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艰辛的努力,终于提出了现代元素周期表的雏形。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部分示意图,请利用下表回答相关问题。

(1)一个水分子共有________个质子,________个原子核。

(2)我发现如下规律:

①化学反应中,第Ⅰ纵行的元素比较容易________电子(H);第Ⅵ纵行的元素比较容易________电子,都通常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可见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原子的________数。

②从原子结构方面看:同一横行的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________;同一纵行的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________数。

③核电荷数为19的元素的原子最外层上的电子数为________

【答案】103失去得到最外层电子电子层最外层电子1

【解析】

(1)标在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个数;一个水分子共有3个原子,且一个原子只有一个原子核,所以一个水分子含有3个原子核,又因一个水分子(H2O)中有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所以一个水分子中含有(2×1)+(1×8)=10个质子;(2)①原子中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时,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当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多于4个时,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元素的化学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有关,第一纵行的元素(除H外)最外层电子数为1,所以比较容易失去电子;②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可知:同一横行的元素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同一纵行的元素具有相同的最外层电子数;③根据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排布规律可知,核电荷数为19的元素应在钠元素的下面,所以其原子最外层上的电子数与钠原子相同,是1。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氯化钠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氯碱工业生产的一种流程如图:

(1)从“海水→粗盐→精盐”的过程包括溶解、过滤、蒸发等实验操作,实验室中上述3种操作都需要使用的仪器是__(填名称)。

(2)“食盐水”中常含有NaCl、MgCl2、CaCl2等物质,“精制”过程中加入NaOH的目的是__

(3)写出“电解槽“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流程中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有__(填化学式)。

(4)氯碱工业生产的碱样品中常含有Na2CO3和NaCl等杂质,用“离子交换膜法”生产的碱样品质量主要标准如下表所示

等级

氢氧化钠含量

碳酸钠含量

优等品

≥99.0%

≤0.5%

一等品

≥98.5%

≤0.8%

合格品

≥98.0%

≤1.0%

①你认为碱样品中含有Na2CO3的原因是__,检验碱样品中是否含有Na2CO3,下列试剂中可选择使用的是__

a.酚酞 b.稀盐酸c。澄清石灰水

②李老师设计和完成了如下实验来判断碱样品的等级。

称取20.3g碱样品,加足量水溶解,再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将滤渣洗涤,干燥得到碳酸钡(BaCO3)固体0.197g;向滤液中加入几滴酚酞,再逐滴加入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共消耗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稀盐酸365g。该碱样品的等级是__(不考虑其他杂质参加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种催化剂可将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碳、二氧化氮转化为两种空气中的无毒成分。根据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四种物质均属于化合物 B. 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11:7

C. 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2 D. 物质丙由原子构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分子个数之比等于气体体积之比。密闭容器中氢气在一定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时,常温下测得氢气的体积与剩余气体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B点表示的意义是氢气和氧气恰好完全反应

B. 氧气的起始体积为2mL

C. AB段表示剩余气体为氧气

D. C点表示剩余气体体积为(x﹣2)m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学习了金属的有关知识后,同学们知道了如何鉴别黄金和黄铜(铜锌合金,俗名愚人金”)。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进一步测定某黄铜的组成,称取了黄铜样品50g放入锥形瓶中,向其中分5次共加入250g稀硫酸,测得数据记录如下表。

次数

质量

1

2

3

4

5

累计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50

100

150

200

250

累计产生气体的质量/g

0.2

x

0.6

0.7

0.7

回答下列问题:

(1)x=__,该样品中铜的质量为__g。

(2)请在如图中画出样品中加入250g稀硫酸,产生气体的质量与稀硫酸的质量变化关系示意图。

(3)黄铜样品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精确到0.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人通过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吸入空气中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但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究竟是空气中原有的,还是人体代谢产生的呢?为了证实这个问题,有人采用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1)人吸气时,应打开____,关闭____

(2)人呼气时,应打开____,关闭____,此时观察到Ⅱ瓶内的现象是____________

(3)Ⅰ瓶内所装试剂的作用是_______,Ⅱ瓶内所装试剂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将上述操作反复进行,能证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所含有的二氧化碳不是来自于空气,而是人体代谢的产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如下图某牙膏商标上的部分文字,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图中一种非金属元素的符号 ______

②氢氧化铝的化学式 ______

6个硝酸根离子的符号 ______

④磷酸钠(Na5PO4)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5 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烟道气中含有大量CO2,CO2捕捉后可用于生产甲醇(Z),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参加反应的Y的质量等于生成的ZW中氢元素的质量之和

B. 参加反应的X与生成的Z的分子数之比为1:1

C. 参加反应的XY的质量比为22:3

D. Z是由六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配制100 g 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实验操作如下:

(1)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_____(填序号)。

(2)操作⑤中量筒的量程是_____ (“10 mL”、“50 mL”“100 mL”)。

(3)若操作①中有部分固体洒落桌面,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_____ (偏大”、“不变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