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如下图所示,两个甲分子反应生成三个乙分子和一个丙分子,则从图示获得的信息中,不正确的是( )
A.分子和原子的种类在化学反应中发生了改变
B.该反应的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
C.反应生成的丙物质属于单质
D.乙分子中含有一个A原子,一个B原子
【答案】分析:结合题目选项,需要从图示中获得的信息:对比各物质的分子构成得到变化前后分子、原子的变化情况;利用分子构成确定变化前后物质种类数,由丙物质的分子构成确定丙物质的构成特点,利用质量守恒推断乙物质的分子构成.利用获得的这些信息,判断选项的正误.
解答:解:A、反应前的甲分子由三个A原子与一个B原子构成,反应后的丙分子由两个B原子构成而乙分子则由两个A原子构成;可见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而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故A不正确;
B、该反应为甲物质分解生成乙、丙两种物质,符合分解反应“一变多”的特点,反应为分解反应;故B正确;
C、丙物质的分子由两个B原子构成,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单质的分子,因此生成物丙属于单质;故C正确;
D、根据“两个甲分子反应生成三个乙分子和一个丙分子”,利用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可推断乙的分子应由两个A原子构成,而非一个A原子与一个B原子构成;故D不正确;
故选AD.
点评:分子由原子构成,构成相同的分子为同种物质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单质的分子.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13?新疆)甲、乙、丙、丁分别是石蕊溶液、稀硫酸、碳酸钠溶液、澄清石灰水中的一种,若用四个圆表示四种溶液,两圆相交部分为两溶液混合后出现的主要实验现象,如下图所示.请回答:
(1)丁是
石蕊溶液
石蕊溶液
;通常其用途为
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2)甲和丙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Na2CO3+Ca(OH)2═CaCO3↓+2NaOH
Na2CO3+Ca(OH)2═CaCO3↓+2NaOH
; 反应类型为
复分解反应
复分解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5分)在室温情况下,甲、乙、丙三种固体分别溶于两个试管和烧杯的水中,现象如下图所示,甲、丙还有剩余固体,乙固体全部溶解。升温到80℃时,发现甲固体全部溶解,乙有固体析出,丙没有明显变化。

(1)室温时,___________(选填“甲”、“乙”或“丙”)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

(2)右图中能表示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是_______(选填“a”、“b”或“c”,下同),能表示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是_______。

(3)在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4)在温度_________时,丙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甲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更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3分) 某同学为了研究竹子里面气体的成分,做了一个实验
⑴他先将竹子浸在水中,钻个小孔,看到一串串气泡冒出,然后采用______         _法(填实验室常用的一种集气方法)集到了甲乙两瓶气体。
⑵将放有足量红磷的燃烧匙伸入甲瓶中(如下图所示)。用放大镜聚焦,使红磷燃烧,瓶内充满了白烟。然后,将甲瓶倒放水中,松开夹子,结果流入的水约占瓶子容积的1/10。这说明竹子里的气体中肯定含有          

⑶再往乙瓶倒入一些澄清石灰水,发现石灰水马上变浑浊。这说明竹子里的气体中肯定含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1-2012学年广东省毕业生学业仿真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探究题

(10分)同学们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做了如下图所示的甲乙两个实验.

写出乙实验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反应过程中产生的现象是                                .

实验结束后,甲、乙两个同学将废液倒入实验室的废液缸,结果发现废液浑浊并呈红色,他们产生了疑问.

【提出问题】废液中含有哪些物质?

【交流讨论】废液中一定含有的碳酸钙、指示剂、水和氯化钠,此外还含有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是什么?同学们有如下猜想:

小云认为:只有碳酸钠;

小红认为:只有氢氧化钙;

小林认为: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你认为还可能是                . (写一种猜想)

【实验设计】小方想用氯化钙溶液来验证小云、小红、小林的猜想.查阅资料获悉氯化钙溶液呈中性,设计如下实验.请你将小方的实验设计补充完整.

实验内容

预计现象

预计结论

取少量废液缸中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静置.

①有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

       的猜想正确.

                             .

 小云的猜想正确.

                            .

小红的猜想正确.

【反思拓展】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1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内蒙古赤峰卷)化学 题型:探究题

(7分)做钠在氯所中燃烧的实验时,钠完全反应后,在集气瓶内放少量水来吸收过量的Cl2,但不能完全吸收。如何处理残余的Cl2呢?同学们进行了相关探究。

【提出问题】

向上述集气瓶中滴入石蕊溶液,发现溶液显红色。由此想到,选用氢氧化钠等碱性溶液吸收Cl2,效果会怎么样?

【查阅资料】

氯气是黄绿色有毒气体,溶于水,在饱和氯化钠溶液中的溶解度非常小。

【设计与实验】

用两套完全相同的装置做对比实验,如下图所示:

 

 

(1)为确保实验的准确性,要先检验装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开始时,先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再将注射器内等体积的水和NaOH溶液分别注入充满Cl2的集气瓶;

(3)充分吸收Cl2后,打开弹簧夹,观察进入两个集气瓶内饱和NaCl溶液的体积。

【结论与解释】

(1)甲实验中,Cl2溶于水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HCl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实验中,Cl2与NaOH易发生化学反应。

(3)分析实验现象得知,用碱性溶液比用水吸收Cl2的效果_________(填“好”或“差”)

【交流与反思】

(1)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向Cl2的水溶液中滴入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