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已知甲、乙和丙三种物质均含一种相同的组成元素。甲和乙都是在常温下的无色液体,且甲具有消毒杀菌作用。丙能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经略去) 。请回答:

(1)甲的名称为_____

(2)甲转化成乙的化学表达式为____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______

(3)试列举出乙在实验室里的一种用途为______

【答案】过氧化氢溶液 H2O2→H2OO2 分解反应 洗涤仪器(或加热物质、溶解物质、硫燃烧时用于吸收有毒气体等)

【解析】

根据题意,甲和乙都是在常温下的无色液体,且甲具有消毒杀菌作用,故甲是过氧化氢溶液,丙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丙是氧气,甲、乙和丙三种物质均含一种相同的组成元素,所以乙是水,代入验证,推理正确。

由分析可知(1) 甲是过氧化氢溶液;

(2)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生成和氧气,反应的化学表达式为:H2O2→H2OO2;此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3) 乙是水,用途有:洗涤仪器(或加热物质、溶解物质、硫燃烧时用于吸收有毒气体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为了探究物质的化学性质,某兴趣小组做了如图1所示实验。实验结束后,小组同学将AB两支试管中的上层清液倒进一洁净的烧杯中,观察到一会儿后才有气泡产生,然后有白色沉淀生成(如图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Na2CO3溶液呈_____性。

2B试管中出现的现象是_____

3A试管中的物质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有_____

4)写出烧杯中有气泡产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5)小组同学将烧杯内的物质进行过滤。为了确定滤液中溶质的成分,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作出猜想)猜想Ⅰ:NaCl

猜想Ⅱ:NaClNaOH

猜想Ⅲ:NaClBaCl2

(评价交流)你认为以上猜想_____不合理,理由是_____。则你的猜想为_____

(实验验证)小组同学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只加入一种溶液,就确定了滤液的溶质成分,加入的溶液是_____

(总结归纳)可溶性物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组成最简单的情况是:反应物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请分析图中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1)图1a表示__________元素含量;

2)图2是元素周期表中氧元素的信息图,由图可知氧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

3)由图3可知氧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填得到失去)两个电子,铝原子结构示意图中的X=_________ ,二者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已知甲是含两种初中化学常见盐的黄色溶液,乙为NaNO3溶液。为探究甲的组成,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按图进行了探究。下列判断中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①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B.甲中的两种盐一定是

C.C不可能是碳酸钡

D.E一定是氯化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碳酸钠样品中含有一定量的碳酸氢钠。为测定其纯度,取100 g样品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2NaHCO3Na2CO3 + H2O +CO2),使生成的水完全被浓硫酸吸收,测得加热时间和浓硫酸质量增加的关系如下表:

时间

物质的质量

0分钟

1分钟

2分钟

3分钟

4分钟

仪器和碱石灰的质量总和(g

150

150.9

151.8

152.7

152.7

1)当完全反应后,生成水的质量为______g

2)计算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

3)将其完全分解后的物质溶解于300 g水中完全溶解后,计算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钢铁是人类广泛使用的金属材料,每年因锈蚀而损失的钢铁占世界年产量的四分之一。请完成下列填空:

1)车轮的钢圈在潮湿的空气中会锈蚀,这是因为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_______ 等物质发生了化学反应。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Fe2O3),其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__(最简比), 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

2)新型食品保鲜剂铁粉被称为双吸剂,其实质就是利用了铁生锈的原理:用化学方法或物理方法检验使用一段时间的铁粉是否完全失效,可选用______检验,若出现__________

3)用磁铁矿冶炼铁的原理可用:4CO+Fe3O4 3Fe+4CO2表示,检验产物CO2常用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全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①铁丝为什么要绕成螺旋状?________________

②集气瓶内为什么要预先装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__________________

③点燃火柴后,铁丝插入集气瓶中的适宜时刻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2)该同学实验过程中发现铁丝没有燃烧,反复实验均未成功。导致实验失败的原因可能有:

①铁丝表面有锈迹,影响了反应的进行。因此,你认为该同学进行实验前应做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

②导致该实验失败的原因还可能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点燃火柴后立即伸入瓶 B.瓶内氧气的含量不高 C.铁丝过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用来测定空气成分的方法很多,如图所示的是小明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来测定氧气在空气中含量的方法.实验过程是:

第一步:将集气瓶容积划分为五等份,并做好标记。

第二步: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第三步: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发现水被吸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中原空气总体积的1/5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能说明该目的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

2)实验完毕,若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不到集气瓶中原空气总体积的1/5,你认为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填字母序号) ___________

A 红磷量不足,导致集气瓶内氧气没有消耗完

B 燃烧的红磷没有迅速伸入集气瓶并塞紧塞子,导致瓶内空气因热膨胀而逸出

C 装置漏气,导致外面空气进入集气瓶内

D 弹簧夹未夹紧,导致集气瓶内部分气体从导管口逸出

3)写出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_____________

4)上述实验中的红磷不能用木炭或硫代替,原因是:________

5)上面的实验中,从红磷在氮气中不能燃烧的事实,说明氮气具有________的化学性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中,“”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根据此圈,试分别从物质组成、分子构成、物质变化的角度各说出一种观点: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