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下列实验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事实

解释

A

酒精溶液不能导电

溶液中没有自由移动的粒子

B

甲烷燃烧生成

甲烷中含有C、H、O元素

C

水蒸发为水蒸气,所占体积变大

分子间隔变大

D

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较大

构成它们的微粒种类不同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A.根据溶液导电的原因来分析;

B.根据物质的组成以及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

C.根据分子的性质来分析;

D.根据单质碳的性质与结构来分析。

解:A.溶液导电的原因是溶液中存在着大量的能够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而酒精溶液中只存在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不存在离子,所以不能导电,故错误;

B.甲烷燃烧生成CO2H2O,说明甲烷中一定含有碳元素与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故错误;

C.水蒸发为水蒸气时水分子间隔变大,所占体积变大,故正确;

D.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二者的物理性质差异较大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错误。

故选:C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把相同体积、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分别滴到等质量、颗粒大小相同的X、Y、Z三种较活泼金属中,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_______;若X、Y、Z都是+2价金属,则相对原子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碳循环是自然界中重要的一类物质转化,CO2在转化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均衡状态使地球环境基本保持不变。但人类的某些行为会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平衡被破坏而影响环境,请结合图(自然界中部分碳循环图),回答问题:

1)请写出一种人类破坏这种平衡的行为_____

2)上述平衡被破坏的同时,空气中可能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气体,导致产生硫酸型酸雨。请写出二氧化硫与水、氧气转变成硫酸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

3)煤脱硫可减少其对环境的影响。为提高煤的利用率而将煤转化为气体,微观图示意如图。ABCD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填写一种化学式)

反应前后化合价升高的元素是_____

4)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有二:①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发生的反应为:6CO2+6H2OC6H12O6(葡萄糖)+3O2,生成的葡萄糖供植物生长。②二氧化碳被地球上的海水吸收。产物的化学式为_____,对比上述两种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发现同样是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产物却完全不同,其原因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用68g过氧化氢溶液和2g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实验的相关数据如图。

请回答:

(1)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本身的______都没有发生变化

(2)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_g。

(3)参加反应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鸡蛋是家庭厨房中常备食物,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对鸡蛋壳中的CO32(以CaCO3的形式存在)及CaCO3的质量分数进行如下探究。

I.定性分析

(实验目的)验证鸡蛋壳中有CO32

(实验方案)

如图1所示:

(实验结论)鸡蛋壳中有CO32

1)基于上述实验结论,则步骤①中加入的过量稀酸应该是_____(选填稀盐酸稀硫酸)。

2)鸡蛋壳与稀酸反应生成的无色无味的气体是_____(写化学式)。

3)写出步骤②中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

Ⅱ.定量分析

(实验目的)测定鸡蛋壳中CaCO3的质量分数。

为了测定鸡蛋壳中CaCO3的质量分数,同学们通过交流讨论后,设计了如下方案:

ag样品,利用CaCO3与稀酸反应产生CO2,通过测定生成CO2的质量,计算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

(查阅资料)碱石灰能吸收水分和二氧化碳,浓硫酸能吸收水分,都常用作干燥剂。

(实验过程)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图2装置完成了本实验。

4)实验前,先要在B装置中通入氮气,是为了排尽B装置中的_____

5)实验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是_____(填序号)。

B→A→C→A

B→C→A→A

A→B→C→A

6B装置中的反应完全后,仍需再次通入氮气,若不通入氮气,会导致鸡蛋壳中CaCO3的质量分数的测定结果_____(选填偏大偏小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做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后,小冬同学有两个疑惑不解的问题,于是他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请你一同参与。

(问题1)铁丝燃烧时溅落下来的黑色高温熔化物中还有没有铁呢?

(查阅资料1)(1)自然界中铁的氧化物主要是两种(极易被氧化为);

(2)铁的氧化物均能溶于酸的溶液。

(实验探究)将冷却后的黑色物质碾碎,装入试管,加入______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说明铁燃烧时溅落下来的黑色物质中还有含有铁。

(问题2)铁燃烧的产物为什么不是呢?

(查阅资料2)

(1)的分解温度、铁的熔点见右表:

分解温度

1538℃

1400℃

熔点

1535℃

(2)高温时分解成

(理论探讨)

根据实验现象,并结合表中数据,可推知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所产生的高温应该在______之间,在此温度范围内已分解,所以铁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的是

A.1400℃~1535℃ B.1400℃~1538℃ C.1535℃~1538℃

(拓展延伸)

(1)请写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实验中为了防止集气瓶炸裂,必须______

(3)有些超市的食品密封包装盒的透明盖内放有黑色的粉末,若粉末的颜色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两他同学帮助老师整理实验室时,在标有单质的药柜中发现一瓶失去标签的黑色粉末A,在标有氧化物的药柜中发现另一瓶先去标签的黑色粉末B

(提出问题)这两瓶黑色粉末AB分别是什么物质?

(猜想)甲同学:A是铁粉,B是二氧化锰。

乙同学:A是炭粉,B是氧化铜。

(查阅资料)炭粉和二氧化锰均不能与稀硫酸反应;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A粉末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硫酸。

黑色粉末不溶解。没有气体产生。

A粉末一定不是______

②取少量B粉末于试管中,如入适量稀硫酸。

______

B粉末是氧化铜。

(反思与拓展)

1)将这两种黑色粉末混合加热(如图),观察到黑色粉末逐渐变为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黑色粉末AB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实验结束时,先将导管移出.再熄灭酒精灯的原因是______

2)乙同学的猜想是正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ABCDE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BDE均为氧化物,常温下B为固态,D为液态,E为气态;ABC中均含有同一种金属元素。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生成物略去)

写出下列物质的名称:

A_______

E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变化过程的是(  )

A.红磷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

B.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

C.向一定质量的过

氧化氢的水溶液中

加入二氧化锰

D.向一定质量的氧

化铁中通入一氧化

碳气体并持续高温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