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3.区别下列各组物质所用方法错误的是(  )
A.棉线与羊毛线--灼烧,闻气味
B.酒精与白醋--加水,观察颜色
C.蔗糖与氯化钠--加浓硫酸,观察现象
D.热塑性塑料与热固性塑料--加热,观察外形变化

分析 给出待检测物质以及拟选用的检验试剂和方法时,可以从给定的试剂去推断该组物质的性质对应的差异,如果没有明显区别则方法或者试剂不合适.

解答 解:A、灼烧闻气味的方法区别棉线和羊毛线:由于灼烧时,羊毛属于蛋白类纤维,点燃后有毛发烧焦的味道,而棉线则没有.所以该方法合适.
B、用观察颜色来区别白酒和白醋:由于白酒和白醋都是无色的,所以该方法不合适.
C、蔗糖与氯化钠分别滴加浓硫酸,蔗糖会变黑色,氯化钠无现象.所以该方法合适.
D、通过加热观察外形来区别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由于热塑性塑料在受热时外形明显变化,而热固性塑料戊明显变化.所以该方法合适.
故选B.

点评 物质的区别要注意从给定的试剂和方法去分析物质的性质对应,进而待区别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现象差异即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有关金属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合金的熔点一般比它的各组分金属熔点低
B.钢的性能优良,是很纯的铁
C.铁在空气中燃烧,冒出浓烈的黑烟,放出热量,生成黑色粉末
D.铝、铁、铜都是银白色固体,都能够导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8.根据下列装置图1回答问题:

(1)某同学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共热制备和收集氧气,他应选用的气体发生装置是A(填序号).用装置E来收集,其原因是氧气不易溶于水,收集氧气的适宜时刻是导管口的气泡连续而且均匀冒出时.实验开始前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开始实验加热时要先给试管均匀预热后集中在药品处加热用文字表达式表示其反应氯酸钾$\stackrel{二氧化锰}{→}$氯化钾+氧气.
(2)通常用如图2所示的方法进行气密性检查,如果装置不漏气,可以看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将手松开一段时间后(导管仍插入水中),可以看到的现象是水在导管中上升,形成一段水柱.
(3)若选用C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已经收集满.
(4)实验结束拆除装置后,发现试管炸裂,试分析造成此后果的可能原因没有预热、加热前试管外壁有水(要求答出两点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鉴别碳酸钠和氯化钠,下列不能达到目的是(  )
A.加入稀盐酸B.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C.加入澄清石灰水D.加入酚酞试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2.在20℃时,在一支试管里盛10g水,放入0.1g熟石灰,搅拌,有白色固体沉淀降到试管底部,对于试管内上层澄清的液体,说法错误的是(  )
A.无色的溶液B.属于稀溶液C.是不饱和溶液D.属于浓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汽车尾气排放出的气体主要有NO和NO2,它们污染环境,可用氨气(NH3)除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3+NO+NO2$\frac{\underline{\;催化剂\;}}{\;}$2N2+3H2O.若反应后得到28gN2,理论上消耗氨气多少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5.配平化学方程式:
2KClO3--2KCl+3O2
1C2H4+3O2--2CO2+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的是(  )
A.C+O2═CO2B.CuSO4+Fe═Cu+FeSO4
C.4Fe+3O2$\frac{\underline{\;点燃\;}}{\;}$2Fe2O3D.H2O$\frac{\underline{\;通电\;}}{\;}$H2↑+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如图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几种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有编号的仪器名称:①分液漏斗,②集气瓶.
(2)利用上述A、D装置的组合可以制取的一种气体,写出实验室制取该气体的文字表达式过氧化氢$\stackrel{二氧化锰}{→}$水+氧气.
(3)通常情况下,氨气(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形成的溶液是氨水.实验室用加热氯化氨和消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发生装置,可选用B(填装置编号);收集氨气,应采用的装置为C(填装置编号,从C、D、F中选);若用E装置收集氨气,进气孔应是b(a或b).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