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4.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
加热液体
B.
测定溶液pH
C.
稀释浓硫酸
D.
过滤

分析 A、从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去分析;
B、从不能把pH试纸放在待测液里去分析;
C、从稀释浓硫酸的方法去分析;
D、从过滤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去分析.

解答 解:A、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①试管里的液体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1/3;②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③试管与桌面呈45°角;④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他人;⑤大拇指不能放在短柄上;图中没有错误;故正确;
B、用pH试纸测量液体的pH值时,先把pH试纸放在点滴板上,再用胶头滴管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数即可,不能把pH试纸放在待测液里;故错误;
C、稀释浓硫酸时,应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切不可把水倒进浓硫酸里;如果将水注入浓硫酸里,由于水的密度较小,水会浮在浓硫酸的上面,溶解时放出的热量能使水立刻沸腾,使硫酸液滴向四周飞溅,这是非常危险的.故正确;
D、过滤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图中没有错误;故正确;
由于题目要求选出不正确的,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某次科技活动中,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将包有Na2O2固体的棉花放入图甲烧杯中,缓慢倒入CO2后发现:

(1)燃着的蜡烛自下而上熄灭;
(2)棉花燃烧起来.
Ⅰ.实验过程中“燃着的蜡烛自下而上熄灭”的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具有密度比较空气大,且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
Ⅱ.棉花为什么会燃烧呢?小组同学联想起物质燃烧的相关知识,推理出棉花要燃烧,除了满足“棉花是可燃物”这一条件,还需满足燃烧的另两个条件.
提出问题:这实验是如何给棉花燃烧提供上述条件的呢?
查阅资料:在常温下Na2O2和CO2能发生化学反应.
设计实验:经过讨论后,小组同学认为首先要制取二氧化碳,所以设计了上右图3套实验装置,你认为应该选取装置图2;但他们认为此装置比较浪费试剂,于是通过讨论设计了如丙图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

实验步骤:
(1)按图连接装置;
(2)推动注射器的活塞,制取CO2
(3)在a处放置一根带火星的小木条,观察.
实验现象:
(1)干燥管中没有出现蓝色;
(2)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
(3)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结论:(1)“小木条复燃”说明了Na2O2和CO2反应产生了氧气;
(2)“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Na2O2和CO2反应放出(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满足了棉花燃烧的另一条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5.氧气、水、二氧化碳是我们身边重要的化学物质.
(1)氧气可以用于气焊气割的原因是氧气具有助燃性.
(2)水是一种很好的溶剂.下列几种家用清洁剂都是用水做溶剂配制而成的,其功能及有效成分如下表所示.
 清洁剂名称  洁厕灵  活氧彩漂   漂白精
  功能 有效清除污垢,除异味 漂洗衣物,使色彩更鲜艳快速漂除衣物污渍
   有效成分   HCl   H2O2   NaClO
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①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
②在盛有少量“活氧彩漂”液体的试管中,加少量二氧化锰,观察到的现象是有气泡产生.
③“洁厕灵”与“漂白精”不能混用.二者若混合易产生有毒的氯气,同时有氯化钠和水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Cl+NaClO═NaCl+H2O+Cl2↑.
(4)“低碳生活”有望成为新的时尚流行全球.“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中耗用少的能量,从而降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下列生活方式符合“低碳生活”并可行的是②④(填数字序号).
①将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用石灰水吸收
②少开私家车,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③广泛使用一次性筷子、一次性塑料袋
④用电邮、QQ等即时通讯工具,少用传真及打印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数11-17元素的符号和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请结合下图回答:

(1)原子序数为15的原子质子数为15;最外层有5个电子.
(2)结合上图用符号表示下列内容:①原子序数为13的原子形成的离子符号Al3+,写出17号元素的离子符号Cl-
(3)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结构中的最外层电子数数关系密切;
(4)从11-17,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其原子结构(或元素的性质)呈现出的变化规律是:最外层电子数从1递增到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煤、石油和天然气是重要的、不可再生的能源,它们燃烧产生过多的二氧化碳等物质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节能减排”.
(1)下列措施符合我国“世界环境日”主题的是AB (填字母)     
A.限制发展高耗能的产业
B.推广使用“乙醇汽油”,减少有害气体排放  
C.为了减少废气对本地区空气的污染,化工厂加高烟囱
(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其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frac{\underline{\;点燃\;}}{\;}$CO2+2H2O;
(3)二氧化碳等气体过多的排放,使温室效应 加剧,导致全球变暖.为减少二氧化碳过多的排放对环境的影响,你能做的一件事:植树造林; 科学家采取“组分转化”技术,将二氧化碳和氢气以一定比例混和,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乙烯(C2H4)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6H2$\frac{\underline{\;一定条件\;}}{\;}$C2H4+4H2O;
(4)为解决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问题,目前有待开发、利用的新能源有氢能(写一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9.现在有木炭、硫、磷、镁、铁和石蜡这六种物质分别在氧气中燃烧,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
(1)能产生白光的有木炭、镁,能产生大量白烟的有磷.
(2)生成物是固体的有磷、镁、铁,生成物中有气体的有木炭、硫、石蜡.
(3)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氧气中可以燃烧的是铁.
(4)实验前需要事先在瓶中装少量水或细砂的是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以下是2013年我市实验操作的考查内容,请回答有关问题.
【实验目的】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
【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的稀盐酸加入到盛有NaOH溶液的小烧杯中.
【实验原理】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l+NaOH=NaCl+H2O.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呢?
【猜想与假设】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
猜想一:只有NaCl                 猜想二:有NaCl和HCl
猜想三:有NaCl和NaOH            猜想四:有NaCl、HCl和NaOH
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有一种猜想是不合理的.这个不合理的猜想应该是猜想四.
【实验探究】
(1)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无明显变化,溶液中一定没有NaOH.
(2)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学习小组利用烧杯中的溶液,并选用老师提供的pH试纸、铜片、AgNO3溶液、Na2CO3溶液,进行如下三个方案的探究.
实验方案测溶液pH滴加Na2CO3溶液滴加AgNO3溶液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试纸变色,对比比色卡,pH<7 
有气泡产生
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溶液中有HCl溶液中有HCl溶液中有HCl
【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
【评论反思】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结论给予肯定.同时
指出【实验探究】(2)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请大家反思.同学们经过反思发现了这两处错误:
(1)“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是将pH试纸浸入溶液中.
(2)“实验方案”中也有一个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NaCl与AgNO3反应也会产生白色沉淀,不能证明溶液中一定有HCl存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原子和它同元素的离子相比较,结构上的区别是(  )
A.电子层数不同B.核外电子数不同C.核电荷数不同D.核内中子数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有关酸和碱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生石灰与熟石灰都属于碱
B.酸就是有酸味的物质
C.碱就是有腐蚀性的物质
D.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在实验室中常用它做干燥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