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花青素是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水溶性天然色素。自然界中现已知的花青素有20多种,植物中的花青素主要包括飞燕草、矢车菊、矮牵牛、天竺葵、芍药、锦葵色素等6种。水果、蔬菜、花卉中的主要呈色物质大部分与花青素有关。花青素类物质的颜色会随着植物液泡中pH的不同而变化。花青素具有抗氧化性,能够与多种对人体有害的自由基反应,保护人体免受自由基损伤。例如,蓝莓中的花青素是迄今发现的最高效的抗氧化剂, 它的抗氧化性比维生素E高出50, 比维生素C高出20倍。由于花青素的营养和药理作用, 其保健功效已经得到广泛认可。研究人员选取部分植物对上述6种花青素的含量进行测定,研究结果如表1

1 不同植物中的花青素含量(mg/kg

样品名称

飞燕草色素

矢车菊色素

矮牵牛色素

天竺葵色素

芍药色素

锦葵色素

紫薯

ND

134

ND

ND

428

ND

蓝莓

230

1025

1113

ND

216

1000

黑葡萄

47

313

233

ND

155

466

黑桑葚

ND

1015

ND

21

ND

ND

菊花

ND

ND

ND

ND

ND

ND

* ND表示在该植物中未检出该类花青素。

由于花青素本身性质不稳定,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其应用受到一定限制。温度和光照影响花青素的稳定性,高温和光照会加快花青素降解的速率;科研人员还研究了pH对蓝莓花青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因此,在加工和储存过程中注意调控上述因素,维持并提高花青素稳定性是花青素类产品开发的关键。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矢车菊色素(C15H11O6)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_________

2)文中提到花青素的化学性质有(写出一条即可)_________

3)根据表1,若要补充花青素,首选的食物是_________

4)由图1得出的结论为_________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字母序号)_________

A 花青素有可能用于制作酸碱指示剂

B 菊花不适合提取花青素

C 富含花青素的食品尽量避光、避免高温保存

D 只有富含花青素的食物才具有抗氧化性

【答案】15:11:6 与自由基反应(或颜色随pH值不同而改变、抗氧化性、受热易分解等) 蓝莓 pH1~8范围内,随着pH增大,花青素稳定性变差(或保存率变低) ABC

【解析】

化学性质是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物理性质是不通过化学变化就有的性质。

1)矢车菊色素(C15H11O6)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5:11:6

2)化学性质是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文中提到花青素的化学性质有与自由基反应。

3)蓝莓中的花青素是迄今发现的最高效的抗氧化剂,若要补充花青素,首选的食物是蓝莓。

4)由图1得出的结论为在pH1~8范围内,随着pH增大,花青素稳定性变差。

5A、花青素在酸性和碱性环境中都可以保持,则有可能用于制作酸碱指示剂,故A正确;

B、菊花基本不含花青素,则不适合提取花青素,故B正确;

C、温度和光照影响花青素的稳定性,高温和光照会加快花青素降解的速率,则富含花青素的食品尽量避光、避免高温保存,故C正确;

D、维生素C、维生素E也具有抗氧化性,所以不具有花青素的食物也可能具有抗氧化性,故D不正确。故选ABC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实验操作不符合规范的是

A. 检查气密性B. 过滤

C. 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NaOHD. 闻气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1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20℃时,向两支试管中加入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分别加入10g水,使其充分溶解,观察到如图2所示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20℃时,图2中乙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B. 乙中混有少量甲,可用降温结晶法提纯乙

C. 升高温度可使试管中甲、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均增大

D. 20℃降温到t℃,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溶质的质量分数甲比乙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张南同学所在的化学活动小组同学在化学实验课上,进行酸和碱的某些化学性质实验,实验情况如下(微溶物质按照难溶性处理):

(实验一)张南同学进行氢氧化钠的性质实验,如图实验一所示,首先张南取氯化铁溶液于试管A,观察到氯化铁溶液的颜色为(1)_____,向试管A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过程中又观察到有(2)_____色沉淀产生,最终溶液变为无色;张南向试管B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实验过程中观察到明显现象。两个实验验证了氢氧化钠溶液能与某些盐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

(实验二)小岗同学观察张南同学的实验过程后,进行了盐酸的性质实验,如图实验二所示,请写出在试管D中实验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_____。小岗同学实验后将试管D中物质过滤后与试管C中物质倒入同一废液缸中,发现只有气泡产生的现象,小岗同学得出结论:试管C溶液中碳酸钠有剩余,试管D过滤后的溶液中盐酸有剩余,请对小岗同学得出的结论进行评价(4)_____。张南同学将AB两支试管中的滤液倒入小岗实验的废液缸中,废液缸中无明显现象,为了确定废液缸中废液的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验证)

小岗同学的实验:取少量废液,滴入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后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的现象。化学活动小组同学根据上述所有实验,确定溶液中一定不含有的离子有(5)_____(填离子符号)。

(反思与总结)根据上述实验探究过程可总结出:在确定溶液中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时,可根据(6)_____判断得出正确的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装置图中标号a仪器的名称:_____

2)实验室中既能制取氧气,又能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组合为_____(填字母),写出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若用C装置收集气体,当观察到气泡从集气瓶口向外冒出时,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然后将集气瓶取出正放在桌面上。

4)要检验二氧化碳气体,还需要E装置,则E装置应盛放的物质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A是钨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B—E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

1)图A可知,钨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______________

2B—E四种粒子中:

①属于同种元素的是______________;(填字母,下同)。

②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是________

BE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__________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下列装置进行气体的制取实验,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选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2AE连接,制取的氧气不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写一点即可)。

3)若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一瓶干燥的氧气,需要用到装置F,则装置F中应放入的物质 ______,气体应从________端通入(填“a”“b”

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________(填选项字母),选择该发生装置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5)若用F装置检验二氧化碳气体,F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进行活泼金属与酸的反应实验时,对铝和铝的化合物的性质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铝是一种活泼金属,在空气中表现出良好的抗腐蚀性,是由于铝与氧气作用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覆盖在铝的表面。

(性质探究)(1)金属的活动性

甲同学将用砂纸打磨过的铝片放入氯化镁溶液中,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说明铝的金属活动性排在镁的_________

(2)金属与酸的反应

①铝片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单质铝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图中从a点到c点曲线上升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将铝片与pH相同的足量稀硫酸、稀盐酸反应,结果是生成氢气的速度前者比后者慢很多。甲同学认为,可能是两片铝片的大小、质地等不一致的原因,于是将某铝片从中间切成两等份,再分别放入pH相同的稀硫酸和稀盐酸中,观察反应现象,结果仍是生成氢气的速度前者比后者慢得多。此实验方法是____乙同学提出,可能是与稀硫酸反应的铝片表面有氧化膜的原因,大家一致表示反对,因为__________丙同学对比盐酸和硫酸的化学式之后,认为可能是盐酸中的氯离子对反应产生促进作用,你认为还存在另一种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验证猜想)为了验证是盐酸中的氯离子对反应产生促进作用的猜想,大家一起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如果该实验能证明猜想,则加入的两种溶液的溶质化学式分别为A_______,B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实验小组的同学模拟侯德榜制碱法制取纯碱,具体实验流程如下:

已知反应1的化学方程式为NH3+NaCl+H2O+CO2NaHCO3++NH4Cl

1)写出NH4C1的一种用途:_____

2)写出反应2的化学方程式____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_____

3)操作a的名称是_____,实验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填化学式)。

4)母液是 NaHCO3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