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9.工业铁红的主要成分是Fe2O3,还含有少量的FeO、Fe3O4,为了测定铁红中铁的质量分数,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请你参与过程分析.
【资料1】草酸晶体(H2C2O4•3H2O)在浓H2SO4作用下受热分解,化学方程式为:
H2C2O4•3H2O$\frac{\underline{\;浓H_{2}SO_{4}\;}}{△}$CO2↑+CO↑+4H2O
【问题讨论】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实验前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进入D中的气体是纯净、干燥的CO,则A、C中的试剂依次是c、a(填字母编号)
a.浓硫酸  b.澄清的石灰水 c.氢氧化钠溶液
(3)B装置的作用是检验二氧化碳是否被A装置完全吸收.
(4)对D装置加热前和停止加热后,都要通入过量的CO,其作用分别是:
①加热前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出,防止发生爆炸
②停止加热后把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排入E装置中.
【数据分析与计算】
【资料2】铁的常见氧化物中铁的质量分数
铁的氧化物FeOFe2O3Fe3O4
铁的质量分数77.8%70.0%72.4%
(5)称取铁红样品10.0g用上述装置进行实验,测定铁红中铁的质量分数.
①D中充分反应后得到Fe粉的质量为mg,则m的取值范围是7.0<m<7.78.
②实验前后称得E装置增重6.6g,则此铁红中铁的质量分数是76.0%.(计算结果精确到0.1%)
【实验评价】
(6)本实验中如果缺少C装置(不考虑其它因素),则测得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会偏小(填“偏小”、“不变”或“偏大”).

分析 (2)氢氧化钠溶液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浓硫酸能够吸收水蒸气;
(3)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对D装置加热前和停止加热后,都要通入过量的CO,其作用分别是:加热前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出,防止发生爆炸,停止加热后把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排入E装置中;
(5)根据提供的数据可以判断相关方面的问题;
(6)本实验中如果缺少C装置,会导致测定的二氧化碳质量偏大,从而导致测得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会偏小.

解答 解:(2)进入D中的气体是纯净、干燥的CO,则A、C中的试剂依次是氢氧化钠溶液、浓硫酸,分别是吸收二氧化碳、水蒸气.
故填:c、a.
(3)B装置的作用是检验二氧化碳是否被A装置完全吸收.
故填:检验二氧化碳是否被A装置完全吸收.
(4)对D装置加热前和停止加热后,都要通入过量的CO,其作用分别是:①加热前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出,防止发生爆炸;
②停止加热后把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排入E装置中.
故填:把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排入E装置中.
(5)①D中充分反应后得到Fe粉的质量为mg,则m的取值范围是:10.0g×70.0%<mg<10.0g×77.8%,即7.0<m<7.78.
故填:7.0<m<7.78.
②实验前后称得E装置增重6.6g,说明反应生成了6.6g二氧化碳,6.6g二氧化碳中氧元素质量为:6.6g×$\frac{32}{44}$×100%=4.8g,
因为二氧化碳中的氧元素一半来自于铁的氧化物,因此铁红中氧元素质量为:4.8g÷2=2.4g,
则此铁红中铁的质量分数是:$\frac{10.0g-2.4g}{10.0g}$×100%=76.0%,
故填:76.0%.
(6)本实验中如果缺少C装置,会导致测定的二氧化碳质量偏大,从而导致测得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会偏小.
故填:偏小.

点评 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化肥中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
A.KNO3B.NH4NO3C.K2SO4D.Ca3(PO4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实验室也可以用碳酸钠固体和稀盐酸来配制氯化钠溶液.化学兴趣小组乙现要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85%的氯化钠溶液.
(1)列式计算需要称取的碳酸钠的质量.
(2)还要称取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稀盐酸的质量为73g,量取蒸馏水的体积为23.9mL.
(3)再经过称量、溶解、转移等操作(步骤),完成了所需氯化钠溶液的配制.
(4)兴趣小组还借助了数字化实验仪器测定的数据来评判所配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是否达标.他们应选用的数字化实验仪器有电导率传感器(能测量溶液的导电性)或D(填字母).
A.密度传感器    B.温度传感器      C.压强传感器     D.pH传感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海水晒得的粗盐中常含有泥沙、氯化镁、硫酸钠和氯化钙,先将固体溶解,①过滤,向滤液中依次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钡溶液、碳酸钠溶液,②过滤、再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蒸发结晶
(1)写出过滤操作用到所有的玻璃仪器
(2)第②次过滤后溶液中的溶质有哪些?
(3)如何判断向滤液中所加的稀盐酸已经适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4.“紫薯花生”是深受中学生容爱的一种食品,其营养成分如图.
(1)在图示的营养成分表中可推知该食品含四种基本营养素.
(2)在配料中找出一种属于糖类的成分:淀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氢氧化钴[Co(OH)2]受热易分解,能与酸性溶液反应,可作涂料和清漆的干燥剂,制备方法为:①Co+2HCl=CoCl2+H2↑②CoCl2+2NaOH=Co(OH)2↓+2NaCl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钴的金属活动性比铜的弱
B.①为置换反应②为复分解反应
C.氢氧化钴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絮状沉淀
D.氢氧化钴可以干燥氯化氢气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20℃时小明进行了如下图甲所示的实验,每次实验均搅拌充分,不计水分的蒸发,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甲的现象,小明得出A中的溶液是20℃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他判断的依据是A烧杯底部没有固体剩余.
(2)小明查得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乙所示,则图甲B烧杯中剩余的固体质量为2.8克.
(3)要使图甲B烧杯中剩余的固体全部溶解,请你写出一种方法:升高温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图所表示的各实验操作,哪一项可以将食盐水中的食盐分离出来(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9.利用化学反应中气体产生的压力,可使多个化学反应依次发生.如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A到F各装置中盛放的物质分别为:A:5%的双氧水,B:二氧化锰,C:足量某盐溶液,D:能溶于水的碱类固体,E: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F:足量的稀硫酸.将A中液体加入B中,关闭活塞,多个反应依次发生.反应完毕D中有白色沉淀,E中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问:
(1)B中产生的气体是O2(用化学式表示)
(2)若向D中滴加过量的稀硝酸,沉淀不消失,则该沉淀是
BaSO4,C、D中的原物质是:C、(NH42SO4D、Ba(O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