
____________________
  书籍是通往心灵的小路。读书,使我远离浮躁;读书,使我宁静淡泊。读书让我在沉闷的日常生活中还能呼吸到一点自由清新的空气。忙完一天的工作,伴着一室的温馨,找一个舒适的姿势,捧一本心仪已久的书,快快进入那个空灵美妙的读书境界中去吧。在这万籁俱寂的夜里,平静从容地流连于书籍之间,让书香溢满我的心田,让书香释放我的情感,让书香提升我的境界。今天,留存一点读书的情结,多好呀!
  书籍是人生忠实的伴侣。别看它沉默不语,它却能满足我情感的一切需要。至少,它在我烦闷的时候不会将背脊向着我。有书相伴,在我悲哀的时候让我得到安慰,在我消沉的时候,我会得到警示,在我兴奋的时候帮助我恢复平静,在我得意的时候也教我不要忘形。无论多忙多累,无论走得多远,随身带一本书,我永远不会感到孤独。
  书籍是生命旅程的写真。不同年龄、不同时代、不同经历的阅读,是不一样的韵味。年少时,读《三国演义》,读《水浒传》能一口气读到天明。但现在,我喜欢看一些人生感悟、生活哲理的书,体味着人到中年的那种况味。我也不会贪读过久,因为明天还有许多重要的事等着已进入而立之年的我。在这宁静的夜里,哪怕只读个三五页,对我来说,已是一种奢侈,已足以让我感到自豪,感到满足。
  窗外夜色渐深,我的睡意渐浓。合上书本,塞于枕下,坦然入睡。宁静的读书为我每日的繁忙画上一个优雅的休止符。三更有梦书当枕,纵然明日有再多的繁忙等着我,在梦乡里,我们会因气息如兰的一枕书香而露出一丝无忧的微笑。
1.给下列加粗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
(nǚ  lǚ) 《水浒》(zhuàn  chuán) 三(gèng  gēng) 于枕下(sè  sāi)
2.填空。
远离(  ) 宁静(  ) 空灵(  ) 气息(  )
3.写出它们的近义词。
烦闷——(  ) 警示——(  )
4.用文中画线的词语写句子。
无论……无论……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书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书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书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为短文起一个题目,写在文前横线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