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如图表示某些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均略去),其中A为天然气的主要成分,C为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F为红棕色粉末,G为最常见的金属,BDE均为无色气体.请回答:

(1)X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B物质固态时的名称是________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E→B+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GE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 .

【答案】 C CO H2 干冰 CH4+2O2CO2+2H2O 3Fe+2O2Fe3O4

【解析】本题是框图式推断题。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1A为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所以A是甲烷,C为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所以C是水,F为红棕色粉末,所以F是氧化铁,G为最常见的金属,所以G是铁BDE均为无色气体,甲烷和E反应会生成水和B,甲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所以E是氧气,B是二氧化碳,水分解会生成DE,所以DE是氢气和氧气,氧化铁和X反应会生成G和二氧化碳,所以X是一氧化碳或碳,G是铁,铁和酸反应生成亚铁盐和氢气,所以D是氢气,E是氧气,经过验证,推导正确。

(1)XCCODH2

2)通过推导可知,B物质固态时的名称是干冰;

3A+E→B+C的反应是甲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 ;②GE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以是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化学方程式是:3Fe+2O2Fe3O4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题文)生石灰是一种传统的建筑材料,俗称“石灰”。 安徽凤阳大量石灰厂在石灰窑中 煅烧石灰石制得“石灰”,其反应原理是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兴趣小组的 同学对某石灰厂刚出窑的“石灰”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刚出窑的“石灰”有哪些成分?

(猜想) I.只有氧化钙 Ⅱ.只有碳酸钙

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阅资料)碱和碳酸盐同时存在时,酸碱中和反应优先于酸与碳酸盐的反应。

(实验探究)

(1)甲同学取一定量的“石灰”样品于试管中,并加入一定量的水,振荡,有白色不溶物。 甲同学据此认为试管中的固体为碳酸钙,即猜想 II 成立。乙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不足以证明 猜想 II 成立,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取一定量的“石灰”样品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水,触摸试管外壁,感觉发热; 继续向试管中加入几滴稀盐酸,没有发现气泡产生。乙同学据此认为试管中的固体只有氧化 钙 , 即 猜 想 I 成 立 。 丙 同 学 认 为 乙 同 学 的 实 验 不 足 以 证 明 猜 想 I 成 立 , 理 由 是_____

(3)使用“石灰”的建筑工地上常有一个大的石灰池,使用“石灰”时,先将生石灰倒入池内 水中,一段时间后,再取用其中的石灰浆使用。长期使用的石灰池内壁会逐渐增厚,其主要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丙同学用水、酚酞试液和稀盐酸证明了猜想Ⅲ成立,丁同学将酚酞试液换成盐溶液也 能完成实验,请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丙同学

________

__________

猜想Ⅲ成立

丁同学

_______

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所学的知识并结合下图的仪器,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仪器E的名称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为原料来制取并收集氧气,除选用ADEFI外,还缺少的仪器是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收集氧气时,发现水槽内的水变成紫红色,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要制取并收集多瓶二氧化碳气体(需随时添加液体药品),其发生装置需要的仪器有______________(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用下图所示的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该从_____管通入(“a”“b”)。如要收集干燥的二氧化碳,在收集前需要将气体通入盛有_________(填药品名称)的下图容器中。

(5)氮的氧化物(NO2)是大气污染物之一,工业上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条件下用NH3NO2还原成N2,某同学在实验室中对NH3NO2的反应进行了探究。

(资料:NO2有毒,常温下为红棕色,实验中常用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尾气处理;同温同压下,不同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分子个数之比。)

现将收集到的NH3充入注射器X中,硬质玻璃管Y中加入少量催化剂,充入NO2(两端用夹子K1K2夹好)。在一定温度下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打开K1,推动注射器活塞,使X中的气体缓慢通入Y中,Y管中的现象_____________,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

()将注射器活塞退回原处并固定,待装置恢复到室温,Y中有少量水珠。

()打开K2,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我们生活在物质的世界里,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都离不开金属。

(1)下列矿石的主要成分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填字母)

(2)铁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

①生活中用铁锅做炊具,利用了铁的__________性;铁的合金有生铁和不锈钢,二者的含碳量不同:生铁________不锈钢(“>”“<”)

②铁制品锈蚀的过程,实际上是铁跟空气中的____________等发生了化学反应。为防止铁制栏杆生锈,通常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氯化钠是生活必需品,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提纯含少量泥沙的粗盐,一般要经过以下操作流程:

(1)操作①中必须用到的一种仪器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A.研钵      B.量筒      C.烧杯      D.试管

(2)操作④中需要将圆形滤纸折叠处理,下列图示中不该出现的情形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 ,B) ,C) ,D)

(3)操作⑤中除用到三脚架、酒精灯、玻璃棒、坩埚钳外,还需要用到_________等仪器。该操作中容易造成食盐固体飞溅,为尽量减少飞溅,除连续搅拌外还可采取________________等措施。

(4) 若粗盐的质量为10g,室温时氯化钠溶解度为36.0 g,则操作③加入水的合适的量约为____(选填“15”、“30”“60”)mL,选择的依据是_____

A.节省实验时间B.粗盐中的氯化钠能否完全溶解

C.烧杯、量筒的大小D.由少到多,不够再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40g稀盐酸逐滴加入到20g溶质质量分数为4%的氢氧化钠溶液中,边滴加边搅拌。随着稀盐酸的滴加,溶液的pH变化如图一所示,溶液的温度变化如图二所示(不考虑反应过程中热量损失)。试回答:

(1)图二从AB过程中,溶液的pH逐渐__________(增大减小”)。

(2)图二表示酸碱恰好完全反应的点是___________

(3) 向图二C点处的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显_______ 色。

(4)计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指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

A. 酸雨的形成原理:CO2 + H2OH2CO3

B. 利用赤铁矿炼铁:Fe3O4+4CO3Fe+4CO2

C. 不能用铁制容器配制波尔多液:2Fe + 3CuSO4 = Fe2(SO4)3 + 3Cu

D. 铜绿的形成:2CuO2H2OCO2 =Cu2(OH)2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铜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金属之一。

()铜材料的有关知识

(1)人类使用金属先后经历了青铜铁器时代,直到近代才开始大量使用铝材料。这也反映出CuFeAl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

(2)纯铜又称紫铜,常见铜合金有黄铜、青铜等种类。家用电缆常用紫铜,以聚氯乙烯塑料或TPU橡胶包裹。

以上叙述中不涉及到的材料是_______(选填序号)

A.金属材料 B.无机非金属材料 C.有机合成材料

我国在西汉时期就有曾青得铁则化为铜之说,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理_______

鉴别黄铜和黄金,以下方法不可行的是______(选填序号)

A.观察颜色 B.加稀盐酸 C.在空气中灼烧

()铜及其化合物的实验

I.硫酸铜是制备其他含铜化合物的重要原料,以下是制取硫酸铜的常见方法。

(1)方案1向稀硫酸中加入铜粉,再用导管通入空气并加热,铜粉逐渐减少,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①反应中溶液的PH逐渐_________(增大减小”)

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2)方案2:将铜片加入浓硫酸中,加热,产生刺激性气味,溶液逐渐变成蓝色。将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溶液褪色,说明该气体是________

(3)从环保角度进行比较,你认为方案_______(“1”“2”)更合理。

Ⅱ.在一定量硫酸铜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过滤、洗涤、低温干燥得到碱式碳酸铜固体,其组成为:xCuCO3·yCu(OH)2·zH2O能证明固体已洗净的方法为__________

()碱式碳酸铜的热分解实验

兴趣小组称取此固体12.0g,在科研人员的指导下用下图装置进行热分解实验。

查阅资料Cu(OH)2的分解温度为6668CuCO3的分解温度为200220℃,各生成对应的两种氧化物。该碱式碳酸铜失去结晶水的温度与Cu(OH)2的分解温度接近。

(1)装置A的作用是___________

(2)加热前后及过程中均通入空气,加热后通空气的目的是________

(3)控制温度在不同的范围对B中样品加热。测得装置CD的质量在实验前后的变化情况如下表所示,测得B中剩余固体质量随温度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装置

实验前/g

实验后/g

C

198.0

199.8

D

221.0

223.2

①图中F点对应的m__________

根据提供的数据, xCuCO3·yCu(OH)2·zH2Ox y z = _________

若缺少装置E,测得的________(选填xyz”)的值会偏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科学方法对化学学习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右图是某同学整理的铁及其化合物知识网络图。

(1)分类归纳是研究化学物质的重要方法。 铁丝燃烧生成Fe3O4的过程中________(选填放出吸收)热量。

铁制品的锈蚀过程,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______等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

FeSO4中铁元素化合价相同的铁氧化物的化学式是______。

2)微观粒子模型化是研究化学变化的重要方法。

图甲是钠与气反应生成化钠的示意图。该图说明在化学反应过程中一定发生变化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原子核 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c.原子的电子层数

图乙是硫酸铜溶液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示意图。从粒子角度分析该化学反应能发生的原因是_________。

3)控制变、设计对比实验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

实验l 中同时向烧杯中加一粒相同大小的品红,发现整杯水变红的时热水比冷水短。这是因为__________。

实验2中使用铜片是为了对比__________不同。

实验3是大小形状相同的Mg、Zn、Fe、Cu四种金属同时投入到盐酸中发生的现象,金属周围的黑点表示生成的气体。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字母)

a.铜不能发生置换反应

b.四种金属中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Mg

c.等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生成气体质量:ZnFe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