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某兴趣小组对食用纯碱和食用小苏打两种粉末进行以下探究:

【查阅资料】
名称食用纯碱食用小苏打
主要成分Na2CO3NaHCO3
酸碱性水溶液显碱性水溶液显碱性
热稳定性受热不分解270℃时完全分解为碳酸钠、二氧化碳、水
【实验探究】
(1)探究两者水溶液酸碱性的差异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分别向等浓度、等体积的纯碱溶液和小苏打溶液中滴加2滴酚酞溶液溶液均变红色,且纯碱溶液中颜色更深两种溶液均呈碱性,且纯碱溶液的碱性更强
 ②用玻璃棒分别蘸取两种溶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 纯碱溶液的pH=11,小苏打溶液的pH=9
(2)验证两种粉末的稳定性
该小组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到乙(选填“甲”或“乙”)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相应的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frac{\underline{\;\;△\;\;}}{\;}$Na2CO3+CO2↑+H2O.
【反思评价】有同学认为如图装置不够严密,理由是试管口需要放一团棉花.

分析 根据表中关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酸碱性及热稳定性所提供的信息分析解答;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解答 解:(1)从表中可以看出食用纯碱和食用小苏打的水溶液均显碱性,遇酚酞均能使酚酞变红,且碱性越强颜色越红,测定溶液酸碱性强弱程度可采用pH试纸测定,要把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比;
(2)由图表关于两者的热稳定性进行分析可知:食用小苏打可以加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而食用纯碱不能,所以分析装置可知乙烧杯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其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frac{\underline{\;\;△\;\;}}{\;}$Na2CO3+CO2↑+H2O;
【反思评价】碳酸钠、碳酸氢钠属于粉末状,加热时,可能堵塞导管,需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故答案为:(1)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分别向等浓度、等体积的纯碱溶液和小苏打溶液中滴加2滴酚酞溶液溶液均变红色,且纯碱溶液中颜色更深两种溶液均呈碱性,且纯碱溶液的碱性更强
 ②用玻璃棒分别蘸取两种溶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 标准比色卡比较 纯碱溶液的pH=11,小苏打溶液的pH=9
(2)乙,2NaHCO3$\frac{\underline{\;\;△\;\;}}{\;}$Na2CO3+CO2↑+H2O;
【反思评价】试管口需要放一团棉花.

点评 此题是一道实验探究题,解题的关键是利用相关题目中的信息结合探究过程中有关的反应进行分析判断,题目难度不大,注重基础,能较好的训练和强化学生所学的基础知识.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1.实验室里常用来制取氧气的方法有三 种;工业上制取大量氧气的方法是采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该过程发生的是物理变化.(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2014年北京APEC会议期间,空气质量是人们谈论的话题之一.从经常发生的雾霾天气看,治理污染刻不容缓.
(1)PM2.5是指大气中微粒直径小于2.5um的颗粒物.下列物质中不会形成PM2.5的是(填序号)C
A.焚烧秸秆     B.汽车尾气排放     C.太阳能发电
(2)“低碳”是一种生活理念,也是一种生活态度.下列做法中不符合“低碳”要求的是(填序号)B
A.节约纸张      B.大量使用化石燃料      C.提倡使用节约技术和节能产品
(3)“三效催化转换器”可将汽车尾气中的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污染的气体,其中某个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从图示获得的下列信息错误的是(填序号)A

A.该图已表示出质量守恒定律         B.反应前后共有4种分子
C.乙和丙中所含原子种类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如图所示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已知D元素的原子核内有16个质子,请回答下列问题:
(1)D原子得到了2个电子变成了新的微粒,请写出新微粒的化学符号S2-
(2)E元素的原子核内有17个质子
(3)已知A的化合价+4,B的化合价-2,则A、B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B2.(用A、B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碳酸氢铵遇到高温会分解.一次小明在做碳酸氢铵加热实验时发现:102g碳酸氢铵加热后质量减少了61g,天平两边严重不平衡,请你据此分析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6.小芳用软塑料瓶自制气体发生装置,通过捏放瓶身可随时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如图).若利用该装置制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若利用该装置制氧气,无纺布包内药品为二氧化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CO2是初中化学重点研究的气体之一.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来探究CO2的制取和性质:
(1)该兴趣小组用干燥管、烧杯、铜网等设计装配了一个在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装置,如图所示.在干燥管内的铜网上应盛放大理石(或石灰石);若将铜网换成铁网,可能产生的后果是铁网被腐蚀,制得的CO2气体中混有H2,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Fe+2HCl═FeCl2+H2↑.
(2)该兴趣小组同学将制得的CO2分别通人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他们观察到前者变浑浊,后者无明显现象.CO2和NaOH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①小明设计了甲、乙两个实验来验证C02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如右图所示.实验现象为:甲--软塑料瓶变瘪,乙--“瓶吞鸡蛋”.
小虎同学认为上述实验是可行的.其共同原理是氢氧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反应导致瓶内压强减小.
小雯同学提出质疑,她认为CO2会溶于水,上述实验还不足以说明CO2和NaOH发生了反应.小明同学针对小雯的质疑又补充了一个对照实验,即用水代替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实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玻璃破碎B.木材制成桌椅C.菜刀生锈D.湿衣服晾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1.根据以如图示推断(假设能发生反应的均完全反应).

用化学式回答:C是BaSO4.若B是水,则A是Fe2(SO43.若B是酸溶液,则A是Fe2O3或Fe(OH)3
D溶液和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Cl3+3NaOH=Fe(OH)3↓+3Na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